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京大屠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志耕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史书式的报告文学,这是我们民族苦难的一个缩影,它记述了五十年前人类历史上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悲剧——南京大屠杀。作者徐志耕先生不辞辛苦,实地采访近百位幸存者,采用了大量第一手鲜活史实资料,饱蘸国人的血泪、历史的风烟,第一次全面、真实、深刻而形象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始末。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揭露了侵华日军的血腥罪行,揭示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种种原由。温故知新,读一读这部作品,可以引起我们许多值得反思的东西。

内容推荐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遭难者达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中国人排起来,可以从南京连到杭州;这三十万中国人的血,凝起来有一千二百吨。然而,日本至今尚有人根本上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尚有人著书撰文为侵略者开脱罪责。而我们国内尚无一部较全面、较完整地反映这一事件的著作。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从纪实文学方面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历史的风烟,以详尽的事实和资料,将这一事件的始未告诉给读者。

目录

铁与血的事实——为《南京大屠杀》序

血浓于水——《南京大屠杀》再版自序

为了和平——《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纪念本序

 第一章 13——黑色的数字

 第二章 白太阳与红太阳

 第三章 安全区写真

 第四章 血似江水水似血

 第五章 虔诚的教徒

 第六章 街巷血泪

 第七章 焚毁与洗劫

 第八章 秦淮残月

 第九章 十四个秀英

 第十章 民夫们

 第十一章 难言的苦难

 第十二章 不安的“安居”

 第十三章 伤痕不平恨不平

 第十四章 荒野孤魂

 第十五章 历史的审判

 尾声 愿历史成为过去

续记

 血战

 血证

 血谊

 血债

 血祭

 跨国诉讼

海外评论选

 一份关于南京恐怖事件的全面报告——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魔鬼仍在狞笑

 史书式报告文学

 “南京大屠杀”五十年祭

 民族苦难的缩影——读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

 铭记“南京大屠杀”

 两本《南京大屠杀》

 铁案岂容翻

在日本长崎、广岛、熊本集会上的报告

 “南京大屠杀”——不容置疑的事实

海外来信选

 侵华老兵愿为中日友好出力

 忘了历史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南京大屠杀》

 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

 声明

 军人要保卫国家

 我在德国讲“南京大屠杀”

永远的伤痛——访日散记

试读章节

松江失守!昆山失守!上海失守!打了三个月的沪淞会战以国民党军的全线溃退而告终。败下阵来的国军们四散逃命。被炮火和弹雨打得破破烂烂的青天白日旗,在寒风中悲泣,失了血的白太阳更加苍白了。散兵们蜂拥般地沿着沪宁线撤退、撤退,撤到了离上海六百里的当时国民党首都南京!

高举着红色的太阳旗,日军不停地追击。

两个太阳朝着一个方向运动。

南京危急!蒋介石立即召集他的高级幕僚研究对策。一阵由远而近的飞机尖叫声响过后,紧接着是不断的爆炸声。城内不知什么地方又挨日机的炸弹了,这座坚固而美丽的楼房也有些微微震动。八月份以来,日军的飞机多次飞临南京上空狂轰滥炸,蒋介石和他的办公机构大都转移到地下和郊外了。

作战组长刘斐是个稳健派。他慢吞吞地说:“日军利用陆海空的优势包围南京,南京不宜固守,我主张象征性地防守一下后就主动撤退。”

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点头赞同:“应该这样。”

蒋介石神情严肃而茫然。他抬头转到总参谋长何应钦面前。何应钦以矜持老成闻名。他先说刘斐的意见“有道理”,但又说需要研究,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军令部长徐永昌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最后一句是:“一切以委员长的意旨为意旨。”

两天后继续开会。人比第一次多了几个。

蒋介石笑着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李宗仁:“德邻兄,你对南京守城有什么意见?”

“我不主张防守。从战术上来说,南京是个绝地,无路可退,加上我军新败之余,士气不振,还是撤退为上。”

穿着深蓝色呢军服的德国首席顾问哇啦哇啦地说了一通外国话,言辞很激烈。他竭力主张放弃南京,不作无谓牺牲。

没有人说话。有人叹气。蒋介石的神情显得有些忧虑和伤感。

唐生智忽地站立起来,慷慨陈词,语惊四座:“南京非固守不可!沪淞一战,我军损兵折将,若再失首都,将何以向四万万民众交代?将何以对孙总理在天之灵?我意坚守南京,誓复国仇!”

正患阿米巴痢疾的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说的这一番激昂的话,使沉闷的空气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蒋介石阴沉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其实,唐生智已经摸清了蒋介石准备固守南京的心思,又经他任用的佛教密宗居士顾伯叙的极力撺掇,他自以为下了一着好棋。

果然,蒋介石亲切地叫起了唐生智的号:“孟潇的意见很对,值得考虑,我们再研究研究!”

事不过三。第三次高级幕僚会议上,蒋介石一反忧虑而严肃的神情,坚定地说:“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寝所在之地,对全国人心有重大影响,我个人是主张死守的!”

没有人附和。“守南京问题就这样定,大家看谁来负责好?”

还是没有人作声。蒋介石看了看四周:“如果没有人来任卫戍司令长官,那只有我来负此责任了。”唐生智打破了沉寂:“军人以身许国。委员长如果没有预定人选,我愿负此责任,誓与南京共存亡!”

就在蒋介石赞许唐生智“好”的时候,李宗仁心里明白:唐生智是想乘此机会掌握一部分兵权,以作日后争权夺利的资本。自一九三。年唐生智讨蒋失败后,一直没有兵权。警卫执行部主任是个负责构筑国防工事的角色。曾经拥有两湘重兵的唐生智,因为不满何应钦等当权派的统治,所以积极投靠蒋介石。对于南京的防守,他认为日军不会不顾国际舆论真正进攻,也可能采取攻而不入的办法,迫使中国求和。  蒋介石也有他的盘算。叫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自己就可以脱身逃离前线,还能利用一下唐生智与白崇禧之间的矛盾。再说一星期后,西方国家将在布鲁塞尔按照九国公约的条款举行会议,他们可能会对日本采取一些强硬的行动。退一步说,西方国家如果不出面干涉,汪精卫在中山陵的公馆里与德国驻南京大使陶德曼正讨论着日本提出的和谈条件,守一下南京可能促使日本作些让步。

中英文化协会的礼堂里,华灯齐放,觥筹交错。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招待外国新闻记者和留守南京的外籍人士。他显得信心十足。放下酒杯,他讲话了:

“卢沟桥事件以来,我军在各地多遭挫败。但吾人将屡败屡战,直至最后胜利。”他不会英语,特请中英文教基金会总干事兼金陵大学校董会的董事长杭立武帮忙翻译。

“本人奉命保卫南京,有两件事是有把握的。一、本人及所属部队,誓当寸土必守,不惜牺牲,愿与南京共存亡;二、这种牺牲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听到这里,杭立武不敢翻译了。

“怎么?”唐生智问。

“唐长官,你说这话是要负责任的啊!”杭立武说。

“你不相信我?”

一见唐生智理直气壮的模样,杭立武用慷慨激昂的语调翻译出来。记者们热烈鼓掌。

唐生智叫他的参谋科长谭道平起草的《南京防守计划》已经送给了蒋介石。防守的重点不在外围,而是在复廓阵地。为了扫清射界,不给敌人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同时显示“焦土抗战”的决心,城墙四周火光冲天,不少营房和民房烧为灰烬!城门上写上了醒目的大字:“誓复国仇!”“保卫大南京!”,“誓与首都共存亡!”

蒋介石一身戎装,在他的随从的簇拥下,视察了一番复廓阵地。站在高高的紫金山上,他用望远镜看了下四周,说:“南京东南一带山岭起伏,利于防守,北有长江依托,形成天然要塞,至少可守两个月。只要守住两个月,就有时间整编生力军以解南京之围了”。

站在顾祝同身后的卫戍司令部参谋处第一科长谭道平心中暗暗发笑,不禁脱口而出:“两个月?能守两个星期就不错了!”

谭道平是唐生智的湖南同乡,又是老部下。他已经从唐生智那里领了一千元的安家费。他心里明白,守城的十几个师在淞沪战场上已经伤亡近半,补充的新兵连枪都不会放。卫戍司令部情况不明、指挥不灵、人力不足,敌军还没有到,内部已经混乱了。

蒋介石也明白这一切。对布鲁塞尔的九国会议所抱的美妙的希望已经成了破灭了的肥皂泡,因为“没有一个同情中国的国家愿意采取制止日本或使日本放宽和平条件的行动”。他只好一面摆出抗战姿态,一面像等候救星一样等候斡旋和平的陶德曼大使从日本飞来。

十二月二日晚上,蒋介石在四方城那幢绿树环抱的小公馆的客厅里迎来了这位和平之神。值得庆幸的是,和谈的条件没有变。除了第一条承认伪满和内蒙独立有些苛刻,其余五条都可以接受。这件事,他已征询过幕僚们的意见。他必须当机立断。他要陶德曼转告日本,同意以这六条为谈判的基础。他说:“日本人说话不算数,我信任德国,德国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你始终担任中日两国的调停人。”

蒋介石的预见言中了一半。就在他和陶德曼在四方城的小客厅里会谈的同时,帝国大本营发表了《解决支那事变的建议草案》,条件更苛刻和强硬了。就是已经加了码的新的更苛刻的和平条件,近卫内阁中的一些人还不同意将其作为谈判的基础。他们的目的是:“一定要叫中国丢尽脸!”P27-30

序言

这是一部史书式的报告文学,这是我们民族苦难的一个缩影,它记述了五十年前人类历史上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悲剧——南京大屠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当时,街巷积尸成垒,江河一片赤红。据史料记载,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二十八案,计十九万人;零散屠杀八百五十八案,计十五万人;共屠杀南京难民和放下了武器的国民党官兵三十余万人!这一中外瞩目的暴行,当时就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谴责。一九四六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战犯的判决书中指出:“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对南京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判处绞刑。另一个“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第六师团长谷寿夫被引渡到南京受审,于一九四七年处以死刑。

这铁与血铸成的事实,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近年来,日本有一小部分人妄图否认他们侵略中国的罪行,说什么“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他们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不公正”的、“不是依照国际法进行的”。这不能不引起我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关注。

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第一次全面、真实、深刻而形象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始末,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揭露了侵华日军的血腥罪行,揭示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种种原由。温故知新,读一读这部作品,可以引起我们许多值得反思的东西。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传统友谊。但是,谁也不应忘记,两国关系史上曾有过侵略和被侵略的岁月。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之一,它理应公诸于世并让人们牢牢地记住,记住历史的教训。干戈化玉帛。一个民族的自省比一个民族的宽容更重要。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种种的苦难。扩张和掠夺是侵略战争的根源。扩张的野心不死,战争就不可避免。制止战争,是中日两国人民、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责任。

时光如水,五十年弹指而去。世界进入了新的文明的里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人们,都应该相亲相爱。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乞求和平。哪里燃起侵略的战火,正义的人们应该在哪里把它扑灭。

人类不要自杀!

和平万岁!

一九八七年九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