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旁的驴子,日夜不停地忙碌,得到的却永远只是一捆干草。在每一间现代化办公室里,都有很多这样的“驴子”。不过他们穿西装打领带,而且使用另外一个名字——“穷忙族”。
美国,500万人是穷忙族;日本,1000万人——将近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是穷忙族;你,是中国的穷忙族之一吗?你为什么会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如果你想摆脱“穷忙一族”,如果你想把收入翻一番,就需要在本书中寻找“究竟法门”。此书是一枚炮弹,它从生命终点的黑洞出发,穿透方法与战略的迷雾,冲过目标与效率的峦障,穿越信息海洋的波涛,最终回到今天,把你目前“穷忙”的工作模式炸个粉碎,开辟一种新的生命境界。
如果你想摆脱“穷忙一族”,如果你想把收入翻一番,就需要在本书中寻找“究竟法门”。此书是一枚炮弹,它从生命终点的黑洞出发,穿透方法与战略的迷雾,冲过目标与效率的峦障,穿越信息海洋的波涛,最终回到今天,把你目前“穷忙”的工作模式炸个粉碎,开辟一种新的生命境界。
要想从“穷忙”状态中摆脱出来,让自己成为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的“富闲者”,就必须把目标和人生、事业的价值观符合起来,才不致徒劳地白费力气。
如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安排顺序?
这是方法问题。
为什么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安排顺序?
这是战略问题。
我们需要微观的方法,更需要宏观的战略。如果只重方法而不注意战略,就仿佛是用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一样,穷忙一阵,也许能够侥幸顺利过关,甚至成绩还不错。然而,没有战略的指导,就缺乏一种长期的规划,因而绝对不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也不能把自己的每一次成功,化作成长的阶梯和积累。
方法可以让我们以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地做一件事,也会带给我们一定的成就感,自然有其价值。但是,只注重方法,就可能不符合战略目标。因此,所完成的只是必要而非重要的事。
战略就好像春天来到,农民规划在哪片土地上种植什么作物一样。如果春天时没有好好规划,播种不符合天时地利的自然规律,也许可以通过微薄的收获,甚至采摘野果来度过夏天。
但是秋天呢,我们会有什么收成?冬天呢,我们靠什么来度过?秋天和冬天是没有机会再播种的,因为这是造物的规律。
山东德清县有个马主簿,因为足智多谋,素来很受县令的倚重。有一次,他在三更半夜之时,急急忙忙地去敲县令家的房门。由于敲门很急促,县令还以为不是火警就是盗警,赶紧惊惊惶惶地出来。
马主簿心急如焚地说:“我刚才想过:咱们这里四月间又要养蚕,又要耕田,百姓特别忙碌。咱们何不出个告示,命令百姓四月种田,十月养蚕。您看行吗?”
县令问他:“十月间,哪里还有桑叶?”
主簿无言以对,想了一会儿,才说:“夜深了,请睡吧。”
战略应该成为一项重大工程的蓝图,因此宁可事先费上一番功夫,也好过推倒重来。对于县令这样的政策制定者如此,对于现代的职场“穷忙族”同样如此。生活和工作中的战略就是对一个阶段的规划,对生活的意义更广泛,也更为深刻。方法可以带来成功,但如果我们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成功,又有什么用呢?
或许有朋友不在乎战略,因为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战略或者方向错误,我们就相当于没有地图或拿着一张错误的“地图”前往陌生的地方探险,所有的努力可能完全归于浪费。
战略意味着在为任何一件工作忙碌之前,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对目前所处的状况了解得更透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致误入岐途,白费工夫。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何来,到头来仍然发现追求成功的阶梯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
只有注重对时间的支配效果,才能有效运用时间。
实际上,要想过上成功而快乐的“富闲”生活,必须学会从战略的高度来管理时间。如果仅仅从战役甚至战术的角度来珍惜时间,很有可能在全局来看却是一种变相的浪费,更不会取得成功。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这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管理时间的方法与管理时间的战略之间的联系。一个不珍惜时间的人,不可能取得时间管理战略的成功,但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未必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好,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很少有人把管理时间当作一种宏观的人生战略来理解,并把这种战略与每一天的生活结合起来。
“穷忙”一族的生活很忙碌,却不见得有意义。惟有拥有一张正确的地图,一架搭在正确的墙上的梯子,所有的忙碌才会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才有可取之处。探险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手上的地图是否正确。
对于追求事业成功的人来说,战略比方法更为重要。如果说方法让我们有效地把事情完成好,战略则是确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确,方法是在成功的阶梯上努力往上爬,战略则指出所爬的梯子是否靠在正确的墙上。
只有战略可以解决我们的“穷忙”问题,告诉我们哪些工作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进而,哪些是应该优先完成,而哪些可以暂时搁在一边,以及哪些事情可以根本不理。
只有从战略高度来管理时间,把人的整个一生作为管理对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时间管理科学。只有把方法和战略结合起来,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有价值和意义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我们更成功也更快乐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是,我们努力使时间增值时,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就有可能把珍惜时间和提高效率当成使用时间的终极目标,反而会成为这些手段的奴隶。虽然我们在努力工作不断前进,却有可能走上了错误的方向,成天忙忙碌碌地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精力。
把自己时间的操纵权交给没有战略意义的事情,无论我们忙碌之后制成的蛋糕如何鲜美,分配的刀叉也不会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为人作嫁衣,这样的忙碌能够为我们带来“富闲”生活吗?
要记住:时间是有价值的,流逝的每一秒钟都一去不复返,我们首先要学习节约时间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不过,满足于此却可能误入歧途,因为以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生活中每一件事,虽然会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但却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标,因而对改变命运也许毫无帮助。
要想“富闲”,就必须从微观上的珍惜时间过渡到宏观上的管理时间,让时间为自己的一生创造价值,增加价值。
P30-32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服役期很长的将军,有一次到皇帝的营帐外求见。皇帝正好准备巡营,于是走出了营帐接见他。
这位将军直截了当地提出:“陛下,我认为我应该升任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跟随您南征北战已经有20多年,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参加过至少上百次重要的战役。”
哈德良看着那张满是沧桑的脸,深思了片刻,指着绑在营帐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跟随我征战至少也有10年了,可它们仍然是吃草料的驴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驴子。不过,他们已经穿上西装打上领带,而且使用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穷忙族”。
在并不遥远的以前,“我是祖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而时至今日,一句新口号成了这些人命运的写照:“我是一头煲呔驴,日日夜夜不停息”。
他们每天都在现实和虚拟的世界里奔跑,甚至日夜颠倒,几乎没有休假时间。他们每天都忙得四脚朝天,开会、电话、文件、应酬……,每天都把自己逼到极限才回家,上床时已经筋疲力尽,第二天爬起来又周而复始……
就这样,他们每天像失控的陀螺一般转个不停,然而结果却是“忙忙忙,越忙越穷”。
下面这首诗中,所说的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你发现
越来越少的时间给自己
越来越多的时间给工作
越来越苦涩的笑容给家人
越来越紧张的情绪在生活
越来越多的努力来赚钱
越来越强的渴望想自由
却换来
越来越沉重的工作压力
越来越无趣的平淡日子
越来越乏味的亲密关系
越来越迷失的空虚自我
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想逃离
越来越狭小的蓝天在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