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简明通史(修订版)/北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白寿彝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通俗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著作,为的是便于中外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是在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上起远古的传说时代,下迄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对每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做了综合的叙述,是一部通史性的史学史教本。

中国的历史纵贯古今,横溢中外,体现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任何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焕发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教育在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与论说中国史学发展历史的专题著作。分章论说了中国史学发展每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全书征引翔实、剖析精到、论说简明,是一部体现中国史学研究现有成果的力作。

本书径自商代说起,对于夏朝是不是奴隶社会这个目前尚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则不去深究。明确提出了“成长”(秦汉时期)、“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继续发展”(五代宋元时期)和“衰老”(明清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从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五四”运动把它划分为前期和后期。

目录

第一章 叙论

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二、五十多个民族·十多亿人口

三、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

第二章 远古的遗存

一、从元谋猿人到北京猿人·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二、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工具的进步·装饰品的出现

三、仰韶文化所见母系氏族社会

四、龙山文化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

第三章 古老的神话和传说

一、古老的部落

二、部落首领·神和神的儿子们

三、夏的“家天下”

第四章 商周奴隶制国家

一、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二、商奴隶主王朝

三、商代的社会经济

四、周的兴起和周奴隶主王朝的建立

五、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六、周由盛而衰

第五章 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一、东周初年和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二、战国时期七雄的斗争

三、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四、儒墨·诸子·楚辞

第六章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

一、秦,第一个封建皇朝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三、西汉皇朝的建立和巩固

四、西汉的盛世

五、西汉的衰落·绿林、赤眉军大起义

六、东汉皇朝的建立和长期的动荡·黄巾军大起义

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八、封建关系的成长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

一、三国鼎立

二、两晋和十六国

三、南北朝

四、隋皇朝的建立·隋末农民大起义

五、唐皇朝的盛世

六、唐中叶的变乱

七、唐皇朝的没落·唐末农民大起义

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九、封建关系的发展·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

第八章 五代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

一、五代十国

二、北宋皇朝的兴亡·王小波和方腊的起义

三、辽、夏、金·它们跟北宋的关系

四、宋金的南北分立·钟相、杨么和红袄军起义

五、蒙古的兴起·夏、金和南宋的灭亡

六、元皇朝的建立·元末农民大起义

七、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八、封建关系的继续发展·广大边区的封建化

九、中外交通的发展

第九章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老

一、明皇朝的建立

二、明皇朝的中衰·流民矿徒的起义

三、明皇朝的腐朽·农民起义的继续

四、满族的兴起·明末农民大起义·明皇朝的灭亡

五、刘颐农民政权·南明诸王·清初的统一活动

六、清皇朝统治的加强

七、清皇朝的衰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八、封建社会的衰老·封建势力禁锢下的资本主义萌芽

九、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

第十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四、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五、鸦片战争以后的学术文化

六、外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员们的洋务活动

七、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西方近代科学的传人

八、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

九、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十、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十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十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十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十四、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

十五、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十六、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文艺和科学技术

十七、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第十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三、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四、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

五、国民党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始

六、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苏维埃区域的开辟

七、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

八、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统治·苏维埃革命的深入和扩大·红军的长征

九、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变化

十、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十一、七七事变和全国抗战的开始·三种不同性质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十二、相持阶段到来后抗战形势的演变

十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

十四、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十五、各党派的建国主张·政治协商会议

十六、全国内战的爆发·中国军事政治形势的根本转折

十七、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十八、哲学·史学·自然科学·文学

试读章节

第五章 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一、东周初年和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二五六年,东周亡。东周共经历了二十五个王,五百一十四年。周东迁后四十九年即公元前七二二年起,史家习惯上称作春秋时期。公元前四零三年到前二二一年,习惯上称作战国时期。

周的东迁是政治上的重大变局。此后,变化越来越大,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有发展。在春秋时期,有的大国曾吞并了三十多个小国,有的大国甚至吞并了四五十个小国。相传西周时期有一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兼并为一百多个,在政局上起作用的有十几个。到战国时期,只有七个大国十几个小国,最后是秦的统一。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

平王东迁,是依靠晋、郑、卫、秦的保卫,才得重建政权。晋、郑是平王特别依靠的力量。郑原建国在今陕西省华县。在周东迁前后,郑迁到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郑庄公在春秋时期开始的二十年内,是一个很活跃的政治人物。晋在今山西省南部,是一个土地肥沃、戎狄杂处的地区。东周初年以后,国力有不断的发展。秦,在东周初年还是一个新建的国。它在跟戎族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占有今甘肃省东部和陕西省中部的广大地区。晋、秦和在今山东省的齐、在今江汉地区及河南省南部的楚,都是春秋时期的主要强国。楚的势力,由于不断向北方发展,成为北方诸国防御和对抗的目标。公元前六七九年,齐桓公平定了宋内乱后,大会诸侯,树立了霸权。春秋历史从此进入了霸权争夺的时期。在这以前的九十年,是霸局的准备时期。

齐桓公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并利用周的传统地位,提出“尊周”的号召,团结一部分诸侯,对抗经常威胁诸国的楚和戎狄。当时北戎侵扰燕国,狄人灭卫并攻打邢国。齐助燕打败北戎,助卫复国,并把邢迁到安全的地区。公元前六五六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郑、陈、卫、许、曹等国联军侵蔡伐楚,进兵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迫使楚向周王纳贡。这是齐国霸业的一个高峰。据说齐桓公九次大会诸侯。公元前六五一年葵丘(今河南省兰考县东)之会,商定了有关各国共同遵守的条约,是一次有名的盛会。公元前六四三年,桓公死后,国内发生君位的争夺。不久以后,霸权转移到晋国。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他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到六十多岁才得到君位,是当时各国君主中最熟悉社会情况的人。狐偃、赵衰等长期跟他流亡在外的人,都是很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公元前六三六年,晋文公即位。第二年,他就抓到了“尊周”这面旗帜,把因王朝内乱而出居在外的周襄王送回王城,并平定了叛乱。公元前六三二年,楚因宋国附晋,率陈、蔡、郑、许四国之兵讨宋。晋率宋、齐、秦之兵,跟他们大战于城濮(约当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把对方打得溃不成军。这是楚国向北发展的兵力第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使晋文公的威名超越于齐桓公之上。自此以后八十多年问,晋楚间的斗争成为争霸的主要内容。斗争中,双方互有胜负。公元前五九七年,在邙(今河南省郑州市北)的战争中,楚大败晋军。楚庄王对晋的胜利,使他成为一个有名的霸主。

秦穆公也是一个有心图霸的君主。他的助手都是能干的政治人物。他曾两度帮助晋国公子回国,使他们得到君位。晋文公便是这两个晋君中的一个。公元前六二七年,穆公乘晋文公新丧,偷袭郑国,为晋所败,三个元帅都被俘了。此后,秦很久不能向东有大的发展,而把力量集中在西方上,成为称霸西戎的著名人物。

黄河流域争夺霸权的战争,使处于争夺目标的小国疲于应付。同时,长期的断断续续的战争也引起并促成一些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政治势力的消长,使他们无力外顾。这两种原因,都要求局势的变化。公元前五七九年和前五四六年,先后两次由深受争霸之害的宋国发起了弭兵的会盟。第二次会议成功了。晋、楚、秦、齐及宋、鲁、郑、卫、曹、许、陈、蔡等议定,宋、鲁等八国要对晋、楚同样朝贡,齐、秦大国分别与晋、楚联盟。晋、楚平分了霸权,黄河流域的霸权争夺基本上告一段落。

弭兵大会后,春秋的历史进入了晚期。这一时期的特点,一是晋、齐等国的显族加紧了对公室(国君)的斗争,又一是长江下游兴起的吴、越,向黄河流域争夺霸权。

诸侯国内的显族,正如诸侯国之间的霸者一样,是国内贵族中有实力的显赫贵族。晋自文公以后,逐渐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显族。到了春秋晚期,公室日趋衰微,政治权力落到了显族手里。公室无兵无将,只知奢侈享受,不顾民众的死活。显族却是有谋士,有武装,实力超过公室,还知道注意争取民众的办法。显族跟公室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同时,在显族内部也有矛盾和斗争。春秋晚期,晋国出现了智、赵、魏、韩、范、中行六家显族专权的局面。后来范和中行两家也垮了,只剩下智、赵、魏、韩四家。公元前四五三年,赵、魏、韩三家灭掉智氏。此后,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随时把晋瓜分了。

齐的显族,也是齐桓公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齐的显族有国氏、高氏、栾氏、鲍氏、崔氏、庆氏、晏氏等,而最后取得压倒势力的是田氏。田氏用阴谋和暴力,打击、消灭了别的显族,并于公元前四八九年、前四八一年两次杀害齐君。公元前四八零年以后,齐的政权就落到了田氏手里,只要时机成熟,田氏就可以坐上齐侯的宝座。

比晋、齐小的国家,如鲁,也有显族。鲁的显族,是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他们都是从公族分裂出来的。公元前五六二年,三家瓜分了公室的土地和劳动力,实际上把鲁国分成了三国。公室成了空架子,靠三家的贡纳维持。

吴,建都在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是周的同姓国,后来附属于楚。公元前五八四年,吴从晋人学得了射法、御法和战车阵法,加强了武装力量,并跟北方国家开始了往来。吴、楚的关系也开始有了变化。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谋主,孙武为将军,于公元前五零六年,大举攻楚,五战五胜,进驻楚的郢(今湖北省江陵县)都。楚昭王奔随,几乎亡国。后来因秦出兵援楚,吴国贵族发生内讧,越又乘机攻吴,吴军退走。

越,建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在楚的帮助下很快地发展起来。越王勾践战败吴军,阖闾受伤而死。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立志报仇。公元前四九四年,吴打败越王勾践,把越置于属国的地位。越王勾践在卑身事吴的掩护下,作了复国的充分准备。公元前四八二年,乘夫差北上会诸侯的时机,越攻人吴都。公元前四七三年,越灭吴。

吴王夫差在胜越后,在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会诸侯,跟晋争霸。越王勾践灭吴后,也北上会诸侯,号称霸主。吴、越北上,表明当时南北地区间联系的加强,但它们的称霸,已是春秋时期争霸的尾声,远不像晋、楚争霸影响之大了。

P59-62

序言

为了纪念父亲白寿彝诞辰一百周年(一九零九年——二零零九年),我们出版了《中国通史》(简明版)。

《中国通史》(简明版)是在父亲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一九九八年,父亲在十二卷二十二册《中国通史》总主编的工作基本完成后,又将已出版的《中国通史纲要》进行了认真地修改,遗憾的是父亲生前未能将其出版。近来,江苏文艺出版社要求出版父亲修改后的书稿,这的确使我们高兴。“文革”十年动乱的一九七二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出版工作者会议上提出了要编写《中国通史》的任务,父亲深受鼓舞,并决心响应周总理的提议,一定要完成编写《中国通史》的重大任务。父亲当年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但正像父亲的挚友、著名诗人臧克家诗中所述,父亲是“晚晴白发迎春风,浩荡壮志冲云霄”!

一九七五年,父亲再次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学工作。同年九月,父亲经过三年来的筹划和潜心探讨,又经过“文革”中的种种政治险阻,终于组成了以他牵头的《中国通史》编写组。当时,这一重大举措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赞同和支持,受到了国家出版局领导同志的赞许。当时正处在“文革”后期,《中国通史》编写组的成立乃为中国史学界及中外媒体称之为“惊雷”,称之为“闪电”!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二日,父亲亲自动手,开始草拟《中国通史纲要》的大纲,然后开始编著工作。《中国通史纲要》可以讲是十二卷二十二册《中国通史》的纲要,是总构思、总架构。父亲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总主编的十二卷二十二册《中国通史》,在内容上悬殊很大,在表述上也风格各异,但都是在中国通史的“通”字上下功夫,则完全是一致的。

本书是一部通俗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著作,为的是便于中外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此书的“通”突出地贯穿在它的体系和脉络方面。本书在体系上的特点,是对每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做了综合的叙述。本书在勾画历史轮廓时,是采用“粗线条”的手法。这是因为惟有用“粗线条”,才能使轮廓清晰、醒目。本书中的“远古的遗存”跟“古老的神话和传说”两章,概括了奴隶社会以前的全部历史。而关于奴隶社会,本书径自商代说起,对于夏朝是不是奴隶社会这个目前尚在研究、探索的问题,则不去深究。根据同样的道理,父亲把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作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而不勉强论证奴隶制究竟亡于何时,封建制究竟兴于何时。至于封建社会,父亲明确提出了“成长”(秦汉时期)、“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继续发展”(五代宋元时期)和“衰老”(明清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从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五四”运动把它划分为前期和后期。父亲在《中国通史纲要》的“题记”中指出:

我们在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作到这一点,还有待于读者的论定。

本书同时也反映了父亲生前的要求,“这本《中国通史纲要续编》,实际上就是《中国通史纲要》的第十一章。因为要单独刊行,就没有标明章次,以后如有机会印合订本,那时,将对章次另作处理”。我们已经按照父亲的遗嘱去做了。

父亲曾经明确指出:

一个民族没有历史或研究历史很不够,这不是民族的光荣。我们现在正处在过渡时期,更应该看重自己的历史,看到我们在人类历史上的成绩。

父亲生前经常讲到:

总结历史的经验,彰往而知来。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了解、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中国的历史纵贯古今,横溢中外,体现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任何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焕发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教育在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即将出版发行。在此,我要特别向曾经参加编写《中国通史纲要》的全体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由于你们同我的父亲,几经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地辛勤工作,不断讨论并修改书稿,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六日终于成书。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张华,从筹划、校订到《中国通史》(简明版)的成书,同样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我要再一次地向他们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有关同志的耐心工作。谢谢大家!

现在我们已经跨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奋进的步伐,越迈越大,越走越快,我们只有重视历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弘扬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才能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白至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