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牌学生成长录(启东中学成功教育三部曲)
分类
作者 施伯冲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启东中学成功教育三部曲”从家庭环境、学校教学和学习方法三个侧面跟踪采访启东中学10个特长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金牌银牌的特殊经历,揭示他们的个性差异与不同潜能的发掘过程,为解开“启中现象”之谜提供了难得的蓝本,不失为这项“九五”课题研究的另一种形式的结题报告。本书是其中的《金牌学生成长录》,可以说是学习经典的浓缩、减负秘笈的展示,借鉴这些“神童”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使青少年学生茅塞顿开,终身受益。

内容推荐

启东中学的成功教学,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张扬,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英才学生。本书共分十章,生动地记述了启东中学10位男女学生命运各异的求学过程,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凭借各自的超常发挥,先后登上了国际中学生理化奥林匹克竞赛的领奖台,免试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感人事迹。

本书披露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对广大中小学生具有直接的示范参考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女生

 一、二十四比一的挑战

 二、“八字法”的秘诀

 三、预习的“诀窍”

 四、决战堪培拉

 五、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六、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二章 “神耳”的奥秘

 一、跟踪老师的思路

 二、扮演老师的角色

 三、训练自己的耳朵

 四、“神耳”效应

第三章 从全班最后到世界第一

 一、自制名片的小男孩

 二、无心插柳的效应

 三、当上了课代表

 四、经受挫折的磨练

 五、扬威雷克雅未克

第四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一张空白的问卷

 二、大卷与小卷

 三、金牌并不遥远

 四、笨鸟展翅

 五、梦圆金牌

第五章 兴会人生的选择

 一、认识你自己

 二、一句话决定的选择

 三、抓住“一闪之念”

 四、雅典夺金凯旋归

第六章 较量的角色

 一、角色的意义

 二、角色的压力

 三、差点中断角色

 四、角色的反思

第七章 成功源于好奇心

 一、守望星空的男孩

 二、每当闹钟响起

 三、滑下扶梯的“神童”

 四、“地狱”的戏言

 五、金牌王子的诀窍

第八章 潜能的开发起于自信

 一、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二、踩准“黄金时间”

 三、掌握学习的“度”

 四、新的起点

第九章 对变幻莫测的色彩着迷

 一、平凡的神童

 二、难题激发的兴趣

 三、国家队最年轻的主力队员

 四、一分之差的反思

 五、五颜六色的希望

第十章 爱玩积木的孩子

 一、读书就是玩积木

 二、垒好每一块积木

 三、掌握组合的技巧

 四、“积木”垒起的金牌

后记

试读章节

陈建鑫对数学感兴趣,在反复尝试中积累了经验。在“香港杯”竞赛中,他牛刀小试,便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既为陈建鑫树立了信心,也使陈建鑫正式踏上了竞赛之路。

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朝着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也同其他活动一样,受到一定动机的调节与支配。

凭着对数学的狂热爱好,陈建鑫在升高一的暑假里,已把高中代数自学了一遍,但没想到班上有的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比他更出色。陈建鑫想,自己在班级中都没有绝对把握拿第一,怎么到国际赛场上去拿金牌呢?

陈建鑫不是那种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而恰恰是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人格特征,在学习方面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陈建鑫的情况就是这样。他对学好数学这门课是很有信心的,抱着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取得胜人一筹的成绩的信念,奋发努力,刻苦学习。但当有的同学学习成绩超过他的时候,心理上就产生了焦虑,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使自己处于一种压抑的心境状态之中。

陈建鑫在接受采访时说,前些日子,按老师的要求,我写了一篇介绍学习经验的文章。其实,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都不一样,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但为了避免师弟师妹们在摸索适用于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时浪费太多的时间,在此我就谈一下自己消除焦虑,解脱压抑的心境状态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他认为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要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夯实数学基础,补足薄弱的知识点,在不断的求知过程中找回自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焦虑。

第一,基础训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充实和扩展中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掌握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的数学学习技巧,并配以适量的解题练习。如果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即使你的解题能力很强,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专题训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成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不等式、函数组合数学和数论等几个专题进行训练和测试,以便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为数学竞赛奠定全面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基础。这一阶段,适当地记一些笔记将会使你的知识更为系统化,而且有针对性地对各式各样的题目进行一些研究,会使你对各类考试的适应性大为加强。

第三,集中训练阶段。此时应将训练难度加大,以国际竞赛试题、各国的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相当于中国的冬令营试题)为主,训练自己对难题的感觉,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注意自己表达方面的问题。这一阶段做题不要轻易看解答,因为这些题都很典型,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好材料。如果看了解答,虽然头脑中脉络很清晰,但往往会缺少一种感觉。

第四,适应性强化训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全国联赛前,通过若干套适应性模拟试题的练习,提高适应性心理素质和检查数学能力水平,以便在全国联赛中正常发挥,减少失误。这一阶段,着重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尤其忌讳盲目乐观和过分悲观。不考虑偶然因素,在主观方面尽量避免失误。如果可以联赛出线,下面的目标将更为直接地瞄准国际竞赛,此时的训练将是高强度的,各级各类的难题都要拿来做,如历届的集训队资科等。但此时的冬令营、集训队、国家队的一次次考试,只能寄希望自己好运了。因为高层次的竞赛,选手实力相差不大,心理素质和运气显得很重要。如果说其他因素占99%,运气占1%,那么当这个工%起作用时,另一个99%就不起作用了。

世界上很多著名数学家对数学奥赛很重视,不仅参与命题,还亲自对奥林匹克选手进行指导。他们都认为,奥赛是发现科学家苗子的有效途径,因为数学是基础学科。这一为数学天才而设置的竞赛,通过两天连考,基本能反映一个人的数学基本功和数学能力,很多奥赛成绩好的选手都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并成为科学家。一些发达国家对奥赛都很重视,美国、俄罗斯、日本每年都派选手参加,且不惜重金,为选手物色好的教练,且每每都有上佳表现。

曹老师认为陈建鑫难能可贵的是对数学理解比较深刻,可是他又有一个明显的弱点:知识掌握不全面,影响了他对试题的总体把握,在班级的平时测试中,陈建鑫的得分往往比不过其他同学。所以,曹老师一开始并没有要求陈建鑫向奥赛冲刺,一味地啃难题,而是要求他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打下扎实的功底。

陈建鑫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高中数学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出一张大卷,每张大卷取8个知识点,8个单元取64个知识点,形成了网络性的知识系统,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在总体把握上,既要求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坚持从概念的基本定义出发、从基本的性质出发、从基本的表达形式出发、从基本的公式出发,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古典文明中,有三个领域最容易产生少年天才,这就是棋艺、音乐演奏和数学理解力。这是因为这几个特定的领域都有一些严格的限定,各有一套特定的符号系统和游戏规则。你只要熟练地掌握规则,勤恳地练习,就可能成为行家。在这些领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社会经验,也没有什么个性化的操作方法。那些神童似乎都是利用了自己在数学和空间方面的天赋,对象棋、乐器演奏或数学游戏有特别的兴趣,对空间感觉或者对音乐和数学的敏感性与同龄的孩子相比领悟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几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典型的神童:马友友和耶迪·梅纽因是两个年轻的弦乐演奏家;诺伯特·维纳和卡尔·费尔德里奇·高斯是两位天才的数学家;萨米·日舍夫斯基和鲍比·菲舍尔则是两个天才的棋坛神童。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而肯定的结论,所有少年天才的成功根源,都在于他们的个人天赋,同时离不开大量的外部支持。由于他们头脑的发展和物质联系密切,少年天才似乎更倾向于成功地掌握一个领域,只有当他们的智慧与该领域中现有的规则相结合的时候,他们才可能成为创造者。

升入高三,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又开始了。陈建鑫发现这一年的试卷并不难,他冷静地答题,仔细分析每一步骤,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上标准答案。他深知像这种试卷,仔细实在太重要了。最后,陈建鑫不负众望,以满分300分的成绩取得了省内第一,从而进入冬令营。

2001年的冬令营在香港举行。考试中,陈建鑫在最后的答题上有些失误,最后分数不甚理想,刚刚够跨进集训队。在集训队,陈建鑫因为有去年的集训经验,很快适应了新的集训生活。他善于调整自己,以沉着的心态迎接每一次考试。陈建鑫的名次一直在第六到第八名之间波动。当只剩下最后两次考试的时候,陈建鑫似乎有些慌了。这两次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与前8次相同,所以很重要。这时,校长王生和教练曹瑞斌特意从启东赶到沈阳集训基地,仔细询问了他的集训和考试情况,觉得陈建鑫的希望还很大,鼓励他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应该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不到最后时刻,决不轻言放弃。”

王校长和老师的鼓励,使陈建鑫重新树立了信心,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最后两次考试中去。结果,这两次考试都发挥得很好。

陈建鑫终于进入了有6名队员的国家代表队。

陈建鑫能进入国家队,是众多老师精心培养的结果。

陈建鑫性格内向,数学基础不扎实,但老师没有轻视他,相反在培养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他当成“数学宝贝”,为他参赛设计了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为他所出的试卷既符合他的认识过程,又与他的创新思维过程基本一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陈建鑫的情况正是这样,为他所出的“大卷”和“小卷”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使他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激发强烈的好奇心,能够保持长久的“想要学”的内在动力。在出“小卷”的时候,指导老师总是因势利导,切实把握教学内容,帮助他揭示规律,在举一反三的教学过程中帮助他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陈建鑫所做的参赛题,研究的对象都是特殊的,若能把这个特殊对象加以一般化,就可揭示规律,触类旁通,掌握解决各类问题的通法,从而学有所获,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这样既巩固了情绪场,又达到了教学要求,使陈建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P97-100

序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省启东中学承担了省“九五”课题《关于中学生特长与个性发展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涌现了一大批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得10金2银,并每年有20位左右的学生升入清华、北大,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

“启东中学成功教育三部曲”从家庭环境、学校教学和学习方法三个侧面跟踪采访启东中学10个特长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金牌银牌的特殊经历,揭示他们的个性差异与不同潜能的发掘过程,为解开“启中现象”之谜提供了难得的蓝本,不失为这项“九五”课题研究的另一种形式的结题报告。《金牌妈妈教子录》忠实地记述了10位命运各异的家庭主妇身体力行善为人母的感人事迹,可以说是一部国内外难得的怎样当母亲的好教材:《金牌老师启示录》形象地展示了一批呕心沥血的“灵魂工程师”催人泪下的故事,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金手指指点数理化迷津;《金牌学生成长录》可以说是学习经典的浓缩、减负秘笈的展示,借鉴这些“神童”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使青少年学生茅塞顿开,终身受益。

长期以来,在教育界一直存在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许多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们为处理两者的关系至今还在举行着艰辛的探索,认为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应从人的个性、差异出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我们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学校环境中,不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发挥潜能,在中学阶段就让他们站上很高的人生平台,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这套丛书是江苏省启东中学《关于中学生学习特长与个性发展实验研究》的形象总结。其中正确处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每个教育工作者有启迪,对千千万万个“望子成龙”的家庭,更有直接的可操作性和示范作用。

王生

2006年5月6日于启东

后记

我们的时代,需要一点传奇,宛若大自然需要一点奇花异卉,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启中现象”是一种待研究的现象。“启中现象”深刻的内涵,可以说是对平庸的改造,是对流俗的反叛,是对淡雅的丰富,是对静穆的点缀,是对质朴的优化。他们所创造的业绩,平凡中不乏内在的深刻理性,和远离功利本体精神的闪光,许多卓越的人生道理和创新意念以震撼的形式引起世人的瞩目。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对“启中现象”的开掘感到了才疏学浅的尴尬,常常陷入无端的烦恼之中不能自拔。在我的眼里,“启中现象”是一座浮动的冰山,淹没于水下的部分才是本质核心所在;如何透过表象,理性地把握存在于潜意识里的精华,确实并非易事。笨拙的笔力,一时难以表达那些通常所表现的跨越常规的奇特,以及难以把握创新意念强烈的个性特征。他们所表现的个性功能的张扬,是人类在有限的自由中创造某种理性自由的一种大智慧,而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雕虫小技,也不是为那种一般地为维生而奔走操劳的小聪明。

于是,我感到了执笔的庄重,自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再不敢有半点偷懒或粗制滥造的念头。好在启东中学是我熟悉的地方,过去由于工作的关系曾多次采访过这所学校,并断断续续发表过一些作品,其中《神童辈出的奥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题写书名,获“共和国脊梁”征文一等奖、《透视神童》获“中华之魂”特等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反响。但那些作品独立成篇,对“启中现象”的发掘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刻,“东方人才网”的吴信忠总编几次督促我再接再厉,并对深度开掘“启中现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经他策划,由此萌发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为家乡的启东中学写一套系列丛书,就成了我多年的愿望;这一意愿,很快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和帮助,采写的计划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本书的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韩正之总编专门来启东面洽,启东市委书记沈振新撰写了序言,启东市副市长施学雷、启东市委宣传部倪春元部长、启东中学校长王生博士在启东宾馆接待了韩总一行,为本书的出版奠定了基础。他们认为,探索“启中现象”,不仅是启东人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惠及全国教育界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

至此,撰写本书,已超出我个人行为的范畴,自感责任重大。尤其是我的母亲病重期间为了不影响我的写作,坚持不让人给我打电话,待我匆匆回家已经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但她得悉这套丛书即将出版,竟然含笑着与我告别人世。还有鲁迅文学院的同学姜巍、卞庆奎、团中央的陈光浩,南通市委宣传部徐仁祥副部长、南通市文联尤世玮主席、南通市作协冯新民主席、教育家和慈善家蔡光天诸同仁的勉励,还有沈雨辉、沈季萍、施挺、袁蓓、施永辉、陆慕松、陈海燕等为我收集资料、拍摄照片、打印文稿,参考金牌老师钱宏达副校长、王建忠副主任、曹瑞彬和卢益新等老师有关启东中学的教案,几经采访易稿,历时一年多时间才杀青付印。

在此,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母亲沙再贤,并对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至于书中的疏漏之处,恳望读者指正,以便补救于万一。

作者

2006.5于宝岛花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