二○○四年九月一日(星期三)
甲:明日起跋涉新疆,我将遥远地流放我的心。
甲:惆怅不因遥远而减弱,思念将变得更加沉重,晚上起程前能给你一个电话吗?希望带着你的声音陪我远行。
九月二日(星期四)
甲:忽然来了灵感创意:新疆十七日行,每天给你手机短信,祈愿不要拒绝。
甲:每日每夜,无时无刻,老在想着一个人,真情牵挂,那可能是爱了。至少是单相思。人生匆匆,为何心中唯独留下了你?
九月三日(星期五)
甲:你拒绝一个意外感情的召唤吗?说真的,除了第一次偶遇,你的任何一点背景情况我一无所知。我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人。
乙:感情是崇高的,但跟着感觉走是危险的。我尊敬你,你的为文与为人。
甲:我是一个极挑剔的人,但一生又极其感恩。我怎么能因你的另一种坚守而责怪你。我真的谢谢你,你的出现使我死而复生,千万不要内疚,否则,我会更难过,好吗?
乙:人类有许多美好的情感是共通的。凤凰树下的对答就是一种美好。祝福你的新疆之行也收获美好。
甲:正准备发短信,短信就来了,心灵感应越来越灵验。我依然坚定追求的梦,直到有一天感动上帝。
九月四日(星期六)
甲:昨晚一直无法入睡,有挂念,很格外。我庆幸自己,谢谢上天的恩惠。与你相识,在改变我的一切。
乙:那里的蓝天碧水,会洗涤你心中的忧郁,祝福每天都有好心情。
甲:在漫长的行途中,不断播放新疆情歌。我最喜欢其中两句: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乙:在一个充满风情的地方心情自然开阔。行走大地是人类最乐此不疲的事。
甲:你是有自己思想的女子。伊斯兰教义:生前要厚养自己。好好睡吧。一觉醒来,太阳还是你!
九月五日(星期日)
甲:那那提草原,太阳的草原。晚上八时多,太阳还高高悬挂在蓝天白云间,那也是我心中不落的太阳。
乙:那里是夜明珠之城。在读你写的书《走失了的历史》,学生时代朋友的一句话便确立一生人生目标那段话。
甲:这里也有雪山可以想象雪山前欢呼的情景。温差大,月色突然有些清冷,但因你的问候,变得温暖。不用这样用功读我的书,这里智慧才情都有限。
乙:一颗安静的心才能释放出激情洋溢的文,外表安静但反应速捷,总是一语破的。愿浓烈的酒,奔放的草原给你一个天上人间!
甲:气温骤降,穿衣保暖。眼前老在晃动你长长的披肩长发。
乙:你的文字充满着爱与悲悯,有一种自觉的承担。
甲:我认为“大写的人”的理念排序应是:人性的人,文化的人,符号的人。
九月六日(星期一)
甲:席地而坐巴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畔,面对天山的积雪,想着海湾边一只美丽的天鹅,可否飞翔到身旁?(网络拒绝发出信息)
甲:上述信息于今目下午6:48发自天鹅湖畔,因网络拒绝,才又从晃荡的车上发出。 甲:第一次主动给一个女子发出短信,为自己的勇敢激动。人与人的缘分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希望不被视作登徒子。
甲:有爱生命才具有灵魂。此时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颤颤巍巍,孤孤寂寂,魂不守舍。
乙:感觉你有点像老朋友倒不觉拘束,也不觉她们说的那样神秘。
甲:除了公务和必要应酬我很少参加公众活动,都是安静功课。还记得你亟亟跑下阶梯迎面相遇时灿烂的一笑,我相信自己的直觉。
乙:见笑了。当时一位久未见的朋友招手叫我过去合影,就亟亟跑下石阶,差点绊倒,见笑了。美好的梦,你会有的。
甲:武断了。一生在梦中。噢,是希望有,还是有希望?
乙:对于安于寂寞的人,打破这种寂寞的平衡不是好事。审美讲究“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成就自我与文章吧。
九月七日(星期二)
甲:正在翻越天山,行程360公里,八个小时,会顺利抵达。 甲:几目车厢高声阔语,今日行程安静得很。在车的颠簸晃荡中一些记忆七零八落地上演。对于感情从未刻意去求更未想到此生之年会遇上你,这本身就该感恩。
甲:那天偶遇,谈到你我分别居住的大城与海城区别,你提到湮没,说前者在喧嚣中湮没自己,后者在安静甚至孤独中守护自己。当时我回答:不断思辨更应将这种思辨化作具体有意义的事情,例如书写。独立自醒的生命一旦寻到一个支点可以进发出创造的激情。前提是保持这种独立自醒。
甲:这里黄沙漫漫莽莽群山,其实有十个小时的艰难车程。一点也不觉得累,这就是爱焕发的力量吧。到的城市叫库尔勒。晚安。
九月八日(星期三)
乙:不好意思,昨晚手机没电,与朋友谈商业合作项目很晚才回。那里的天气一日三变。
甲:到疆后第一次听到你的电话声音,开心坏了。
甲:源自博斯腾湖的美丽河流,孔雀河,澄蓝澄蓝的湖水。轻轻触摸,似抚着海边少女滑洁的脸。仍记得海城凤凰树下初见时,为你无法掩饰的气质高贵所迷恋。
乙:谢谢。愿美丽的孔雀河带给你平安幸福。祝福不久的将来,找到你心爱的孔雀姑娘。
甲:心中只有一个不可更改的孔雀姑娘。不再有别的寻找。我遵循内心的召唤。
乙:朋友可以牵挂一生。愿旅途的吉祥围绕着你。
甲:谢谢你的善良。理性过分清晰是否也很可哀?我是敏感的人,时常被感情大潮淹没。
甲:功课不时停下,思绪会飘到另一个地方。生命在等待中变得美好,会有奇迹发生吗?我相信缘分。这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法则。你有时能回复短信,我已经很感激,即使有一天,最终离去,也会是我心中永远骄傲的天鹅公主。明天横跨大漠,行程八小时,我依然前行,因为有一个真实的你在心中陪同。晚安。
乙:出外还功课?很快有新作吧?
甲:我是一个舍不得浪费一点时间的人,几十年习惯了。许多文章都是在行途中写出来的。
乙: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诚盼早日拜读大作。
甲:过奖了。现在智慧之光已经开始暗淡,但还是希望能坚持下去。你的诗读起来很富有哲理又有暖意,是更大的智慧。
九月九日(星期四) 甲:不要这么早起好吗?对于女性,充足的睡眠是必须保证的。走进沙漠,有你的同行,就是与太阳同行。
甲: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漠。
甲:你是引导我苍茫沙漠行进中的魂灵。是大漠里金子般闪亮的阳光。阿郎的歌:我要把对你的爱说得干脆。
乙:在读一本新书,《发现李庄》,抗战时为躲避战火,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最高学术机构与大批学者被迫迁到长江上游一个叫李庄的小镇上,这些知识分子精英顶着严寒饥饿与飞机的轰炸,仍对考古、民族学、语言、文字、建筑等展开大规模的勘测研究工作,书写一段距今很近却几乎被湮没的历史。我醉心于这种双重困顿中的坚持精神。
甲:生命时时有感动,思想就历久不衰。你有着超于普通人的崇高感和牺牲精神。这是良好的品质,要善加利用。
乙:忘了你是知名作家倒班门弄斧了,有机会向您请教。
甲:都属于过去了。当年雄鸡高唱更加蔚为壮观。精神食粮慢慢享用,你该睡了。P3-7
进入黄昏之年,回望走过的人生,无论过程有怎样的杂陈纷乱,都一目了然了。
忽然一日,天机泄露,发现自身的命运,竟与数字“3”链接,不禁愕然,惶然。
生与死,是人生第一道永恒的话题。
守护生命,首先是守住自然生命。肉体消失了,只有极少数伟人、名人、英雄与他们的思想、精神、灵魂的财富永存。
我的自然生命,有三次差点被剥夺:五岁时,在母亲故乡水塘边几乎溺毙;1987年8月13目l l时25分,在五台山佛母洞山崖脊梁遭车祸险些身亡;1988年农历七月初七20时45分左右,在广东省斗门县磨刀门海湾,失足掉进大海,差点丧命。
民间千百年流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吗?可预期吗?
死亡,天地神人都无法预测与决定它的时间。对无数人而言,只祈求平静安然地终结就好,千万不要折腾,那样痛苦,那般难看。何况,还有死得重于泰山与鸿毛之分呢。
长寿,必须健康,否则,苦呀,苦自己更苦了家人,甚至他人。故,我一直赞成“安乐死”!
命运指向,是人生又一道永恒的主题。
每一个人,自有其命运的逻辑线索、走向与归宿。只是,无论顺境抑或逆境,有的,你顺应了,有的,你改变了它,有的,你无法抗拒。
人世间,受命运福佑者三生有幸。不少人,或是与好运、好机遇擦肩而过,或是被邪恶的强权强势所践踏,成为命运的奴隶一路走到黑!“反右”、“文革”就是反人性反人道反人类的极端历史行为。搁置、埋没、扼杀人才,那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不可饶恕的过锴。
我及我的亲人,曾三次试图主宰个体命运的选择及改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叔父突然决定送我当兵,舁想天开要改变家庭家族贫弱的地位,首轮体检就因体重不足斤两迅速出局;高中毕业前夕,与一位同学友人擅自决定不报考大学,准备返回故乡从教同时一边写作,结果被祖母的权威干预作罢;九十年代末遭逢突如其来的人生重大变故,曾考虑辞职,到社会打工,做自由撰稿人,终因担心无法养活自己,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而放弃。
自然生命之外,还有一个政治生命!
我曾接受三次入党发展对象的裁决,结论:第一次,有上进心,但离一个共产党员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第二次,有进步,但还要继续接受组织考验;第三次,一只脚进了党的大门,另一只脚还停留在党的大门之外。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写入党申请书,经过十八年的努力与坚持,终于走进无产阶级先锋队,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一员。做公家人,是今生今世不变的约定。套用一句时尚话: “没说的。”
在中国现行体制与国情下,政治生命也往往与从政联系一起。所谓仕途之路,也曾遭受三次挫折:高中二年级当学生班长(戏称“学生官”吧),因与班主任在理解与借鉴鲁迅问题上的分歧,导致高三时不能连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拟出任一家出版机构更高一个行政级别角色,又因匿名“告状”中止;“突发事件”降临,几乎演变成颠覆性灾难。
命运行进中即使委屈,即使不顺,甚至“滑铁卢”式的重创,无须哀叹命运的不公,也不要怨艾,以至仇视报复,更不可诅咒。冤冤相报,以“暴”制“暴”,何时了结?如果是自己的错和失误,理当自省。我曾冒出一个想法:与害过自己的人进行自然寿命的较劲,一定看着他们一个个先走。现在不这么想了,命数由天。过好自己得了。人生不可勉强更不允许强求自己。正如不是所有的人能从商,也绝对不是每一个人可以从政的。要学会认命,更要懂得感恩。对于所有曾经给予帮助,尤其是磨难时期鼎力相助的人,我永远怀着虔诚的敬意与感恩之心。 我命运中的三次重大转机都有贵人相帮,而每一回又都是三人“团队”组成:第一个团队是三个军人(包括有军人背景)的恩人,选拔我进了省级党报,留在了大城市机关本部,力荐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团队是三位高层与较高层的领导人,由于他们的赏识、器重与力主,正儿八经当了一回传媒官员,成就了一种事业。其中的一位后来因病不幸离世,我一直深情怀念着他。有时,会在梦里飞升天堂寻找,相会,倾诉。第三个团队是三位同属一个生肖的小人物,他(她)们给了救赎般的温暖。
“忠臣”、“贵人”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优秀、拔尖、突出人才,没有人发现,欣赏,认定,举荐,起用,甚至破格重用,你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走到历史舞台的前面。不只是道德评判上,更是法律保障下公平公正用人机制,才有可能给湮没于民间或已浮出水面的人才一个机会。“民意测验”、“招考”、“公选”、“任期制”,应成为当代变革社会新的“关键词”。
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人,即香港凤凰台总裁刘长乐先生。在我遭逢人生重大变故不久,他曾考虑接纳我进凤凰台工作,虽终未成功,但我一生都要谢谢他这一份恩典。我对朋友说过:刘总裁是佛相,他有一颗菩萨心。他的麾下人才济济啊!其中,有的就是命运中的“落难者”!不幸者,弃儿。
其实,权力生涯在自然法则、年龄秩序面前,最终也会变得脆弱。日落让位于日出,年轻的,生气的,总是有希望的。
情感生命,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而其中爱情,则是人生最丰富最富幻想最浪漫也可能是最苦涩最痛楚最易受伤害的另一个永恒主题。
我的个体生命与三地关联:父亲是江苏省金坛县高头村人,母亲是江西省南昌县高梧县人,出生地是江西省兴国县北门外。
我有三个母亲:生身母亲,这是一生中都要珍藏的名字;继母,这是一个要强迫自己遗忘终也丢不掉的名字;祖母,这是一个比母亲还要母亲的全部完美意义上的母亲。现在,只有跪拜在她的坟头上,我的心才会宁静些。
有三个姐妹:异父同母的姐姐,继父继母家的姐姐,过早夭折了的同胞妹妹。这是我一生挥之不去的一个痛。有三个异父同母的弟弟。
我曾在一篇散文中这样评价自己:人类的许多特质、美质,于我,都是迟慧的。唯有感情,于我,都是早慧的。
青春发育期年少的我,曾有过对三位异性的朦胧情愫(准确地说应该是心理上的喜欢):小学时代的一个生动女孩,中学时代一个含蓄女孩,大学时代的一个明朗女孩。
她们都是某个审美层面上的美丽女孩。也许,她们一生中都不曾有这种感觉上的反馈。但于我,她们仍然是生命中不会缺席的一个美好记忆,一个跳动的音符。青春岁月雕刻的青春偶像,不因时光流逝在剥蚀。
记不得是哪位大作家在回忆录里写道,童年时竟在向上爬树过程中感觉与宣泄青春冲动。这绝不是什么罪过,亦非“原罪”。
至于说到高贵的爱情,尤其是对一些人而言敏感的感情规范问题,也许只有上天才能公决,个人良知才可以对问了。
世界上在任总统,似乎只有法国的萨科齐离婚。究竟是他们夫妇两人或是其中的某个人感情出了问题,或是囤于别的什么缘由,也只有他知她哓了。有一点可以肯定,塞西莉亚是一个奉行自由独立的女性,她似乎不适应也不愿意生活在公众光环特别是传媒的聚光灯下,唯有舍弃。这里,既非政治联姻悖反,也不是什么道德范畴的问题。
事业追求,事业生命,是人生再一个永恒的主题。
世间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业绩,同样有事业的成就感。伟人、名人、英雄是人类的精英。他们对事业生命的光华,有一种执着忘我甚至偏执的追索。我自己,只能说是一个勤勉努力珍惜时间的人。写作上哪怕有天才的亮光一闪也好,可惜上天没有恩宠我。 由文学起点,中经影视见证,再回归文学,也是一个与“3”的相连。
文体的驾驭,主要是三项:文学评论、散文、刚出发的长篇小说写作。
没有在同一条江,同一条河,同一个海,同一座高原,跋涉过三次。唯有五台山,登临三次:第一次是对佛教圣地的朝拜,第二次是应邀采风写作,第三次是从车祸鬼门关生还“还愿”再来。
人生难料,岁月无情!还会有多少个“3”,这可爱又神秘又悲怆的“数字”!又还要活多少年,还能活多少年,还想活多少年?
入粤逾四十年,是个“老广”了。“老广”衷于“3”这个数字,说它与“生”谐音,“生猛”即是活力、创造与再生。
即将褪去所有身份的符号,大概只余下一个作家头衔,不奢望有晚晴的光焰,写作总还是要坚持的吧。当然,是为祖国和人类的进步继续写作。
一生中,我最敬佩两个作家:代表“俄罗斯的良心”的苏联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中国古典情感型伟大作家曹雪芹。
每目清晨,我点燃由“3”结构的一炷香,祝福与数字“3”链接的命运,它最后的乐章与旋律:是加法——健康快乐进取,而不是减法——病痛苦难沉沦。
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于羊城
二○○八年元月二十一日修订
又及:作者不会写诗,征得一些诗人朋友的同意, 《中国式燃烧》小说中人物写的诗,部分采用他们的诗作,并深致谢意。另,小说中引用了个别现实中名人的片段经历,因为他们比任何虚构作品中都来得经典,故予以借用,请谅解。
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傍晚,本书男主人公大智慧偶遇后来称之为小妻子的女人,两人一见钟情。三日后,采用每日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展开追恋。他甚至不知道她任何一点背景的东西,关于人生、身世、家庭、感情、文化、教育、经济等。这里记录的是他们相识五百零九天关于生命与爱的亲历。
男女主人公先以甲与乙,后以大智慧与湘姑娘,到现在的大智慧与小妻子的称呼进行信息对话。
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中国南方的一座大城市与南海湾上的一个海滨城市。
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手机短信日记体长篇爱情小说!
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傍晚,本书男主人公大智慧偶遇后来称之为小妻子的女人,两人一见钟情。三日后,采用每日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展开追恋。他甚至不知道她任何一点背景的东西,关于人生、身世、家庭、感情、文化、教育、经济等。这里记录的是他们相识五百零九天关于生命与爱的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