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专业适用)》(作者张淳民)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取上,既考虑到物理学这门基础课程在文、管、经类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又考虑到当今科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及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兼顾了基础学科的特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两个方面。课程体系从以运动形态分类转变为以运动规律分类,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对称性与守恒定律;时空观;物质与波;物质与相互作用;物理学与技术科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则是优化了经典内容,增添了反映物理学的新发展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等新内容。
《大学物理(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专业适用)》(作者张淳民)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出发,对物理学课程的框架体系作了较大变动。在课程内容的优化及现代化方面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注重了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加强了物理学的概念及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大学物理(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专业适用)》内容分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时空观、物质与波、物质与相互作用、物理学与技术科学等五部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学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教材,也可作为少学时工科和非物理专业理科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一般读者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参考读物。
第一篇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第1章 天体运动与牛顿力学
1.1 人类宇宙观的发展
1.2 牛顿运动定律
1.3 引力思想与万有引力定律
1.4 海王星的发现和潮汐现象
1.5 能量概念的发展与能量守恒定律
1.6 动量守恒定律火箭飞行原理
1.7 角动量守恒定律 行星的运动
问题
第2章 对称性原理——物质世界最高层次的规律
2.1 对称性
2.2 物理定律的对称性
2.3 宇称守恒与不守恒
2.4 对称性原理的意义
问题
第二篇 时空观
第3章 经典时空观
3.1 牛顿时空观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3.2 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合成
3.3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牛顿物理学的相对性
问题
第4章 狭义相对论
4.1 相对论的两条重要思想
4.2 同时性的相对性
4.3 于间的相对性(时间膨胀或钟慢效应)
4.4 长度的相对性(长度收缩)
4.5 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运动学的核心
4.6 相对论速度变换定律——光速是极限
4.7 质量的相对性
4.8 质能关系——新时代的标志
4.9 相对论与牛顿世界观
问题
第5章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
5.1 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5.2 引力场的时空弯曲
5.3 宇宙的形状和命运
5.4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与宇宙膨胀
5.5 引力坍缩——星系的诞生与演化
5.6 恒星的末日 黑洞
5.7 广义相对论的可观测效应
问题
第三篇 物质与波
第6章 振动和波
6.1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6.2 电磁场
6.3 电磁波
6.4 光是电磁波
6.5 无线电波
问题
第7章 量子理论
7.1 物质世界的量子化
7.2 波粒二象性
7.3 概率波
7.4 不确定关系
7.5 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
问题
第四篇 物质与相互作用
第8章 原子结构与核辐射
8.1 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
8.2 核结构和核力
8.3 原子核的放射性
8.4 放射性的衰变规律
8.5 探索微观世界的近代技术
8.6 同步辐射的发现和特性
问题
第9章 固体物理与新材料
9.1 晶体的基本结构
9.2 半导体材料
9.3 超导材料
9.4 C60、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9.5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9.6 液晶
问题
第10章 量子场理论与物质相互作用
10.1 量子场理论
10.2 基本相互作用
10.3 弱电统一理论 大统一理论和超大统一理论
问题
第五篇 物理学与技术科学
第11章 物理学与能源科学
11.1 能源——一种基本资源
11.2 热能的利用——热机
11.3 熵
11.4 化学能太阳能
11.5 裂变与聚变——原子能及其和平利用
11.6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1.7 人类使用能源的观点再生和保存
问题
第12章 物理学与环境科学
12.1 人类的环境问题
12.2 地球臭氧层及臭氧洞
12.3 温室效应
12.4 电离辐射
12.5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应政策
问题
附录1 诺贝尔评奖与颁奖机构诺贝尔基金会
附录2 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录(190l~2002)
附录3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工作性质分类、国别及获奖者年龄分布
附录4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获奖工作性质分类、国别及获奖机构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