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钱理群教授近年重要序言、重要讲话及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学生通信的合集,集中了其对教师、育人、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新思考。
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这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生命体验中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钱理群老师的两个教育关键词:“生命”与“立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做教师真难真好/大夏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钱理群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钱理群教授近年重要序言、重要讲话及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学生通信的合集,集中了其对教师、育人、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新思考。 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这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生命体验中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钱理群老师的两个教育关键词:“生命”与“立人”。 内容推荐 在岁末的宁静里,读到你的来信,竟有一种生命的柔和感? 我觉得有你这样的追求“爱与智慧”的老师,学生一定是幸福的。 我们的教育过于僵硬、粗鄙,致使我们的孩子生命中太缺少这样的柔和感了。我们的教育太需要爱与智慧了。 你说得对:“错了的不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自己。 在我的感觉中,你在你的教育实践中,真的越来越接近教育的真谛了。比如你说“没有耐心就没有教育”,你说“不犯错误的孩子其实是可怕的”,很多人当了一辈子的老师,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 目录 卷一 做教师真难,真好 关于“现代教师”的几个基本理念——《现代教师读本》序 做教师真难——读《发展路上——龙城高级中学寂师随笔集》 这才是个合格的、真正的教师——读王栋生老师的教育随笔 附:学生眼里的“栋哥” 作为思想者的教师——给梁卫星老师的一封信 直面中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读梁卫星:《凌月、樊强、郁青青》 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能够走多远——读马小平老师的教育札记和对话 附:老马和他的学生黄素珍的通信 有这样一位农村教师 中学教师:杂家和专家——赵钦宣《在学与政的边缘》序 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问题——在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程——由南师附中校友会工作所想到的 卷二 民间教育实验与乡村教育 民间教育实验的意义与力量——《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序 众声喧哗的生命场——《活着就是幸福——生命化教育读本》序 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乡村教育的问题和出路》序 关于乡土教材编写的断想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给农村的孩子——《新语文读本》中学卷(农村版)前言 请关注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草房子”杯作文竞赛获奖作品选》序 祝贺打工子弟老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的“烛光心语” 卷三 相濡以沫 为我的“小朋友”写序 附:新年第一封信 和中小学老师、学生的通信 后记 试读章节 卷一 做教师真难,真好 关于“现代教师”的几个基本理念 ——《现代教师读本》序 前几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语文读本》,那是提供给中学生的课外读物,希望给我们教育的对象开拓一个更加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现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又推出这套《现代教师读本》,则是要给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提供一个同样开阔、自由的精神天地。 由关注学生到关注教师,这或许是反映了我们教育改革的发展。可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首先是一个教师的民主权利的问题,必须通过制度的改革,来健全校园民主制度,促进教育与教育改革的民主化。这样才能根本改变教师始终是校园里的“沉默的大多数”的现状,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与教育改革的主人,使教育改革由单纯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教师被动地执行,变成教师的内在要求,从而获得教育改革和教育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尺度。这或许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正视与解决的关键性环节。 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自我生命的自由与健全发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它与前述民主权利的问题是相辅相成的。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教育对象学生的素质问题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素质与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同时,我们还要指出,提高教师的素质,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精神发展的需要。 于是,就有了“教师的全面和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提出。我们这套《现代教师读本》就是为适应这样的要求而编写的。 《现代教师读本》分为五卷,即《教育卷》、《人文卷》、《科学卷》、《艺术卷》、《生活卷》,这大体上表明了我们对通常所说的教师素养的内涵的一种理解。在我们看来,它应该包括教育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以及教师自身的精神生活等诸多方面。 我们的教育必须是立人的教育,于是,就有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与要求。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师的全面和专业化发展的核心,也应该是立人,目的是要使教师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教师。这或许是我们将这套丛书命名为“现代教师读本”的内在理念。 我们讲“现代教师”,并非要割断历史的联系,相反,我们要强调,现代教师首先应当是教师,要有教师的本职观念。说起来,这几乎是常识;但这些年许多时髦的观念恰恰模糊以至遮蔽了教师的本职,我们教学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失职。因此,谈教师的素质,首先就是要回到常识,要像个教师的样子,做一个尽职敬业的教师。教师的本职是什么?就是教书育人,而教书就是教学生学,这就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就是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也就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于是就有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相互的关爱中的共同成长,所谓“教学相长”就是一个最理想的教育状态与境界。有了这样的自觉追求,达到或接近这样的境界,就会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天职,即成为内在生命的需要,不管外在条件多么恶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认定自己天生是当教师的料,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做教育的守望人。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的理想主义,教师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 传统艺人有“老老实实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说法,我们也可以说,教师应当老老实实教书,堂堂正正做人。我们讲尽职敬业,就是老老实实教书;我们还要做一个有良知有尊严的教师,因为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人,而且是堂堂正正的现代人:现代教师的概念就是建立在这现代人的概念基础上的。 现代人首先是站起来的人,现代教师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不跪着教书”就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信条。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又要求社会人格,认定人的个性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建构独立的个体人格,而且要培育学生社会性的现代公民人格,也就是要促进学生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之间求得平衡发展。现代教师担负着这样的现代教育的使命,他自身也必须是具有历史责任感、社会承担意识的现代公民,同时也必须具有现代团队精神,学会共存。 P3-5 后记 这些年,一直在关注中小学教育及其改革,当了解与认识逐渐深入以后,我的目光逐渐集中在中小学教师身上。 第一线的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一切教育理念,一切教育改革的措施,最后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并接受其检验。但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教育与教育改革上,却没有任何权利,他们始终是“沉默的大多数”,各级教育官员,各种教育专家合理的、不合理的,可行的、不可行的,名目繁多,常常是朝令夕改的观念、举措,他们都得听,都得执行,而且承担其一切后果。也就是说,整个中国教育的压力实际上都是加在这些无权无势,而又极端辛苦劳累的普通教师身上的,这些年不断发生的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的冲突,就是证明。处于上下左右夹击中的教师就陷人了教育转型中的极度困惑之中。当我听到一位教师“做教师真难,我越来越不会教书了”的呼喊时,我感到心灵的震撼。 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第一线教师主体地位与作用的丧失。在我看来,这是暴露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的: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推动的改革运动,因此,不但先天地缺乏白下而上的支持,缺乏内在动力,而且在指导思想上就将教师视为被管理被驱使的对象,许多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针对教师的诸如“末位淘汰”、“与奖金挂钩”这类的强制性政策就是这样产生的,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很难视而不见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素质的急剧下降:不仅是疲于应命的教师已无精力提高、完善自己,而且还完全败坏了校园的风气,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盛行,形成了几乎遏止不住的教育腐败。而教师的素质就成为教育与教育改革长远健康发展的一个内在制约因素。 但这不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全部:教育腐败的同时,还有教育的坚守。也就是说,教育是有一种自救的力量的:它本质上的理想主义,总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有志向、有眼光、有爱心的教师为之献身。对他们来说,做教师不仅“真难”,而且“真好”,即使难也要尽力。事实上,这些年无论外在的教育环境多么恶劣,总是有教师在默默地坚守教育岗位,尽职尽责,锐意改革,他们分散在各个基层学校,事实上支撑着中国的教育,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正像本书中的一篇文章所说——“普通中学教师能够走多远”,我们是严重估计不足的。问题更在于,这些教师本来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教育改革的群众基础、依靠力量;但由于他们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却恰恰为现行教育体制所不容,他们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是受到多方掣肘的。我们的教育改革,一面以“解放教育生产力”为使命,一面却在事实上压抑校园里最具活力的力量,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极大的嘲讽。 但出路也在这里:只有这样的真正具有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并最具创造活力的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依靠力量,尊重他们的权利,恢复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才有可能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不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指导思想,而且还要有制度的保证;要做到这一点,就势必要对现有教育权力结构有所改变、调整,也就必然要触动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又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否则,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将只会是走过场,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但我们又不能等待。我们只能自己解放自己。于是,我把目光转向方兴未艾的民间教育改革实验。这是一个以基层学校的校长、教师为主体,民间学者参与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运动,既是对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改革的一个补充,同时也希望能够起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一批教育理想主义者聚集在这里,在相互合作与支持中,一面提高自己的素质、素养,一面进行建设性的教育试验,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享受教育的快乐,获得教育和人生的意义:这既是教师的自救、互救,也是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实实在在的促进和推动。在中国现实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它的力量和作用的有限,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 但它却是有生命力的。正像我多次说过的:“希望正在脚下。” 而我更关注的,是农村教育、打工子弟的教育和在那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教育工作的老师。尽管我实际上做不了任何工作,但我对中国农村教师始终充满敬意,我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思考乡村文化和教育的重建等工作,发出无力的呐喊。 这就说到了我和本书讨论的对象中小学教师的关系。这是我一再说明的:第一线的教师是中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主人,我这样的关心教育,而又毫无中小学教育经验的,非教育专业的大学教师,就只能做服务性的工作,无非是写点文章,起一个吹鼓手的作用。因此,最应该感谢的是王栋生、马小平、梁卫星、陈日亮、马一舜这些一线老师,还有在通信中给我以激励、启发和教益的老师和同学: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教育思想存在于他们的思考与教学实践中。 最后,还要说说本书的编辑与出版。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朋友,在2008年推出了《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之后,又同意出版我的《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以及这本《做教师真难,真好》。这样,我在2002年退休以后所写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文章都集中和读者见面了。以后,我可做的工作大概就不多了,或许再写一两本有关教材分析的书,就要真正退出,休息,或者写我更有兴趣的著作了。 钱理群 2009年5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