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笔者基于通俗读物和作者使命的考虑。将这本小书一反历史“述而不作”的传统,有着强烈的“价值介入”。纵观全书,本书在轻松中品读历史长河中真实的北宋皇帝们,其中太祖、神宗、徽宗是重点,用墨较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宋皇帝的两难抉择/智慧历史现场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郭文佳//赵虎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笔者基于通俗读物和作者使命的考虑。将这本小书一反历史“述而不作”的传统,有着强烈的“价值介入”。纵观全书,本书在轻松中品读历史长河中真实的北宋皇帝们,其中太祖、神宗、徽宗是重点,用墨较多。 内容推荐 纵观全书,太祖、神宗、徽宗是重点,用墨较多。太祖定鼎,神宗奋起。徽宗挥霍。这寄托了笔者从人性角度破题的愿望,结果证明这是一条“死胡同”,不是我这才疏学浅之辈所能走通的。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不能对古人求全责备,作为“过程中人”,他们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缺乏一种超越于那个时代的眼光,结果自己也沦为“畸形政治”的牺牲品。“北宋悖论”的形成,是“制度异化”(政策制定者作茧自缚)和社会变迁的结果,是统治者不能洞察这种变迁进而做出相应调整的结果。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各民族践行“生存法则”的必然。一人一议,十人十议,这是个难题,还是求教于方家大士吧! 应该说这本小书一反历史“述而不作”的传统,有着强烈的“价值介入”,这是笔者基于通俗读物和作者使命的考虑。 目录 写给读者的话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千夫指、万人骂的儿皇帝石敬瑭 后周的昙花一现 从士兵到皇帝 政治家的大手笔 契丹的兴起 宋太祖雪夜访赵普 卧榻情结 与辽摩擦的星星之火 一不做,二不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 高手再次对决 西夏政权的崛起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姑息养奸惹的祸 是什么扼住了历史命运的咽喉 原来是只纸老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壮志未酬身先死 女真族的崛起 开门揖盗 实力的角逐 身囚国灭为天下笑 北宋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焦急的等待 7岁的柴宗训即位后,京城实际已处于赵匡胤的控制下。赵匡胤想当皇帝的野心日益膨胀,他们一伙也开始了叛变的准备。 赵普:“大将军该考虑自己的前程了。” 赵匡胤:“我已经在想了,但先帝对我有恩,我于心何忍?” 赵普:“大将军不必顾虑,俗话说无毒不丈夫,你要速拿主意。” 赵匡胤脸上闪出一丝冷笑,旋即又平静下来。 赵普笑道:“大将军的心思我明白,但不能等太久,以免夜长梦多,更何况你的那些兄弟好像也等不急了。” 他的义社兄弟确实坐不住了。 石守信迫不及待地说:“军师。我大哥现在总可以当皇帝了吧!” 赵普道:“将军不可性急,你大哥受世宗多年器重。心存仁厚,哪忍心当皇帝呢?” 刘廷让急道:“大哥如果一直这么不忍心,我们岂不是白等了这么多年?要不我用根麻绳把那小皇帝捆来,逼大哥当皇帝?” 赵普忙道:“刘将军不可莽撞,那样万万不行,你大哥只是一时不忍心,并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我们要想个法子。” 石守信抢白道:“军师要能想出办法,就算上刀山、下火海,我等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赵普:“你们不要冲动,我们现在要静观其变,等待机会。” 王审琦急了:“要是一直没有机会呢?” 赵普笑道:“没有机会可以创造机会嘛!” 众人又密谋一番,各自含笑而去。 这一刻终于来了 机会来了。960年,北部边境来报说辽和北汉合兵10万来犯,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反正赵匡胤奉命领兵迎战。 范质紧张兮兮地道:“点检大人,军情万分紧急,请您速拿主张。” 赵匡胤:“此事还是由范大人和王大人共同决定才好。” 副宰相王溥急道:“现在大将外调,京城只有赵大人最能打仗,我俩一介书生。如何能决定这等大事,赵大人可不能推卸责任啊!” 赵匡胤辩白:“这话从何讲起,大敌当前,我赵某身为周之大将,为国赴难,义不容辞,只是敌人来势汹汹,末将恐怕没有足够的兵力与之抗衡啊?” 范质道:“把京城内外所有的军队都集结起来怎么样?” 赵匡胤暗喜道:“也只能这样了。” 王溥说:“那我们就在京城恭候将军凯旋了!” 赵匡胤:“集结部队,即刻出征。” 舍得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 就在赵匡胤出征的那天晚上。他的死党又在一起密谋。 就这样,赵匡胤把禁军带出了开封。这天是正月初一,大军刚出城。京城中就传言赵匡胤要当皇帝。 初三晚上,大军到了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军队发生骚乱。 传令官:“报告,我们在黄河边发现一件龙袍。” 高怀德鼓动说:“当今皇帝如此年幼,根本不能治理朝政,我等即使立下天大的功劳,又有谁知道?” 众兵将马上迎合道:“我们干脆拥立赵点检为皇帝,然后再北上征战。” 士兵被煽动起来了。 妇人之心不可为——陈桥兵变 正月初四早上,东方刚露出鱼肚白,赵匡胤就被外边震耳欲聋的呼声吵醒了,他刚想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赵匡义、赵普等人带着士兵闯了进来,一件黄袍加在他的身上。 一士兵:“现在皇帝年幼,我们要立大人做皇帝。” 赵匡胤为难地说:“先帝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做这种事呢!” 赵匡义说话了:“大哥,现在生米做成了熟饭,你不能辜负大家的一片忠心啊!” 众兵将把兵器摇得震天响:“你不答应我们就不起来。”赵匡胤眉头紧锁,似乎很痛苦。 赵普劝道:“这是天意,更是民意,天命不可违背,难道民意就可以违背吗?大人不要再推辞了。” 一时间,有劝说的,有哀求的,甚至有威胁的,大家七嘴八舌。又过了好一会儿,赵匡胤才顺水推舟地说:“你们贪图富贵,要我当皇帝,那就要听我的命令。第一,回京后,善待恭帝母子;第二,尊重朝廷官僚;第三,不许杀戮,不许抢夺财物。有违抗此令者,斩厂 粉墨登场 赵匡胤半推半就地做了皇帝,遂率大军回京城。城门、皇宫早已在石守信等人控制之下,韩通刚刚准备反抗就被王彦升杀死,全家也不得幸免。 赵匡胤率10万大军半天工夫就赶回了京城。在宫中,他又演了一出好戏。只见他似乎很愧疚地脱下黄袍,满脸委屈地向恭帝和大臣们请罪。 赵匡胤:“赵某受先帝厚恩,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可将士硬将这件黄袍加在我身上,赵某请求严加治罪,以儆效尤。”已被收买的王溥奉承道:“官家称帝,乃是顺乎天意,得乎民心,何罪之有?臣愿侍奉官家。” 王溥已经改口称官家了,可见一些人在生死关头全无廉耻之心。 宰相范质冷笑道:“只怕你蓄谋已久了吧!先帝尸骨未寒,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赵匡胤痛哭流涕道:“我被迫这样,有什么办法呢?请大人指明生路。”赵普见该威胁范质了,就目示兵将。兵将会意,忙把兵器摇得山响,吼道:“今天必须要点检做天子,不然我们决不答应。” 看到如狼似虎的士兵们,范质有些担心小皇帝的安全,只得无奈地说:“你只有待太后如母,待皇帝如子,我才能答应你,否则我这把老骨头誓死不屈。” 赵匡胤答应了,于是举行禅让之礼。赵匡胤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当了皇帝。这一天是960年正月初五,由于他曾担任归德军节度使。镇守宋州(今河南商丘),并在此发迹,所以取国号为“宋”,仍然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P19-24 序言 历史是什么?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中国近代学者胡适比喻说:“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五座二十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历史记载着人类的过去。人类在历史上表现出的智慧、勇敢和善良成为每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纵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我们祖先的智慧体现在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创造了称誉世界的东方文明,正如明代杨慎《临江仙》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是由智慧之河组成,走进中国历史,你会被我们祖先的智慧所吸引,为们祖先所拥有的智慧而骄傲。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群星灿烂,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独占鳌头,智慧之光不断闪烁。秦始皇高举智慧之剑。以气壮山河之势统一六国。汉高祖论文不及萧何、范增,论武不及项羽、韩信,但他用智慧精心谋划开创大汉基业。汉武帝以雄才大略开拓汉朝疆域,青史垂名。诸葛亮更是使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辅佐刘备建蜀汉,与魏、吴三国鼎立,使智慧之花开遍三国战场。而隋朝的两位皇帝则将智慧用到了两个不同的极端,隋代巨型粮仓和大运河的滔滔河水记载着两位皇帝的不同命运,使后人看仓知兴,见河知亡。唐太宗则以无比宽阔的胸怀,纳谏招贤,开启了贞观盛世,构建了如诗如画的时代。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虽然用智慧战胜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却在很长的时间里被人误解、贬低,甚至诽谤,她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其内心的痛苦又有谁知?宋代是一个既让人怜爱又让人恨铁不成钢的时代,宋代皇帝的血液里流淌着太多的艺术细胞,在选择战争与和平时总是显那么犹豫不决。元代皇帝与宋代皇帝相反。相信武力可以征服一切,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所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太祖朱元璋以出身最穷苦的皇帝而著称,他来自社会底层,深知百姓之苦,开国之初他便以铁石般心肠杀掉大批贪官污吏,奠定了明朝276年的基业。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前期的几个皇帝个个励精图治,不仅成就了康乾盛世,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曾被人们寄予很高期望却最后又被人们唾弃的人物,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被历史的车轮轧得粉碎。 一幕幕历史现场,一场场智慧展现,这套丛书将帮助您打开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窗口,与您一起走进历史智慧现场。 后记 历史是认识现在和未来的一把钥匙,与现实相近的历史更是一把金钥匙。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宋朝总体上是繁荣和谐的,即便繁盛时的汉唐也无法企及,更不用说宋知识分子的扬眉吐气了。但北宋的统一则是局部的,为此,从北宋建国到灭亡,宋统治者一直都在国家建设和完全统一的两难中艰苦抉择。结果,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恢复疆域的理想却变成了梦幻。这是不是一个悖论?当然,历史毕竟是历史。现实不会雷同于历史,但这个悖论的教训是深刻的。于是。再现这段历史的原因和意义就不言自明了。事实上。用较短的篇幅。以这个全新的角度展现北宋一百六十余年的恢弘历史场景,谈何容易?笔者常感举笔千斤,因为这是个困难的出口,其他如北宋的文官统治、考试制度、科技都不失为好的主题,但笔者实在不忍放弃这块“鸡肋”。深刻而美丽的历史,让笔者也陷入了选择的困境啊! 纵观全书,太祖、神宗、徽宗是重点,用墨较多。太祖定鼎,神宗奋起,徽宗挥霍。这寄托了笔者从人性角度破题的愿望,结果证明这是一条“死胡同”,不是我这才疏学浅之辈所能走通的。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不能对古人求全责备,作为“过程中人”,他们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缺乏一种超越于那个时代的眼光,结果自己也沦为“畸形政治”的牺牲品。“北宋悖论”的形成,是“制度异化”(政策制定者作茧自缚)和社会变迁的结果,是统治者不能洞察这种变迁进而做出相应调整的结果。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各民族践行“生存法则”的必然。一人一议,十人十议,这是个难题,还是求教于方家大士吧! 应该说这本小书一反历史“述而不作”的传统,有着强烈的“价值介入”,这是笔者基于通俗读物和作者使命的考虑。渗入的某些意思谈不上有所智慧,无非是即兴而发、逞一时之快,权作为对“智慧历史现场”主题的塞责吧!如果认为文中的某些观点代表笔者的恒久态度,那则是夸大其词了。笔者也绝没有将个人意志强加于读者的意思。倘若贻笑于大方之家,在我也是能理解的。至于文中披露的某些黑幕内幕,假如导致少数读者“反向学习”、误人子弟,即使大众宽容,笔者也要自罚四十大板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是一种尝试,我为此感到沉重而荣幸。从历史剧的构想到历史小说的试探,最后写就“四不像”的体例,这个轨迹在书中是有明显辙痕的。由于种种原因,书的视角、叙述还有很多缺憾,称呼为“难产的早产婴”或许比较贴切。但于我,怎还敢有更高的奢望呢?唯愿今后不断努力了。必须提到的是,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导师郭文佳博士的悉心指导、没有责编老师的精心修订,就是只言片语我也是不敢下笔的。老师们的鞭策和奖掖后学的道德文章都将是我受益终身的财富。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至于文中的错误和纰漏,则应由笔者负责,还恭请读者批评指正。 历史是一块智慧的沃土。笔者“绞尽脑汁”也只能掏到这块沃土的“介壳层面”。其中的宝藏和甘泉还有赖于读者自己去挖掘了。花开谢,月圆损。我突然领悟到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希冀和憧憬了。此时,写书时心中所有的激动、期望、块垒和疑虑似乎都化作了一汪清水,那么宁静!那么平和!让我暂且受用这难得的宁静和平和吧! 是为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