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儿童心理病理学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们反映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会对周围人群造成干扰,还指出他们学习困难重重,从而导致学业失败。
多动证是大脑某些区域功能的导演、障碍或疾病,常常会造成孩子的生活障碍。认知多动症、缓解多动症的症状、预防多动症专家必须接受挑战。本书力求解答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本书试图让公众理解、接受多动症;认识和治疗儿童、成人多动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多动症(你应该知道的140个问题)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作者 | (法)米歇尔·勒桑德厄//艾黎克·高诺法尔//莫尼克·杜赞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多动症是儿童心理病理学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们反映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会对周围人群造成干扰,还指出他们学习困难重重,从而导致学业失败。 多动证是大脑某些区域功能的导演、障碍或疾病,常常会造成孩子的生活障碍。认知多动症、缓解多动症的症状、预防多动症专家必须接受挑战。本书力求解答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本书试图让公众理解、接受多动症;认识和治疗儿童、成人多动症。 内容推荐 谁是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患者可以是大人、儿童、青少年,男人或女人,名人或普通人,他们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大约5%的儿童和2%的成人患有多动症,临床表现为:好动、注意力缺陷和冲动。 多动证是大脑某些区域功能的导演、障碍或疾病,常常会造成孩子的生活障碍。认知多动症、缓解多动症的症状、预防多动症专家必须接受挑战。本书力求解答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本书介绍了关于多动症的自我评价和行为疗法、运动和发音的再教育,以及药物疗法,重点介绍了医学界在这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除了介绍专家关于多动症的不同理论观点,还向人们传授知识,解答疑问,重新阐述科学原理,同时还帮助家庭和个人应付多动症。 目录 序 绪言 第一章 多动症,是神话还是事实? 第二章 认识多动症 第三章 5岁以下小孩的多动症(“初期多动症”) 第四章 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多动症 第五章 学习障碍和学业困难 第六章 青少年多动症 第七章 成年人多动症 第八章 治疗多动症 第九章 学会与多动症患者相处 第十章 帮助多动症患者与多动症作斗争 专业术语 附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多动症,是神话还是事实? 1.何为多动症?从何时起,多动症就不正常了? 多动症当真存在吗?来回奔走、上蹿下跳,还有什么比这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难道这些不都标志着一个小孩身体健康、发育平衡吗?婴儿最初迈出的几步不是最为人所期待的吗?那么为什么这些原本意味着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的行为变成了一种神经紊乱呢? 事实上,问题出就出在将原本正常的行为夸张化了。还有什么比一个约12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学习走路更正常的事情呢?但是,假如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在房间里满地乱跑,设法爬过床的横档,三级并做两级地爬台阶,一个人独自从高高的椅子上跳下来却毫无惧色,从不休息,也不消停,那么是否应该由此得出结论:他的运动机能早熟、与众不同呢?或者说他大脑某些结构发育不够成熟,不能够约束一种可能危险的行为? 下面是B夫人致巴黎一家专门治疗多动症的医疗机构的信,这封信与其说是一份长长的演讲稿,倒不如说更像是-篇颇具说教意义的文章: B夫人的信 自我们读初中一年级的儿子马修出生以来,他睡觉、集中注意力都有障碍,在课堂上或餐桌前坐不了10分钟。直到5岁,他还没在哪个晚上睡过一个安稳觉,总是半夜惊醒。起初,他服用Passiflore(一种国外植物药的名称),然后服用Nopron(尼普拉嗪,一种抗变态反应药物),之后又服过安定药,但是非但病情没有丝毫地好转,还添了尿床的毛病!我们看过一个骨科医生,这位骨科医生在短期内改善了马修的睡眠质量,但好景不长。在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后(他扁桃体肥大),他的睡眠质量改善了。 自从上幼儿园以来,这个孩子就手脚不停,异常活跃,他的行为让小学、中学老师都头疼。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变得日益尖锐。老师们认为他的平均成绩原本可以达到17分或18分(20分制),他很聪明,对学习感兴趣,讨人喜欢又乐于助人;但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他没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意识常常停留在10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上。那么这10分钟他的思绪又在哪里?他捣乱课堂,屁股在椅子上总是坐不牢;不管以什么理由,他随时都会举手发言打断老师。他学习成绩平平,背诵功课又有困难,还一听到任何噪音就开小差,神游。他的电话本刚买没多久,就会密密匝匝记得满满的。我们担心他的学业终将失败。 在家里,他让我们忍无可忍,怒不可遏。在家里闹矛盾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从不疲倦,但一睡觉就能睡很久;半夜三更了,他还在读书,这让我们吃惊。他做运动,刚练完田径,接着练柔道,然后打橄榄球。他其实对任何体育项目都不迷恋。前不久,我们住进了一户乡下人家,这家人很和睦——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接送小孩上学;爸爸下午5点下班后,就和小孩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尽管这样,我们的孩子还是与这家人很难相处,而且我们很难和他沟通。这是巧合还是遗传?显然,他爸爸在他这个年龄也是这样,没有人不替我丈夫担心的;当然,他没有完成本可以完成的学业,他一生都在为此懊恼。 H医生建议我们求助专门的机构。我们想通过这个途径帮助马修,他自己也想看医生,他尝试过上课认真听讲或试图保持安静,但他根本就做不到。 2.多动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什么联系? 多动症是指一个小孩或成年人,与他的年龄相比,行为过多。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多动症患者!多动症患者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无法让自己不动的人。餐桌前、课堂上、办公室里、家里、运动场上,有时甚至……在床上他们依然动个不停。凡事无独有偶,一个问题很少单独出现,多动症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表现为单一的症状。这种“纯粹的多动症”只发生在少数孩子的身上。相反,大多数情况下,多动症伴随着其他困难和障碍,特别是注意力缺陷障碍。确切地说,这些小孩和成年人根本就没法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他们的注意力游移不定,常常心不在焉。而且,这些人总是非常冲动,很难自我克制,总是打断别人的谈话或者突兀地干扰别人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是多动症表现出来的症状,都属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对一个美国人说“A.D.D.”或“A.D.H.D.”,他立刻就明白你在说什么了。他知道你是指那些动个不停、让周遭的人不得安宁的人;这些人常常依靠一种叫利他林(Ritaline)的药物来治疗!他甚至会向你解释A.D.H.D.这四个字母各自代表的含义:A指注意力(Atten—tion),D指缺陷(Deficit),H指过动、多动(Hyperactivity),后面这个D代表障碍(Disorder)。这个缩写词已经收入日常用语,就像在法语里,有些从精神病学中借用过来的词(不管这些词运气好不好),比如“恐怖症患者”、“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烦宁(药品Valiurn的中文名)”和“百忧解(药品Prozac的中文译名)”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词汇。相反,如果你对一个法国人说“T.D.H.D.(T.D.H.D.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法语缩写)”,他会瞪着圆圆的双眼看着你。尽管不如A.D.H.D.那样深入人心,但它已经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了。 P1-3 序言 为什么要写一本有关多动症的书? 多动症是儿童心理病理学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们反映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会对周围人群造成干扰,还指出他们学习困难重重,从而导致学业失败。 多动症难道只是英国心理病理学专家凭空臆造出来,并得到制药行业大力支持的一个简单的疾病名称吗?或者相反,多动症是一种真实的临床疾病,是本世纪初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出于什么理由,它在法国常常被医生和医学界所忽视呢?为什么它总是见诸报端,引起一场围绕利他林(Ritaline)而进行的论战:说利他林是治疗多动症的“灵丹妙药”,这是对利他林的顶礼膜拜呢,还是为此显得大惊小怪了? 多动症是一种持续性的大脑机能障碍呢,还是一种间歇性的大脑机能障碍?多动症意味着神经元的疯狂,还是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生产失去了控制?在多动症患者的大脑中,多巴胺、兴奋激素或补偿激素是缺失了,还是分布不均?多动症源于遗传吗?为什么患多动症的小孩在双休日比较容易入睡?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从睡眠中醒来不可或缺的神经递质,是否因患者处于觉醒状态而受影响? 孩子手脚不停,又不听话。为人父母,怎么能让自己感到痛苦的同时,却还对多动症一无所知?如何向这些有“行为缺陷”的孩子解释他们的疾病?他们仅仅是遭遇了学习上的障碍吗?多动症对他们的情感、交际和体育生活,对他们的情绪、艺术敏感度又有何影响? 如果这是一种疾病,那么为何处于求学关键时期的孩子在患有这个疾病时显得尤其脆弱?当小孩子变成大孩子、青少年,然后成年,多动症在这些时期又有何变化?我们身边有些成年人,整天动个不停,凡事三分钟热度,随时随地想方设法填补内心的空虚,难道他们不也是“多动症患者”吗?多动是多动症患者对抗其他行为的一种方式吗?它能排遣因无所事事而带来的焦虑和抑郁吗?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多动症席卷整个传媒界。媒体对多动症的火爆宣传并没有解决所有的困扰。面对媒体的狂热,有关多动症的科普宣传工作有时似乎停滞不前。那么,是不是在心理病理学领域,人类对多动症的探索出现了研究的真空?当然不是,因为人类在神经科学和人脑科学这两个领域的最新发现证实了这一点。 因特网的诞生似乎使公众对多动症的兴趣陡增。有关多动症的专门的英文网站数目之多,证明了大众对此与日俱增的兴趣。我们能够通过点击、浏览网页了解多动症的相关信息,并做自我测试。聊天室、论坛围绕着最时新的话题(包括美国研制的著名药物“利他林”)展开了信息交流和论战。在聊天室和论坛上,网民们用英语、西班牙语、弗莱芒语、德语或意大利语……有时也用法语(但仅限于比利时或加拿大的网站上)交流。至于法国人,他们似乎仍然,或者说一直对多动症这个词讳莫如深,这种情况在法国还要维持多久? 通过对父母、孩子和专业人士大量的问卷调查,我们往往得出同一个结论:多动症让人苦不堪言。但在法国,人们很少回复问卷,即使有,回答也是残缺不全的。因此,此书旨在普及多动症的相关知识,认清它,揭开有关多动症的科学真相。 米歇尔·勒桑德厄教授 成人、儿童精神病科专家兼医生 睡眠病理学儿科中心 青少年和儿童精神病院 巴黎罗贝尔·德布雷医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