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学校后面的花园等你/十分钟阅读丛书
分类
作者 白雪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提高写作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阅读。感知生活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阅读。增加知识明理睿智的最好方式是什么?——阅读。不需要扔下手头的学业,只需要每天花上十分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感受,伴随着优美的文字,通过它们,去熟悉、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学会去爱……

本书选取了数篇文笔优美、意蕴隽永、字数在千字左右的散文随笔,引发读者文笔的心灵共鸣,和文章的作者一起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用文章本身的美和善感染读者、影响读者。

内容推荐

本系列图书所选文章文笔优美,意蕴隽永。注重的是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和文章的作者一起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用文章本身的美和善感染读者、影响读者。本系列图书选文较新,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字数在千字左右。每篇文章都可以在十分钟之内读完,是一套全新的符合当代中学生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的时代文丛。

目录

第一编 读书的三重境界

 读书是快乐的

 处处有文章

 卫生间里的书

 读书的三重境界

 大街小巷都走走

 凭自己的高兴读书

 摸书

 好读书

 读书两忌

 成长不可无书

第二编 成熟是生命的一种高度

 默哀三分钟后我说了什么

 不要砍冬天里的树

 因为慈悲所以冷酷

 悲悯的档次

 两种生命观

 疼痛的美丽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痛感与生命

 孤独地走向未来

 成熟是生命的一种高度

 陪伴的力量

 冷漠的杀伤力

 “九牛之人”

第三编 最美何处寻

 地震中最美丽的“谎言”

 花朵比恐惧更强大

 最美何处寻

 高处何处有

 高贵的秘密

 分享你所拥有的

 声音的温度

 一袋苦麻菜

 有温度的词汇

 总有爱领我们回家

 写好你一生的每一笔

第四编 幸福就是自己喜欢自己

 幸福的手指是第几根

 “幸福”天平的另一头是谁?

 幸福就是自己喜欢自己

 通往幸福的九个台阶

 听到的幸福

 幸福之神其实非常慷慨

 幸福的换算

 感知幸福

 幸福递减律

 幸福在哪里

 生活的馈赠

第五编 月光下玉米拔节的声音

 邻居餐桌上的谜底

 孩子,你会打篮球吗?

 像花儿一样等待

 那一年,面包飘香

 勋章随处可见

 每一个脚印都是你自己走的

 儿子的鱼

 生活

 没有赢

 一根绳子

 美在尽力

 成长

 盲人捕鸟

 藏在水晶球里的鱼

第六编 会飞的伞与变质的水

 施舍的树

 会飞的伞与变质的水

 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无需回报

 妈妈的黄瓜头儿

 用嘴做事

 永远的蒲公英

 生命的姿势

 8块5毛钱

 懂事的儿子

 母爱

第七编 一片叶子,一种精彩

 是什么拉你一步步走向平庸?

 获得太少与拥有太多

 越长越短的非洲象牙

 得意于恭维的人易被支配

 镇静出智慧

 盐一样的智慧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博士应聘

 完人

 雕刻老鼠

 孔雀的悲哀

 求你骗骗我

 拿出一万个小时来

 慢些

 通往天堂的路

 露一手

第八编 常想一二

 用智慧创造财富

 常想一二

 用,才不会失去

 好日子

 宽容是阳光

 “0”的遐想

 老马布其发尔

 雪条棒

 敬业

 因为责任

试读章节

《读书是快乐的》 国洪琨

与书结缘,还是在孩提时。那时我的小叔在家开了一个小书店,专门出租连环画。借着这个便利条件,“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尽管那时读书还似懂非懂,却初步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参加工作后,时值“文革”文艺萧条时期,伴随我的只有平时积攒下的一堆书籍,时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孤独无依,只有以书为伍,读书解闷。本是无奈之下的阅读,却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读书之时,心如止水,心无旁骛,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日复一日,渐渐养成了一个永远不变的爱好——读书。自从喜欢用读书来填充业余时间起,读书几乎成了我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课。当白天的喧嚣被夜的寂静代替之时,一盏灯、一本书、一支烟、一杯茶的消磨与浸润就成了我最为惬意的享受了。以至每次离家外出也必须在行囊里塞上一本书,否则独卧在异乡的床上定会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拜访罗贯中,去聆听鲁迅大师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清纯;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触摸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犹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字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省。

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份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详和宁静。书又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当你困惑时,书给你解疑;当你迷茫时,书给你指路;当你消沉时,书给你振作。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读书之得,渐入佳境。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一份无拘无束的读书快意,而所谓的增长知识都是在似春雨润物、春蚕食叶般的快乐阅读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同一本书,年轻时读,多半出于猎奇的心理,不能深味;中年时读,便能领会书中精髓,得到洞悉与启迪;年高时读,则犹如人置高处,一览无余,即古人所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读书则如台上观月”。由此看来,读书的品位也是渐入佳境的。

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无字之书。漫漫人生,光阴似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脚踏实地地撰写人生之书的每一个章节。如今,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满眼的物欲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和濡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投入社会。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修身养性,增知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深度感悟  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陶渊明也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朱熹也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绝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其实,泡杯好茶,读本好书,真的是一种享受。不过感觉那样悠闲的时光好像已经逝去了,真的很让人怀念,原来幸福也可以很简单!

《处处有文章》 刘墉

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用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理论说掌纹会因为工具不同而改变,常拿毛笔的人,智慧线自然比较长;总持锄头、锤子的人,感情线又会比较直,看手相的人只是从那纹的情况来推想罢了。又有一派说法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问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

上面这许多“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思考、去观察,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到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的发明家,在刀片上做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至于旧式的刀片,则是平平一大片,常常只因为最尖端不够锐利,就被抛弃。同样的道理,许多人用时间没有计划,虽然时间不少,却只利用了极少的一段,其它大部分被浪费。还不如事先做规划,分阶段办事,来得有效率。”

这不是由小见大,从一把美工刀谈到用时间的方法吗?

好!接着我又看见桌上的订书机,也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订书机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他能像订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也从订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提到订书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枝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

听父亲说这话到今天,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如我最近文章中所说的,多读书,而且从“人地事时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让我举个自己在处女作《萤窗小语》的文章给你看,那居然是我学生时代从标点符号里领悟到的——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是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你肯用心,多观察,俯拾都是妙文佳句啊!

深度感悟

从一粒沙子看见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预见天堂。

古人赏月,赏出了关于嫦娥的美丽传说:诗人咏莲,咏出了莲花的清风高洁。还有那水滴石穿、磨杵成针的故事都源自于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原来,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你灵感的源泉,成为你智慧的窗口。只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在生活中认真倾听,在生活中静静思考,你就会发现,奇妙的世界里处处都有诗情画意和深远哲理。

P2-7

序言

“为什么学生不会思考?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为什么学生不会学习?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当天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发现,阅读成为中学生学习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时。他立即号召他所能影响到的教师,在所有的课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和思考的王国,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世界里邀游。

备受今人推崇的曾国藩这样教诲他的子女:“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可见,阅读不仅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健全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的主要途径。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我们的中学生(也经常被比喻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深陷于学校和家长给他们设置的“题海战术”之中,从早到晚有做不完的题目,有应付不完的考试,学生自嘲为“解题机器”、“烤(考)鸡(机)”,他们确实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必考科目以外的书籍。

中学生可怜的阅读更多地集中在娱乐、武侠、校园小说等门类中,那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内容健康,真正能够滋养心灵的经典著作,却不是很受他们的喜爱。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一是经典著作虽好,但内容深奥,题材陈旧,不易被中学生理解和接受;二是经典著作的篇幅一般都过长,试题都做不过来。哪还有时间来读那些“闲书”?

应试教育的现实一时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便是给同学们组织一套语言和题材贴近他们生活、内容亲近他们心灵,篇幅适合他们在征战题海的间隙阅读的图书,并将这套图书命名为《十分钟阅读丛书》,让他们用上十分钟的时间,就能进行一次轻松、愉快的阅读和富有意义的思考,在这短暂的间隙中感受人类优秀文化,体会人类深邃智慧,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本套丛书分为两个系列。一是《和中学生一起阅读时代美文系列》,这个系列侧重于选取文笔优美、意蕴隽永、字数在千字左右的散文随笔,注重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和文章的作者一起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用文章本身的美和善感染读者、影响读者。另一个是《和中学生一起走智慧人生系列》,这个系列选材侧重于从耐人寻味的一系列小故事、小小说中引出人生的大学问,注重引导读者从纷繁的现代生活细节中去发现人生的真相,体会人生过程的美好。两个系列相辅相成,前者注重的是学生健康心灵的养成,后者注重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有机结合,便为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养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予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意思是说他的许多好文章,都是忙里偷闲写的。欧阳修的“三上”现在看来有点不符合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但他告诉我们一种忙里偷闲、见缝插针珍惜光阴的读书方法,却是让我们很受启发。但愿同学们能够多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成为一个富有活力、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智慧超群的成功者。

由于编写时间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恳请读者不吝指教。

编者

2007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