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学”,到目前为止当然还只是一个修辞手段,早期“金学”中,倪匡应该算是比较重要的人物。
倪匡虽写了10册金庸小说的评论集,品评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但他在集子中从不介绍金庸这些小说的故事梗概,采用了富有中国古代色彩的“九品人物”系统,将金庸15部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下下”九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看金庸小说/金庸茶馆 |
分类 | |
作者 | 倪匡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所谓“金学”,到目前为止当然还只是一个修辞手段,早期“金学”中,倪匡应该算是比较重要的人物。 倪匡虽写了10册金庸小说的评论集,品评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但他在集子中从不介绍金庸这些小说的故事梗概,采用了富有中国古代色彩的“九品人物”系统,将金庸15部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下下”九等。 内容推荐 本书用风趣而睿智的笔调,信手拈来、娓娓讲述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并且依照作品的不同程度,对金庸作品一一点评,排位论次;按人格的高低优劣,对金庸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品头论足”,评定等级。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目录 自序 “金庸小说专家”心得报告/1 第一章 凡例 1 我的立场/3 第二章 作品统论 2 武侠小说/9 3 金庸小说中的文字/14 4 新版和旧版/20 5 逐部说/25 第三章 人物榜 6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83 7 人物评析/85 第四章 杂记 8 所谓“代写”/139 9 通与不通/146 10 谁做妻子最好/148 11 称赞/150 12 值得推敲的“相同情节”/151 13 海外孤品/153 后记 浮光掠影的六万字/159 试读章节 武侠小说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人传奇中有不少就已经可算是武侠小说。到清末,已见大成,《江湖奇侠传》已是历久不衰的武侠小说。 民国以来,武侠小说精彩纷呈,名家辈出: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朱贞木、白羽、郑证因、王度庐,等等。百花齐放,各人有各人的风格,维持了三十年的热闹。 然后,金庸忽然出现了! 金庸出现之后,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金庸之前,尽管有还珠楼主的极度丰富的想象力,尽管有王度庐的细腻深刻,但是,武侠小说,始终是武侠小说,不列入文学作品之内。当然,读者只将武侠小说当做消闲作品,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作品的水准问题,或结构松散(甚至根本没有结构),或文字拙劣(甚至根本不成其为文字),等等,原因甚多,也不必一一去探讨。 而金庸一出,只要看过金庸的作品,都无法否认,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可以和古今中外任何小说放在一起,而仍占有极高的地位。 金庸的武侠小说,采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形式和西洋小说相结合的方式来写作,而且二者之间,融合得如此之神妙,使得武侠小说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不单是消闲作品,而是不折不扣的文学创作形式之一种。 金庸所创出的这一个局面,有称之为“新派武侠小说”者,这称谓不算恰当,但倒可以顾其名而思其义,意思是:和过去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的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以前,只不过是写作者实力未逮,写得不好而已。 金庸以他极度渊博的学识、具有独特感染力的文字、对小说结构的深刻研究、丰富无比的想象力来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眼高而手不低,写出的小说,不论读者的程度如何,一致叫好,绝非偶然。那是他本身写作才能的表现,同时,也证明了武侠小说完全是小说的一种形式,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不应在文学创作的行列之中将武侠小说排挤出去。 武侠小说有好有坏,和其他形式的小说一样。好的武侠小说,甚至可以选人教科书。试看金庸武侠小说中文字运用技巧之多,就可以得到明证。 序言 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各种各类的小说都爱看。一直到看了金庸的小说之后,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写成这样子!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到达这样的境界!才知道:原来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如此活灵活现。 二十年来,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说。在金庸停笔不再写小说之后,重复地看,一直到如今。看金庸小说的“段数”只怕已到了“金段”,可以自封“金庸小说专家”了。既然已是专家,岂可不将自己看金庸小说的心得公诸同好?于是发而为文——文日:“我看金庸小说”。将“我”放在“金庸小说”之上,当然不免有标榜自我之嫌,然而却不可避免。在这里先将“我”介绍一番。“我”,是一个极喜欢看小说的人,一个小说读者。 小说读者看小说,自可在小说中找寻到极大的乐趣,可以陶醉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之中,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可以将小说当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小说读者看小说的观点,和文学批评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和道德学问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所以,“我看金庸小说”中的“我”,十分重要。 看金庸小说的人以千万计,其中自然有文学批评家、道德学问家,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小说读者,“我”也是,多少有点代表性。 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说,每看一遍,都击桌惊叹,叹为观止。 金庸的小说,总评语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以前,世界上未曾有过这样好看的小说;以后,只怕也不会再有了! 后记 一九八○年五月十五日,在台北。沈登恩先生问:“你以前有没有写过评介金庸小说的文字?”答:“多得很。”沈登恩大喜,说:“能不能寄给我?”答:“完全没有剪存,不过不要紧,可以现写。”沈登恩问:“可以写多少字?”当时豪气干云,说:“至少可以写五六万字!” 以为说过就算,谁知十八日返港,二十四日沈登恩已托人将六万字稿费带来。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写是非写不可,心中不免暗暗嘀咕:是不是写得了那么多字?踌躇竟夜,第二天一下笔,才知自己太多愁善感,六万字,只是浮光掠影,真要详细写金庸小说,再多三倍字数也还不够。 值得自傲的是:一、一口气写下来,几乎没有翻动过原著小说,全凭自己积年累月、数十遍看下来的心得写成;二、绝少引用原著文字,九成九是自己的意见;三、前后总共写了五天就脱稿,本定六月底交稿,变成六月初就将稿寄出,速度之快,一时无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