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沉浮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向岛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历史名城长宁,副县级官员陆天翔,曾经因为当了市政府一把手萧市长的秘书,而成为该市政、商、文三界所共同瞩目的人物。虽然工作苦累相加,但他却为人低调,忠于职守,深得正直能干的萧市长的信任。然而,萧市长却突然被调离,他是被一手遮天的市委书记排挤走的。陆天翔也因此而失势。虽无任何问题,他却被调整为市文明办可有可无的第六副主任。这使他得以以长宁权力圈之外边缘人的身份,逍遥于长宁的乡党圈、文化圈,冷眼观察着各色人物在长宁这个小小舞台上的表演,目睹着政客、企业家、文化人的污浊,体验着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在苦闷压抑中发展着自己的欲望……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西部小城。主人公陆天翔被生活边缘化以后失落彷徨,经历了痛苦的心灵挣扎,走过了一段无助、无望、无奈、无聊的人生轨迹。围绕这一主线,小说鲜活地展示了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死沉浮,准确传达出底层生活的纷杂声音。虽然作者无意于表现所谓官场,但作为背景的官场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读来既有亲历现实之感,又发人深思。

全书贯穿着强烈的社会和人文关注,折射出物质时代人们精神的空洞、欲望的迷乱、道德边界的模糊,以及“文化”这个概念的附庸和尴尬,具有质性的穿透力。

试读章节

长宁的冬天总是这样。

天空跟矮锅一样扣在人们头顶,低沉,压抑。天气见不到晴朗,没完没了地吊着脸,不阴不阳的样子。太阳像混了黄的鸡蛋,看不清个真模样。入冬以来,又一直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雪,尘埃就越发肆虐了,空气都染成了土黄色。天地之间,就这么混沌着。

快过年了。一辆接一辆忙着春运的汽车,像莽汉一样大喊大叫着从穿越省城西都和长宁的国道上驶过,把本来就无法落定的尘埃一次又一次地搅动起来。走在这样的路上,总让人感到可用来呼吸的空气过分稀少。暮色降临,路边的店铺和村庄闪亮起灯光。这时候天尚未黑尽,混沌世界还没有被夜幕收容,灯光下只见灰尘舞得更欢,越发显得丑陋肮脏。

陆天翔一路都在汽车后座上躺着。他这会儿坐起来,把车窗玻璃降下,看着窗外。干冷的风夹着尘土味儿吹到脸上。几天来脑子里一直塞满了嘈杂,这会儿又成了一片空白。陆天翔的确感觉有些困倦了,他这才想起来已经连续几天都没有睡好觉了。王y币傅显然也没有心情说话,只是开车。车上没有开音乐,只有淡淡的发动机声。

车到了南环路大转盘,一个月前才新装的一圈灯饰照例地亮了起来。往北经过漠谷河大桥进入长宁城区的道路也亮起了路灯。转盘内草地中央那座“秦王东征”的石雕,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黑黪黪阴沉沉的。

一个西部小城的庸常之夜,和别夜无异。

王师傅减慢车速,开车绕转盘多转了一圈。然后,车子缓慢地离开转盘,开上了漠谷河大桥,往城区驶去。加宽后的漠谷河大桥中间用隔离带隔开,变成了四车道。四行路灯一齐绽放,看着还像那么回事儿,比原先两车道的窄桥气派多了。一团彩色的光影飞进车内,在汽车顶棚上相互追逐着转圈儿。那是漠谷河大桥两边护栏上的霓虹灯,红白相间,节奏飞决地交替闪亮,像两条迎面奔跑的花蛇,忽地窜到河南,忽地窜到河北。除了秋季的洪水期,平常日子里,人们似乎会忘记桥底下还有一道古老的漠谷河,它是那么一道窄窄的黄泥水,夹在蒿草飘摇的沙土滩中间,慢慢腾腾地蠕动,像是一个体衰力竭、早就丧失了精气神的老人。这要说也应和了小城里的时间和人们的生活节奏。

陆天翔想起萧市长的眼睛。长宁的欢送会开过,萧市长的短暂市长生涯就算真正结束了。萧市长家住省城西都。下午,送萧市长离别长宁,车子走过漠谷河大桥时,陆天翔坐在前面副驾座上拧过身子和后座上的萧市长说话,看见萧市长的眼睛明显是湿润了。萧市长那时候望着空旷的河谷,突然间说不出话来。那阵子,王师傅的车子也像现在这样开得很慢。

陆天翔知道自己作为市长秘书的使命也同时宣告结束了。

离过年没几天了。这过年和不过年,是越来越没有什么两样了。领导们照例要忙一阵子慰问,慰问城市下岗职工,慰问农村贫困户。那天下午慰问的一户下岗职工,一家三代住在一间只有十四平方米的房里,屋内用布帘子分隔开两张大床。萧市长说他想不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长宁还有这么困难的城市职工,他眼睛那时候就湿润了。那天下午一共慰问了三户困难职工,一家有一家的实际情况,萧市长情绪一直处于激动状态。他把电视台的记者们早早地支走了,他说:

“我们的职工困难到这程度了,我们却无力帮助他们真正走出困境。马上过年了,给一家子拿一袋面,一桶油,一百元钱,杯水车薪,怎么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就这,还要来一溜车,前呼后拥地来一帮人,还要上电视,想想可笑不可笑?”

陆天翔太熟悉了,萧市长就这性格。陆天翔过后也一直在想,这样的性格或许就不适合搞当今的政治。

陆天翔记得,长宁慢慢腾腾等着过年的日子是从萧市长接听手机那时突然加快的,就像秋季里一夜之间漠谷河猛地涨了大水一样。

慰问活动结束才下午四点多。坐上车回机关的路上,萧市长的手机响了,他“喂”了一声,然后就听着手机里对方在说话,不时地只是“嗯”、“嗯”地应一句。陆天翔觉得市长的情绪明显有些异样,他没敢往后看。跟市长出去,市长总是坐在车后座上的,陆天翔则坐在车前面的副驾位置。他听萧市长最后说了一句:

“这样吧,我到办公室给你打过去。”

王师傅听见市长合上了手机,就不明显地加快了车速,一溜儿开到市政府楼厅门口。

不等陆天翔下车拉开后车门,市长已推开车门出来,急匆匆上楼去了。陆天翔觉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他没有像往常那样跟随市长到办公室,而直接回了自己办公室。他洗了一把脸,泡了一杯茶,还没来得及喝,电话响了。

“陆秘书长,萧市长让你上去一下。”政府总机的女电话员说。

陆天翔进萧市长办公室的时候,萧市长正仰靠着椅子,两手搭在扶手上,神情冷峻。

陆天翔轻手轻脚地把门闭上,站在门口那儿有些发愣。

“你坐下。”市长说。

陆天翔坐了下来。萧市长却站了起来,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微低着头,在椅子后面踱来踱去。

沉默了好一阵,萧市长突然问:“我来长宁多长时间了?”

陆天翔略微想了一下,说:“市长,是去年,不,是前年五月份来的。现在是元月份,一年零八个月。”陆天翔接着又问了一句:

“萧市长,有什么事吗?”

萧市长从他的办公桌后面走出来,说:“那还不算长宁市长中任职最短的了?”

“市长,是……”

“组织上要调我走了。”

“怎么能……这么突然?”

“那有什么。组织决定嘛,工作需要嘛。”

“事前没有消息?”

“咱一天到晚忙,”萧市长说,“这漠谷河大桥加宽和城市南大门工程收尾不才一个月嘛,哪有时间去研究什么消息。”萧市长顿了一下,又说,“不过咱没有时间琢磨去留,看来人家那边有人替咱操心了。”

陆天翔知道“那边”是指哪边。市委、市政府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多少年间,两边总弄不到一块儿。加上这些年长宁的市长频繁更换,大家伙都习惯猜测“东风硬”还是“西风硬”。萧市长来了一年多,先是大刀阔斧地解决了旧城改造的遗留问题,拓宽了城市两条主干大街,接下来又立即投入城市南大门的建设工程。干部里传说,这下是“西风”压倒“东风”了。也传言市委书记刘崇庐和萧市长之间又出现了不和谐。那些话机关里其他人传,作为副秘书长又兼市长秘书的陆天翔在领导身边,倒不能说什么,只听听而已。现在看来,那些传言不是没有根据的。

“嘟嘟”敲门声。进来的是大秘书长,气喘吁吁的。老头子是个公认的“好人”,一有事就越发说不出个完整的话。

“萧市长,是真的?怎么可能……”

“还能不是真的!省里下午开的常委会。”

“这……这工作才拉顺,市长也熟悉了……”

又是沉默的气氛。大秘书长只是抽烟。

陆天翔想起一件事,就说:“秘书长,晚上的机关联欢会……”他说给秘书长,又转过去看着市长。按原来的安排,市长们都要参加晚上举行的政府机关春节联欢晚会,和大家见见面,萧市长也早就说他要参加这个联欢会。依惯例,机关的联欢会一开,各部门排出人员轮流值班,其他人就可以回家准备过年的事儿了。

“照常进行。我去。”萧市长说。

几个副市长也进来了。陆天翔打过招呼,就先下楼去。

P1-5

序言

存在的苦闷和文明的追求

——读向岛的长篇新作《沉浮》

李 星

语言老练,结构绵密,叙事从容,人物深刻鲜活,思想锋芒闪烁于字里行间,如果不是在之后对作者向岛的文学历程有所了解,我怎么也想不到它是一个作家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只是这部叫《沉浮》的长篇小说,正在全国几个出版社之间辗转流徙,迎接自己不可知的命运时,他才暂时终止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的修改,写了同样绵密大气、同样命运不可知的三部中篇小说,谓之“世相三部曲”。中国有不问名字,只看文学实力的编辑家、出版家吗?中国的文学未来在哪里?向岛疑惑着,有幸读过他的小说原稿的笔者也在疑惑。《沉浮》因之成为中国出版界良知的试金石。

《沉浮》的社会生活背景是中国内地一个叫长宁的历史名城,主人公是一个叫陆天翔的副县级小官员,曾经因为当了市政府一把手萧市长的秘书,而成为长宁政、商、文三界所共同瞩目的人物。虽然苦累相加,却为人低调,忠于职守,并深得正直能干的萧市长的信任。然而,正忙于城市改造建设的萧市长却在上任仅二十个月以后,突然被调离,他是被在长宁一手遮天的市委书记刘崇庐排挤走的。陆天翔也因此而失势,虽无任何问题,却被调整为市文明办可有可无的第六位副主任,使他得以以长宁权力圈边缘人的身份,逍遥于长宁的乡党圈、文化圈,冷眼观察着各色人物在长宁这个小小舞台上的表演,目睹着政客、企业家、文化人的污浊,体验着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在苦闷压抑中发展着自己的欲望,经营着自己的生存。吃喝、交际、打牌、娱乐,小心翼翼应付着不得不干的工作。日常、琐碎、平淡构成了陆天翔边缘人生活的全部,然而正是在这些日常平淡中,他却发现了普通男女的喜怒哀乐,见证了各式各样的生死沉浮,感受到太平盛世下长宁社会的真实面貌,它的庸俗与无聊,它的权力运作的潜规则,感悟到人生的真实与虚无。

《沉浮》不是一部当今时代的社会历史史诗,也无意于对正在进行的中国历史进行全面的评价,但在主人公眼中的日常生活,人物的寻常故事中,却处处折射出物质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人们精神的失落,欲望的痴狂,道德边界的模糊,折射出文化人的堕落以及文化本身的附庸和尴尬,显示了作者开阔的人文批判视野。由权力者随意打扮的零乱的城市碎影,在失意彷徨的主人公眼中晃动的各式人物碎影,在作者老到的富有穿透力的叙述描写之中,处处绽露出生活的真相,由此生发出对现实和存在的质疑,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追问。这是一种具有思想和知识底蕴的思想智慧型叙事,正是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小事小情的意义得以深化、扩大,它们的本质意义得到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提升,显示出作者举重若轻的文学才能。如陆天翔从自己失意后世态炎凉的感受中,想到契诃夫的《变色龙》,想到主人的地位决定一只狗的地位:它是“贱畜生”还是“伶俐的尤物”。从一开始,主人公就从萧市长办公室的书籍,想到历史上读书人的命运。然而,作者对知识和读书人命运的关注并未到此为止,写到后面,当百无聊赖的陆天翔面对自己满架的书籍,想到“在这个世界的世俗人生中知识其实无用。不但无用,而且人的生存过程还将是一个‘反知识’的过程,谁反得越彻底,谁就会被认为越成熟,就会活得越轻松,尤其是在长宁这样一个过日子的地方”(十六章)。这是牢骚?是反讽?但谁又说它不是现实?类似的发酵式或延伸式思想和叙述,如一滴滴智慧的彩色水珠美化和氤氲着《沉浮》的意义世界,点染着这个世界中普通人的庸常生活。

早在《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马克思就说过:“入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沉浮》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二十几个,从陆天翔到沈静仪、池小荷、叶青、周子展、萧汛、萧沣、孙晋廷、谢敏、褚红霞,乃至匆匆几面的黄市长、老陈、冯明、杨厂长、高万年、秦汉、文竹等,都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完整的生命个体,或如弗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所说的“圆型”的人。他们所以或高贵或卑鄙,或清高或世俗,或正直或势利,或纯洁或龌龊,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有欲望、有灵魂、有追求、有思想感情的人。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观察生活之细,阅世之广,对各类人物角色变化、命运沉浮理解之深,把握之准,文字表现之老到。如写被刘崇庐书记以莫须有罪名排挤陷害而判了缓刑的前黄副市长,一套不离身的运动衣,一双脏兮兮的白球鞋,别具一格的吃羊肉泡馍程序,活画出他的落魄与自得其乐。而他在刘崇庐追悼会上的一哭一笑,又如石破天惊,揭示了他长期内心压抑着的仇恨与报复之心。已经退休的纪委干部老陈,平日见到的只是牌桌上的架势,但在临死前为几包方便面对老伴的咆哮,又活画出他的窘迫与可怜。沦为妓女和二奶的青年女子褚红霞,其身世与不幸只在她的同学叶青的讲述中反复出现,但在男友坠楼死亡之后与陆天翔的秘密会见中,人们才见识到她生命中刻骨铭心的恨与爱,她的灵魂的纯洁,思想的清醒。风流女子萧沣的经济情人,农民企业家杨厂长,只是在几个场合中影子似的出现过,但却通过他在萧沣客人面前对收回文豪食府“成本”的关心,以及对萧沣因车祸死亡的冷漠,表现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小气与实在。至于秦汉、文竹等长宁“文化人”在权力、金钱面前的丑态,更是稍加渲染,即跃然纸上。这些人物,构成了长宁生动而现实的众生相,也成为陆天翔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氛围。

陆天翔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在许多方面承担着作者叙事代言人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他的心灵情绪正是作者自己心灵情绪的对象化。首先,他的文化人格是儒家文化所塑造的,如参与意识,民本意识,坚守自己的政治人格操守等,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坚持着中国传统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念。正是在这种人生信念支配下,他在自己失势以后,既不为萧市长呼冤,也不为自己奔走,安之若素,处之泰然。他早就从妻子池小荷口中知道大兴公司老总高万年和市委书记刘崇庐勾结,转移公司巨额资产,化公为私的罪恶,但从没有想到揭发,甚至在刘崇庐病死后,上级派人来调查,他也不置一喙。其次,他又是长宁体制文化所熏陶、培养的一个低层官员,因为从这一不正常的体制中来,深知它的种种潜规则,所以尽管从思想上与这种带病运作的体制格格不入,但在行为上却仍小心翼翼,严格遵守它的运作规则。陆天翔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孙普廷的官德和私德皆洞若观火,但在工作上却十分配合,对其为了维护市委“威信”,弄虚作假,制造“英雄”的意见也不置一词,甚至为其与萧汛的勾结“拉皮条”,在这样的时候,连他自己也觉得自身形象的丑恶。孙晋廷包养二奶,逼死褚红霞男友,本来是他扳倒孙的一个机会,但他却息事宁人了事为安。腹诽重重,行却漠然,洁身自守,以求保住自己在现行体制下的一点点位置与利益,从中固然可以看出他的自私,但也表现了他对长宁政治现实的绝望。

然而,我们绝不能忽视的是陆天翔观察长宁现实、对待自己人生的另一个价值维度,这就是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中自由、人性等价值观对他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与银行年轻女职员叶青之间的情人关系,表现在他以“性”对陷入严重生理精神危机的老同学兼师母的沈静仪的“拯救”,更表现在他在思想和精神上对长宁现实的拒绝与决绝。在这方面,他是沦陷于种种罪恶欲望和人性黑暗的长宁这个现实的批判者,一个体制的叛道者。其实,这才是他不屑于奔走于刘崇庐之流之间,也不屑于与长宁庸俗不堪的“文化人”为伍的深层原因。学者余虹在《我与中国》一文中说:“文化中国在几经劫难后,已满目虚无,人们在失去价值归依与意义指向后不知何往。当代中国人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郁闷’,该词最为准确地表达了‘我与中国’的关系。郁闷是一种压抑而又难以发泄与倾诉的情绪,一种理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这显然是国人当代生存晦暗昏茫的症候。”该文又说:“阿伦特在谈及黑暗时代的思想时认为理论的责任在于照亮黑暗,尤其是照亮那掩盖在寻常之光所照亮的事物背后的黑暗,因为公开人们的生存状态乃是改善这一状态的必要前提。”陆天翔心灵深处始终挥之不去,与他如影随形般共在的郁闷和绝望,所对应的正是处于物质生活空前繁荣发展,人们的精神却无所归依,权力者权利只对权力、权利负责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角落,它照亮的正是人们灵魂和精神中“白夜般的晦暗”。陆天翔的形象也因之成为社会转型期这个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精神象征。也正是这个形象,使《沉浮》既不同于一般暴露官场黑暗的小说,也不同于一些表现文化人自怜自艾、自我崇拜的小说,有了自身独特的思想精神高度。

既然陆天翔不是官场的反腐英雄、模范公务员,不是作者为我们树立的道德楷模,只是一个陷于个人人生困境、价值目标困境的苦闷者,他先后与三个女人的关系,也就不能以单纯的道德评价而臧否,而应从表现人物精神情绪困境方面来理解。如果要加剧陆天翔的人生苦难,作者完全可以将他的妻子池小荷处理成一个庸俗而势利的女人,而她的贤惠、达观、聪敏、能干,弱化的恰恰是他的世俗苦难,强化的是其精神苦难。叶青是在他官场失意后,走进他的情感视野的,他欣赏她的正是其自由、洒脱、纯情、浪漫的精神气质。沈静仪是他在中学时期所倾慕的对象,后来阴差阳错,她却嫁给历经坎坷、能做自己父亲的他们共同尊敬的老师,在否极泰来、当上市教育局长的教育家周子展父亲般的呵护下,她性格气质中聪明、清高、自负、不苟流俗的一面得以发展。在对现实的批判态度上,陆天翔与她是那样此唱彼和。当叶青离开长宁以后,由于谢敏的撮合,面对陷入无性婚姻的中年情感精神危机的沈静仪,他们终于发生了性关系。对年届中年的沈静仪肉体美丽的欣赏,正与陆天翔对其心灵精神的欣赏互为表里。如果说妻子池小荷是陆天翔世俗的现实家园,叶青则是他在官场失意后的自我精神放逐,标志着他对长宁体制的自绝。而在与沈静仪的爱中,犹如屈原诗中的美人香草,他找到的是精神与心灵的契合。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沉浮》整体上是以第三人称叙事,但在主人公与叶青的几次性关系中,却改为第二人称“你”,到了与沈静仪的性关系中,则径直改用第一人称“我”。“他”,是客观性地“无我”叙述;“你”却是“我”已在现场但却不是当事人的观察欣赏,欣赏他的肉体的放纵、灵魂的自由;而“我”作为既在现场,又化为人物自身的叙述,则表示了作者自己对人物情感的高度认同。中国文人习惯用鱼水同乐来形容和谐的性关系,现在作者自己成了鱼和水,表现的何止是移情状态,而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共情状态。这是一种最高的肉体欲望境界,也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自由境界。在现实世界中所没有的,在男女两人的世界中实现了,并成为一种自由的象征。《沉浮》作者可谓深得米兰·昆德拉等西方现代文学大师以性表现人的精神灵魂的艺术真谛。

在《沉浮》中,向岛坚持的是既注意生活真实,又注重深度表现人物情绪心灵本质的创作思路。这也能从作品中仅有的两段表达自己文学理念的话中得到证实。一段是正在文明办主任遵照市委书记指示,要寻找长宁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时,一个制造英雄的契机却真的出现了,但他不是在惯常的抗洪抢险中,而是在一个家庭妇女的跳河自杀中出现的,作者因之说:“用极其偶然的一个事情去营造故事显然是生硬的,不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里,自然流淌着真实的故事,很多很多,只有它们才构成我们的生活中本质性的东西。”说明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真实的崇拜以及对文学中现实主义精神的坚守。但是在小说中仍然有许多戏剧性的情节和细节,如假英雄张建武因婚外情出游遇车祸死,不可一世的市委书记刘崇庐患上了不治之症,死后又被“追认”为长宁最大的腐败分子,最富戏剧性的是孙晋廷在他所包养的褚红霞的住处逼死其恋人,等等,但谁又能否认得了这里的戏剧性不正是生活本身所赋予的?而这些事件,确实又使得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得到了比较清晰的显露,促进了现实矛盾的转折。“人算不如天算”的说法,固然有无奈和宿命的成分,但也表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并为爱因斯坦所承认的,人的命运的神秘感,以及“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的人生恐惧感。其实,命运的神秘感、恐惧感,正是东方神秘主义哲学中最具恐啉、遏阻意义的促人积极向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段话,是陆天翔去医院看望沈静仪,发现她正读弗洛伊德的《少女杜拉的故事》,就说:“这书最好别看了,搅得人不得安静。”沈静仪说:“这么说只能看革命书了?”她的好友、作家秦汉名存实亡的夫人谢敏说:“坏作家味同嚼蜡,好作家却是专门翻搅你灵魂的,让人不得安生。”《沉浮》中是这么说的,也正是这么做的。它从头至尾都是在“翻搅”着人的灵魂,直到小说的最后一笔,也不让这种“翻搅”停歇下来,而是让主人公陆天翔重新陷入新的道德和人生尴尬……“翻搅人的灵魂”,这正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书中所反复提及的书如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弗洛伊德的《少女杜拉的故事》,川端康成的《千只鹤》、《山之音》、《睡美人》等,也都是这样的经典。读书之成为陆天翔、沈静仪、谢敏私人圈子的日常话题,已说明作者向岛先生的读书兴趣,而所读的东西方现代主义经典,又说明了他的读书方向。这种阅读方向,也揭示了《沉浮》的艺术思维奥秘:它是以思想、情感、心灵的存在方式来表现人对社会的质疑与疏离的,是翻搅人的灵魂,思索人的存在本质的,因而也是标志着人文价值视野的现代高度的。

至此,我们可以给《沉浮》一个文学的定位,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精神现实,而又在结构和叙事上广泛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先锋之作。前者,使它与一个时期文坛上盲目模仿式的“伪现代主义”小说划清了界限,后者又使我们不能对它以传统现实主义的标准来进行解读。向岛无疑是吸收了丰富的现实主义文学营养的;但是,比起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曹雪芹等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可能更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福克纳、萨特、川端康成、米兰·昆德拉等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因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沉浮》的叙事中从不像中国传统文学那样凭借细节的铺陈和堆砌,而是善于发掘出每一个特定细节的内在情感特征和表现张力,也是得力于这种阅读借鉴的明证。

向岛长期的实际生活阅历,尤其是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造就了《沉浮》的沉郁飞扬和独具气象,使他一拿起笔就把笔触直指人世、人生、人性、人心的繁复世界。这是生活对他的恩赐。

2007.10.31

(李星,资深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小说评论》原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