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兵之初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国领
出版社 人民武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的兵之初》是一本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是由《中国武警》栏目的文章汇集成册的,讲述了数百位武警兵之初的故事,全书收录了《文书为我改日记》、《伟大与渺小》、《班长如父》、《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等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中国武警》栏目的文章汇集成册的,是一本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讲述了数百位武警兵之初的故事。这些故事歌唱了中国武警官兵坚韧不拔的毅力、冲锋陷阵的勇气,也歌唱了他们丰富的人生故事和动人情感。

目录

岁月磨不掉的记忆/张德顺

人生之路德为基/贺恒德

文书为我改日记/曹云忠

“老乡”的故事/石循德

伟大与渺小/梅兴润

班长如父/叶松海

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孟洪喜

我的老班长/孙连浩

共享“家”的快乐/刘春灏

排长推我立潮头/张家万

学会宽仁/陈国桢

走出来的哲学/王忠兴

五元钱的往事/陈庆振

天道酬勤/张洪运

刻骨铭心的记忆/许世宏

倔班长的口头禅/解洪烈

我们和班长/杨海

探亲路上好战友/邓厚明

爱的雨露/郝和平

珍藏的教诲/向继再

勤学善思好带兵/李宗琪

班长的“谎言”/赵粉宝

幸福之“柴”/黄志远

母亲的钱包/肖凤合

父亲的祈祷/陈艳军

排长的“学习”/龚松华

今天的我/彭世学

一份特殊的荣誉/王建峰

让爱流动/孟世强

诚信伴我成长/余敏忠

深深战友情/马占京

排长教我普通话/徐春林

普通一句话/吴福友

抹不去的板报情/徐长学

淡淡情愫/李景林

从零开始/周琦

三件小事儿/刘金生

真情火辣辣/方敬和

难忘“百字文”/邓殿超

珍藏的笔记本/邰书敏

老兵和我争处分/陈天平

难忘书香/杨国明

真情关爱鼓斗志/师志刚

实话实说之后/江思红

尴尬的往事/王颖

织出的情/邾根斌

不要感激/张宝珠

初为人师/牛长春

最初的感悟/张苏

此情可待/李树军

感悟“关系”/马于敏

记忆永恒/徐松柏

改变命运的力量/李占杰

那株无名花/高军

一箱方便面/张李虎

人生的态度/郭满

“穷”班长/周征南

班长的眼神/张治国

咬定青山不放松/张秀君

班长的“半导体”/童登忠

我跟政委下基层/范新法

从怕训练到示范兵/边炯

从好事做起/张金美

难忘新兵生活/张乃云

永远的甜草莓/张利平

班长情深/颜红君

一“练”到底/余雪飞

馒头的故事/潘珍

我的“美容术”/刘艳艳

她是我的启明星/贾静

变脸班长/菅晓波

一封信/郝宁

历久弥香/王薇

队长是个“七吨半”/严姗

阿孜古丽/崔晏华

您好吗,兰班长/宋泠慧

十八岁生日/韦岚岚

弯弯的细眼睛/刘晓珍

不一样的开始/谢鸿宏

代理排长王会卿/邵亚鹏

永不凋零的花瓣/郑艳芳

永不言悔/马晶

感谢班长/张琳

不言放弃/刘晓丽

“扔”出来的内务标兵/李丹

大个子班长/丁蕾

警营第一次/马英

瞬间的感动/施芗霖

难忘第一步/常青

我和班长有个约会/刘海萍

排长的关爱/张翔

照在我心中的阳光/马凌泉

同唱一首歌/陈峰

班长与排长/柯希域

新鲜过后是责任/余建华

找“面子”/李典胜

激情班长/孙昌

伟岸的背影/钱荣明

班长的兵味/北乔

“黑脸”排长/张志鹏

奖品/侯永华

十八年前的那一跳/洪少权

指导员教我学搓澡/丑新民

“蒙牛”班长/刘瑞

排长帮我找回了自信/汪伟林

咖啡茶的浓香/张伟峰

中队长的那一次沉默/杨志刚

用左手刷牙的班长/彦海

火车站里追帽子/朱建军

煎饼卷大葱/姜广旺

那个高大的背影/王绪阳

心中有明月/罗兵

跨越自我/王元超

学会换位思考/流云

针线包/王宠

让我怎能不想他/余洪恩

队列是我从军的起点/王将

“让我试试”/张涛

想家的时候/申吉

励言无华/邱永强

难忘“蹲坑”/柳涛

我爱称呼美/周熙

意味深长一句话/康忠永

没考上军校我当军嫂/李华

怀念“盾牌”/张学鸿

说真话/张树栋

梦想不能放弃/李新文

心中有座山/刘大忠

一份特别的礼物/刘青

“红包”催我去奋斗/杨世玲

兵之成长/武建峰

心中仰望的星/周军华

一张选票/李洪涛

超越那棵梧桐树/李尚财

一件小事/孟祥坡

用自信建造友谊之巢/柴彦明

难忘的目光/李安胜

翻越心中那座山/周连生

那一声叹息/邢起明

苹果的故事/李照全

我从前门来/赵宇

心中“北斗星”/鲁钊

爱‘将军”的李政委/赵斌

军旅征途引路人/朱建明

多给别人留余地/孙小强

给自己定制一份礼物/苏相普

班长激励我前进/柯松

下连的往事/王小强

一生管用的“特效药”/赖栋才

延伸的跑道/黎志刚

难忘那次雨夜哨/陈向卫

无私关爱/李小东

班长的红包/吴航

绿色警营教给我/丁全飞

少说话多干事/刘景辉

忘不掉的房东/苏安民

找到自己的位置/刘新

诚挚友情伴军旅/郭晓飞

“借”出去的作训服/徐叁玖

美丽过程/金海英

特殊的“营养餐”/王永武

那次散步改变了我/张应平

指路的明灯/周勇敢

听到另—种声音之后/刘平

爱的回忆/吴宗华

试读章节

人生是一部书,在翻过许多页码之后,有些内容仍记忆犹新。就说新兵下连那一幕吧,使我终生难忘。

1977年1月,我终于实现了当女兵的梦想,来到首都北京,成为总参通信兵中的一员。也许是从小受军人家庭的熏陶,新训时干什么都特别卖劲,无论是训练、还是受领任务,我都是时时处处抢在前面,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新兵连即将结束时,班里唯一的一个嘉奖就给了我,战友们一双双羡慕的眼光。落在我的身上,如同严寒中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浑身上下都是暖烘烘的,心里真是美极了。

喜悦的心情还没过。一道分配的命令,像初春里的一股寒流,把我吹了个透心凉。

我清楚地记得,新兵下连时的情景。连长站在队列前方,宣读分配命令,100多名男女兵混编的新训连队,站在偌大的训练场上,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一个个屏着呼吸,生怕把自己漏掉。我也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默默地念叨着自己的名字。突然,一个清澈而又洪亮的声音点到了我,“周琦,炊事班。”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凭自己在新训中出色的表现,肯定能分到技术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上,到炊事班做饭,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然而我知道,那熟悉的声音是怎么也不会听错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连长宣布完了分配命令,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懵懵懂懂的我,跟在炊事班长后面,向炊事班走去。一进炊事班,我强忍着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一场及时雨,在炊事班开了花。性格外向活泼的我,像霜打的茄子,没了一点精神,情绪也是一落千丈,生在军人家庭的我。虽然父母平时要求也算严厉,但对于做饭,我还是一窍不通。那时。总感到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整天跟锅碗瓢盆打交道,没出息,是一件很丢人的事。那段时间,那些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好像也都长了眼睛似的,和我怒目相视,总之看到什么都不顺眼,战友们也都在有意无意地躲着我,生怕再把我惹怒了似的。

虽然是一百个不乐意,我还是不得不面对组织的决定。跟在炊事班长的后面,干一些最基础的工作,那时,班长说什么我也听不进去,整天低头不语,就是干活。好像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一样,让我喘不过气来。

司务长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拨开了凝聚在我内心深处的郁闷。25年过去了,那段感人至深的话语,至今,仍在耳畔回响。我清楚地记得,到炊事班一周后,我的情绪稍微有点稳定,那天下午,我正在炊事班低着头洗菜,不知什么时候,司务长坐到了我的旁边:“小周呀,”突然一个声音显得那么平和,又那么亲切朴实,“革命战士只有工作分工不同,没有工作贵贱之分。哪能想干啥就干啥?身在我们这个男女兵混编有着特殊荣誉的集体里。只有任务之分,没有男女之分,男兵不能干的工作,女兵能干好。男兵能干的工作,女兵更要干好,我相信你是一名出色的女兵,不但能干好炊事班的工作,以后也能帮任何工作。”话语不多却是语重心长,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对我的触动很大。

那天夜里。熄灯号过后,战友们很快进入了梦乡。我躺在床上却没有一点睡意,想着司务长的话语,凌乱的思绪,剪不断,理还乱,一会儿飞到千里之外。想起了离家时亲人的嘱托,一会儿又回到了司务长白天的讲话之中。那一夜,泪水几次打湿眼帘,我已记不清了。只知道时间好像过得特别的快。不知不觉东方已布满彩霞,起床号声打破了我凌乱的思绪,压在心头重若千斤的“磐石”早已无影无踪,心里感到亮堂了许多。虽是一夜没睡,第二天,我却没有一点倦意,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炊事班的工作之中,一干就是两年。

正是有了在炊事班两年的工作,使我以后在军营的成长以及进步,才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记得任指导员后,面对的第一件难事,也是炊事班的分配,几个女兵,分到炊事班后,那消极情绪和我当年下炊事班时如出一辙。那时我刚刚走上指导员的岗位,还没有做思想工作的经验。如何做通她们的思想工作,是我上任后的第一道难题。而我没有像司务长那样给她们讲大道理,只是把我当年下炊事班时的经历给她们详细述说了一遍,没想到,第二天她们一个个都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了精神压力。

如今我又一步步走到了团主官位置上,可这件极平凡的小事,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内心深处,怎么也抹不掉,一直影响着我,也让我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官兵。同时,也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P80-82

序言

当我把全部书稿整理完毕的时候,也是我最后一次主持《我的兵之初》这个栏目的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就要离开《中国武警》编辑的岗位了。有幸的是,在我离开之前,社领导让我把这个栏目的文章汇集成册,由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我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因为这对我主持的栏目是个肯定,对于我这一段的工作,也算是个完美的总结。

这些年来,我为数百位战友兵之初的故事所感动着,欣喜着。每编一篇他们的故事,我的思绪就会飞回到我初入兵营的日子,我的班长那浓浓的淮北腔,我的排长那纯正的皖南口音,我的指导员那标准的河南话,仿佛就在耳边,被他们关爱的一件件小事仿佛就在昨天,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多少次我都想把他们关爱我的细节写下来,可每当我想动笔时,就接到新的、从祖国各地警营里寄来的兵之初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故事,我就把我的故事给放下了,因为这些故事不论是发生在哪个年代,不论是发生在南疆还是北国,不论是新兵的讲述还是将军的回忆,都让我像听到了同一首战友之歌。

直到今天我就要离开这个栏目了,那个故事我依旧放在心中,没有说出来的并不表示遗忘,我会让它激励着我的人生,无论走向哪个岗位,都不改变信念的初衷。

一个人的一生,犹如一本厚厚的记事簿,上面会记下很多的东西。

有的铭记的是人,有的铭记的是事儿,有的铭记的是一段情感,有的铭记的是一缕思绪。

善良者铭记的是他人的艰难和困苦,失意和低沉,然后想方设法去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振作精神,凝聚起向上的力量。

真诚的人铭记的是他人的希望和心愿,理想和抱负,在不知不觉中用爱心铺成一条路,用胸襟搭成一座桥,帮助他们抵达辉煌的彼岸。

军人的记事簿也不例外地要记下自己的志向和经历,这其中,有共同的。有属于个人的。

共同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军人称号的珍惜。

不同的却取决于人生不同的履历。

士兵会铭记自己的职责,把哨位站成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带兵人会铭记自己肩上的重任,把兵营带成欢乐的家园,把部队带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也许谁都会在心中铭记,就是你在铭记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以同样的方式把你记在心里。

爱只对爱共鸣,情只对情接纳,心只对心交融,一切自私的杂念只能给自私的人提供自私的便利。

因此,在铭记你的权力的时候也铭记你的使命,当你铭记你的荣誉的时候也铭记你的荣誉是为了更好的进取。

当兵久了我越来越发现,士兵永远是部队的主体。

作为穿军装的歌手,我唯有永远为兵而歌唱,才不愧对身上的军装和身边的战友。

歌唱他们的什么呢,我日夜都在思索,在思索中我的歌声并没有停歇。

歌唱他们艰苦中的连续作战精神?

歌唱他们劳累中的坚忍不拔毅力?

歌唱他们枪林弹雨中的冲锋陷阵身影?

歌唱他们危难关头的必然取胜信念?

兵是逆境中欢乐向上的歌谣,

兵是鲜花和掌声中羞红的脸庞,  兵是有苦不言苦有泪不轻弹的铁铮铮的汉子,

兵是出膛的子弹,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党指挥的方向。

哨所里有常人难以忍耐寂寞,是我们的兵们一天24小时在寂寞中把爱挥洒;

训练场上有常人难以坚持的疲惫,是我们的兵们蘸着汗水将血肉铸成了利剑:

处突战斗中有常人无法预料的惊险,还是我们的兵们在瞬息万变中捕捉着万分之一秒的战机,每战必胜。

兵们每日每时地战斗在部队不同的岗位上,无论这岗位任务轻松或是繁重,无论这岗位是万人注目或是鲜为人知,他们都干得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默默无闻也好,轰轰烈烈也好,他们都是用同样的青春和热血,为军营、为祖国,书写着无悔的忠诚。

因此。为兵而歌。是我今生不倦的追求。

人是情铸的。

所以人间有很多情。

亲情、友情、乡情、同志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到底哪种情更重要?应该说每一种情都不可或缺,哪一种情都不可淡漠,关键要看这情动的是不是真情。

如果动的是真情,即使不是亲属老乡和战友,甚至是不曾相识的陌路人,也同样会被打动。

我曾遇到过一位将军,他满含深情地给我讲了一段他岁月中磨不掉的记忆。说的是他刚入伍时,他的老班长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眼中。那关怀的只是一件件小事,他说正是那一件件小事,改变了他的人生,使他从一个农村娃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军人,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

故事简单而短小,甚至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将军讲得是那样认真,那样动情,这不能不让我对他当将军后仍不忘自己当兵时的老班长这种高尚品格表示敬佩,这样的人是大家都愿意与他交朋友的,因为他重情重意。

将军在给我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我知道他是在怀念一种很宝贵的东西。他也是在呼唤一种很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真情。

从军几十年的将军发出了真情的呼唤,而我通过对将军的敬佩来呼唤真情,这一切都是真情的力量。

既然人是情之种,既然人间有真情,既然人们需要真情,作为大爱在心的军人,请将真情,作为立身之本。

因为这也是战胜任何来犯之敌和任何艰难险阻的根本啊。

当过兵的人,谁都有自己的兵之初。

每一个老兵都是从新兵的路上走过来的,每个人的兵之初里肯定都珍藏着几个班长和老兵。

刚到部队,什么都是新奇而蒙咙,所以,在新兵的眼里,班长、老兵们是什么?是旗帜,是标杆,是榜样,是一部军事巨著,是足够自己冲锋一生的制高点。

每个老兵都是新兵崇拜的偶像。

也许老兵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新兵的人生走向的影响,但新兵就是在老兵的一言一行中确定着自己漫长的人生坐标。

从新兵对老兵的尊敬中,我想到了两个很重大的字:责任。责任是什么?是应尽的职责和应承担的任务。老兵对新兵的责任并没有写进部队的条令条例,但老兵时刻都在肩负着带新兵的重大责任。

这肩负没有命令,没人指使,完全是自觉的,就像他们的老兵当初做的一样。

新兵都是要成为老兵的,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兵则完全取决于他入伍时所遇到的是什么样的班长和老兵。而能影响新兵一生的往往是老兵们习惯性的“小事”,这些小事老兵也许早忘了,但他带的新兵,无论后来成为了老兵、军官、还是将军,对当初影响过自己的老兵们却一直念念不忘。

部队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就是这样形成的,并一年年地传递着。

军人记性好,所以军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人。

那个人是谁?

他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仿佛异常遥远,却又挥之不去。

在我失意时他为我呐喊,在我成功时他为我鼓掌,在我掉队时他为我加油,在我得意时他却隐去身影不再言语。

他甚至没有佩带过一枚军功章,甚至没有登上过一次领奖台,甚至没人为他献上一束鲜花,甚至没有获得过诚挚的谢意。

但他把这一切都给了我,让我这个从偏僻山区走来的农家娃,从踏上营区这块热土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温暖,得到了一种坚强而又无私的托举。

我戴奖章时他比我开心,我苦恼落泪时他比我伤心。我被病痛折磨时他比我焦心。

他在我面前始终是站得那样标准而正直,走得那样矫健而有力。让我看到前进的路始终是宽广的,宽广到不管有任何挫折都能随时爬起并昂扬站立;让我感到生活之中到处都是兄弟般的深情,情深得无论有任何困难都能随时克服并创出佳绩。

那个人是谁?

是老兵?

是班长?

是同年的战友?

还是身边的首长?

无论是谁。都永远在兵的心里。

我当兵的时候就有人把班长称作军中之母。多少年过去了,部队仍形象地把你称作“军中之母”。

但我见到一个人。他却说他的班长是“军中之父”,是想标新立异吗?还是有了自己新的感悟?

说这话的不是一名新兵,而是一生戎马的老将军。

因为将军心中也有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啊,在他对那个像父亲一样关心战士的老班长感动之余。多少带兵人为将军戎马生涯30余载,仍念念不忘老班长,并说出“班长如父”的金子般的格言所动容。

我想,我们今天部队的所有班长们,在听到将军对你们的真情赞誉之后,也会更加理解自己肩上使命的神圣,责任的重大吧。

在部队都知道班长不是官,但班长又是一个人人不能忽视的官,因为角色的重要不在于他官职的大小,而完全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的重要。

班长是一座无形的桥梁,直接关系着新兵是通向振奋或是颓废,老兵是通向成功或是失意,战斗是通向胜局或是败局。

一名好的班长,也许一生都不会当上将军,但每位将军肯定都受过优秀班长的影响,难怪将军会喊出“班长如父”的肺腑之言。

人生是个大故事。

一年是人生故事的一个段落。

一天是人生故事的一个细节。

一生这个大故事是由一年年的故事段落组成的,而故事的每个段落又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  在一天中我们又在说着不同的话,做着不同的事。

由此可见,每一个细节又都是不同的语言、动作、心情、表情等等组成的。

无论是人生的大故事,还是一年的小故事,只要是故事,都离不开细节、都布满了细节的经经纬纬。

如果问一个人一生经过了多少小细节?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因为生活中的大小细节太多了,像在大海中去分离一滴水。

如果问一个人一生中有哪些难忘的细节,肯定谁都会说出几个来,细节再多,都无法淹没其主要细节,那是人生故事的精彩之笔。

其实人生的大故事结局如何,完全取决于每个段落的写法,而每个段落又取决于细节的过程。

什么时候的细节最重要?是人生的转折点上,对于军人就是走进兵营的最初日子。

当一个重要的细节能够改变大故事的走向的时候,制造细节的人,除了那些能影响自己的班长老兵们,还有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自己,自己的悟性和志向。

无论人生的故事多么繁杂,别忘了自己始终是其中的主角。

带兵人是统领千军万马的铁血英雄。

在军情突变的时候,他要有清醒的头脑,在敌情盘根交错的时候,他要有当机立断的能力。在形式不利而危机四伏的时候,他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今天站在部队指挥岗位上的人,都是军事指挥和部队管理的带兵人,在特殊的岗位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个个意气风发,风流倜傥,可谓是决定胜负,关系成败,指挥若定的关键人物。

然而他们说起自己为兵岁月的时候,怀念之情仍会溢于言表,感激之情仍会充满字里行间。

今天我走近这些带兵人的身边,去感受他们心灵世界的时候,我却发现,掌兵人不但懂得感情,而且这情是至深、至厚的。

他们把当兵时得到的关怀和厚爱,又加倍地奉献给了他带的部队和官兵。

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带兵人都是被人带过的兵,他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对当年被关爱的一种回报。

凡当兵入伍的青年人,到军营之前对部队都有着各种各样美好的想象,有的把自己看成龙,把部队想象成碧波荡漾的大海;

有的把自己当作鹰,把部队想象成广袤无垠的长空;

有的把自己认定为未来的元帅,把部队想象成叱咤风云的疆场。

这些谁能说他奇怪呢,看过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里,都是这么写的。

由于带了太多的想象,走进兵营,面对眼前艰苦的现实,思想注定有巨大的落差,这时候,决定一个新兵人生未来的故事已经开始了,写下这故事开头的人,是普普通通的先走进兵营的人。

一个人只在自己的故事里当主角,那是平凡的人。

如果在别人的故事里成为不可忽略的主角,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而最有资格和可能走进大境界的人,正是军营里最优秀的士兵。

世界上的声音可以说是千声万调。

有动听的歌声,有醉人的鸟语,也有天籁般的音乐,更有说不清的嘈杂之音。

但只有一种声音最能入耳入心,它就是心声。

心声从哪里来?

从心灵深处。

人与人的交流能不能引起彼此的共鸣和信任,就看你说的话是不是心声,如果是心声,哪怕你讲的是极浅显的道理,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响应。

否则,你即使是喊破了嗓子,也得不到期望的回应。

这就是人的复杂之处,这也是人的简单之处。

兵营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走进了兵营并非都树立了天下无我而只有全人类的远大目标,即是有了远大的目标,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会因身体条件、文化素质、家庭环境、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等的不同,而受阻于自然或人为的沟坎面前。

这时候他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作为朋友和兄长,作为指挥员和领路人,此时的豪言壮语和批评埋怨也许都不起效,不仿换一个话题试试,或说出你的一段经历,或讲一个关于你自己的故事,可能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但请记住,此时无论你说什么,讲出的都必须是你的心声。

张国领

2006年7月17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