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生活过。他相信地圆学说,认为从欧洲出发,一路西航便可到达东方。哥伦布率领船队四次西航并成功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他由此也成为了欧洲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由于误以为所到之处已是印度,故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他的四次西航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本书将带您走进他的世界,让您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哥伦布!
本书采用“以图读传”的形式,辅以专题、名人名言栏目,并与内容同步配以生动、有趣、丰富的“知识链接”和“资料链接”,精选大量与哥伦布紧密相关的各类图片,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再现了哥伦布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哥伦布,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么晚了,哥伦布这孩子还不回来……大概又溜到什么地方玩去了。”
从早上就一直忙着工作的父亲多明尼科·哥伦布已经感到很饿了。晚饭的菜肴已全都摆上了桌,母亲苏珊娜费了大半天工夫烹调的鱼和烤鸡,又香又肥,令人馋涎欲滴。
1429年,哥伦布的祖父把哥伦布的父亲多明尼科·哥伦布送到毛纺工人那儿去当学徒。他在1439年出师并成为毛纺织工人中的佼佼者。
1445年他和一个同业的女儿苏珊娜结婚,1451年哥伦布出生了。哥伦布有两个弟弟,那就是巴索罗缪和狄亚哥,最小的妹妹名叫碧安卡。弟弟狄亚哥后来曾随同哥伦布出海航行。
多明尼科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布师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进口的羊毛加以纺梳,染上各种颜色,然后织成布料。他手下有七八位工人,生意相当兴隆。
“我的肚子好饿!”巴索罗缪可怜地嚷着。
“我们先开饭好了,哥伦布不晓得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呢。待会儿他回来时,可得好好训他一顿才行。”多明尼科拿起杯子,一边倒酒一边说。
哥伦布那年13岁,本来在家里帮忙。但是,父亲却认为他的手艺不够灵巧,倒是老二巴索罗缪似乎比较适合于这种精细的工作。因此,就在半个月以前,多明尼科把推销成品的工作派给了哥伦布。
哥伦布的任务是带着布料的样品到各行号去兜售。那些停泊在港口的船只也是他展示样品、招揽生意的好去处。可是,每次在码头上遇到水手们时,他总是只顾听他们谈论外地港埠的种种见闻而忘了自己的推销工作。
“哥伦布准是对织布不感兴趣,只想当船员,自己开创一番事业。我小时候不也是一心一意要到海上航行吗?”多明尼科忽地停止了吃饭,心想:“怎么能责备哥伦布呢?”
哥伦布的故居现在还保留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市。哥伦布在这个房子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当时的热那亚市还是一共和国,与威尼斯齐名,是地中海最繁盛的贸易港口之一。港内船舶大多用来贸易。那里帆桅林立,人来人往,景象蔚为壮观。热那亚的码头附近有交易所、银行以及专做船员生意的酒吧、旅馆等;市区内一幢幢豪华巨宅处处可见,那些装饰着雕刻艺术品的美丽庭园和别具匠心的建筑比起王公贵族的宅第来也毫不逊色。
只要是出生在热那亚的男孩子,向往航海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船上打杂千起,若有朝一日能拥有自己的船只,将东方各国的珍贵产品运到欧洲各地去销售,那么生活就可以过得很富足,周围的人也会尊称他一声“船长”。
资料链接
热那亚共和国
热那亚共和国位于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源于12世纪早期,在早期的几个世纪,热那亚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城市,仅次于威尼斯这个大城市。热那亚的重要贸易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它的主要对手是比萨,但最终热那亚打败了比萨,在13世纪晚期从比萨手中夺取了科西嘉岛。在1283年西西里的安茹和阿拉贡王国争夺西西里控制权的时候,热那亚的商人们幸运地选择了胜出的一方,并主导了西西里经济,给予统治阶级贷款及组织和控制糖和丝绸的生产。除此之外,因热那亚当地是无粮食出产的,所以热那亚要依赖西西里谷物去支持它的人口。因此商人们也垄断了西西里的谷物出口,但马格里布也需要西西里的谷物,所以热那亚以谷物与马格里布作交换,得到了非洲的黄金。 热那亚因1380年跟威尼斯共和国进行塞奥芝亚战役及经历了欧洲14世纪晚期及15世纪的经济紧缩而开始衰落。奥斯曼帝国夺取了热那亚在爱琴海的商业活动,而黑海的贸易亦被挤压。在这段时间,热那亚的大部分领土都被法国及米兰占领。从1499年至1528年,热那亚共和国经历了它的最低谷,热那亚共和国差不多持续地被法国占领。西班牙人和它的盟友,热那亚的“旧贵族”们于热那亚背后筑起山城堡垒围困该市,并于1522年5月30日夺取了热那亚,将热那亚置于残酷的掠夺浩劫之下。当热那亚海军上将安德烈亚·多利亚联合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驱逐法国人并维持热那亚的独立时,复兴的迹象开始了:1528年热那亚的银行第一次借贷给查理五世。
在这之后,热那亚经历过成为西班牙帝国中地位较低的附庸国,热那亚银行家们于他们在塞维利亚的账房特别提出资金支持多位西班牙国王的外交活动。历史学家斐而南·布劳代尔甚至称1557年至1627年的这段时期为“热那亚的时代”,“这一朝代是一个文明开化、不为人知、历史学家们长时间忽略的盛世”,现代的观光者在经过热那亚色彩艳丽的巴罗可式的建筑时,都会感受到热那亚拥有着无比丰富的财富。但这些财产并不是热那亚人所共享,事实上热那亚的财富是集中于一个组织严密的银行金融家圈子里,他们是真正的“风险资本家”。P10-13
克里斯托夫。哥伦布(Colombo Cristoforo约公元1451~1506年)意大利著名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
1451年哥伦布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他的父亲是一个当地有名的纺织匠,但哥伦布并没有受父亲的影响,从小时候起便对航海和来往于海上的商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他就到海上生活,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在哥伦布25岁那年,也就是1476年,他随着一艘沉船的残骸安全地游到了葡萄牙。以后的几年,他就住在葡萄牙并且结了婚。有了孩子。可是不幸的是,他年轻的妻子不久就过世了。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1482年开始。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都遭到了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的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和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近十年,直到1492年才获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开始远航探险。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120名水手,分乘“圣·玛丽亚”号、“平达”号和“尼纳”号3艘帆船,从西班牙巴洛斯港扬帆西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行。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折腾了70多个昼夜,直到10月12日凌晨才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是现在属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当时哥伦布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哥伦布深信他脚下所踩的陆地正是“印度”,为了寻找《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遍地黄金与满野香料”的地方,他继续航行寻找新陆地。后来,因旗舰“圣·玛丽亚”号触礁。他只好留下三十九人在海地,建立殖民据点(即“圣诞堡”),此后带领其他人于1493年1月,乘另两艘船返回西班牙。经过几个月的远航,哥伦布于1493年3月凯旋。消息传开后,不仅轰动了西班牙。而且也震撼了整个欧洲。西班牙女王在巴塞罗那宫廷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哥伦布首航成功后,又先后进行了三次航行。第二次在1498年9月,规模最庞大,有17艘船、1500船员出海。后来又分别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远航。他先后到过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小安的列斯群岛、波多黎各、牙买加、特立尼达以及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
直到1506年逝世,哥伦布一直以为他所到之处就是印度,因止后人把那些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那里的土著也称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的远航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了海上霸业。从此,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作者
2009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