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每个人
这是个感动缺失的时代,我们藉着怀旧的理由寻找着感动的理由。
于是,看《哆啦A梦》,收藏跟《哆啦A梦》有关的图片、公仔、饰件……让整个成年世界,都集体追忆起童年,让哆啦A梦活跃在你的房间里,你的车钥匙上,你手机屏幕你的电脑桌面……我们大言不惭地说,我们喜欢《哆啦A梦》,说我们被它感动,被情节里所透露出来的真诚、单纯感动。
缺失的感动,实际上缺失的是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互相信任、真诚、友爱。我们绞尽脑汁寻找这些代表人性善良的词汇,看着《哆啦A梦》,玩着《哆啦A梦》玩具、游戏,失落不已。
因为缺失,才会感动,感动自己的东西往往就是我们缺失的东西。
我们缺失什么?
走路。路上的人行色匆匆,有人向我走来,从我身边走过,又离我远去,有人从我身后走来,与我擦身而过,留下一个越来越远的背影。不知道他们都要去哪里,每个人的表面都是淡漠的平静,每个人的內心又是一种何样的情怀?
上网。我总是在网上逗留,看每一个都在做什么,都在想什么。QQ群里是毫无例外地说些无聊的话题,互相斗嘴,也许斗上一辈子都不会记得对方真实的名字,不会见到对方真实的面貌。好友里,是一个个习以为常的亮着的头像。有一段时间,大家不约而同地流行起隐身,也许全都是全天在线,却躲起来看谁在上面;现在,一个个毫不隐藏地亮了起来,因为亮起来,也不会有人去跟你说“Hi”,隐身已无必要。
然后是QQ空间。照例地,看到每个人都内心挣扎,痛苦,无所适从。我们都是怎么了?都有正当的工作,都在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都有正常的社交,都在认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赚不到什么钱,又都在认为找不到坐标,不知道目标在哪里。
都很聪明,都以为旁边的人全都不聪明。
都很善良,都以为冷漠不是自己的本性。
没有人不把自己当一回事。《哆啦A梦》里,即使是最自夸的小夫,都心服口服地承认静香的成绩优秀,承认胖虎的拳头,承认哆啦A梦的能力……所以都会因为对方的示好、对方的帮助而感动。
但是,我们呢?或许还能承认你的能力不错,但你千万别爬得比我快,否则我一定会认为我的能力远在你之上,不过运气没你好罢了。
你也别太努力了,否则我一定会这样想:如果我有你一半的努力,早就不是你今天这副样子。
不屑,永远地不屑别人。于是,也就永远地不信任别人。最后,除了哆啦A梦,就没有可以信任的了。
到底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不真实,还是我们自己越来越不真实?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生活,慢慢就忘记了想要什厶样的生活;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真情,慢慢就忘记了真情是什厶样的;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关怀,慢慢就忘记了该怎么去关怀别人。
《大雄的恐龙2006》首映结束后,我从电影院出来,我看见那些手里抱着捧着拥着哆啦A梦公仔的,脸上一脸红通通的兴奋的学生模样的人,说了一句“别多管闲事”就走远了。他们所指的闲事,就是在他们不远处的一位阿姨,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在地。摩托车的主人,正在准备离去。
回家后,我搜索了一下“冷漠、淡漠、漠然”这一类的关键词,看到的帖子,不约而同地都在说: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我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
于是,自己也变成一个冷漠的人。于是,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让人寒心了。 所以,我们需要《哆啦A梦》,需要哆啦A梦——需要一只机器猫来让我们感动、信任、真诚,不再冷漠。
哆啦A梦
实际上,这只是一只次品机器猫,阴差阳错来到了大雄的曾孙世修的家,成为世修的好友,后来又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大雄的好友。
小学课本上就有这样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用在哆啦A梦身上最合适了。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一句比较out的话:缘分啊缘分!
所谓缘分
其实我这人特俗,所以特喜欢用“缘分”来解释一切事情。如果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我会大哭一场后安慰自己,命里注定无缘的,掉转头找别人去!于是总是不断地认为,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也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等着我,等着我们互相走近之后,道一声:原来你也在这里!
人与人之间的际遇,总是因为很多小概率事件的巧合不断地重叠发生,才会开始。因为迟了一分钟错过了可以直达公司的班车,你才会坐上1293路公车。他因为要见一个客户才会第一次来到这么偏僻的地方也坐上了1293公车,上了车后客户却打电话告诉他突然有要事改日再约见,他因此心情大坏急急忙忙想要下车,往回走的时候却粗心地将你的手袋碰掉了下来,满脸通红地帮你捡起手袋一迭声地“对不起”时,公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毫无防备的你们尴尬地撞在了一起。公车也已经过了停站点又开动起来,你往里挪了挪,他也尴尬地在你旁边坐了下来。因为有了前面的内容,坐下后便有了后面的对话:刚才真是对不起。没关系,是车开太快了。你上班吧?是啊,你呢?我是来见一个客户,在芳村。芳村?我就在那上班……
这之间只要任何一件事没有发生或者没有在那个绝对时间点发生,你们就不会发现原来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寻觅觅的那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原来你也在这里。
哆啦A梦,“7785”集体复活的友谊
不仅仅是为了追忆,复活的动漫,复活的哆啦A梦,不仅仅是为了追忆童年,更多是让我们记得我们曾经真诚地付出过。
真的爱过,真的痛过,真的想要认真过;
真的错过,真的伤过,真的后悔过。
笑着看,《哆啦A梦》的年龄早已逝去,现在的我看《哆啦A梦》,更多的时候是泪流满面。毕业后,我才知道我们这一代,被称作“80后”。
我们是幸福的80后,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人是很幸福的。我们出生的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复苏,人心齐力,童年单纯,没有暴力、色情、欲望等电视影视对心灵的侵犯。到了90年代,我们可以吃饱穿暖,可以上学,也可以上好的学校。到了21世纪,我们就业了,国家对就业又进行了双向选择,不用再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可以爱一行干一行了。
而我们又够不上真正的80后,我们不像真正80后那样飞扬跋扈。有时候我觉得跟真的80后甚至有代沟,有时候我觉得他们说话幼稚,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看问题比我们看得更透彻。有时候我看到他们用一双冷漠的眼睛看着这世界上的纷纷扰扰尘尘事事,那双20岁的眼睛里写着30岁的人都不会有的冷漠。他们看到所有的人都戴着面具为了某一个目的活着,而可怕的是,他们透过面具看到了所有人的内心,并告诉人们:人都是自私的,都在争权夺利。他们看到大学里隐藏的人与人之间的算计,表面友好下的黑暗。看到大学里有人为了利益出卖朋友,为了买漂亮衣服出卖肉体。他们的大学颓废自私冷漠到处都是陷阱。
他们的文字,残酷而现实,现实得太残酷;他们的表情,写满了深沉和冷漠。似曾相识又恍若隔世,我看得心惊肉跳。我不知道80后的定义究竟如何,但毫无疑问的,他们是有个性的一代。在真的80后面前,我觉得自己落伍了,而在70年代的人面前,他们说我们是80后,嫌我们不够成熟。我们是真正尴尬的一代,我们是70年代的80后,80后里面的80前。
最后,我发现,我们是特殊的一代。我们的年代划分,应该从77到83。我们看着相同的动画片长大,我们受着相同的教育,毕了业后又面临相同的痛苦。我们在70后与80后两代人边缘摇摆。
而我是这个群体里面最普通的一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我们也自命不凡,但我们没有那么张扬。我们不算好学生,但一定没有那么坏。我们也许无所事事地混着日子,偶尔拿一次奖学金,英语四级考了不止一次,有时也旷课,说是因为那位教有机化学的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不去那里浪费我们的青春,其实又只不过躲在宿舍里听歌,每天想念管理系那个经常穿一件黑色衣服的头发短短眼睛眯成一条线的男生,不知道他会不会注意到我,明天开始要早点起床背英语单词了,再也不能这样混下去了,好想早点毕业,在这个学校里呆得可真无聊,到了毕业又恋恋不舍,读大学有什么用呢,前途真茫然,何况我一个专科生,也许我应该早点决定考本可是现在一切都迟了;我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呢,为什么用人单位都要有经验的;快毕业了,原来我如此一事无成!……
时间过去了,一天一天过去了。现在的我已经不能够也不适合抱怨了。内心的真诚让我们无法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欺骗別人的堕落,我们深知自己不想那样,生活的挫折又让我们不知所措,于是麻木,成为行尸走肉,上班、吃饭、下班、睡觉。
于是,突然就复活了的动漫复活了的2007。不是我们矫情,是我们真的曾经爱过曾经付出过,不是我们虚伪,是我们真的曾经伤过曾经痛过。我被《哆啦A梦》里的剧情感动得泪流满面,为我们这一代,为我们彼此曾经的紧紧相依。
我们这一代,悲伤的一代。我们的年龄已经走向成熟,25-30岁,没有借口可以哭泣,而内心的杂乱却是那样痛苦不堪。不是我们无病呻吟,是我们真的对自己,对别人,对生活,对未来,无所适从。
不想改变自己,却一直在被改变,不是最坏的也不是最好的,而是在好与坏之间徘徊。这种人是悲剧的根源,我们这一代,就是这样一种边缘人。我们内心追求美好的东西,不会像真的80后那样冷漠,看透世事的模样。我们不想冷笑,然而,这个世界不是仅仅由我们这一代人构成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面对我们的挫折。
往前走,会越走越现实越残酷,往后走,退已无路。
可以复活的不是童年,而是,我们内心深处原有的善良,真诚,信任,友好,微笑……
二十几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朋友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在算计着彼此的情谊?一直到越来越不相信“朋友”这个词,也越来越渴望“朋友”?
于是,长大后的我们,流着泪看着《哆啦A梦》,期待有一天,可以有一个人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
你有没有看过《哆啦A梦》?
如果你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你一定还记得童年时每天乖乖完成作业,为了傍晚能够在电视里看到机器猫的心情吧?那时是1991年,《哆啦A梦》第一次登陆中国荧幕。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刚好是《哆啦A梦》1969年在日本首次作为小学馆学年志连载系列漫画时所面向的目标观众的年龄——小学四年级。
随意门、竹蜻蜓、时光机、记忆面包……仍然能够清楚地想起那时看《哆啦A梦》的极羡之情:如果我也有哆啦A梦多好啊!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似乎有好些年没怎么看《哆啦A梦》了。即使仍属于被称为新锐世代的80后,但我们依旧不可避免地正在老去。
怀旧,于是怀旧。我们开始怀旧,看见“小虎队”会觉得很亲切,听见一首久远的歌,会突然呆住,儿时玩过的玩具被搜了出来,便一次一次回到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怀念玩过的游戏,交过的朋友,怀念生于80后却还未被安上80后帽子的岁月。突然想起,那时候我们在一起,看机器猫,你说:我们俩是朋友,就像小叮当和大雄一样。
怀旧。慢慢地觉得悲伤弥漫,为什么开始觉得慢慢没有了朋友?为什么认为身边的人都不能称作朋友?于是分得很清楚:这是同学,这是同事,这是驴友,这是网友……就是没有朋友。
跟同学去K歌,跟同事去吃饭,跟驴友去陌生的城市玩上几天,跟网友在线上每天见面诉尽所有心事——都是跟朋友在一起应该做的事。可是为什么仍然没有“朋友”?
……
“为什么?”
“因为即使他没有口袋,没有时光机,在大雄危难的时候,他仍然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他。”他说。然后他点了一首歌给我共享:“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我……”是周华健的《朋友》。
你不是一个人,因为你还有我。
我突然想起那篇长篇连载里这样的一句话:我一直热闹地活着,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同学同事网友牌友歌友车友……但我的内心,一直无比地孤单。
而《哆啦A梦》告诉我们的是,即使哆啦A梦回到未来世界,大雄仍然不是一个人,他的内心永远不会孤单。
于是,只能羡慕。因为不曾拥有才会羡慕。2007年7月登陆中国的第一部长篇剧场《大雄的恐龙2006》的预告片说:他们彼此间穿越时空的爱与勇气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无疑,《哆啦A梦》对我们这一代看着《哆啦A梦》长大的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最起码,它影响着我们对朋友的看法——朋友,就是在你困难的时候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
然而,所谓的80后,还在不可避免地认为这个世界“既现实又残酷”,于是步步为营,小心地算计着付出与回报。
于是,只能羡慕。
羡慕哆啦A梦,羡慕大雄,羡慕动漫里的每一个人,甚至是那只被人遗弃又被大雄偷偷抱回收养的猫。
于是,长大后的我们,流着泪看着《哆啦A梦》,期待有一天,可以有一个人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
随意门、竹蜻蜒、时光机、记忆面包……仍然能够清楚地想起那时看《哆啦A梦》的极羡之情:如果我也有哆啦A梦多好啊!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似乎有好些年没怎么看《哆啦A梦》了。即使仍属于被称为新锐世代的80后,但我们依旧不可避免地正在老去,听见一首久远的歌会突然呆住儿时玩过的玩具被搜了出来,便一次一次回到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怀念玩过的游戏,交过的册友,怀念生于80后却还未被安上80后帽子的岁月。突然想起,那时候我们在一起,看《哆啦A梦》,你说:我们俩是朋友,就像小叮当和大雄一样。
怀旧。慢慢地觉得悲伤弥漫,为什么开始觉得慢慢没有了朋友?为什么认为身边的人都不能称作朋友?于是分得很清楚;这是同学,这是同事,这是驴友,这是网友……就是没有朋友。
跟同学去K歌,跟同事去吃饭,跟驴友去陌生的城市玩上几天,跟网友在线上每天见面诉尽所有心事——都是跟朋友在一起应该做的事。可是为什么仍然没有“朋友”?
怀旧。所以有一天,我又看起了《哆啦A梦》,又看到了哆啦A梦以前,他叫“小叮当”。
看到的是,哆啦A梦说:“放心吧,大雄,我一定会帮助你的。”看到的是最胆小的大雄在最危险的时候,说:“无论如何,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
感动。更多的仍是羡慕,羡慕大雄有哆啦A梦这样的朋友,也羡慕哆啦A梦有大雄这样的朋友,羡慕大雄对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真挚地付出,而每一个人在他困难的时候都会伸出手来。“因为我们是朋友”,他们说。
于是,羡慕哆啦A梦,羡慕大雄,羡慕动漫里的每一个人,甚至是那只被人遗弃又被大雄偷偷抱回收养的猫。
于是,长大后的我们,流着泪看着《哆啦A梦》,期待有一天,可以有一个人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在算计着彼此的情谊?一直到越来越不相信“朋友”这个词,也越来越渴望“朋友”?于是,长大后的我们,流着泪看着《哆啦A梦》,期待有一天,可以有一个人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