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越界的现代精神/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美)罗森斯托克-胡絮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森斯托克—胡絮算是20世纪的一位奇特的思想性作家,兴趣极为广泛,学富五车,下笔却从不掉书袋,文风生动活泼,论题直逼当下现实迫切问题,思索深广有余,并富有宗敦激情……

本书展现了作者迎接时代的挑战和自身理智朝圣的历程。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启示与理性是截然不同的起点,由耶稣所启示的活的上帝,永远与哲学家们的纯粹概念的上帝相区别。上帝不是个对象,而是位格;而他所有的,不是个概念,而足名字。没有人可以看到一个作为对象的上帝。启示的虔敬与理性的力量,在生命所有的问题之前,我们所倾听到的答案是不同的……

内容推荐

本书展现了作者迎接时代的挑战和自身理智朝圣的历程。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启示与理性是截然不同的起点,由耶稣所启示的活的上帝,永远与哲学家们的纯粹概念的上帝相区别。上帝不是个对象,而是位格;而他所有的,不是个概念,而足名字。没有人可以看到一个作为对象的上帝。启示的虔敬与理性的力量,在生命所有的问题之前,我们所倾听到的答案是不同的……

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英文版导论(哈罗德·斯塔默)

序言我们与命运有约

第一部:伟大的过渡期

第一章 我不够资格

 行动与言说的冲突

 词与名的冲突

第二章 过渡期的美国:1890至1940年

 近郊

 公路上的灵魂

 罪的新本性

 脱离于我们的时代

 孩子不是成人之父

 东方对我们的入侵

 约翰·杜威

 达尔文

第二部:当时间脱节

第三章 未来的创造

 异教的征服

 先行体验死亡

 历史的意义

 进步:基督教的还是现代的科学和基督教纪元

 信仰的间断

第四章 对活的上帝的信条

 上帝是如何为人所知的

 成年人和信条

 基督的神性

 我们要造人

第五章 救恩计划

 三个时代

 启示的传承——意义的再生

 肉欲对道成肉身

 匿名的基督教

 言的死和复活

第三部:我们时代的身体

变迁

第六章 哦,幸运的罪!或回顾教会

 机械论还是弱点?

 四边形:卡尔西顿、法兰克福、佛罗伦萨、斯德哥尔摩

 第一幅画面:缺乏信仰

 第二幅画面:缺乏明爱

 第三幅画面:人类心灵的复兴

 第四幅画面:重新接纳救恩计划

 教会史

第七章 十字架的穿透

 作为实在的十字架

 佛陀

 老子

 亚伯拉罕

 耶稣

 作为一部“旧约”的“社会科学”

第八章 和平的节奏或我们的“今天”

 节日的敌人

 将要到来的主日

 短期的经济

 武士和思想家

 扎营的心灵

 新世界的节奏

索引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

伟大的过渡期

常去教堂的庸常文明人,我们可以说,根本就不懂得人性中最深的涌流。

威廉·詹姆斯,1903年7月23日

(佩里,卷二,页317)

第一章 我不够资格

行动与言说的冲突

前些时候,有个美国人满怀梦想回到美国,因为他正想在这个国家发展出一种真正的戏剧。到纽约的头一个晚上,他到闹市区一家餐厅吃晚饭。邻桌有对年轻人在此消磨夜晚时光,因此他就听下去了。她很想说点什么,很是急切。可她的男伴呢,看上去也有那么光鲜帅气,回应的只是短短的一声:“嘿。”整整一个晚上差不多都是这样。你得承认,这嘶哑的“嘿”也不是没有某种变调;反反复复之中,它也覆盖了很多个音调。可在言语进行中,这就是那小伙子所作的唯一贡献了。那观察者回到家,埋葬了有关舞台新未来的一切梦想。因为,他会说,一个恋人都没有任何更多的话可说了,那舞台呢,靠大量言语支撑着的舞台,和它的观众就相互隔得更远了。

这个故事,很好地表达了我们时代的困境。这一困境也是1905年以来我生活中的主题。

我们正进入一个无言语的未来。在这一新社会中,无论是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或布鲁克斯(Phillips Brooks)的滔滔不绝,还是圣保罗或莎士比亚的雄辩,都将不再为大众所倾听;人们听与说的波长,已变为“亚雄辩”,变成了“管他呢”和“那什么”之类的简慢风格。

如果这是未来,那基督教就没有未来。因为充满生机的言语之流,乃是活着的基督徒的表记。因为他们讲述着圣灵之降临(Pentecost)及其唇舌之赠礼,要不然他们就不存在。

我们经济秩序的未来和基督徒的未来处于冲突之中。这一冲突的解决,一开始似乎就是朝着有利于经济秩序的方向进行的。因为,教会一如国家,《圣经》一如宪法的诸种伟大语言,已在广告、商业化、机械化的日常运作过程中丧失它们的力量。人们已变得对一切喧杂浮夸漠然无所动了。

这一冷漠比任何对教会或国家的攻击都更为严重。迫害会帮助一个教会,而入侵者则会拯救一个民族。而这,却是自内而外的枯萎。

我生命中的奇异之事,乃是1905年以来,以我所做所写的一切,是相信这一困境是可以解决的。我认为1905至1945年,人类历史最近的这一阶段,是极为愚蠢又非常伟大的时期。一只强有力的手,将人类这一物种的各部分高高举起,又将他们置于一新的生存地平线下。我们看到,这一地平线黯淡得犹如日出前一小时东边的天际;然而它却已经决定了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和生活,不管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什么教派。我们暂且说有12代左右的人,曾经幸福地生活在“教会”和“国家”(“国家”一词不早于1500年)之中,且从这两处光源中获得了自己的方向定位;现在却不再如此了。

因为一种新的“自内而外”,我们失业,我们陷入贫穷,我们有通货膨胀,我们被杀戮,我们四处流离,无论是在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在自由教会还是正统教会。为对付这一“自内而外”,无论是在他们的国家还是他们的教会,千百万人找不到保护。全球经济合作就是这“自内而外”。无论是新政(New Deal)还是GOP,无论是希特勒还是斯大林,都不能确保繁荣,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统治着全球。大社会(Great Society),这一未来无言语的巨人,并不讲英语(它也不讲俄语)。而正是这一大社会,要求我们大家不得不将自己的生命,以资本和劳动的形式,变成它的原料、它的牺牲品、它的资产或它的债务。

两次世界大战乃是世界革命的表现形式,在这一形式中这一新的未来进入了每个人的生活;民族主义和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彻底失败了,与这一真实的转变相比,它们不过是堆泡沫。这一真实转变由战争所造就,而它则造就了最终的大社会。这一大社会乃是国家和教会的继承者。

那么,正如我先前说过的,我生命中的奇异之事,乃是我过去总是相信这一强有力的手,正是这只手,召唤那新巨人的来临并将我们大家置于新的地平线之下。我总是认为战争比党派口号更有决定性,但我根本没有感觉到这大社会将是个好社会。我关注的是这女儿“社会”与母亲“教会”之间、劳力者与劳心者之间、每日的食粮与圣灵降临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我接受这新世界中的分工。但我相信,在其各部分中都根本没有任何神圣性的奉献。

大部分人所望所惧者都不相同。有些人会怀念美好的旧社会,其他人或许会想,新的大社会大概也还好。而在此党派风尚中,没有任何一派会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事件的变化会与他们的道德判断没有任何关系。40年来,各种革命性事件被新闻机构每小时每天列入极尽煽情之事的标题之下卢西塔尼亚号(Lusitania)的沉没、班乃(Panay)事件、布鲁恩宁被开除(Bruening dismissed)、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诸如此类。成千上万的事件一个叠一个,被拍了照,进入我们的记忆。

然而,渐渐地,这一无关事件的尼亚加拉瀑布印刻于人类的心灵,就犹如一道——尼亚加拉瀑布。时间原子如此厚重快速地流经我们的耳朵,我们不得不为这困惑另铸新名;把个别事例个别对待时,个别事例就不再有任何意义。使这毁灭与混乱之洪水决堤泛滥的人,又是谁?

餐馆里的那年轻人使用刻板的标签“嘿”。虽然贴切,但对于已经知道自己置身于此地的人们来说,它却不够。如今他们希望摆脱它。P60-64

序言

我们与命运有约

[lvi]把30多年来生活的波浪抛到我的海滩上的材料连接起来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莫尔根(George Morgan)的著作。作为《尼采意味着什么》(What Nietzsche Means)一书的作者,他反复挑战我的顽固的宗教保守主义:既然你承认尼采的敌基督和两次世界大战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你为何扮演白痴,仍旧做一个基督徒呢?

我不在意他的这些措辞,而远在他提出之前,我就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了。莫尔根参军前,曾花了一年时间订正那部书的手。又过了四年,多亏了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霍尔顿(Douglas Horton)和托马斯(George Thormas)的努力,现在这书印出来了。

我写作时所面对的是两类读者:一类是自由战斗者,二三十岁的男男女女,他们与以自己的时代精神(spirit)为形式出现的灵性(spirit)作斗争。对于他们,他们这一代人是个秘密社会,它有一种私密的趣味、热情和兴趣,无论是对于前人还是后人,都是个奥秘。另一类读者由这样一些人构成:他们已经体验过作为从一时代向另一时代的伟大翻译者的灵性,因为他们自己曾被征募,去服这至高无上的兵役。本书所题献的三个人,就属于这一群体。

本书的题献词,也是它的抱负之一。在我就这三个人的功绩略说一二之后,读者将会有更好的理解。

[lvii]卡尔·穆特(Karl Muth)通过他的《高地》(Hochland),极大地提升了罗马天主教文学的品质。这一月刊创刊于1903年,它在一切有关宗教艺术和文学的事务中,以一种新的意义,再教育了德国的神职人员和平信徒。从1933年到它1942年被纳粹所取缔,据我所知,它一次都没有提到过纳粹;它始终保持灵魂的高度,却又自由地处理社会、政治以及历史的主题。在癫狂的年代里,它传播了真正的灵性。

奥丹(J.C.Oldham)在盎格鲁—萨克逊世界已广为人知,所有我只消提及他有关普世合一运动(ecumenic movement)的著作以及他的《基督教新闻报》(Christian News-Letter),该报勇敢地贯彻了新闻的两重意义:将福音转化为每日的启示。

维尔农(Ambrose Vernon),在美国两次创办了大学里的传记系——在卡尔顿(Carlton)和达特茅斯(Dartmouth)。他认为,基督的生命,会通过历史上其他伟大灵魂的生命而与学生们相遇,只要传记的灵性核心能够有条理有秩序地向他们敞开。

所有这些人都曾经重新转化了灵性的形式,为他们自己的教会和时日。他们坚固了我的信仰。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教会灵性的与人以生命的力量。

然而,这本我冒昧地题刻了他们名字的书,却是对我自己解答某一永恒问题的进路的一种辩护。因为它试图展现一个新纪元和新的一代人的困难:这一代人通过成为战士而展示了他们的信仰。我生命的关键和年轻人生命的关键,曾经是同样的:即打破士兵们的勇敢和信仰中圣灵(Holy Ghost)的传统和时代精神的运作之间的僵局。这与对基督教传统中圣灵(Holy Spirit)的信仰又有何关系?

[lviii]除非我们重新发现它们的关系,否则,福音就不能真实地传播给士兵,士兵们也就不能使他们自己为各代基督教精神的传道者所理解,而战争也就会大行其道。

各种精神(spirits)必须融合在一起:那唯一的圣灵(the One Holy One)以及每一时代的多种精神。这三个朋友曾将那唯一的圣灵转化为新的形式。哦,我的朋友们,当我将下一代的纯朴信仰介绍给你,并请求你倾听大声说出其信仰的精神,你会相信我吗?

奥伊根·罗森斯托克—胡絮  1945年圣灵降临节

佛蒙特州

诺维奇(Norwich)

四井村(Four Wells)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