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转变的大背景下,本书从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入手,依据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教育和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具体来讲,就是以教育深化扩大规模、以资源整合调整结构、以竞争开放提高质量、以需求导向增进效益。其中,教育深化是指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扩大规模指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资源整合是指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和财政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竞争开放包括打破垄断,实现社会办学,也包括激励机制和“政企分开”;需求导向是把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教育部门追求效益的动机发挥出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附光盘No.10提升人力资本的教育改革2009版)/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蔡昉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人口转变的大背景下,本书从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入手,依据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教育和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具体来讲,就是以教育深化扩大规模、以资源整合调整结构、以竞争开放提高质量、以需求导向增进效益。其中,教育深化是指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扩大规模指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资源整合是指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和财政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竞争开放包括打破垄断,实现社会办学,也包括激励机制和“政企分开”;需求导向是把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教育部门追求效益的动机发挥出来。 内容推荐 中国教育发展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教育再上新台阶,发挥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作用,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社会经济转变或者教育发展规律,都要求中国教育进行战略性抉择。 根据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之后将下降,这意味着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消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社会养老负担显著提高。保障劳动力供给客观上要求未来考虑提高退休年龄问题。而这种可能性几乎完全取决于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说,发展教育是为迎接老龄化做必要的准备,或者说是创造条件赢得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人口转变的大背景下,本书从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入手,依据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教育和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具体来讲,就是以教育深化扩大规模、以资源整合调整结构、以竞争开放提高质量、以需求导向增进效益。其中,教育深化是指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扩大规模指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资源整合是指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和财政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竞争开放包括打破垄断,实现社会办学,也包括激励机制和“政企分开”;需求导向是把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教育部门追求效益的动机发挥出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正确的战略指引下,通过合理而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中国教育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延续人口红利,为老龄化社会做准备,而且还可以借助机会上的均等,改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我们的研究表明,制造业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如果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城镇劳动力教育收益提高17.0%,农村劳动力提高21.1%。教育不均等是劳动者机会不均等的重要表现。除了增加教育公共资源投入外,教育增量资源倾斜分配实现教育均等化,将有助于缩小劳动者的报酬差距。 目录 上篇 专题报告一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 一 以教育深化扩大规模 二 以资源整合调整结构 三 以开放竞争提高质量 四 以需求导向增进效益 专题报告二 就业形势与青年问题 一 中国目前失业的基本状况 二 不要到供给方面找原因 三 应对就业冲击的思路 四 解决青年就业难的建议 专题报告三 城乡青年的教育与就业 一 城乡青年教育与就业状况 二 青年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 三 就业冲击与青年失业特征 四 通过教育深化加速青年的人力资本积累 五 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升青年的就业能力 专题报告四 启动内需投资的就业效果分析 一 中国经济与就业的反应 二 投入产出法:一个政策模拟框架 三 出口下降对就业的影响 四 启动内需投资的就业效果 专题报告五 金融危机背景下沿海地区企业访谈资料 一 广东省企业访谈 二 苏州市企业访谈 三 上海市企业访谈 四 沈阳市企业访谈 五 观察与讨论
下篇 第一章 我国教育总量结构现状、问题及发展预测 一 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评价 二 受教育人口总量结构与特点 三 教育资源状况总量结构分析 四 教育规模与结构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 五 我国未来教育需求的发展预测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重点 第二章 未来的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 一 引言 二 储蓄动机、储蓄源泉与社会保障制度 三 预期寿命、退休年龄与劳动力供给 四 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 第三章 人口红利:延续还是替代 一 引言 二 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度量 三 2000~2007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 四 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五 结论 第四章 教育资源整合和资源均等化 一 中国教育资源投入的总体规模 二 通过整合资源缓解投入不足 三 通过倾斜增量资源分配实现均等化 四 通过结构调整应对教育需求变化 五 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形成制度保障 第五章 普及高中和大众化高等教育 一 引言 二 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比 三 城镇和农村劳动力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回报 四 政策建议 第六章 留守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一 留守和流动儿童教育现状 二 留守和流动儿童教育的主要问题 三 留守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四 发达国家流动儿童教育的有关措施 五 教育改革建议 第七章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 二 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四 政府定位与体制改革 五 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 第八章 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 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 二 中国继续教育的构成及发展 三 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模式和借鉴 四 结论与建议:文凭补课VS公平补课 第九章 教育统计与教育发展指标:国际比较的启示 一 国际常用教育统计与教育发展指标 二 中国教育统计指标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比较 三 中国教育统计和发展指标的完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