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家官德论/当代学术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杨建祥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荀所创立的原则确立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他们主张道德治国,其道德理论的视野从来没有离开“官”。本书为“当代学术文丛”之一,从价值论、义务论、德性论三个层次,又以儒家诸思想家的阐释为蓝本,展现了儒家官德论的主要内容要求及其对官员的制约作用,勾勒出儒家理想官德境界。

目录

引言 儒家官德体系在道义论视阈中的定位

 一、如何界域儒家的“道义论”

 二、儒家官德在道义论意义下的“效率”问题

 三、线索和脉络

上篇:道义论与官德论

第一章 官德:儒家的用心

 一、身份的象征:从士到仕的道义性筹划

 二、孔子“仕的”用心

 三、官经与官德

第二章 道义论·义务论·规范论·德性论

 一、道义论转化为义务论

 二、义务论外化为规范论

 三、规范论内化为德性论

第三章 官德境界:儒家需要一种集体性意识

 一、义务境界

 二、集体性意识

 三、儒家哲学的政治道德用心

 四、这番用心的官德命题:进退之辨和仁爱原则

第四章 从殷周开始的儒家道义论立场

 一、殷人的“帝”,转化为统治人世间的异在力量

 二、周人的“天”,转变为道义论的道德根据

 三、德性与责任意识的积淀

 四、儒家的开启:从政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情结

第五章 儒家规范论与官德理论的精神写照

 一、先从一个契约论立场发问:规范的“契约”意义

 二、儒家官德规范具有的“契约”性质

 三、透过儒家“规范”论的语言视角

第六章 蕈儒家官德论的哲学基础:孟子的设计和证明

 一、思路与定向

 二、先王与法先王

 三、儒家官德与孟子积淀

 四、透视《大学》路径

第七章 三部儒家官箴中的一致性立场:透视道义论的政治道德意识和历史反省意识

 一、儒家·官箴:影响力

 二、《虞箴》开始的历史反省意识

 三、扬雄《州官十二箴》的牧民觉悟

 四、崔驷《官箴》三首的官德用意

 五、历代官箴与儒家仕文化

第八轧辊内 儒家官德中的反武巫传统:道义论使然

 一、由来已久的话题

 二、“为官不接异色人”

 三、当官戒巫,以义处命

 四、儒家戒巫“散”论

中篇:做官的儒家定律

第九章 德与位

 一、孔子拟定的三个基调

 二、敬位意识

 三、孟子的义务心扩展

 四、《周易》的“中”位卦理

第十章 德与才

 一、司马光“德才之辨”的性质研究

 二、儒家德才之辨在仕途中的的道义考量

 三、对“贤”的深化认识

第十一章 德与民

 一、德、民问题的由来

 二、水火哲学:孔、孟之道的张扬及其转向

 三、儒家的民本义务性立场在实践中的严格性

第十二章 荣辱观:《三事忠告》中的发挥与儒家官德的基础性检讨

 一、为官吏设计的《三事忠告》

 二、儒家立场的基础性证明

 三、荣辱观念在基本的知耻心中生发

 四、道义论环绕

第十三章 义与利:坚定的道义论的立场与实学的开拔

 一、义重于利的哲学溯源:儒家道义论立场的先在性

 二、开拔出的“实学”真学问:真精神

 三、儒家“义利”之辨中的“效率”观念:何种意义中的“效率”

第十四章 穷与达:儒家仕观中一种别样的道义情怀

 一、“惟义所在”:孟子的经典话语和后儒的阐发

 二、处穷达变化的为官之德

 三、《淮南子》的佐证

 四、“逸民”的“独善其身”:孔子之感慨

第十五章 先与后:理政中的策略——道义论的价值理性转化为理政层面的工具理性

 一、榜样论

 二、为政先学论

 三、处危原则论

 四、民本的取向

 五、内圣而外王

第十六章 仕与学:人、官不二

 一、儒家官德:学术与政治的“不二”

 二、“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三、人、官不二

第十七章 和与中:儒家和谐能力思想的官德效应

 一、贵“和”与“和而不同”,儒家和谐能力的政治考察

 二、儒家和谐能力:仁爱原则的德性圆融

 三、中庸之道:和谐能力的政治智慧

 四、道义论引导下的和谐能力生长出的文明引申

 五、一个扩展性的补充说明:《管子》与儒家和谐能力思想的“不谋而合”

第十八章 循吏之风:儒家官德的象征

 一、循吏与古代官德

 二、历代循吏的德政事迹

 三、循吏折射出的官德精神:儒家背景引申的道义论义务性连接

下篇:熟仁与仕途

第十九章 官道中的熟境

 一、求熟不误于生,讲熟不误于政

 二、熟仁成为了官经、官道、官术

第二十章 孔子的熟仁观及其发微

 一、孔子“熟仁”观念之三句名言

 二、成人之道的底据:熟仁之实践价值

 三、为政之道的底据:《诗经》之照观

第二十一章 孟子“熟仁”之考辨

 一、美在熟中:生存论语境

 二、熟在“集义所生”

 三、“德慧术”与熟仁在“善用易”中的沟通

 四、“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五、熟仁,道义论化在实践运用中的特例:为政之德的用意

 六、地位,政治道德与历史跨越:造孟运动“熟仁”到了宋明理学

第二十二章 二程“熟仁”观念的承继与创意

 一、依孔、孟而来的“熟仁”观

 二、方法论上的成就

 三、“熟仁”在仕上的用意

第二十三章 朱熹“熟”论之洞察

 一、“熟仁”,来自于孔、孟之开启

 二、“熟仁”的人生考量

 三、“熟仁”的实践价值洞察

 四、“熟仁”,自孔、孟以来的创意

 五、“熟仁”与仕的关系

第二十四章 别有新意的船山“熟仁”观

 一、对孔、孟“熟仁”观念的创新发微

 二、“仁之熟”辨:做人和做官

 三、熟仁底据之考辨:新意发挥

 四、哲学底据的再挖掘:“熟仁”之于“研几”

第二十五章 王阳明论“熟仁”:意志考量

 一、按孔、孟的教诲:承继的是孔、孟,开拔的是自家

 二、“志与熟”:“工夫纯熟”的创意

 三、“学与熟”:“只是一件事”

 四、归根结底,熟在“致良知”上

 五、做人与做官:都在道义论上做文章

第二十六章 “熟仁”在治道中的提炼

 一、“自德性中走来”——吕坤的熟仁视野

 二、李栗谷的实学思想与熟仁的表达

 三、曾国藩的“熟仁”之精蕴

跋 道义论意义中的儒家官德之展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