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刘俊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抢救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浙江省文化厅、财政厅决定编纂出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浙江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十四个项目,逐个编纂成书,一项一册,然后结为丛书,形成系列。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神农尝百草,始有中药。胡庆余堂系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在杭州清河坊创建。胡庆余堂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传承发展。胡庆余堂在经营中形成的“戒欺”等商贸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并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渗透了儒道的人文境界。

目录

总序

前言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之缘起及地域意义

【壹】中药文化之缘起

【贰】中药文化的地域意义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人文内核

【壹】“是乃仁术”

【贰】“商道懿行”

【叁】胡雪岩与胡庆余堂的儒商精神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传统理念

【壹】解读胡庆余堂传统中药技艺

【贰】细述胡庆余堂“杜煎诸胶”的典故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历史见证

【壹】工商建筑中的儒雅风格

【贰】园林建筑中的实用格局

【叁】建筑装饰中的人文艺术

【肆】楹联点缀中的中药文化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传承人——冯根生

附录:胡庆余堂历史沿革及品牌纪年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它几乎和中华文明发展史同根同脉。神农尝百草,始有中药。五千年来,中医药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和繁衍托起了一条漫长的生命线。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同时代,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第一部以中华始祖“黄帝”冠名的传世医书,此书托名黄帝与其大臣岐伯等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记载,后世遂称医学为“岐黄之术”。中国历代最伟大的医学家扁鹊、张仲景、华陀、孙思邈、李时珍等均受其深厚影响,终成一代医圣。

古代医师悬壶行医,其配方撮药及药物制备,多由医师自己掌管加工。到了宋代,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医和药初步有了分工。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朝廷设立了太医局熟药所,专事丸散膏丹的制备。

12世纪初叶,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杭州日趋繁华。南宋朝廷沿袭了北宋在开封的太医局熟药所,在杭州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国家制药管理机构——惠民药局,并南政府颁布第一部制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杭州成了“古代中医药典”的发祥之地。

随着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到了元、明、清,中医药发展在江浙一带已达鼎盛期,又出现朱丹溪、赵学敏两位古代中医巨擘。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张卿子为开山祖的“钱塘医派”更是代表厂当时中医的最高水平。史籍有“外郡人称武林(杭州)为医薮,读岐黄之学者成归之”等记载。张志聪还在杭州清河坊吴山脚下建屋授学论医,题为“侣山堂”。

清河坊是杭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南宋御街穿行而过,因周边曾为历代商业文化中心,又依傍吴山、西湖,地理位置优越,故从南宋到明、清两代,这一带已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有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及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张同泰、万承志堂、许广和等。

清同治十三年(1874),就在这南宋皇城根儿的吴山脚下,“红顶商人’胡雪岩斥巨资开设了胡庆余堂国药号。

从地域方位上观照,胡庆余堂坐落于杭城东南部,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东临大井巷,南依吴山北麓,自大井巷可登阶上山,向南移步连中山中路、鼓楼一带,通达南星桥和浙江第一码头;向北紧接河坊街,沿街西行直达西湖。当时钱江渡船码头设在望江门外江边,东南各地农夫居民来杭进香,大井巷是必经之路。吴山是当时城内寺观最集中地区,每年春汛时期,大批来自下三府(杭嘉湖一带)及上八府(宁绍金地区)的香客,除到灵隐、昭庆寺等大寺庙烧香拜佛外,主要的佛事都在吴山各寺观内举办。因此,清河坊一带商铺林立,终日人流拥集。

从地缘文化上寻觅,胡庆余堂筹建之际,胡雪岩就召集江浙名医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基础,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古方、验方、秘方,经应验有效,分类研制成丸散膏丹、胶油酒露等共432种中成药,编印成《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分送社会各界;还将“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等特色中成药,由穿号衣(广告衫)组成的锣鼓队,在钱塘江水陆码头广为施送,因此胡庆余堂名声在筹备期业已名播遐迩。胡庆余堂开张那天,胡雪岩还在营业大厅的门楣上,挂上了一块特殊的匾额——“药局”,这在全国绝无仅有。过去的药业一般分为三类:向产地直接进货谓之药号,做批发称为药行,零售商就叫药店。而所谓“药局”,一般是指南宋官方制药机构——太平惠民和剂局。胡雪岩凭借着“二品顶戴”的特殊地位,经过清政府默许,才在私人店铺上仿效官方制药机构挂“药局”匾额,从中不难看出,胡庆余堂除了旨在传承南宋官方制药的全部精义外,也毫不掩饰“一统中药天下”之雄心,这多少诠释了胡庆余堂与中国中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P6-9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后记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

胡庆余堂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我自进胡庆余堂工作迄今恰好三十年,所从业的年限却不足于厂史的零头。在回望企业成长的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了祖辈、父辈走过的足迹。我祖族三代均为胡庆余堂的“药店倌”,父亲裹着一身“药香”下班回家,操一口硬朗的宁波话在讲述着胡庆余堂故事的场景,至今犹在耳目。

我虽不敢以中药世家自诩,但也从小耳濡目染。我不善言辞,却勤学善悟,更酷爱传统文化,尤对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情有独钟。当我怀着虔诚之心,真实地记录了胡庆余堂的这段历史时;当我搁笔静思,仰望星空时,一声喟叹油然而发:人生尚不宜以胡雪岩为坐标,而胡庆余堂才是我的精神家园!

衷心感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研究院朱德明教授认真审稿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