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真实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沈同衡创建的漫画工学团,运用漫画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史实。出版此书,旨在弘扬我国漫画界知识分子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献身精神,不断开拓、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宝山区档案局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真实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沈同衡创建的漫画工学团,运用漫画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史实。出版此书,旨在弘扬我国漫画界知识分子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献身精神,不断开拓、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漫画工学团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史研究室、宝山区档案局编写的,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漫画史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使那极具闪光点的光辉一页,深深镌刻在中国革命史的丰碑上。此书收录了漫画工学团成员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收录漫画家方成、沈同衡女儿沈湄回忆文章各1篇,漫画工学团成员之间的信函30件,有关评论文章5篇。漫画工学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回顾了1947年5月至1948年底这段时间,以画笔作武器,积极参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革命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战斗历程。书中选录沈同衡撰写的漫画工学团记略;有王德义撰写的漫画工学团与百货业工会美术组关系的详细介绍;有高友明撰写的漫画工学团配合交大“五二○”反蒋斗争的片断……这些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史料价值的漫画,连同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漫画的艺术宝库。 目录 前言 一、漫画工学团大事记 二、那些人,那些事 漫画工学团记略 上海的年轻漫画人——1948年在香港 年轻人漫画学院讲词 想起漫画工学团…… 记上海漫画工学团 在光明和黑暗交战的岁月里 ——忆上海漫画工学团 在纪念漫画工学团成立50周年座谈会的发言 关于漫画工学团的点滴回忆 关于漫画工学团的一些素材 漫画工学团和百货业工会美术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与漫画工学团 上海法学院漫画事件 回忆上法漫画事件 五月的洗礼 在狱中 一页难忘的历史 ——记漫画工学团二三事 漫画工学团赞 漫画工学团引导我走向革命 参加漫画工学团前后 我和漫画 双鬓作雪 寸心如丹 ——访老漫画家沈同衡 缅怀漫画宿将沈同衡 ——纪念漫画王学团成立55周年 记范凡——一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优秀漫画家 漫画之星屠益范 如磐夜色中的一星亮点 我所知道的漫画家沈同衡 父亲沈同衡的那双手 三、那些人的馆函与漫画作品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一: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二: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三: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四: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五: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六: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七: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八: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九: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十: 沈同衡1947-1948年信函之十一: 王德义1948年3月给吴永清的信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1)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2)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3)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4)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5)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6)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7)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8) 吴步乃致沈同衡的信(9) 吴永清致沈同衡的信 高友明致沈同衡的信 沈云天致沈同衡的信 王德义致沈同衡的信 王德义致吴步乃的信(1) 王德义致吴步乃的信(2) 王德义致吴步乃的信(3) 吴永清致吴步乃的信 吴伟春致吴步乃的信 《春梦图》、《送葬曲》38幅作品 在北京发现经过 《春梦图》、《送葬曲》部分作品 影印件与文字说明 四、研究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的评论文章 沈同衡:重视理论研究的漫画家 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叶浅予代表作国统区 美术报告中对上海漫画工学团的评价 《中国漫画史》对漫画工学团的历史评价 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二、漫画工学团成立 “工学团”这个名称是我从陶行知先生那里借来的。用的只是它字面的含义,主要说明这是一个由工人和学生组成的漫画团体:当然也包含工作、学习和团结的意思。只是我们在后来的教学方法上,让团员们自理、自治、自动地进行学习和工作,以及即知即传、互教互学等等,倒也符合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漫画工学团在1947年的一年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看到《文汇报》上所载的启事而来信报名的曾达到一百数十人,根据本人所附来的习作和简历斟酌录取后,就通信联系。由我负责收看来信、批改作业和解答问题,时间约有三四个月。逐渐不再来信的,就算自动退出,约剩为六七十人,即按业务水平分为三组,每组选择一二人担任本组的联系工作。这可谓第一阶段。 (二)1947年5月1l曰召开第一次团员大会,宣布漫画工学团成立,开始了第二阶段。通知到会的团员作为正式成员。成立大会是借环龙路中华职教社的…间教室举行的,到会的约三四十人。这也是第一次见面会。此后,基本上每星期曰集会一次,地点并不固定,都是由我通过朋友借到学校教室后临时通知。每次集会我都参加,先后请丁聪、米谷、余所亚、张文元、陶谋基担任过辅导教师,讲授漫画常识、介绍创作经验,同时也交换观摩作品。团员汤浩等人的习作也曾推荐给报刊发表。 (三)经过上两阶段学习,团员们相互间已渐渐熟悉并产生友谊,他们能在战斗中互相支援,并担负起所在岗位的创作组织工作。团员中有好几位工会和学生会派来的美术骨干,如由南京路五大公司组成的三区百货业工会文化委员会美术班、南市联市联谊会智育部美术组、交通大学学生自治会美术社派来的美术骨干(他们之中有的还是中共地下党员)。与沪江大学、上海剧专美术社团也建立起联系。至此阶段,漫画工学团的组织进一步得到巩固,活动的范围有所扩展,工作也更深入。大约从1947年7月份开始,三区百货业工会美术班与漫画工学团实行联合,永安公司屋顶上的一间小房,即作为我们的固定活动场所。 就在这间小房里,我们还创办了一个油印小报:《漫画新军》。编印这个小报的目的是想配合形势介绍一些漫画作品,散发出去,提供宣传资料。每期16开8面。所刊漫画全部是团员的新作,此外还发表一些简讯和短评。可惜随着三区百货业工会被禁止,《漫画新军》只出版了两期就停刊了。但是,“漫画新军”这个称号,却对这群青年人以很大鼓舞。有一次集体去参加交通大学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在制作宣传品和漫画时,就很好地发挥了这支新崛起的青年漫画突击队的作用。在交大上院一间大教室里,团员们和交大美术社的同志们一起工作,有的构思设计,有的伏地挥笔,那种热气腾腾的场面,是很有点战斗性的。记得团员沈云天画的《每曰菜:两根半油条》,形象地把学生的清苦生活表现出来。后来上街游行时,交大学生就用两根半实物油条系在一根竹竿上,举在游行队伍里,对揭露国民党不顾人民死活打内战,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和实际锻炼,也提高了团员的觉悟和创作能力。 三、创办漫画展 从1947年夏季开始,上海所有的共产党的刊物和民主进步报刊全被禁止出版,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不少漫画家已在党的安排下避往香港。进入1948年后,万马齐喑,人民听不到任何真实的消息和正义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决定采取小型的地下流动展览形式,来开辟漫画阵地。于是,漫画工学团的《春梦图》(1948年4月)和《送葬曲》(1948年5月)两期漫画月展便相继诞生。这可说是在那种特殊环境里逼出来的一种“创造”。 《春梦图》有60幅作品,包括《野心家(指美帝)的好梦》、《独裁者(指蒋介石)的美梦》、《人民的噩梦》三部分,加上前言和结束语,编成一套。《送葬曲》大约也有五六十幅作品。其时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捷报频频传来,而国民党则召开伪国大,演出选举总统闹剧。所以这一期月展题曰《送葬曲》,以示埋葬反动派之意。 两期画展的作品,都是全体团员的创作(我和张文元、陶谋基、范凡也有作品参加)。为了便于携带和流动展出,有一位热心朋友为我们做了一个木箱,把作品和有关工具装在一起,极其轻便、灵活。第3期月展的计划已分发给团员,只是由于“上法事件”的发生,而不得不暂停进行。 四、“上法事件” 《春梦图》第一次展出是在团员吴永清(景泽)、郭成基所在的“联市联谊会”楼上一间大房子里。随后由学联组织巡回在圣约翰、沪江、复旦、音专等院校展出,并应邀在南京、杭州的几所大学展出。 《送葬曲》则是在交通大学“容闳堂”旁边的小树林里第一次展出的。记得5月19日,我和团员王德义、李寸松、盛鼎、邱承德等经过一夜突击装裱、缮写说明之后,天明前即由团员拿去交通大学。 交大展出后,《春梦图》、《送葬曲》和另一套《火的洗礼——五四运动史》一起,再次由地下的有关组织举办流动展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见了面。 《五四运动史》,是在学生运动中产生的一套集体创作的作品(由哪个学校首先发起?经过哪些学校补充?我现在尚未查清)。这套作品拿到交大后,交大学生会也补充了一些内容,由团员高友明、唐嘉健、吴步乃连夜突击赶画,第二天便和《春梦图》、《送葬曲》同时展出。后来,我们把它改名为《火的洗礼》,随着漫画月展一起展出。 5月30日,这三套作品巡回到虹口江湾路的上海法学院,由该院“晓窗”、“星火”等十多个学生社团出面,用“反对美帝扶日时事漫画展览”名义展出。当天,就有反动分子到会场寻衅。5月31日,国民党特务多人闯入会场,抢走漫画四幅,格斗中,学生多人受伤,三人被捕。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市政府、警备司令部的头头联合出面举行记者会,又召集各大专校长紧急会议,借题发挥,大造舆论,公开大规模镇压工人学生运动。 被抢去的四幅漫画都属《送葬曲》。上法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学生刘鉴农、学生茹哲夫、姚景韩被“特刑庭”判处徒刑一年半。这就是一起震动全国的‘士法漫画事件”。漫画工学团首当其冲,遭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追查。 “上法事件”后,在香港的漫画家丁聪、米谷、张文元、余所亚、廖冰兄、方成、张谔、张光宇、特伟、黄茅等联名在报上发表宣言,并寄宋慰问信表示声援。这封信,我们曾在全体团员大会上宣读过。在那种环境里,这封信使我们得到很大的鼓舞和温暖。 五、漫画工学团的结束 “上法事件”后,中共地下党采取深入隐蔽、迎接解放的新策略。漫画工学团的一些主要成员相继离开上海(或前往香港,或进入苏北、皖南解放区),或转入地下。至此,漫画工学团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停止活动。 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期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美展上陈列了漫画工学团的一部分作品。叶浅子同志在文代会上作了《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美术运动》的报告,其中对漫画工学团的活动作了肯定。我们只是在那个不寻常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的启示下,尽了一点点应尽的责任,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而已。 P12-15 序言 在漫画工学团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史研究室、宝山区档案局编写的《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一书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是作者和编者共同辛勤耕耘的成果,值得庆贺。 出版《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一书,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漫画史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使那极具闪光点的光辉一页,深深镌刻在中国革命史的丰碑上。此书收录了漫画工学团成员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收录漫画家方成、沈同衡女儿沈湄回忆文章各1篇,漫画工学团成员之间的信函30件,有关评论文章5篇。漫画工学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回顾了1947年5月至1948年底这段时间,以画笔作武器,积极参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革命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战斗历程。书中选录沈同衡撰写的漫画工学团记略;有王德义撰写的漫画工学团与百货业工会美术组关系的详细介绍;有高友明撰写的漫画工学团配合交大“五二○”反蒋斗争的片断;有任民鉴撰写的“上海法学院漫画事件”的始末;有刘鉴农在“上法事件”被捕入狱后所写的“狱中记”;有邱承德、吴步乃撰写的参加漫画工学团,在革命熔炉里成长进步的战斗经历;等等。这些回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再现了在白色恐怖环境中,漫画工学团成员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的难忘岁月。这段时间,沈同衡的《金盾牌的后面》、张文元的《血手》、吴永清的《简直是梦》、洪荒的《救济物资,源源运到》、范凡的《国民与代表》、李寸松的《花絮》、吴步乃的《支撑得住吗?》、沈云天的《这回值多少钱?》等政治漫画极具杀伤力,揭露了蒋介石投靠美帝,欺骗人民,玩弄两面派手法的丑恶嘴脸,为蒋家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这些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史料价值的漫画,连同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漫画的艺术宝库。 出版《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一书,是作者、编者以及家乡人民对已故的著名漫画家沈同衡最深切的怀念。沈同衡(1914-2002),上海宝山人。1937年上海新华艺专毕业。1938年在武汉周恩来、郭沬若领导的军委政治部三厅从事抗日宣传,后在桂林从事抗日漫画宣传,为国民党反动派所仇恨,曾以莫须有罪名入狱,在李济深营救下得以出狱。1945年辗转至重庆,仍进行漫画创作,还举办过八人画展。他政治目光敏锐,绘画技巧娴熟,绘画题材广泛,其代表作《“武运”岂能长久!》、《加冕图》、《希特勒还没有死》等具有很深刻的社会影响。1947年5月组织上海漫画工学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1953年调《人民日报》社。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长期下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革”结束后回北京任《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首任会长,1993年获“中国漫画金猴奖”。漫画王学团成员所撰写的回忆沈同衡的文章,都充满着浓厚的革命情谊,读来感人至深,令人难忘。沈同衡无愧于漫画家、漫画活动家的称号。在黑暗的国民党统治区,组织革命漫画团体,无疑是需要胆略和勇气的。为培养漫画新军,沈同衡不仅自己讲课,还聘请丁聪、米谷、陶谋基、张文元、余所亚等画家来讲课。为防不测,还得经常变更授课场所。他不仅为学员修改作业,还把优秀作品推荐给进步报刊予以发表。这些劳神费心的烦事,煞是辛苦!可他很乐意去做,他把创办漫画王学团看成是愉快的工作,创作漫画是超级的精神享受。漫画团体如何为现实斗争服务?这不仅需要深邃的智慧,还得需要有非凡的组织才能。沈同衡精心策划了两期漫画月展,取名为《春梦图》、《送葬曲》,共120余幅。《春梦图》作品有60幅之多,包括《野心家的好梦》、《独裁者的美梦》、《人民的噩梦》。这几个“梦”,极具批判性、战斗性。沈同衡的漫画作品表现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以“石东”为笔名的沈同衡,这种顽强的石头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漫画月展在社会巡展中引起了轰动,人民拍手称快,敌人恨之入骨。威力无比的“石头”砸向敌人,确实起到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在沈同衡的带领下,漫画工学团成员创作的漫画作品就像红色幽灵,闪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闪现在反内战、争和平的游行队伍里,闪现在高等学府的校园里。红色幽灵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 出版《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一书,不仅是为了永恒的纪念,也是为了教育后人。生活在新社会、成长在红旗下的新生代,可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红色政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后来人要真诚地学习漫画工学团成员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当年漫画工学团成员不为名、不为利,不取报酬、自掏腰包,参与民主革命斗争,将生死置之度外,心目中只有“革命”二字。为了真理,为了和平,为了解放,他们手握画笔,肩扛红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漫画天生就具有战斗的品格,以漫画为武器与敌人斗争,自然就会有杀头坐牢的危险。1948年5月31曰,漫画月展在上海法学院巡展时,遭到反动特务的破坏,多名学生被打,地下党支部书记刘鉴农、学生积极分子姚景韩、茹哲夫被判刑一年半,四幅漫画被抢走。事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市政府、警备司令部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召开各大专院校长紧急会议,声称漫画展是“侮辱元首”,定系“共匪指使”,并要捉拿沈同衡以及漫画工学团成员。上海法学院漫画事件实际上是一场政治斗争,被抢的四幅漫画矛头直指反动派。漫画《又一个袁世凯》是画蒋介石步卖国贼袁世凯的后尘;《快到了!》是画撑着拐棒的总统、副总统快到死亡的墓地;《等量》是画“中美商约”和“二十一条”在天平称上是相等的;《血不会自流》是画被害人民的鲜血淹死了蒋介石。如此辛辣讽刺的漫画,就像匕首击中了反动派的要害,引起反动派极端的恐慌和仇恨。由此可见,漫画工学团的作品是人民同敌人作斗争的锐利武器。如今这四幅漫画存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它们见证了“上海法学院漫画事件”的全过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漫画优秀的革命传统,发挥其特殊的功能,讴歌光明,批判黑暗,颂扬文明,鞭挞愚昧,为繁荣中国的漫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近,漫画工学团成员邱承德正在创作反映漫画工学团斗争史的电影剧本,取名为“黎明前的梁祝”,想来这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影片,如果摄制成功,一定很卖座,肯定叫好! 后记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着这样四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漫画,它们是:《血不会白流》、《等量》、《快到了》和《又一个袁世凯》,这四幅漫画是原漫画工学团成员为漫画月展而创作的作品。这四幅画和其他100多幅漫画,曾经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度紧张和恐慌,于是他们大打出手,施行高压政策,既抢画、撕画,又打人、抓人,从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上海法学院漫画事件”。这一事件折射出革命漫画具有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巨大威力。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漫画工学团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以漫画为武器,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历史,在漫画工学团成员邱承德、吴步乃的提议下,决定编撰出版《沈同衡与漫画工学团》一书,能为丰富中国漫画史作点小小贡献,我们自然感到很高兴。 书稿中有很多当时“上法事件”的记载,特别是《狱中记》,是刘鉴农被捕后“用偶然拾到的一个铅笔头,开始在擦大便用的草纸上记起来的”,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关于“上法事件”,我们在1948年6月3曰的《申报》上,也找到了差不多相同的内容。可以这样讲,《申报》上的记载,更能看出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的险恶用心,以及“第二条战线”斗争的严峻性。原书稿中还有《字林西报》对此事的报道,只是几经转复,已经看不清原照片所反映的内容了。为此我们特地到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找到了当年的这份报纸和照片,以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关于漫画工学团,此次很荣幸地收录到了漫画工学团的大事记、征求漫画活动的启示、活动的通知、联系的便条、A组同学通讯录、往来通信、原漫画工学团团员的回忆文章等,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 这本书还收录了漫画工学团成员怀念已故漫画家沈同衡的文章。我们知道,早在1938年抗战开始不久,沈同衡就画出了《“武运”岂能长久!》和《加冕图》。1946年蒋介石率领“劫收”大员拜谒孙中山,沈同衡又画出了《谒陵图》。柳亚子先生专门为此题诗。这是需要有多么大的胆识与勇气啊!其实,沈同衡用的最多的笔名叫“石东”,此外还有英文笔名叫“STONE”,中文意思是“石头”(还有石料、磨刀石等意思)。石头,在短兵相接的交战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斗争武器;同时也是建造高楼大厦的基础材料。沈同衡长期致力于漫画的生涯,不正是石头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在20世纪50年代,沈同衡被错划为“右派”,遭受了20多年不公正待遇。在不能作画的年代里,他与妻子袁林,克服各种困难,共同编著了92万字的《成语典故》(此书发行量达100多万册,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畅销书奖),那是石头精神在另一种景况下的表现。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得到了沈同衡的夫人袁林以及女儿沈湄、沈瀚和原漫画工学团成员邱承德、吴步乃等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到了宝山区档案馆陶洪英、陆菊芬、施培艺、周爱民等热心帮助,在经费上得到了沈同衡的家乡——宝山区罗泾镇肖泾村的大力资助,还得到了中共党史出版社编辑的悉心指导和热忱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编辑过程中的遗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学者斧正。 编者 2008年4月1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