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纽约投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志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纽约是他朝自己的理想迈出家门的第一站,也是他承担起那随自由而来的责任并发现自我的地方。这种经历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体验到,他的不同在于直言了成长期间的窘迫、无助。让人不禁理解缘何那么多怀抱理想的青年逐步融入种种境遇,入世太深却遗忘了当初对世界的设想。他将这些经历写成长短不修的文字,纸上是生存,背后他的努力和坚持。

全书以李志超纽约求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业上的经历为线索,中间介绍他在纽约艺术界,电影界的种种经历。不写政治的、军事的、国际的大背景,只着墨於个人艺术的学业的追求和生活上的种种困境,文笔亲切,把一个醉心于艺术创作的年轻人的挣扎与拼搏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本书内的摄影作品皆为李志超个人作品。

内容推荐

年少无知的时候,往往耐不住沉闷,往往动身去寻找一些传奇、悲哀。就这样去了纽约,从孤立无援学起,半年的光景也不觉是半点耽误,见了不少事情,到底知道生活不过是平凡、无名和琐碎,可歌可泣的事也断断不会落在我这般凡人头顶,要立功显名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L.A.,我的笔友写过那辽阔无边大地的冷漠,在骄阳底,那迎面袭来的热气夹杂着无数金发的女子,一律叫玛利亚的女子,让他干旱的灵魂吸啜她们的养分,滋润着……欲望梗在喉间像一颗樱桃核,喝一口开水就冲了下去。

从前人马颠覆,那一场仗,香港还有倾城之恋,地老天荒,现在付诸流水,人们开始四窜到别的城市,新不如旧。

我认识一个巴黎的中国女子。一个女子在陌生的城市谋生有多种方法,有一种叫au pair的职业,供食供住。她吃饱之余大喊:“城市失火了!”城市不断为自己失火,像儿时在消防车旁围观,有人滚滚落泪,有人逃生,从一个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

我明白了——城市叫我们结聚,又叫我们分离。

目录

四十二街

迫虎跳墙

唐人街寻觅

搬屋有难

房子落空

展开搏杀

搬进东村

东村奇情

奥连情怀

字母城的约会

难忘下雪

万圣节

疯狂万圣节

购物过冬

感恩节聚餐

摄影窍门

祸不单行

演了一场戏

零下十二度

小意大利情调

Freak的夫妇

打蚊记

欢宴张家

雪中再遇

投考大学

华盛顿广场

处女参展

Reggio咖啡馆

生命情调的抉择

拜访偶像

和偶像对话

血的祭礼

书的欲望

一夜疯狂

迪斯科之夜

地铁站协奏曲

上摩天楼去

三人火锅

电影恶作剧

落难异乡

Lafeyette 428

Evergon情欲篇

一件艺术品的诞生

恶食睑相

Two Boots的恋人

闲坐待业

安身剪片间

冬日随想曲

平安夜宴

今夜荒废

圣诞异梦

夜访销金窝

夜间行动

急行夜车

北上哈佛

冰点驿站

无尽的夜

各路英雄

奇迹时候

造大攻势

哈佛晚宴

疯狂真人表演

占美的故事

火烧家园

书店因缘

安东尼和大卫

老鼠交响曲

学做东道

身经百战

伤心小雨

寄情伏特加

心理变奏

疯狂招式

惜别派对

往机场去

勇闯伦敦

欲望止于城市

上摩天楼去(小说)

跋:重投纽约

Papa is a Rolling Stone

试读章节

展开搏杀

电影公司招聘临时演员,吩咐我到四十二街的《后台》(Backstage)杂志登一小段广告,共需二十美元,这份杂志专事报道纽约传媒行业动态和广告电影的人才出路,是许多来纽约闯天下投石问路之门,但要获得一角色又谈何容易,百分之八十的所谓演员都是坐空凳,一面在酒吧里做酒保侍应,大概一星期做三天工作,就足够生活费,其余时间就尽量利用纽约的各种表演机会,从百老汇舞台剧至东村的前卫表演,许多纽约大学的电影系功课,都在这里登广告请免费演员,而我们公司可提供的日薪,也只是象征式的车马费十美元一天包膳食,但报名者依然络绎不绝,一段小广告带来的电话,要接也接到手软。

在杂志社填表格的时候,偶然和一德国金发高个儿国字脸的女孩子倾谈起来,我又顺水推舟地把自己的来历说了一次。

“这里有我的摄影册子,你要不要看?”说罢,我就让她翻我的摄影册。她看了不觉得很惊奇,因为我只是个刚从香港抵达的年轻人,我告诉她我放下了杂志工作来这里拼一拼,之前已出了三本畅销书。

没想到不一会杂志社忙起来,是午饭的时间,趁空档来交稿登广告的人陆续前来。我本来就此告辞,她说:“不如迟些见面喝茶如何?”

我当然高兴,反正如今我一个纽约的女孩也未交上。

“别忘了!我叫伊丽莎白!”她顺便把电话号码交了给我。我把纸条折得很小很小,放进钱夹内。又捡起一个dime(二十五美分),在楼下的公众电话亭打个电话给一位娱乐圈混混,在香港时我见过他一面,他说可以帮我在迪斯科安排一些展览,我信以为真,却不知道纽约娱乐圈的关系复杂又牢固,要打进去谈何容易。

这仁兄刚在他长住的酒店房间起床。约了我在唐人街鼎鼎大名的银宫茶楼两点午膳,我看手表,一点一刻了,大概两点要回公司上班,我想,反正迟半个钟关系不大吧,又不想失去联络关系的机会,便一口答应了。

“伙计!给我叫一碟鲍鱼鸡粒炒饭!”他说。跟着向另一边台点头打招呼,没多久,另一台的仁兄便走上来握手拍肩膀。他们寒暄我没有太大兴趣。我心想通过他或可以接触些名人,打通纽约之路,想着,他向我说:“刚刚戒掉了毒瘾,真的谢天谢地,不知花了我多少钱,现在我刚经营一间卡拉OK,日式清吧,你今晚来看!”我问他刚才那位是谁。

“那是唐人街大哥之一,这里黑帮一人一‘忽’,龙蛇混杂。在这里做人要小心!”

搬进东村

在美国一连串的际遇,回想起来都觉得十分可笑,先是寄居在一个毫不认识的人的家里,在唐人街胡乱找来一份工作,不是洗碗洗碟也不觉可耻。可以用上写字楼一切物件,兼打电话,在纽约打一次电话是港币八角,我人地生疏,靠一个电话接收消息。初搬进新居,还没有装电话,直到电影接近尾声,害了一场病,那时已申请了电话,还未接通,在床上辗转呻吟,某个星期天,零下十度,窗外飞雪,室内也寒气迫人,那时心里想:“死了也没有人知!”有了电话之后,可以与香港家人问候,叫母亲寄来西药,历时三个星期才病愈。

于是在10月底我就搬进东村之新居,为了省钱,我每天逐小件行李迁移办公室,到了最后寄居的星期六早晨,我一早起来清洗一切衣服,把最后最大件的行李拖到地铁站,留下一小字条给屋主:“多谢房间,后会有期。”我见他还在睡梦中,便溜之大吉,可能他已醒了,但免得大家面面相觑,这种人一回香港便大吹大擂,告诉人家在纽约有多大能力,谁知去到,不外是地头虫。所以学成而归,不妨大声疾呼,因为香港人见识浅陋,万事信以为真,而另一位认识之娱乐圈混混,大概也自身难保,死撑,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头风光,内里已腐朽,他说他才刚戒掉cocaine,在香港时却隐瞒住。刚巧那几天金融大风暴,华尔街股市崩覆,个个见底。

也好,我摆明是穷,入住的地方也穷,最穷是东下区(Lower East Side),是犹太移居和穷人聚居之地,在唐人街东北,走路约十分钟,再北上便是东村(East Village)。治安不好,但胜在够野性,许多小酒吧、小店铺二十四小时营业,有一段时间迪斯科林立,画廊如雨后春笋,有一万名艺术家做你左邻右里。我住的房子,是在五街中段全黑的一幢,住全黑的房子,多有型!向右走是第二大道,小食店林立,夜晚热闹非常,北上第八街是圣马可(st.Mark)区,夜之精华所在,黑人在地上摆卖偷回来的书和物件,圣马可书局开至晚上十一时。有时候我晚上去Ray s Piazza买个热饼充饥,又有St.Mark s Place Theatre小戏院专放50年代的电影,我家左转是Cooper union宏伟的设计教育机构,凡进内就读都是由奖学金负担一切。对面是纽约大学进修部,背着的是剧场重镇Public Theatre,梅丽·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也在这里出身的,正在上演莎士比亚剧本。再过去便是百老汇大道的一切奢侈品店,以我家做圆心,十五分钟以内是前卫文化精华。

星期六下午我在办公室开始发愁,因为雇不起出租车,正在想如何把逐件运来的行李运入新居。见导演的车泊在附近,便硬着头皮问他:“可否帮一个小忙?”他听了,说:“这是个大忙,好吧!我不帮你,也不知你如何解决!”P16-21

序言

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里尔克《秋日》

多年之前,与很多迷恋当代艺术的人一样,李志超去纽约。一抵达纽约,密集的日常生活就将他包围,从无处叩门到展览自己作品、找零工、缴租、做剧务、生病、他乡遇故知等等。每一件具体的事接踵而至,同时东村的种种瑰异的艺术活动也让过去偏居一隅的他大开眼界。

纽约是他朝自己的理想迈出家门的第一站,也是他承担起那随自由而来的责任并发现自我的地方。这种经历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体验到,他的不同在于直言了成长期间的窘迫、无助。让人不禁理解缘何那么多怀抱理想的青年逐步融入种种境遇,入世太深却遗忘了原初对世界的设想。他将这些经历写成长短不修的文字,纸上是生存,背后他的努力和坚持。他在纽约第一次体会到了“我如微尘”,回首这个光阴的故事,一个个曲折如天使的微尘(Poussi re d'ange飘洒在文字的世界里。

这也许是怀抱理想之人的一种宿命。

现在,他在伦敦经历着另外一些故事,期待着有一天他能将这些故事化作影像送给你我。

一位朋友

书评(媒体评论)

李志超的文字令我想起七十年代的欧陆电影,八十年代的戈曼妞,九十年的心猿意马,不一样的酒店、街角、的士、码头,都一样的寻欢,另一种乱世桃花逐水流。

——王家卫

李志超的作品同村上春树一类,形象似一座很欧洲的人像雕塑。

——林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