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幸福来临时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德国)米亚姆·普莱斯勒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哈玲卡关闭着自己的心扉,孤孤单单地行走在孤儿院里。感受着一个瘦弱的身躯承受的生活的不幸,这些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太沉重了。幸运的是,哈玲卡是一个心灵的强者,她的心里仍有希望的烛火。她有一个虽然无力改变现状却爱着她的娄姨妈。哈玲卡把娄姨妈看作她生活的全部乐趣所在却并没意识到对娄姨妈的爱是她对生活敞开的心灵的第一个窗口。当她点亮了爱的心灯,所有的幸福会因为这一点而明亮起来……

内容推荐

哈玲卡是一个生活在孤儿院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她性格孤僻,内心封闭,没有朋友。一次偶然的打抱不平,使她获得了尊重与友谊。因为募损款最多,她获得了去城堡公园远足的机会,而对精美的石刻雕像,哈玲卡认识到,美虽然不像面包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正因为如此,她变得更加地珍惜生活、珍惜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哈玲卡有一本自己编写的警句集,里面记录了许多意味深长的生活俚语,它们确实发人深省,朴实中蕴涵着生活的真谛。

目录

第一章 吃不到时,不要露牙

第二章 宁在天堂五分钟,不在地狱一辈子

第三章 人穷不怕贼惦记

第四章 梦想着宫殿,丢掉了茅舍

第五章 要想宰肥鹅,就得先喂食

第六章 幸福来临时,得给它端把椅子

第七章 思想是黑色,心里就不会明亮

第八章 弯腰捡起银币,就可往兜里揣

第九章 即使是在伊甸园,独自一人也是不幸

第十章 先找到面包,就能找到刀子

第十一章 给奶牛剪毛,给公羊挤奶

第十二章 宁要穷人做朋友,也不要富人做敌人

第十三章 挨打的狗不会舔拿棍子的手

第十四章 鸡在梦想什么?小米,永远是小米

第十五章 一人抓着奶牛角,另一人可以挤奶

第十六章 上帝长期在等待,以百分比方式付款

第十七章 糖那么甜,还要蜂蜜干什么?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吃不到时,不要露牙

还剩俩土豆。它们几乎都发白和发亮了,上面还有黑斑点,但我还是想吃一个,或者俩都要。我小心地伸出一只手。突然,感觉到小腿骨被踹了一下,禁不住眼前一阵发黑,不是因为疼,而是愤怒。但是我控制住了自己,很快地缩回手。“吃不到时,不要露牙”,我想起娄姨妈总是这样说。是杜罗从桌下踢了我一脚,她已经14岁了,比我高很多,和她打架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明年复活节她就要离开这里,回家去学做裁缝。她端起碗,让这两个土豆滑到她的盘子里,并把剩余的芥末酱全浇上。坐在桌子另一边的英格看到了这一切,她扬起眉毛,轻轻地耸耸肩。

这时,旁桌的乌尔班小姐站起来,开始摇铃。这是把暗黄色的铜铃,上面雕着花,镶着黑木柄,这铃总是放在她的盘子边。受到铃声的提醒,我们的桌子立即安静下来。之后一张桌子接一张桌子都安静了,最后食堂里鸦雀无声。

“大家注意听,”乌尔班小姐说,“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姑娘两点半到手工大厅,全到!”

蕾娜特缩着身子坐在我旁边,她是唯一住在我们房间但上六年级的女孩。她看起来突然变小了,好像杜罗也踹了她一脚。但蕾娜特永远也不敢碰最后的土豆。

“你不用怕,”我悄悄地对她说,“手工大厅没什么了不起的,她只是在那儿和咱们所有的人说点儿事,也许是让咱们去美国远游,在密西西比河上划桴板。”

但蕾娜特并不觉得滑稽,也没笑。也许她从来没读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她的头埋得更深了。我生气和她说话,也为她本人生气。我根本就不想为她做什么,她应该一直闭嘴。我不强迫人,永远不!我的一个警句是:“不要笑还没有微笑过的人。”

今天既不该我擦桌子,也不该我洗碗,所以一点钟以前我就回到了寝室。坐在床上,用手指轻轻抚摩着小腿上的肿块,肯定一会儿就变青。这个胖妞!想脱鞋,却脱不下来。今天上午,讨厌的鞋带第三次断了,我在上面打了结,现在打结处穿不过鞋眼,只得又解开。我把鞋带的断头塞到鞋里,然后躺到床上。

我把脸埋在漂亮的红棕色的床罩里,开始想娄姨妈。我一直都只想娄姨妈。还有谁可想呢?有一些让我痛苦和不舒服的想法,我不想要,想赶紧把它们赶走。但思念娄姨妈的想法是美好的,如同乌云中裂开的一道蓝天。在陶努斯,有一次娄姨妈和我看到彩虹,娄姨妈变得高兴起来,为我用波兰语唱了一首歌。我不能全懂,但歌很美。现在,我在自己脑子里哼着那个曲调,没人能听见。

两点半了,伊丽莎白催促道:“快点儿,我们得走了。”

我悄悄地摸了一下床罩,然后起床去手工大厅,手中拿着断鞋带。

手工大厅里满是人,五、六年级的姑娘都到了,有三十多人。她们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坐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坐到窗台上。在行李仓库门旁、靠墙边的桌子上,蹲坐着英格,她向我招手,并用另一只手拍着旁边的地方,示意还有一个空位。

剪裁台上放着三个纸箱,乌尔班小姐把手放在上面,等大家安静下来。

“也许是美国来的爱心包裹,”英格小声说,“想象一下,哈玲卡,是装有巧克力和花生酱的爱心包裹。”

“已经没有爱心包裹了,”我小声答道,“早就没了。”

英格耸耸肩:“也许会发生奇迹,谁知道呢。”

我的警句是:“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奇迹发生,即使相信奇迹会发生。”我写下这句话时,是娄姨妈第二次争取做我的监护人,但又没能得到我的时候。她那时是那样自信。她有固定的工作,非常自信地认为能得到对我的监护权。

乌尔班小姐举起一只手,喊道:“安静!大家听着,我有一个美妙的建议!”

英格向我靠近一些并轻声说:“有什么美妙的!她只有愚蠢的建议。”

我想,英格不喜欢乌尔班小姐,她还是相信希尔德加地斯孤儿院的主任毛勒女士,我们俩都在那儿待过。如果谈论喜欢,我更喜欢乌尔班小姐,至少她不经常问“你在想什么”,也不常做搂一下、亲一下的动作。

乌尔班小姐拍了几下手,大家都安静了。她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组织,叫“母亲康复协会”,由总统夫人埃里·豪斯·可那普女士在两年前的1950年建立。这个豪斯一可那普女士我从来没听说过,但好像在广播里听到过特奥多尔·豪斯的名字,但不知道他就是联邦总统。乌尔班小姐说,豪斯一可那普女士非常聪明和善良,是一个好人,我们应该为母亲康复协会去募集捐款,让可怜的患病母亲们康复,让豪斯一可那普女士高兴。

“什么叫康复协会?”英格问道。

乌尔班小姐解释说,康复协会就是让人变得健康的地方。我知道这么个地方,而且我还在那儿住过半年,那叫疗养院。每天可以喝很多牛奶,面包上抹着厚厚的黄油,午饭后穿得暖暖地在露天躺椅上躺几个小时,天冷时也得这样。我不喜欢这种地方,在那里除了汉内洛雷外,我谁也不认识,但她很快就死了,那时娄姨妈也只能每月来看我一次。但在疗养院里,我康复了,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喝了那么多牛奶怎能不康复呢。豪斯·可那普女士怎么会有双姓?她两年前建立这个机构时,我刚到希尔德加地斯孤儿院,在去年复活节后才和以前的同伴换到现在这家孤儿院,没有人知道我在孤儿院还要待多长时间。如果幸运的话,娄姨妈找个男人嫁了,我就可以跟着她住,否则还得再待几年。真不愿想这事,不能想象,也不愿想象。

我的目光越过苏珊娜、克劳蒂亚和五年级新同学的头顶,他们的脸庞背对着外面明亮的光线,让人看不清他们的脸。我只看到窗外暗淡和模糊的村庄,村庄上面是蓝色的天空,飘着几片白云,还有校园里巨大的栗子树的树梢。

“母亲们应该独自去疗养院,不带孩子,这样可以不承担责任。”乌尔班小姐说,“因为有多个孩子的母亲负担都很重,必须做很多工作。”P1-5

序言

一辈子的书

亲近文学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其实谁不知道,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可是亲近文学怎么就是为了要成为文学家,成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呢?文学是抚摸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种叫作“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地操持,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赏和享受的美,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啾!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阅读优秀

文学是很丰富的,各种各样。但是它又的确分成优秀和平庸。我们哪怕可以活上三百岁,有很充裕的时间,还是有理由只阅读优秀的,而拒绝平庸的。所以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的人:“阅读经典!”这是他们的前人告诉他们的,他们也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再来告诉他们的后代。

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苹,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能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年代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父母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告诉你。我们都已经看见了这种“不知道”所造成的阅读的稀少了。我们很焦急,所以我们总是非常热心地对你们说,它们在哪里,是什么书名,在哪儿可以买到。我就好想为你们开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寻找、得到。像英国作家斯蒂文生写的那个李利一样,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我们也想当一个点灯的人,让你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看见那一本本被奇特地写出来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想起和流连。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自己的书

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也有专门写给孩子和青少年的。专门为孩子和青少年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写出来的足以称得上琳琅和灿烂了。它可以算作是这二三百年来我们的文学里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之一,几乎任何一本统计世纪文学成就的大书里都不会忘记写上这一笔,而且写上一个个具体的灿烂书名。

它们是我们自己的书。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立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不假冒天真,也不故意深刻。

它们是长大的人一生忘记不了的书,长大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样的书,这些书里的故事和美妙,在长大之后读的文学书里再难遇见,可是因为他们读过了,所以没有遗憾。他们会这样劝说:“读一读吧,要不会遗憾的。”

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光和充分的新鲜空气,连飞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现在的这些“国际大奖小说”就是这样的书。

它们真是非常好,读完了,放进你自己的书架,你永远也不会抽离的。

很多年后,你当父亲、母亲了,你会对儿子、女儿说:“读一读它们,我的孩子!”

你还会当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你会对孙辈们说:“读一读它们吧,我都珍藏了一辈子了!”

一辈子的书。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德语书。

——德国儿童和青少年专刊《驴耳朵》

作者曾经说过:“我写的,必须真实,须符合我的现实和我的社会实际情况。”她确实是一位靠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来写作的作者。

——德国明星网络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4: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