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而言,顾颉刚的出现,可以说是具有某种十分特殊的意义。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顾颉刚不仅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提出了“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重要学说,而且还将自己在史学上创见运用到民俗学领域之中,并进而创建了极为重要的“演变法则”,使这一法则成为整个民俗研究中一直沿用至今的科学方法。本书顾颉刚的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顾颉刚/大家精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林 |
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而言,顾颉刚的出现,可以说是具有某种十分特殊的意义。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顾颉刚不仅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提出了“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重要学说,而且还将自己在史学上创见运用到民俗学领域之中,并进而创建了极为重要的“演变法则”,使这一法则成为整个民俗研究中一直沿用至今的科学方法。本书顾颉刚的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内容推荐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1923年因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而享誉史坛。先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校任教,晚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办或主编过《燕京学报》、《禹贡》、《文史杂志》等学术名刊。 顾颉刚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除提出“层累说”、创立“古史辨派”外,还开辟了民俗学和历史地理学两个研究领域,并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史学研究人才。顾颉刚卓越的学术贡献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胡适称赞他的“层累说”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 目录 第1章 “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 一、天生读书种子 二、买书成瘾,藏书盈室 第2章 “大禹是条虫”引发的风波 一、“禹为动物,出于九鼎” 二、“这是对我最浅的认识” 第3章 “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 一、时代、个人和境遇 二、“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三、“在史学上称王了” 第4章 “建设全民众的历史” 一、“虽是无稽之谈原也有它的无稽的法则” 二、“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三、妙峰山的香会 四、在南国播撒民俗学的种子 第5章 “在真实的学识里寻出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来” 一、创办《禹贡》杂志,成立禹贡学会 二、重视实地考察,用心培养人才 第6章 “你的方法就是达尔文的方法” 一、历史演进法 二、以研究故事的眼光和方法去研究历史 三、伪史移植利用法 四、多所见闻,以证古史 五、创新与沉潜 第7章 “愈驳得猛厉,我愈感谢” 一、“多辩论一回,总可多少得些成绩” 二、“完全把我、当做一个平等的讨论对手看待” 三、“我永远要求得到的幸运,就是常有人出来把我痛驳” 第8章 始于疑而终于信 一、“所以有破坏,正因求建设” 二、“非有此破坏,我们的民族不能得到一条生路” 三、“使人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今人之相与语” 第9章 “在研究学问之外应当做些事” 一、“在学问上则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 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三、“要使一般人对于自己的边疆得到些认识” 第10章 “我的性情过于爱才” 一、“此种胸怀,尤为余特所欣赏” 二、拼命发讲义,逼学生搞研究 三、人生一乐 第11章 “学问中有真实的美感” 一、学问上的野心收不住 二、不求近功,乐于晚成 三、嗜学如命 第12章 “未能尽其才,但已尽了我的力” 一、二重人格与不能分工治学之苦 二、“事业心之强烈更在求知欲之上” 三、“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 四、生活的艰窘 第13章 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和播种者 一、从中心人物到史学大师 二、中国史学现代化的最先奠基人之一 三、国外的影响 四、学术精神 附 年谱 主要著作及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1章 “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 顾颉刚生于读书世家,幼承庭训,聪明好学,还不会走路就认识很多字。11岁就开始逛书摊,12岁时就发出“恨不能读尽天下书”的感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图书馆编书目。终其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爱读书、爱买书、爱藏书,读书、买书、写书、教书成了他生命的存在方式和人生的全部追求。 一、天生读书种子 1893年5月8曰,顾颉刚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悬桥巷顾家花园。 顾家在苏州是读书世家,康熙皇帝下江南时,闻顾家文风之盛,曾誉顾家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顾颉刚的祖父顾廉军是秀才,以幕僚为业,对《说文》和金石很有研究,著有《说文通俗》14卷及《古慕轩印蜕》8册。其父顾子虬也是秀才,早年以教馆为业,曾被江苏省考送京师大学堂,因学校津贴无法养家而返家,任小学国文教员。后为生计所迫,先后任南京造币厂文牍、杭州仁和场盐运署科长。 顾家人丁不旺,当顾颉刚出生时,顾家已很久未听到小孩的声息了。由于他是祖父母的长孙,因此受到极浓挚的慈爱。又由于生在书香之家,尚在提抱之中,就由祖父教令识字,以至于还不会走路时已认识不少字。当家人抱他上街,他指着招牌认字时,店铺中人甚感诧异,以为是前世带来的字呢!后来他母亲教他《三字经》、《干字文》,父亲、叔父又教他《诗品》、《天文歌诀》、《地球韵言》等。因此,顾颉刚很早就能自己看书,六七岁时已能读些唱本小说和简明古书。 顾颉刚六岁入私塾,读四书、《诗经》、《左传》、《礼记》等。读《论语》时知道了许多古人的名字,读《孟子》时便能从其叙述道统的话中分出他们的先后,并写成一篇五页的小史,其对历史的兴趣竟如此浓厚。顾颉刚读书不肯盲从,经常在书中的经文和注文中批抹,发表自己的见解。 顾家藏书丰富,顾颉刚每天从私塾放学回来,就偷偷看祖父、父亲及叔父所藏书籍。他后来回忆说:“我的翻看书籍,并不是要功课做得好,得着长者的赞许,只觉得书籍里的世界比我日常所处的世界大得多,我遏不住我好奇的欲望,要伸首到这大世界里探看一回。”他姑丈家里有一个黄金阁,是藏书的地方,他一到那里,就上阁埋头翻书,别人呼唤也不出来,这事在亲戚间传为笑话。 由于酷爱读书,家中的藏书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顾颉刚就开始到街上的大小书摊买书。他把过年时长辈给的压岁钱和平时得到的点心钱,积攒起来,瞒着家人,到书铺中挑拣自己喜欢的书籍。他祖母生活节俭,但对孙子买书却极为慷慨。顾颉刚11岁时就天天出入书肆,一年下来能买五六百册。 顾颉刚在私塾期间,除读经史子集外,还阅读一些介绍西学和新思想的新书,如他买的第一本书便是《西洋文明史要》。他还经常阅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特别对《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这样慷慨激昂的文章尤其欣赏,梁启超那种浅显畅达而又感情丰富的文章对他作文有很大影响。 在私塾期间,有两年没有正式教师,顾颉刚由此得以放纵自己的读书欲望。他后来回忆说:“这两年中,为了功课的松,由得我要怎样做就怎样做。我要读书,便自己到书铺里选着买;买了来,便自己选着读。我看了报纸,便自己发挥议论。有什么地方开会,我便前去听讲。要游戏,要胡闹,要闲谈遣日,当然也随我的便。这两年中的进境真像飞一般的快,我过去的三十年中吸收知识从来没有这样顺利的:我看无论哪种书都可以懂得一点了,天地之大我也识得了一个约略了。” 1906年,14岁的顾颉刚进入苏州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接受新式教育。入学不久就因患病休学。在家养病期间,他自读《汉魏丛书》及《二十二子》,对古书了解更为全面。入学后,又对上海出版的《国粹学报》着了迷,托人将《国粹学报》全部买来,在校内阅读,有一次竟忘记了考试。 1908年,顾颉刚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与好友王伯祥、叶圣陶经常出入书肆,并对目录学发生了兴趣,《四库总目》、《汇刻书目》、《书目答问》一类的书翻得极熟。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