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本书读懂美国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王贵水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贵水编著的这本《一本书读懂美国历史》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美国历史文化画卷。全书共分十二章,以美国历史为主脉,穿插介绍了美国的教育、科技、体育、思想等内容。阅读此书,可以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美国历史文化短短两百余年间的激荡与精彩。

内容推荐

王贵水编著的这本《一本书读懂美国历史》以轻松活泼的文字,为你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美国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美利坚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读懂美国史,你就读懂“美国梦”,读懂世界格局。

目录

第一章 一个移民出来的国度

 原住民印第安人

 闯进来的不速之客

 新兴的美利坚民族

第二章 以强者风采闪亮登场

 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自由之旗《独立宣言》

 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联邦宪法的颁布

 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第三章 西进运动与南北战争

 美国的西进运动

 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美国与墨西哥战争

 南北战争与民主重建

第四章 崛起中的美国军事扩张

 独行其道的外交策略

 海上霸权的大棒政策

 从保持中立到果断参战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

 新经济政策

 从中立法案到租借法案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六章 冷战思维阴影笼罩下的美苏争霸

 杜鲁门的外交战略

 伟大复兴计划

 柏林危机

第七章 世界超级大国的全球霸权

 高科技领域内的局部战争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主导重建

第八章 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意识形态

 外交上渗透意识形态

 人权卫士自居

第九章 宗教是美国人精神生活的支柱

 基督新教

 世俗化与宗教化

 自由主义制度

第十章 领先世界民族之林的科技与体制

 科教兴国战略

 信息高速公路的科技

 产研结合的科研体系

 活力十足的市场经济

第十一章 领先世界的高等教育体制

 发达的高等教育模式

 私立学院林立

 教育国策

 专题:透视哈佛和耶鲁式的精英教育

第十二章 异彩纷呈的文学与艺术

 开放的文学风格

 美国的现代艺术

 好莱坞电影

 百老汇戏剧

 美国音乐

试读章节

当时的哥伦布还以为是到达了印度,可他至死都不明白,他无意中闯入的这块土地,却是属于现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不过他却给自己刚登人的土地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了西班牙。接着他又重复三次向西航行,登上过美洲的很多海岸,探察了波多黎各、牙买加、维尔京群岛以及从圭亚那到洪都拉斯一段大陆沿海地区。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一直到1506年逝世,哥伦布还一直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后来,还是一个叫作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弄明白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大陆。本来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功劳却轻易地被别人捞了去,因为这块新大陆被这位证实者用自己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哥伦布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到了印度大陆……”

哥伦布闯入了这片土地,却只是充当了一名匆匆过客,可后来的闯入者却没有这种境界了。就在哥伦布去世后的100年,当时同样拥有强大航海实力的英国,正在发生极大的变革,主要是英国宗教的改革导致教派的分歧与矛盾日益严重,尤其是处在劣势的清教徒,遭到了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这是因为清教徒认为:现行的改革宗教礼拜仪式与清除天主教的影响措施还不彻底,所以他们坚决反对教会对天主教的妥协措施,特别要求反对主教的种种特权,提倡教徒个人进行直接的宗教体验,要求改革复杂的宗教仪式,提倡简单的宗教礼仪。

而当时的英国政府与教会的当权者对于这种观点十分害怕,于是千方百计加以迫害。这种迫害使得清教徒的信徒们在英国无法安生。为了逃避国内的宗教和政治迫害,1608年,清教徒们在一个名叫约翰·鲁滨孙的人的率领下,开始了逃离英国之旅。首先他们逃到了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荷兰,可在荷兰待了几年后,他们就意识到荷兰虽好却非理想的久居之地,这才开始产生打开一片新天地,建立属于自己美好家园的想法。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北美洲,那块荒凉而又神奇的土地。

1620年,100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帆船,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虽然他们离开生于此养于此的这片土地,而且要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这种离情是十分令人心酸的,可一旦想到到了一块新的土地后,就能建立起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成立自己的教派,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宗教理想时,这种激动的喜悦之情就将他们心底残存的心酸和离别之情,冲刷得干干净净。

心愿虽说非常美好,但希望却是十分渺茫。他们在茫茫大海上面,驾驶着“五月花号”漫无目的的漂泊着,船上的乘客不仅要经受凶险和疾病的痛苦,更有遭遇自己不知前往何处心归何方的心灵折磨。触目所及是陌生而又荒凉的世界,脑海萦回则是缠绵难断的思绪,涌入思潮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彷徨,仿佛掀天巨浪不断在激烈地冲撞着他们的脑海:前程的路在哪里?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陌生的土地上将如何生存下去呢??!

P6-7

序言

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得孙河口附近,耸立着一座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的金属雕像一一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和挣脱暴政的约束。

这座举世闻名并成为美国文化主要标志的自由女神像,却并非美国土生土长的产物,而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的作品,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自由女神像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文化标志,除了其本身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外,其最根本的则是神像所象征的意义了。这种意义正如在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所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EmmaLazaru。)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新巨人》:“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一样,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的确,在美国《独立宣言》中,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这么一个原则:“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意愿。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

也许,年幼而稚嫩(较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不足四百年历史的美国就显得尤为年幼而稚嫩了)的美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地成长、崛起,乃至于成为当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正是得益于这种政治纲领性原则的指导。

毫无疑问,美国人是十分独立自由的,正如美国的国父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所说:“自由的精神在我们的身上这样的澎湃激荡,是不会屈从于奴役的……我们决意同一个如此公正和不近人情的国家摆脱一切联系。”也许,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的代代传承,成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

毋庸置疑,美国人也是非常务实而又颇具开拓进取精神的,他们的务实不仅表现在脚踏实地地做实事上,更表现在他们做实事的基础上还能够不断纠正错误、不断调整方向、不断开拓进取上,正因为如此,美国这个原本属于殖民地的国度,才能够迅速摆脱身上的一条条枷锁,在层层的压迫之下,脱颖而出独立于北美之巅。

回顾美国发展的历程,的确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从华盛顿的振臂一呼,傲然独立开始,历届总统都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天降大任的嘱托,尤其是在20世纪初,美国已经不再甘心扮演偏安自闭的角色,而开始充当了太平洋的“警察”,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的事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就在战火之中获得丰厚的利益,不仅跻身世界强国,而且还一跃成为领导世界的一流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更是锦上添花,春风得意,成为世界顶尖的超级强国。

美国的成长经历,充分彰显了美国精神的优越性:平等、务实、独立、自由、开拓!正是这些精神内核,促使美国的飞速发展。

然而,美国要走的路还很长,这个没有文化积淀的民族需要拿出更大的毅力和勇气,在世界各大国纷纷强大起来的今天,继续谱写自己的强国编年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