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有关他的论著历来很多,但大都失之过偏。本书收录了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和李鸿章历聘欧美的记略,向您展示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李鸿章。梁启超是清末明初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四万万蒙昧同胞明智的启迪者,及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先生这部《李鸿章传》可谓是描画出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感兴趣的朋友都不可不读,它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读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令人大开眼界,获益匪浅。《考察政治日记》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折射出了当时世界的格局形势等,更向您展现了外交家李鸿章的风彩。
本书将向您展示一个立体的李鸿章,让您在历史的浩瀚烟海中,去了解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去领会历史的厚重和世事的曲折。如果您热爱历史,想了解中国近代史,必先了解李鸿章,本书将带您和李鸿章一道,走入中国近代史的长廊。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梁启超先生所著《李鸿章传》,第二部分是由蔡尔康先生编纂的《考察政治日记》。在《李鸿章传》里,梁启超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待李鸿章,给李鸿章以客观公正的评价,通篇文言,用字渊博,尽显大家风范、国学底蕴。《考察政治日记》以记实的方式详尽地描绘了李鸿章出访欧美八国的点点滴滴,包括行程安排、权臣会晤、要事谈判、觐见君主、观光游览、政治考察、宾主晏会等等,向您展开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访问画面,让您能够从中细致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发展历程,更深入地了解李鸿章其人,其事,了解他出访欧美各国的得与失。由曾在《民报》、《寰瀛画报》、《字林沪报》、《新闻报》、《万国公报》任职的蔡尔康先生编纂而成。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以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电,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首庄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李默然云。(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不宁惟是。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系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孟子》曰:知人论世。世固不易论,人亦岂易知耶?
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吾以为此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俾斯麦又尝语李曰:“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夫平发平捻者,是兄与弟阋墙而鹽弟之脑也,此而可功,则为兄弟者其惧矣。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故吾所论李鸿章为功罪于中国者,正别有在。
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中国其尚有瘳耶?
西哲有恒言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吾著此书,而感不绝于余心矣。
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孟子曰:放饭流歜而问无齿决,此之谓不知务。殆谓是矣。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虽然,此亦何足深责?彼李鸿章,固非能造时势者也。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李鸿章不生于欧洲而生于中国,不生于今日而生于数十年以前,先彼而生并彼而生者,曾无一能造时势之英雄以导之翼之,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后有袭李而起者乎?其时势既已一变,则其所以为英雄者亦自一变,其勿复以吾之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
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
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
二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满洲人入主中夏之国,而又当混一已久,汉人权利渐初恢复之时代也。
论者动曰:李鸿章,近世中国之权臣也。吾未知论者所谓权臣,其界说若何。虽然,若以李鸿章比诸汉之霍光、曹操,明之张居正,与夫近世欧美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则其权固有迥不相侔者。使鸿章而果为权臣也,以视古代中国权臣专擅威福,挟持入主,天下侧目,危及社稷,而鸿章乃匪躬蹇蹇,无所觊觎,斯亦可谓纯臣也矣。使鸿章而果为权臣也,以视近代各国权臣,风行雷厉,改革庶政,操纵如意,不避怨嫌,而鸿章乃委靡因循,畏首畏尾,无所成就,斯亦可谓庸臣也矣。虽然,李鸿章之所处,固有与彼等绝异者,试与读者然犀列炬,上下古今,而一论之。
P3-7
一、此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二、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然夹叙夹论,其例实创自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后人短于史识,不敢学之耳。著者不敏,窃附斯义。
三、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恨时日太促,行箧中无一书可供考证,其中记述谬误之处,知所不免。补而正之,愿以异日。
四、平吴之役,载湘军事迹颇多,似涉支蔓;但淮军与湘军,其关系极繁杂,不如此不足以见当时之形势。读者谅之。
五、《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皆载其全文。因李鸿章事迹之原因结果,与此等公文关系者甚多,故不辞拖杳,尽录入之。
六、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顾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名:,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英名相格林威尔尝呵某画王曰:“Paint me as I am。”言勿失吾真相也!吾著此书,自信不至为格林威尔所呵。合肥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著者自记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清史稿·李鸿章传》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叮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李少荃《李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曾国藩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左宗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梁启超
李鸿章“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
——唐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