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将理论与经济时事相结合、逻辑性强、内容丰富、充满阅读趣味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它基本覆盖了国内货币银行学课程的主要问题,不但对货币的性质和作用、金融机构和市场、银行业结构及监管、货币理论等做出了清晰且最前沿的阐释,而且还结合了2001年经济衰退的异常特性和2002~2004年“失业的恢复”、2003年联邦储备对贴现窗口程序的改革、2002~2004年公司和共同基金的丑闻等进行深入分析,锻炼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本书适用于高校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MBA以及金融从业人员和外贸工作者。
本书简明的结构、清晰的主线,摒弃了传统的篇章结构,围绕货币银行学的一些基本课题,如货币的性质和作用、金融机构和市场、银行业结构和监管等,给出了清晰而最新的解释,尤其对联邦储备的工具、策略和政策传导,利率的决定因素,股票价格,外汇汇率,以及一国的货币供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涵盖了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问题,同时避免同一些相关课程如中级宏观经济学产生重复,从而使学生能够集中、高效地掌握货币银行学领域的基本原理。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使之现实性增强,同时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并锻炼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本书适用于金融专业的学生。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篇
第1章 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概论
第2章 货币的性质、职能和演进
第二篇
第3章 金融市场和工具
第4章 金融中介
第5章 利率的决定
第6章 利率的期限结构与风险结构
第7章 股票市场
第8章 外汇市场
第三篇
第9章 商业银行
第10章 银行业:演变、结构与监管
第11章 银行监管与存款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篇
第12章 联邦储备体系:结构与功能
第13章 欧洲中央银行
第14章 存款扩张过程: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15章 货币供给的决定:基础货币
第16章 货币供给决定:货币供给乘数
第17章 美联储在1929~1933年间的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
第五篇
第18章 美联储的政策工具
第19章 货币政策的实施: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
第六篇
第20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21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1929年后美国宏观经济史
第22章 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
第23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联储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活动
第24章 关于适当实施货币政策的不同观点
第25章 通货膨胀目标制
术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