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毕生研究曾国藩。
国内著名曾国藩研究学者皇甫觉仁继《胡雪岩商道真经》之后的又一力作,解析曾国藩人生沉浮启示
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从他留下来的浸透着人生哲理的文字中,解析他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的成功之路。此书可谓是曾国藩成功智慧最集中的诠释。
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成功真经(中兴第一名臣成功方略)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皇甫觉仁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毕生研究曾国藩。 国内著名曾国藩研究学者皇甫觉仁继《胡雪岩商道真经》之后的又一力作,解析曾国藩人生沉浮启示 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从他留下来的浸透着人生哲理的文字中,解析他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的成功之路。此书可谓是曾国藩成功智慧最集中的诠释。 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 内容推荐 时代更迭,风云变换,数风流人物,谁领风骚?清廷赞扬其“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后人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毛泽东也是对其倾服备至——“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何为根源?欲解其谜,须高瞻远瞩,解读曾国藩智慧。 曾国藩,身为汉人,在清廷官运亨通,位极人臣;身为书生,叱咤疆场,功高震主而能全身而退;一生好学,关心提携后辈,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上立德,其次立功,其下立言,其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目录 第一章 中兴名臣曾国藩其人 1 少年立志,目光远大 2 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3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4 曾国藩之文化性格 5 曾国藩之中国式智慧 6 曾国藩成功之路 7 曾国藩之现代成功论 8 曾国藩对后人的启迪 9 轶事点滴 第二章 修身之智 1 修身十二法 2 修身三十六字诀 3 淡泊名利 4 天道酬勤,修身成仁 5 待人平和,立身之本 6 欲立人,先立志 7 尽人力,安天命 8 为人不可有傲气 9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0 修身概览 11 修身语录 第三章 处世之要 1 立于不败黄金定律三十六字诀 2 克己之学 3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4 为官不贪,清白做人 5 人需四忌,方能立足 6 为人处世,刚中有柔 7 人以机巧,我以诚愚 8 规模宏大,言辞诚信 9 胸有成竹,方可行事 10 为人当自强自立 11 会师结友,待以诚恕 12 处世语录 第四章 治国之术 1 治国之学 2 治国以民为本 3 治国终身以“勤” 4 审时度势,育兵有方 5 顾全大局,用兵审势稳慎 6 整饬吏治,严惩贪劣 7 师夷长技以自强 8 忍辱负重,渐图自强 9 随世求变,大胆创新 10 谦忍为先,大局为重 11 洋务之识,挽救国难 12 “西学东渐”,西为中用 13 外交之谋 14 公关之识 第五章 治家之方 1 家兴于“才” 2 做人孝为先 3 勤俭传家久 4 曾国藩家政方略 5 训诫晚辈 6 劝诫兄弟之谋 7 教子有方 8 家中女眷,女红不怠 9 万事和为贵 第六章 识人之学 1 鉴人有术,冷眼识英才 2 以言语观人 3 以情态识人 4 英才与雄才 5 慧眼识俞樾 6 人才须有操守、多条理 7 别具一格,识人才 8 异乎寻常识人术 第七章 用人之谋 1 知人善任,量才器使 2 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3 分才作用,各显其能 4 求才纳贤,不拘一格 5 慧眼独具,识千里马 6 为国求才,不避嫌 7 博采广询,揽尽天下奇才 8 集思广益,成就大事 9 用人忌浮夸 10 慎用“主动吃亏”之人 11 德才兼备,德为先 12 用人唯才 第八章 为官之策 1 以身作则,居官严明 2 息事宁人,委曲求全 3 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 国家主权,据理力争 5 面对“变局”,不做壁上观 6 脱胎换骨,打造湘军 7 万人离心,不如百分同力 8 礼法结合,以法为主 9 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10 权高位重,如履薄冰 11 体察民情,体恤爱民 12 人在江湖,保持头脑清醒 13 明哲保身,功成身退 第九章 养生之道 1 养生之观 2 养生之说 3 养生、养心之智 4 养生之悟 5 养生之行 6 养生之方 7 养生之经 8 养生之倡 9 养生秘诀 10 养生启示 附录一 遗嘱 附录二 曾氏子孙 附录三 曾国藩大事年表 附录四 古今人评价曾国藩智慧 试读章节 曾国藩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博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 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便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唯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臣观今日京舌办事通病有二,日退缩,日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日敷衍,日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在仕途上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沥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征战南北,直至猝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唯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愚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济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中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工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将有四点要求:“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觇敌情,三日临阵胆识,四日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P6-9 序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 自从曾国藩去世以后,这就成了人们苦苦追索的问题。很多人都想从他的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特别是政治人物的推崇,成为官场中以老成持重、灵活多变、坚韧不拔著称的“理想人物”、“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不是军人,却为清廷建立了丰功伟业;他不是哲人,但留下的文字字字珠玑,饱含人生的哲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那在死的文字中跳动着的活着的思想越来越拨动了后人的心弦,在人们平静的心海掀起了层层巨浪。 许多成功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国藩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地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时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创办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清政府赞扬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充分体现了他在领导方面的超越常人的独到之处。 曾国藩在西方船坚炮利面前,以他为代表的实力派力主图强御侮,“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开工厂、办企业、设学校、译科技书,成为发展中国工业化的洋务运动的先驱。他全力促成中国首批留学生的派遣,堪称中华创始之举;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国门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首开中国留学教育之先河,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 曾国藩在家庭教育方面,开封建贵族之新风,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他言传身教,使其后辈自己不想变成纨绔子弟。曾国藩的家风以封建儒学为中心,以勤俭为根本,造就了杰出的外交家曾纪泽、数学家曾纪鸿等,成为成功家庭教育的典范。 曾国藩的成功,是他对成功经验和教训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他将这些成功经验,或记在日记中时刻提醒自己,或写在家书、书信中教导子弟或朋辈,互勉共进。将这些文献汇集在一起,就是一套生动、系统的成功学。 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从他留下来的浸透着人生哲理的文字中,解析他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的成功之路。此书可谓是曾国藩成功智慧最集中的诠释。 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但由于时间有限、成书仓促,书中难免有一些纰漏,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08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