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莫砺锋说唐诗
分类
作者 莫砺锋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本书中,读者可知晓唐代诗人如何抒发大漠风烟的边塞豪情,又如何体现鸡犬桑麻的田园情趣。李白如何傲视公卿,杜甫又如何忧国忧民。唐人怎样歌唱春树暮云的友谊和青梅竹马的爱情?折柳送别、阳关三叠的习俗在唐诗中如何展现?双鲤尺素、雁足系书在唐诗中如何运用?书后附录收入14讲中涉及的诗歌160余首,省却读者寻找翻检之劳,读者也可把本书当做一册唐诗分类选本来阅读。

内容推荐

《莫砺锋讲唐诗》以莫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的《诗歌唐朝》为基础。讲座中,他通过“诗抒胸怀”、“怀才不遇”、“沧 海桑田”、“君子之交”、“忧国情怀”、“天伦之乐”、“送别之情”、“山水有情”、“爱情新语”等14个专题,将中国文化中颇具魅力的唐诗呈现给广大观众。莫砺锋曾师从程千帆先生专攻中国古代文学,是新中国首位文学博士学位获得者,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

目录

第一讲 诗歌唐朝

第二讲 咏怀述志

第三讲 咏史明志

第四讲 沧海桑田

第五讲 君子之交

第六讲 美丽情歌

第七讲 天伦之情

第八讲 民生疾苦

第九讲 忧国情怀

第十讲 边塞豪情

第十一讲 壮丽河山

第十二讲 田园情趣

第十三讲 离愁别恨

第十四讲 时光节候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到了盛唐,诗坛上有两大流派,一派是边塞诗派,写战争题材的,写边疆生活的;另外一派是山水田园诗派,写山水风景的,写田园生活的。写边塞主题的诗,毫无疑问,那些诗里都充满着昂扬、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气概。哪怕是在西域,在那种非常艰苦的自然环境里,在非常紧张的军营生活中,诗人依然如此。我们看岑参,岑参到了西域,那么艰苦的环境,八月天就下大雪了,但是岑参的诗中是怎么表现的呢?八月就下大雪,天气又是那么寒冷,对于中原人士来说,没见过这样的情景。但是他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没有高昂的气概,没有为了保家卫国不怕吃苦的那种精神的话,是不可能写出这样充满乐观精神的壮丽诗句来的。

边塞诗我们就不多说了,它肯定是奋发昂扬的。下面我们看一看山水田园诗派的作品。对于那些主要是写田园生活、写乡村生活的诗歌,照理说应该体现一种比较淡泊、恬静的感情,好像应该跟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距离比较远一点,但事实并不如此。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尤其是盛唐时期,他们的诗里所蕴涵的那种精神力量跟边塞诗人是差不多的。山水田园诗派中间真正称得上隐士,基本没有做过官的一个大诗人是孟浩然。但是我们看孟浩然的诗,它同样表达着这样的志向,这样的人生理想,孟浩然诗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年,孟浩然到长安去看他的好朋友王维。王维是朝廷的官员,要在宫里面值班,但是孟浩然是一个平民,他没有一官半职,是不能进宫的。相传王维晚上进宫值班,就偷偷把孟浩然带到宫里面去,想让他看看宫里的情形。没想到正巧碰到了唐玄宗,唐玄宗晚上到这里来转转,一看,怎么有一个外人在?唐玄宗看到了孟浩然,王维当然没法隐瞒,就说这是我的朋友孟浩然,他是一个布衣。唐玄宗一听,就说这个人我知道,是一个有名的诗人,然后就叫他朗诵自己的诗。孟浩然就朗诵起来了,诗里有两句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说因为自己才能不好,所以圣明的君主把我抛弃了,不让我做官;我又经常生病,所以朋友也和我疏远了。这本来是两句普通的抒情诗,但是唐玄宗一听就不高兴了,唐玄宗说:“你说什么‘不才明主弃’,你又没有来考试,没有来找我要官做,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能怪我呢?我没有抛弃你,是你自己没有来求官啊!”抛开这件事情的是非和虚实不讲,我们看一看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说明像孟浩然这样的人,他也并不是全心全意地要做隐士,就想住在农村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不是的,他也非常希望有机会为国家做事,希望人生能够处于奋发有为的积极状态。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在唐代很少有真正的隐士。

有一个成语叫“终南捷径”,“终南”就是终南山,长安南边的一座大山,“捷径”是什么呢?是做官的捷径,进入官场的一条捷径。“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产生在唐代,它的主人公叫卢藏用,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藏”就是藏起来,“用”就是要使用。作为一个人才,你又要藏起来,又要被使用,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他的真正意思大概是先藏起来再使用,卢藏用的作为就是这样子的,他早年隐居在终南山。在古代,凡是有学问、有名声的人,隐居在一个什么地方,久而久之,你的名声更大了,大家都传说有一个很高尚的人,隐居在什么地方,不肯出来做官。好,等到名声一大,朝廷派人来请他,卢藏用马上就出山去了,马上就做官去了,后来官还做得不小。

有一天,朝廷里来了一个道士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因为他是道士,他是出家人,出家人不能做官,他长期隐居在浙江的天台山,离长安很远,但是朝廷也把他召来了。司马承祯入朝见过皇帝以后,又要返回天台山去。卢藏用送他走到宫外,远远地看到终南山,卢藏用就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这座山里的景色也非常好,你何苦非要千里迢迢地回到天台山去呢?你住在这里就可以了。司马承祯就讽刺他说:“在我看来,终南山不过是做官的一条捷径罢了!”隐居在这座山里的人就是为了做官,因为离长安很近。“终南捷径”这个成语就传下来了,到了宋代,到了元、明、清,凡是读书人说到“终南捷径”,就是讽刺假隐士,你实际上不是真的要隐居,你隐居的最后目的还是要做官。但是在唐代,就在“终南捷径”这个词产生的那个时代,这个词并没有多少贬义。

P15-16

后记

书稿整理完了,有些情况需要向读者朋友(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是我的听众朋友)作个交代。

虽然我在南京大学的讲台上已经站立二十多个春秋了,但当我踏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心里仍然有点发虚,就像刚毕业留校试讲时一样。因为我在大学里讲课,无论是针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讲课的对象都是明确的。我备课时就知道我应该讲什么,也知道同学们想听什么。我讲的课程都有明确的大纲,有些还有规定的教材,我的学生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知识背景。只要我认真地备了课,我走上讲台时心里总是很踏实的。但是“百家讲坛”就不同了,它的听众身份各异,它的内容也就众口难调。2002年南大庆祝百年校庆时,央视科教频道的编导到南大来录制我讲的《杜甫的文化意义》。那是在南大的教室里讲的,听众基本上都是中文系的师生,我讲的内容与风格都与平时的讲课差不多,讲完后还当场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那次讲座的内容后来分为两讲在“百家讲坛”栏目中播出了,但毕竟不是在央视的演播厅里录制的,并没有为我真正走上“百家讲坛”提供经验。

2007年6月,央视科教频道的解如光、张长虹两位编导专程来到南大,约请我为“百家讲坛”讲唐诗。我当即再三推辞。我深知自己不适合上电视,南大的同学常说我“不苟言笑”,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怎能在电视屏幕上讲演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虽然很少观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类图书也只读过一本王立群教授赠送的《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但我知道几位当红的主讲人都是讲历史或小说的,要想在“百家讲坛”获得较好的效果,一定要多讲故事。唐诗中虽然包含着不少故事,但唐诗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那些故事,既要让听众比较准确地领会唐诗的价值,又要像说故事那般生动有趣,我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两难的任务。

我推辞未成,便向两位编导提议不讲唐诗,改讲苏东坡。因为当时我的《漫话东坡》书稿已近尾声(此书已由凤凰出版社在今年5月出版),我自觉对东坡的生平有较好的把握,有关东坡的趣闻逸事又特别多,容易讲得生动一些。可是解、张二位坚持让我讲唐诗,并允许我以自己认可的方式来讲,不一定要多讲故事。于是我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为“百家讲坛”讲唐诗的任务。我做了一些准备,7月中旬到央视试讲了一次,经栏目组审查同意,于10月开始正式录制。在录制过程中,央视的编导们对我相当宽容。他们不但允许我把讲解的重点放在诗歌内容而不是诗人生平上,而且破例允许我不事先提交讲稿给他们审查。我习惯于脱稿讲课,我觉得事先写好讲稿,即使讲解时不看稿子,听起来也会有照本宣科的味道。细心的听众朋友也许已经发现,我在录制节目时只携带一页讲义,上面写着该讲的内容要点。14讲节目的录制到2007年12月全部完成,然后以《诗歌唐朝》的总题目在“百家讲坛”栏目陆续播出。

节目播出以后,我接到了大量听众朋友的来信和电话。他们既热情地对我作了肯定,鼓励我今后多做此类面向校园以外的大众的普及性讲座,也热心地指出我讲解中的缺点和错误,希望我今后有所改进。许多听众朋友还建议我把讲座的内容编书出版,好让他们更从容、更仔细地理解、体会。因为唐诗毕竟不同于故事,关于唐诗的讲解也不同于讲故事,如果仅凭听讲而不阅读文本,就无法涵泳体味,也就难以得到深刻、透彻的理解。我很赞同这些意见,随即动手编写本书。

由于我事先没有准备讲稿,所以整理书稿时完全是依据“百家讲坛”栏目组提供的现场录音和字幕底稿进行的。有几位在演播厅听讲的热心听众还主动提供了他们在现场“偷录”的录音。我尽量保持讲稿的口语化语言风格,因为这毕竟不是一本“写”出来的书。但我也对录音稿稍作修订,因为在我嘴里频繁出现的“那么”、“这个”等口头禅,以及少量颠倒、重复的语句,毕竟不宜出现在书本中。不言而喻的是,凡是录音稿中的错误和疏漏,不论是听众朋友指出的还是我自己发现的,都已尽量予以订补。

唐诗是一座气象万千的深山,我只是一个站在山口向游客指点进山路径的导游。唐诗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海洋,我所讲的内容只是其中的沧海一滴。听众朋友想要深入了解唐诗,当然不能对本书寄予太大的希望。有些内容虽是题中应有之义(例如介绍重要的唐诗选本,本是我计划中的第一讲),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讲到,现在也就不宜补进书稿,因为这毕竟是一本“百家讲坛”类图书,补写讲解中没有的内容似有欺骗读者之嫌。唯一补充的内容是:我在讲解中提到了许多唐诗作品,录制节目时限于时间,或是没有全文介绍,或是没有仔细解析,现在把那些原作附在正文之后,以免读者朋友自行查找的麻烦。也有同一首诗在前后几讲中都提到的,在“附录”中只收录一次。

我十分感谢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要不是解如光、张长虹两位编导专程来南京热情敦请,我根本不可能走进央视的演播厅。要不是他们以及栏目组全体人员的热情协助,节目的录制和本书的编写不会如此顺利。我也十分感谢“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先生,他对节目的制作进行了最终的修改、审定,还对本书的编辑出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凤凰出版社的姜小青总编、倪培翔副总编以及本书责编卞岐、李相东、郭馨馨、姜嵩诸位都是我的老朋友,他们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感谢他们,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合作。我的博士生郭春林、朱光立、赵超、宋红霞、沈章明、胡小燕参加了部分讲稿的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我最应感谢的是广大的听众朋友,他们的热情鼓励使我有勇气把如此浅薄的讲解编书出版,他们的热心指教使我减少了书中的谬误。由于接到的听众来信太多,我没能一一答复那些热情洋溢的来信,深感愧疚,谨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感谢。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我的活动从未越出大学校园的范围,我的朋友几乎全在学界。是“百家讲坛”使我有机会结交了许多校园之外的朋友,但愿这些听众朋友也成为我的读者朋友,更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对本书的谬误、疏漏予以指正。

莫砺锋

2008年7月4日于南京大学南秀村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