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熊十力/大家精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郭齐勇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怪杰。他特立独行,无所依傍,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世界著名哲学家。他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弘大孔子之道,主张思想、学术与精神独立,自本自根,自信自立。他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消化佛学,回应西方的挑战,建构了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新的本体——宇宙论与本体——方法论的哲学体系。他就是湖北黄冈熊十力先生!

《大家精要》之《熊十力》带大家走进熊十力先生的世界!

内容推荐

湖北黄冈熊十力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怪杰。他特立独行,无所依傍,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世界著名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办委员。他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弘大孔子之道,主张思想、学术与精神独立,自本自根,自信自立。他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消化佛学,回应西方的挑战,建构了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新的本体——宇宙论与本体——方法论的哲学体系。作者从第一手原始资料中爬梳出熊先生的家世、经历、交友、学习与著述的过程,简要阐明其学术思想的精义。由于熊先生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政要、社会贤达、学界名流相交游,故本书的生动记述,不仅还原了熊先生的一生,而且还记载了诸多名人的奇闻轶事,颇为传神。

目录

第1章 贫寒子弟革命志士

  一、贫寒农家子弟

  二、投身反清革命

  三、生命的转折:从政治到学问

第2章 从学习佛学到自创新论

  一、处女作与蔡元培

  二、与梁漱溟交游及在南京学佛

  三、被聘为北大特约讲师

  四、自创《新唯识论》

  五、与马一浮、林宰平交游

  六、围绕《新唯识论》的论战

第3章 苦难岁月学贵自得

  一、抗战前在北平教书

  二、抗战期间在后方的著述

  三、抗战后的漂泊无定

第4章 精神孤独的晚年

  一、为复兴中国文化向中央建言

  二、定居沪上的生活

  三、生命的终结与死而不亡

  四、人格风范与境界

  五、国学共同体

第5章 哲学思想要旨

  一、体用不二立体开用

  二、尊生明有主动率性

  三、生命体验思修交尽

  四、本体哲学的当代意义

第6章 中西文化观

  一、中西文化互济互补

  二、传统与现代的调适

  三、中国文化的价值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熊十力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日不详。他是湖北省黄冈县人。其家乡离黄冈府地黄州尚有60华里,在上巴河以北的张家湾。现在,他和夫人的灵骨即合葬在那里。熊十力的家世,据他晚年(1965年8月)所作的《先世述要》说:“余家世穷困……三世皆单丁,都无立锥地。”他的曾祖父光东先生早年弃世,曾祖母华太夫人守寡养育族侄敏容为雨子。敏容即十力的祖父。敏容务农兼做木匠,娶曹氏,生一里,即熊十力的父亲其相。其相为县学生员(秀才),在乡塾教书,娶高氏,生六男三女,十力排行老三。长兄仲甫、二兄履恒、四弟晋恒、五弟继刚、六弟继强。十力原名继智,又名斗恒、定中,字子贞(或子真),1924年后更名十力,晚年自号漆园,又号逸翁。

熊十力的父亲通晓经史,学宗程朱理学,一生困厄。十力八九岁起,即为邻家放牛,岁得谷米若干以补贴家用。父亲授徒在外,偶尔回家教他识几个字或讲点历史故事。他十岁那年,父亲已患肺病,勉强支撑着教书,因叹息十力“此儿眼神特异”,好问好学,遂带其就学。先教《三字经》,十力一天就背熟了。继授四书,十力求多授,但父亲每不肯,让他慢慢读,慢慢领会。据说他当时的一篇八股文习作,颇令父亲惊异。眼见如此聪颖的儿子,自知来日无多的父亲格外痛惜。幼年十力在父亲身边读书大约只有一年时间。后来父亲的咯血症日益严重,竟至不起。临终前父亲抚着十力的头哭着说:“你终当废学,这是命啊!可是你体弱多病,何能胜任农事,不如学点缝衣之业,糊糊口而已。”小小的十力对父亲立下誓言:“儿无论如何,当敬承大人志事,不敢废学。”他父亲所以早逝,是因为遭到乡间恶霸陷害。为了房屋的事,在县衙打官司,贪官污吏受贿卖法。父亲贫病交加,含愤而殁,给他留下的遗言是:“穷于财,可以死吾之身,不能挫吾之精神与意志。”不几丰,十力的母亲也辞世了。

熊十力的长兄仲甫15岁即废学务农,边躬耕边读书。父母双亡之后,长兄担当起家务重任。十力以长兄为榜样,一边放牛,一边自学。几年后,长兄送他到父亲的朋友何先生处读书。何先生喜爱十力聪慧,允许免费上乡学。这位何老师名柽,字圣才:,学宗程朱,非礼不履,在清末亦主张变法,在乡间创办学校,劝妇女放足,但厌闻革命,其议论接近张之洞。何老师曾对熊十力说,令先德其相先生对儒学颇有研究,主张并尊孟子和荀子,以见儒学之博大,惜天不假年,未能创发其学。熊十力当年志不在此,仅仅在何先生处读了半年,因顽皮好动,屡受斥责,难耐约束而出走。

熊十力十六七岁即开始了游学乡间的生活。那时他就有了一种自信,追求一种自由的生活。此时的他,十分张狂。他常常对人说:“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他不喜欢受礼仪的束缚,夏天裸居野寺,时出户外,遇人无所避,又喜欢打菩萨。乡亲们称他为“张儿”。昔日他父亲的弟子,一位姓余的先生,曾痛责他的放荡不羁。

此时的他,自学宋人陈亮(同甫)的书,仰慕其事功之学;不久又迷恋上明人陈献章(白沙)的书,忽起无限兴奋,恍如身跃虚空,神游八极。他懂得了人与禽兽的区别,领悟到真实自我的价值。

此时的他,趋新、交友。邻县有一位举人进京会试,每每购回一些新书,例如介绍西方科学常识或社会政治风尚的《格致启蒙》之类的书,十力常去借阅,颇感兴趣。通过这一渠道,他得以阅读维新派变法的论文与奏章。尽管此时变法已经失败,但透过传到乡间的这些文字,他知道世变日剧,顿时产生了关心国政时局的冲动。这时他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时海内风气变化,青少年都骂孔子、毁六经。十力亦视六经诸子如粪土,将古书掷于地下,骂声不绝。

熊十力交游的朋友中,有一位叫何见田,又名自新,字季达,和十力同属一县;又一位叫王汉,字竹庵,又字怒涛,蕲水县人。蕲水与黄冈毗邻,今名浠水。王、何二位同师事蕲水何炳藜(煜阁)先生。何先生喜谈时事,启导学生笃行实践,拯救国危。何先生曾上北京应试,知道康梁变法之事。与这些人相识,是熊十力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重要机缘。何、王、熊等曾组织一个新学会,高谈阔论,非尧舜,薄周孔,毫无擗讳。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