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帝是女孩(新锐少女青春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非凡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她是一个想要得到自由的女孩,一面为学校生活的压力而感到苦闷,一面又有许多色彩斑斓又复杂纠结的心理的流动;一面是难以摆脱的自我的困扰和矛盾,一面却也是青春的期望和想象的自然流露。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自述式的表现来凸现青春所面临的挑战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青春、关于校园、关于爱情的新类型小说。

主人公是一个在任意一所中学里都可以随意见到的穿着校服、嚼着口香糖、哼着流行歌曲、背着双肩包的普通女生,和所有的同龄人一起,她们在青春的岁月中欢笑而呼啸着前进,有狂妄、有忧伤、有欢乐、有迷茫,还有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青涩懵懂的爱情,构成了一幕立体生动的校园风景线,展现了青春期成长的另一种色彩和画面。

目录

序 面对青春的困扰和期望

引子 上帝是女孩

第一章 我想变坏

第二章 期中考试

第三章 怎么会这样?

第四章 南宫晴川=一起试试?

第五章 Heartbeating

第六章 离家出走

第七章 幸福的形状

第八章 无奇不有

第九章 莫名之战

第十章 爱是怀疑

第十一章 裂痕,终不能幸免

第十二章 “第三者”

第十三章 被风吹散的承诺

第十四章 深蓝情人节

第十五章 找自己

第十六章 要狠狠地

第十七章 谁是谁的谁

第十八章 通往天堂的飞驰

第十九章 与神对话

第二十章 如果忘却就是记住

第二十一章 异乡的梦

第二十二章 橙色光芒

第二十三章 爱,或者伤害

第二十四章 遗失的美丽

尾声 上帝是女孩

后记 聊胜于无

试读章节

毫无疑问,在初三之前,我是一个好女孩。

我叫小米。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成绩优异,助人为乐,多才多艺,老师宠爱,同学喜欢。每次和我一起玩的孩子因为考试没有考好或者是犯了其他什么错误时,我总是被拿来做正面教材——“你看人家小米,多争气!你要多学学她。”

“小米真厉害,又考了第一名.你要是有小米一半厉害,我就放心了。”说完还重重的叹口气。

诸如此类的夸赞声让我从一开始的沾沾自喜,到后来的麻木,到最后的厌恶。可是有些东西就算你不喜欢但是它还是会在你的生活中出现。

就这样,在无数的夸赞和羡慕中我离开了我的童年,那真是个光荣的时段,那个看起来无比完美,完美到无懈可击的童年。其实只有我知道,它的真正内涵叫“虚无”。

就像一个从外面看起来光鲜照人、美味可口的苹果,其实里面已经腐烂了,坏透了。

很多人都说我幸福,也有很多人羡慕我,可是,有谁知道,我不幸福。是的,我不幸福。在看似幸福的表象下,我拥有的是孤独、是寂寞!除了这两样东西,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相信,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他在给我很多别人不可能拥有的物质之后,拿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爱。”

没人知道,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得到过什么爱,如果有,也仅仅是愧疚。也许这句话在别人看来有点做作,但是在我家里就是这样的。我的家里没有爱,有的只是冷漠,有的只是隔阂。也就因为我有这样的家庭,所以我对人一般很冷漠,我觉得人与人之间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会有。

虽然我觉得“虚无”,但是我还是努力的扮演着好孩子的角色,因为我知道我必须要做个好孩子,这样大家才会开心。哪怕那个开心不是真心的,但是为了它刹那的温暖,我愿意去扮演一个乖孩子。虽然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好累,但是只要大家都是开心的,我就会努力的去扮演自己并不想扮演却很会扮演的角色!好累!我真的好累!

可是忽然有一天,我不想再做好孩子了。

“我想变坏!”

这个想法冒出来时,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然而我真的这样做了。在初三,那关键的义务教育最后一年。

初三一开学换了数学老师,在她走进教室的一瞬,我就倒吸一口凉气。“妈妈呀!鬼来了……”“这人是几十年代的人啊!”“我的天……她以为她在演鬼片吗?”……周围隐隐约约传出这样的声音。我虽然没说话,但是我觉得这个形容确实挺贴切,她打扮得还真挺像鬼,那张脸涂得跟我看过的一部电影《幽灵人间》里那个撑油纸伞的女鬼有七八分相象,蛮恐怖的。发型是典型的媒婆头,这让她看起来更增添了几分意味深长的难看。我知道长得难看不是她的错,但是出来吓人就是她的错了,好吧!好吧!她要赚钱养家出来赚钱是没什么错,可是她上课也不用讲那么快吧!快得我们都跟不上去了。

天!她是不是赶着去投胎?讲课讲得那么快,是不是会显得她学问高深?还是觉得我们当学生的都是天才?简直让人忍无可忍。古人云: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一想到这里,我也不知道哪位神仙借给了我勇气,我猛地站了起来。

“老师,能不能打断一下?”我知道我现在已经完全吸引了全班人的目光了。

“嗯?小米同学,你有什么疑问吗?”她停下来奇怪地看着我。

“老师,你到底会不会教书?”我毫不客气地对她说。  “什么?你说什么?”她深吸了口气后对我说,“小米同学,上课时间是不允许开这样的玩笑的哦!”我能看得出来她在生气,但是为了维护她是个好老师的身份,还得拼命地忍着。呵呵,有什么好忍的,不高兴说出来啊!

“老师,我不是开玩笑,请你回答我的问题,你到底会不会教书啊?”我认真地看着她。

“我……”她看着我深呼了一口气,说:“小米同学,你对我有意见可以下课再提,不要影响大家听课。”

我影响大家听课,她有没有搞错,我这么做到底是为谁好?她——

“我影响大家听课?老师你到底知道不知道谁在影响我们听课啊!就你这水平还来当老师,你别误人子弟就好了。”真不明白她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还要不要脸啊!

“你……”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看着她那样子,我突然觉得很好玩,很开心。

“我什么我?看看你,说话都结结巴巴的,还当什么老师啊!还是回家让你LG养着比较好,别出来危害社会了,特别是我们这些未来的社会栋梁。”气死你拉倒,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看到她生气我就兴奋。

“你……你……你给我出去!”她生气地冲我大吼,看来这个好老师的的形象她是保不住了。

“出去就出去,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想上,本小姐我还不想听了呢!我只是希望你能放过我们这些可怜的学生,不会教就不要教了。”我拿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根本就不理会同学的哄堂大笑和老师的破口大骂。

这就是变坏的第一步,当然事情不会这样结束,记得后果很严重,但是具体什么后果我已经记不清楚,但好像从那以后,我和她的战争就莫名其妙一直没有停过,她一有机会就在课堂上不停地讽刺我,我也不是个任人欺负的主,一有机会就捣乱,气死她。我们俩恶斗的下场就是我的数学成绩尴尬地一直下降。虽然我们俩的战争一直在持续,但是都没有波及他人。

直到有一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吵了起来,不记得是谁先动了手,反正我们俩就打了起来,混乱中听到她泼妇骂街般刺耳的吼声:“你别以为你家有钱就了不起,你以为谁都怕你家那两个臭钱?”

“混蛋!你说什么?!”我最讨厌别人拿我家里的事情来说事了,我条件反射给了她一脚,“你有本事就再说一次?!”

“你敢踢我?你这小王八蛋,不让你看看我的厉害,你就忘了你是谁。”她狠狠地甩了我一巴掌。

“你……你敢打我?”从小到大,连我爸都不敢打我,她竟然敢打我。我一口气闷在胸口冲不上来,冲上去和她打了起来。

“别打了。”

“加油!打飞这个老巫婆。”

同学们在旁边嚷嚷着,却没有人动手把我拉开,他们只是看着,看着我们两个不同年纪的女人演的一场闹剧。

事情一直到校长出面解决才结束的。走的时候她还恶狠狠的威胁我:“你等着瞧,我的课你就等着当掉吧!”

“当掉就当掉,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学数学我会死啊!哼……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也狠狠地回瞪了她一眼。

老巫婆,我们这次是杠上了。

这件事情以后,我的数学成绩就一路往下滑,不过最后,数学成绩倒也稳定了,因为从此我的数学考试都交了白卷了。

时间就这样昏昏厄厄的过去了,初中的最后一年很快便混了过去。中考过后,我没有考上一中。身边的人都大跌眼镜。但是这在我的预料之中,我不想上一中,我不愿意上重点高中,我早就已经习惯了坏孩子的生活,只可惜,有些事情就算想逃避也逃避不了,就算我考得再差,再不想去一中,但是老爸走了趟关系我还是踏进了这所学校。

本来还期望换了个新环境,我的心情应该也会有所改变。但是,一如从前,我仍旧不快乐。我不喜欢这个学校,一点也不。在这里我不受欢迎,而且总是很背气。2004的深秋,在丢了三个钱包四张饭卡外加一个文曲星和一辆自行车后,我新买的苹果mp3也离我而去。

“真TMD见鬼了!”我不能就这样算了,这不是我的性格。得想个对策才行。让那些小偷知道我并不是什么软柿子,随便让你捏的。

第二天,我鬼使神差地写了个挺幽默的寻物启事:因本人不慎遗失MP3,拾到者如喜欢请留电话号码,本人奉送充电器和驱动程序一套。特此告知。之后把它郑重其事地贴到了公告栏的正中央,上面只留了我的手机号。我想,在这个无聊的学校应该有不少人会来看看热闹吧。P11-15

序言

郑非凡的小说《上帝是女孩》是显示今天的青少年的写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这部作品细腻地面对青春期的种种焦虑和不安,通过第一人称的主角在不同城市中的游走的经验表现了当下的年轻人在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化和社会的形态下的新的角色。其中的表述和故事的展开都是我们在熟悉的“新文学”作品中很少有机会看到的,是属于二十一世纪的青春的写作。郑非凡的写作当然不仅仅是自我的表达,而且也是一种新的经验在悄然地展开自身。

郑非凡的写作无疑是今天的“新少年写作”的一个例证,今天的青少年写作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讨论这些写作所表现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形态,讨论他们的作品对于我们熟悉的文学和文化的冲击。这样的创作中的一些新的现象当然会对于我们的整个文化的走向发生长久的影响。我曾经将这种写作定位为“新少年写作”。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点明:“这些写作的市场也是完全依赖一个与主流文学的市场不同的空间来运作的。他们的读者也是和主流文学大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那些作者的同代人。他们原来似乎仅仅是一种成人主流文学边缘的‘儿童文学’的对象,是文学市场的最边缘的力量,常常被视而不见,但今天这个青少年的巨大的阅读市场已经是任何人不能视而不见的了。它没有动摇文学界的批评和阅读机制,却动摇了作为这一机制赖以生存的基础的出版的机制。让文学出版随他们的崛起而舞动。这当然和出版的市场化以及青少年成为文化消费的关键性的主导力量紧密相关。一方面,出版的市场化使得任何出版社都强烈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少年写作虽然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却受到市场的欢迎,出版业当然将它视为新的巨大的增长点。同时,青少年的消费已经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力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中等收入者’的家庭收入大规模增长,这为青少年的消费能力提供了来自于家庭的保障,家庭有了相当多的余裕提供孩子的消费满足,而青少年不需要在如房地产这样的家庭主流消费中投入,所以文化消费的能力极强。青少年强烈的文化消费的意愿导致了如电子游戏等新兴产业的高度增长,也创造了一种青少年的独特的阅读市场。”文学在今天的形态可以用一个“平行”的状态来描述。这个“平行”就是在我们所习见的传统的文学写作和“新少年写作”之间的平行。两者没有从属的关系,也不存在那种直接的替代和衍生的关系,而是构成了一种“平行”的空间,两者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交集,也并不相互影响。其读者也并不重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形态。所以,这种“新少年写作”对于文学格局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当然是全球化冲击下一种必然的文化状态,也是中国的急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景观。

《上帝是女孩》充分体现了上述的特点,作者的感受异常的丰富,内心世界异常的敏感和微妙。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女孩的心理的波动和对于内在世界的不间断的自我探索。情节和故事往往都是片段性的,是由情绪的片断的连缀和流动来展现个人的私密世界。作者并不追求故事情节的线索明晰,往往仅仅是一些生活片断或感情起伏的模糊迷离的线索的即兴的书写,感觉、印象、情绪、记忆的流动是表达自身的基础。

叙述者“我”一面为学校生活的压力而感到苦闷,一面又有许多色彩斑斓又复杂纠结的心理的流动;一面是难以摆脱的自我的困扰和矛盾,一面却也是青春的期望和想象的自然流露。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自述式的表现来凸现青春所面临的挑战。这种挑战当然不同于当年我们曾经面对的挑战,如物质的匮乏和见识的简单片面所造成的困扰。

这里所展开的是一个新的全球化的时代和已经自然地“置身”于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之中所提供的新的状态下的新的生命的形态。这里的青春没有那种被环境的狭窄和封闭所造成的局限,而是具有了一种全球性的新的文化和社会的背景,写作者和小说的主人公一样都具有了一种超越了本地文化的局限的情感。他们通过QQ这样的即时性的工具突破空间的局限,可以在交流中证实自身的感知能力的穿透性;透过流行文化的资源的共享以时尚的方式跨出时间的限度,不断将未来借入今天。他们是从出生时开始已经在一个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文化环境中了,所以这部小说也没有那种深沉的历史重负和文化悲情,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生活的内在的波澜的高度的关切。这里的一切具有某种“反重力”的轻灵,一种片断的情感和生活的飘动的踪迹。女孩的心灵的轨迹中有爱情和内心的激荡,也有对于日常生活的零散却饶有兴味的观察和探究。但这一切并不置入一种对于深度的执著,而是通过一种即兴的反应提供一种平面的内心的丰富性的展开。女主人公面临着一种朦胧的爱情的不断的展开和不断的失落。这里一面是对于虚无缥缈的“纯爱”的无限的想象,一面却是现实的感情的过度的虚幻和难以满足而产生的焦灼感。这种通过感性逼近和追问感情,通过想象力不断试图跨出心灵的局限的努力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独特的力量。

这里的青春比起当年来当然缺少那种宏伟叙事造成的大意义的宣告,而是在内心中的不断涌出的心理波澜:它并不直接投射当下社会历史的变动,不可能像当年王蒙的《青春万岁》一样将一群少女的命运和一种“大历史”演进作直截了当的扣联,而是在一种“内在性”的波动中展开自己的述说。这其实说明了今天的“新少年写作”已经从一种大历史叙事对于日常生活的笼罩的状态中转移到日常生活本身所引发的心理流动的表现之中。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今天的“新少年写作”确实已经从二十世纪的文化的沉重的悲情中跨出,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像《上帝是女孩》这样的心理小说也是今天“新少年写作”的一个趋向,它和奇幻写作的趋向正好是今天青少年写作的两极。心理表现是将今天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心理的复杂性展开,使得个体的生命在面对日常生活的平淡性时由于心理的逼真描述而获得读者的认同。这可以说是将日常生活“内在化”为心理的经验的努力。而奇幻文学则是将日常生活“外在化”为一种超体验的幻想。这里的路向的一致性在于它们其实都已经发现日常生活的不可缩减和克服的具体性。《上帝是女孩》正是对于日常生活的“内在化”的表现,它展示了作者的敏感和丰富的内在性表现和开掘的可能。

通过这部作品,郑非凡表现了相当的写作能力和对于内心世界的把握能力。这是一部开始之作,既是作者创作的开始,也是我们了解她和她的作品的开始。“开始”可能还显得稚嫩,但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展开已经足以让我们对于这个“开始”之后的未来有更大的期待。这个“开始”确实是弥足珍贵的。

后记

一年前,我遇到了学习的瓶颈,每天早晨昏昏沉沉起床,赶到学校后就开始犯困,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晚上为了补足漏洞,只好熬夜恶补,睡眠质量不好,第二天自然混乱依旧,如此反复。浑浑噩噩地过着每一天,成绩和效率也停滞不前,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再也没有上升的空间,很着急,但又不知道从哪儿使劲,只好咬着牙硬扛。直到有一天,这样的日子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放暑假了。

为了调节,或者可以说就是想暂时逃避那些压力,所以不再去碰书本,整整一个暑假都在写小说。把以前没写完的一本结尾,又写了一部新的,叫《青春和我一样孤独》。之前的那一本其实已经陆续写了大半,只是一直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发展,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它结束了,不管好与坏,总算是完成了——它就是这本书,《上帝是女孩》。

我不太清楚别人是怎么想的,对我而言,高中简直就是人生中最为灰暗的一段季节,每天的神经都无时无刻地紧绷着,起早贪黑,揪着头发刻苦读书,生怕落在别人后面,或者,是生怕没法原谅自己。其实,连我也不知道每天这么辛苦究竟会收获些什么。只知道我必须这么走下去。学校的大门每天都在敞开着,但我心里那扇自信的门却在逐渐关闭。你要知道,全国有多少个像我一样的中学生此时此刻,都像上满发条的木偶一样地全力奔跑,你只要摔个跟头,就会被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觉得。我现在也身处其中,正在经历着类似的一个时代。

为了抵消这种压力,或者是与生俱来的逃避感,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选择以恋爱来缓冲面前的压力。是的,唯有恋爱——那种青涩、懵懂的感觉,或许是抵消和缓解压力的唯一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是那样的美好,也是那样无助地让人无法把握。大人们是永远都无法理解的。我坚信是这样。

我觉得,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一段生活:紧张而快乐,苦涩而甜蜜。这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小秘密。就算被人知道。它也是秘密,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不愿意用这种方式对成长进行祭奠,但我希望把它写出来,告诉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这么一段时间,是甜蜜的、激动的、懵懂的,同时又是青涩的。最起码,我们经历过,记载过。

或许。就是这些小秘密,才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留恋回忆,留恋青春。

书下个月就要出版了。激动之余也很惶恐,担心让人不忍卒读。写过东西的人都知道,一个小说写完之后用不了半年返回头看,就会发现不少遗憾,这本书也不例外。但高考炸弹的弦时刻紧绷,毛病再多也没时间修改,只能这样了。还希望看到它的朋友见谅。

非常感谢闰晶明老师,费心作序的张颐武老师,赵波老师,以及作家出版社,也要特别感谢王小枪、醉鱼、阿蒙、刘青文等各位老师的指教和帮助,谢谢你们。

郑非凡

2006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想,可能还没有经历过太多人生沉浮的作者只是希望表达出自己的一些内心深处的东西,并不存在于对成长进行祭奠,但我相信她和我一样,记住的是写完它的时候心里的那种释然。

赵波(时尚美女作家)

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残酷青春,在她的笔下像电影胶片一样刷刷飞过,犹如日记般一样亲切。这是一本叫人嫉妒的小说,不光是因为作者非常年轻,最重要的是,那些在文字之间所描述的感触是那样感人,那样真实。

王小枪(著名专栏作家)

整体看来,结构稍欠丰富、笔法略显稚嫩。但这些瑕疵全然不能遮挡那些字里行间灵光闪动的光芒,做为一部青春期的处女作,这已经足够了。面对着这个还不到18岁的高中生作者,我只能说两个字:拇指。

醉鱼(知名电视策划人)

郑非凡的名字在小圈子里早有耳闻,拿到书稿的时候还是吃了一凉。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还能写出这样精妙的文字段落,着实不易。现在的少年写手,是越来越强了。

阿蒙(天涯网站资深编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