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其中高玉宝的文集就是以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和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50年,5000余场,500万人次。从高叔叔到高爷爷,他的文学曾启蒙过几代孩子的童年。他用慈祥抚慰受伤的心灵,他用忧患擦亮迷茫的眼睛。他以水远的高玉宝形象,书写下一个生命不老的传奇。
人都有家,有家史,都会思念家里的亲人,回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而我家在旧中国,祖祖辈辈都很穷,没给我留下美好幸福的回忆,留在我记忆中,只有对国内外反动派欺压中国人民的愤恨。爷爷时常告诉我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小云南大槐树底下’迁居山东省黄县城西十八里的诸高炉庙台高家村落户,这是我的祖籍地,我家六辈前的祖先叫高元终,兄弟二人以打铁谋生。由于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无法生存,兄弟二人又逃难离开山东黄县。一路打铁,一路要饭,从河北闯关东,流浪到东北辽宁省大连复县闫店乡孙家屯定居,到我这代已是六辈人了。”
我爷爷叫高旺芝、父亲高学田、叔叔高学德,他们都是地主的佃户和长工,受尽了地主恶霸的压迫和剥削。父亲忠厚、老实、善良,终年给地主种地,却养不了全家人。他长年患胃病无钱治,好不容易熬到中国解放,过上新中国的幸福生活,不幸1960年病故。母亲姓白,没有大名,嫁到我家后随父亲姓,都称她为高白氏。母亲中等身材,长得很秀丽,是位勤劳、纯朴、善良、温柔的女性。我奶奶去世很早,母亲十七岁就嫁到我们家,挑起了全家老小的生活重担。不幸,母亲三十多岁就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手里,使我很小就失去母爱,到处流浪要饭。我的爷爷、叔叔和一个小弟弟也被日本鬼子夺去了生命。一家七口有四个亲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手里,那悲惨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成为我童年悲痛的回忆,也是我产生写《高玉宝》这本自传体长篇小说的生活源泉。
我和两个姐姐高玉兰、高玉蓉及弟弟高玉祥,都在苦海里泡大,熬到解放,享受到新中国的幸福生活。大姐玉兰,1992年7月故去。现在只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健在,姐姐弟弟都在农村,我们都已子孙满堂,过着幸福的晚年。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