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语史话/青少年历史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正是其中最精练的表达方式,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故事本身。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本书正是出于这个目的,用历史知识和成语的双线索来改变少儿、青少年学习的枯燥形式,用日常经常用到的有趣成语故事和知名的历史事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来丰富历史知识。

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同学阅读,更适合对历史知识感兴趣的读者。

内容推荐

将成语故事放到历史事件中去看其形成的脉络,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成语故事中去还原其本来的面目,这样交叉进行的双线索,让读者在阅读成语故事的同时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本书的历史脉络从远古的开天辟地开始,直写到鸦片战争前的大清王朝。文字由浅入浑,并把每个朝代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浓缩到各章节的标题中,使读者一目了然。

本书同其他同类别的图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讲述中国各个朝代的主要成语故事的同时,还以中国历代成语故事的形式来讲述中国历史,将故事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本书注重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相结合,是一本用历代成语故事连接起来的中国简明小通史。

目录

远古英雄时代(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开天辟地

 害群之马

 越俎代庖

 过门不入

 克勤克俭

夏“家天下”先(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初)

 戮力同心

殷商——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

 网开三面

 一窍不通

 土崩瓦解

 令行禁止

 恶贯满盈

西周——礼乐文明(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爱屋及乌

 覆水难收

 功亏一篑

 归马放牛

 同心同德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玩物丧志

 未雨绸缪

 夜以继日

 道路以目

 忧心如焚

东周之——春秋五霸争天下(公元前770—前476年)

 怙恶不悛

 志在四方

 秦晋之好

 兵不厌诈

 退避三舍

 风马牛不相及

 视死如归

 魑魅魍魉

 尔虞我诈

 倒行逆施

 卧薪尝胆

 匹夫之勇

 一鸣惊人

 箪食飘饮

 升堂入室

 安居乐业

东周之——战国七雄定乾坤(公元前475—前221年)

 不远千里

 从容不迫

 从善如流

 颠倒黑白

 当务之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起死回生

 人给家足

 输攻墨守

 三人成虎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无可奈何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罚不当罪

 作法自毙

 前功尽弃

 排难解纷

 纸上谈兵

 图穷匕见

秦朝——短暂铸就辉煌(公元前221—前206年)

 以古非今

 钩心斗角

 取而代之

 指鹿为马

 鸿鹄之志

 人人自危

 声名狼藉

 篝火狐鸣

 揭竿而起

 先发制人

 约法三章

 养虎遗患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破釜沉舟

 作壁上观

 师出无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一败涂地

 大逆不道

 独当一面

 卷土重来

 四面楚歌

 日不暇给

 运筹帷幄

西汉——大风起兮云飞扬(公元前206—前25年)

 鼎足而立

 高屋建瓴

 捷足先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桃李不言

 草菅人命

 朝令夕改

 矫枉过正

 安如泰山

 不得要领

 夜郎自大

 党同伐异

 九牛一毛

 骄兵必败

 不学无术

 励精图治

 疾风知劲草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东汉——河洛大地呈苍茫(公元25—220年)

 未可厚非

 举足轻重

 推心置腹

 置之度外

 得陇望蜀

 旗鼓相当

 克己奉公

 披荆斩棘

 有志者事竟成

 惟我独尊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所向无敌

三国——三国演绎世代传(公元220—280年)

 坚壁清野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顾茅庐

 如鱼得水

 望梅止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草船借箭

 老牛舐犊

 超群绝伦

 长驱直人

 开门揖盗

 不知所云

 初出茅庐

 鞠躬尽瘁

 七擒七纵

 乐不思蜀

 得意忘形

 论功行赏

 司马昭之心

 势如破竹

西晋——司马奢靡五十载(公元265—317年)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鹿死谁手

 闻鸡起舞

 世外桃源

东晋——五胡十六国并存(公元317—420年)

 中流击楫

 摧枯拉朽

 投鞭断流

 生灵涂炭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南北朝——大分裂造就民族大融合(公元420—589年)

 迷途知返

 吴牛喘月

隋朝——垂杨暮鸦待盛世(公元581—618年)

 一衣带水

 罄竹难书

盛唐气象——大唐盛世三百年(公元618—907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请君入瓮

 冰山难靠

 鸡犬不宁

 垂头丧气

 别有天地

 寸草春晖

 伤风败俗

五代十国——兵戎相见再分裂(公元907—960年)

 探囊取物

宋朝VS辽、金——“斜阳嘉树”VS“绝域雄风”(公元960—1234年)

 黄袍加身

 开卷有益

 水落石出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东窗事发

 丧心病狂

 脚踏实地

 柳暗花明

 大材小用

元朝——大漠天骄一统华夏(公元1206—1368年)

 过河拆桥

明朝——宦官专权资本萌芽(公元1368—1644年)

 八面威风

清朝——封建帝制从此终(公元1616—1911年)

 不拘一格

试读章节

远古人生息于天地草木山河之间,落后的生产力,蒙昧的思想,使他们对自然万物充满敬畏,对电闪雷鸣充满惶恐,以他们当时的智商是无法诠释自然百态的,于是我们的先祖就幻化出一个个美丽神奇的传说,来解读大自然,来自圆其说。对于天地的形成,我们的祖先编织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远漠荒古,生灵未现,天地不分,一片混沌。仿佛一个浑圆的鸡蛋,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不分东南西北,处于其中,无知无觉,欲罢不能。正是在这个浑圆中,孕育了一个人类祖先——盘古。

时间飞逝,一万八千年的漫长光阴,孕育成熟了这个天地的开创者。他神力无比,四肢健硕,天性不屈,果敢勇猛。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就用了漫长时日艰辛地制造了锋利无比的斧子,使出浑身力量,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霹雳巨响,浑圆东西里的混沌,豁然分明。轻而清的阳气升腾,变成了高远的苍穹;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开天辟地的盘古,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巍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同伍。相传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随之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增长到了一个极限,稳固下来,不再有所变化,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擎天柱子伫立与天地间,使世间永远天高地阔,乾坤朗朗。

由于天和地是盘古开辟出来的,天地仿佛就是他的化身,所以天地的自然变化,就会随着盘古的喜怒哀乐而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朗气清;他发怒的时候,阴云漫布;他叹气的时候,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闪电霍霍;他发出鼾声,天空雷声隆隆;他哭泣的时候,天地雨雪纷纷,雨水落到地上汇成了江河湖海。

不知叉穿梭了多少漫长的历史隧道,盘古死了。异状再次发生,他高隆宽阔的头部,变成了东岳泰山;朝天向上的巨足,变成了西岳华山;高凸庞大的肚子,变成了中岳嵩山;挺拔雄健的两肩胛,一个变成南岳衡山,另一个变成北岳恒山;而他的繁茂的毛发,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产生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人类历史自此开始翻开新的篇章。

害群之马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成语释义: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今多用来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成语故事:

有一次,黄帝为拜见圣贤大隗,向他咨求治国之道,要到具茨山(今指河南省新郑具茨山为中心及周边地区,史称始祖山)。方明、昌寓做车驾左右护卫,张若、他朋前边开路,昆阍、滑稽随从队后。当一行人来到襄城原野时,只见莽原苍苍,杳无方向。七位圣贤只得停下来希望能有人指路。

这时,只见一个牧马的孩子迎面走来,他神情迥异,似非凡人。黄帝便上前询问他:“孩子,你知道具茨山怎么走吗?”孩子说:“当然知道了。”

“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那孩子很快地答道:“知道呀。”

黄帝转身对身边陪同说:“这孩子见识深广,不但知道僻远的具茨山,竟然还知道大隗的居所。”黄帝接着试探地问:“孩子,我猜想你恐非凡人,是否明了治乱的方略呢?”

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像人们在野外遨游一样,只管观览风物,畅谈漫步就是了,不要功于心计,心生旁逸。治理天下同样要心无杂念,单纯从事,而不要惹是生非,从而把政事搞得太复杂。我前几年在尘世间游历,困于纷扰,郁结于心,常常头昏目冥。一位长者给我指点迷津:‘你要在襄城的原野上,面朝春光,沐浴清风,信马由缰,拥抱原野,尽情遨游,忘掉俗物。’果然是灵丹妙药,我的毛病全好了,现在一切都豁然开朗,乐在其中。治理天下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黄帝仍是不甚明了地说:“你的高见甚是玄妙,我还是不太明白。关于如何治理天下,可否再给予明示?”

小孩想了想很认真地说道:“治理天下,就像我放牧管理马群一样,只要能把桀骜不驯,影响很坏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

黄帝茅塞顿开,原来做好一件事,治理好一个国家只需排除干扰,消除弊病,就会使事物得到健康发展。遂称牧童为天师,再三拜谢,方才离开。

历史知识

皇帝等英雄的传说

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部落组织日益更生,部族间的关系有了疏密远近之分,形成了各亲其亲的态势。于是亲属部落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逐渐促成了部落联盟的产生。由此私有制度应运而生,并且顺势愈演愈烈。部落的“利己主义”愈加得到强化,部落联盟的各级军事首领纷争不断,争权夺利,兵戈相向,风起云涌中造就了一批英雄人物。而这个历史上的英雄时代,就是司马迁编写的《五帝本纪》记载的五帝时代,雄居五帝榜首的黄帝,就是这个英雄时代的第一个代表人物。

黄帝是如何坐上这头把交椅的呢?就当时形势看,可以说,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西方有大约在嵩山之外的外方地区的姬姓部落群,以黄帝为首;还有大约聚居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内地区姜姓部落群,以炎帝为首;两族和睦相处,又合称诸夏之族,夏族的力量不断向东延伸,已经发展到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西部边缘地带。当时东方有风、赢、偃诸姓部落群,他们已由汶、泗一带转徙到大野泽周围,其中势盖群雄的是蚩尤部落群,蚩尤曾一度成为东方部落联盟的最高军事首领。他与炎、黄部落在日益密切交往的同时,摩擦也越来越多,最终以火拼的方式一决雌雄。

最终,炎、黄部落合二为一,协同作战,黄帝作为统帅,成了夏族的最高军事首领。在黄帝的统率下,与蚩尤大战于涿鹿。结果。蚩尤大败,夷诸部落最终归附夏族,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次民族融合,黄帝成为了这躯体庞大的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从此,华夏族作为核心力量,不断吸纳融汇中原各地众多部族的力量。自此华夏儿女繁衍生息,欣欣向荣。黄帝理所当然、名副其实地被尊崇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也因此,我们到现在还称自己为炎黄子孙。P5-7

序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正是其中最精练的表达方式,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故事本身。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本书正是出于这个目的,用历史知识和成语的双线索来改变少儿、青少年学习的枯燥形式,用日常经常用到的有趣成语故事和知名的历史事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来丰富历史知识。

将成语故事放到历史事件中去看其形成的脉络,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成语故事中去还原其本来的面目,这样交叉进行的双线索,让读者在阅读成语故事的同时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本书的历史脉络从远古的开天辟地开始,直写到鸦片战争前的大清王朝。文字由浅入浑,并把每个朝代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浓缩到各章节的标题中,使读者一目了然。

本书同其他同类别的图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讲述中国各个朝代的主要成语故事的同时,还以中国历代成语故事的形式来讲述中国历史,将故事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有许多老师参与了协助编写和审较工作,他们是:张凯敏、李勇、谢景然、陈志杰、任颖、任仲奇、闫武、任志杰、庄晖、杨绍华、刘丹、张晓锋、穆学军、张学会、帛红美、宝红玉、郝春霞、梁顺利等。在封面上不能为以上各位老师一一署名,只能在此表示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