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桦纪念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上海鲁迅纪念馆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桦,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职。是中国现代重要的版画家,为推动我国版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收集了李桦先生的知交故旧、门生弟子、家属亲人的缅怀文章,是全面认识李桦先生一生业绩的重要资料。

内容推荐

今年是著名版画家、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广东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创办人和主持人、鲁迅版画理论的实践者之一李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缅怀李桦先生的生平业绩,弘扬李桦先生的精神,彰显他的艺术成就,积累鲁迅研究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史料,经过各方人士的努力,我们编辑出版了本书,以表达我们对李桦先生的纪念、崇敬之情。

目录

悲痛与怀念

我去莲花井找李桦

追忆李桦及其木刻插图

贵在真诚

鞠躬尽瘁版画事业

追忆李桦同志

德高望重的版画家李桦

怀念李桦老战友

缅怀李桦同志在浙江的业绩

怀念我最景仰和爱戴的导师李桦先生

李桦先生和我——两次邂逅前后小忆

忆李桦

如沐春风六十年

我最崇敬的老师

怀念与学习

怀念李老

紧握木刻刀 奋战在上海

怀念李桦老师

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学者李桦

缅怀李桦

李桦先生,我永远怀念你

怀念李桦同志

高尚完美的人格 一代艺术的大师

怀念李桦先生

难忘的李桦先生

教诲铭心当自励

良师益友——忆李桦同志

深切的怀念

艺坛的楷模 学习的榜样

李桦精神千古

“班首”永在我心中

李桦与鲁迅

李桦与神州版画博物馆

忆和李桦先生通信

李桦先生鼓励我写《中国现代版画史》

记李桦先生

永恒的纪念

李桦先生关心“大路画展”

要珍惜自己来自生活的体验

李桦先生与启东版画

牢记教诲 植根生活

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李桦

怀念李桦先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国藏书票艺术导师李桦先生

往事历历 音容犹在

一颗明亮的巨星陨落了

敬爱的李桦老师,您永远活着

忆导师李桦先生

藏书票艺术的引进者李桦先生

一瓣心香祭桦师

我的老师李桦先生

一代宗师李桦先生

桦师千古

伟大的人格力量

李桦先生——中国版画教育的开创者

动之以情的为人为艺

点点滴滴见精神

他给我们以力量

李桦——改变中国版画命运的人

忆李桦先生

回忆李桦先生

桑榆之年的李桦先生

出访英国的几件小事

难忘恩师情

关键时刻的教导

严师·慈“父”·楷模

和李桦先生相处的日子

忆李桦先生讲课

李桦先生二三事

悼念李桦先生

身教与言教

忆李桦先生同我们一起下乡南峪及其他

深深的缅怀

伟大的胸怀 深情的教诲

最后的纪念

李桦先生和儿童版画教育

清澄明朗的笑容

难忘的李桦先生

永远的微笑

永远的怀念

往事二三

李桦与青年艺术社

德艺双馨风范永存

彪炳千秋 光照日月

李桦与鲁迅的版画情缘

木刻遗存耀寰宇——李桦与上海鲁迅纪念馆 

李桦小传

李桦年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我去莲花井找李桦

刘 仑

1935年夏一个清早,我去找李桦。事前,林绍仑同学告诉我,“到了中央公园,沿右墙边过小马路转入去就是莲花井后巷,李桦家住莲花井松庐”。是的,莲花井虽偶有经过,但还是陌生。走进去,原来是一条细长不很直的小巷。巷两边是大小不等的百姓平房,多以青砖瓦屋木门构成,引人恋看的是,有的门口装上三道木门:第一道是比人高一点的矮脚门,门楣上边雕了通花可以窥人;第二道是园木栅栏;然后才是厚厚的木门,可谓安全也。有的屋边筑有凉台,台边一排疏栏是用石湾色瓷筑建的,种着几盆艳花,上面晒晾衣服,也会传来几声鸟歌。进入巷口便看见不少人家在扫地和洗菜,有的老人在门口坐着竹椅喝茶吸烟,孩童们追逐玩耍……我走在青麻石的路上,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觉得莲花井美过我老家姚屋巷,它的风情使我顿觉安详又温暖。

到李桦家门口,却看不见“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的牌子。我怕走错了门,再看,没错。原来李桦的家就是版画会,版画会地址就在李桦的家。真是无形即有形,有家即有会了。我拍了几下门,开门的女人说:“李桦不在家。”我顿时有点失落,便说:“明早再来,请李先生等等我吧!”

次日清晨,我见到李桦了。我们是市美的前后同学,从未谋面,他是老大哥。握手时,觉得他的手略粗而有力。他个子不高,脸色赤实,是广东年青人的形象。他的举止动态虽不那么潇洒,但一听他的语调,便觉得是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使我愿意与他结交为艺友!

李桦让我坐在画桌旁,阿姨端来一杯茶。这时,我便对李桦兄讲述我的来意:“我叫刘仑,很想搞木刻,可是不懂,特来请教!我还想参加版画会,未知够不够条件?!”我即打开带来的几张石刻画摆在他面前请教。他仔细看了一遍,又翻了一下,问:“你怎样想起刻石刻的?”我说:“1934年至1935年间,我在防城中学任教时,看了鲁迅先生介绍在《文学》、《译文》上刊登的版画作品,引起我很大的兴趣。这些版画画面对比强烈,构图新颖,内容富于现实感和进步性,大大地打开我的艺术思路。比常见的描写闲情逸致、伤感颓废的绘画,给人的教益好得多。过去,我喜画水彩写生,少年时爱画国画,现在,很想搞版画了。”

桦兄问:“你的石刻画是怎样刻的?”

我答:“我不懂得怎样刻画,很纳闷!后来有位学生交了一块石刻浮雕手工作业,看来近似我在市美毕业展那块着色木雕。再看石质细软,呈深青灰色,我想,把它打平来刻画不就是石刻画么?后来得知凤凰山下有此石,我便时而扛几块回来,先粗打平石块,再以细沙调水磨平,复用细沙纸或木贼草打光石面,便可刻画了。一年多来,我刻了二十四块石刻画。”

我觉得李桦兄在静心听我的介绍,又再说:“挖石、扛石、打石、磨石、刻石、印石,满头大汗,有点像小搬运工、打石工,还兼印刷工和画师的样子。有的老师不知道我在于什么。”桦兄微笑了一下说:“不要紧……”我又说:“我以传统土法,请铁匠打了两把小平刀,两把大小斜刀,便瞎刻起来了。以抄更纸把画油印出来,摆满房间,与学生们一起看得乐滋滋的!”

李桦看了我的石刻画和听介绍后说:“你自磨自刻,勇于尝试,勤奋锐气很难得!我们还年青,应照鲁迅先生的教诲,路是走出来的,艺术之路也是一样!我看,你的石刻中的晕刻是创新的刻法,你能吸取汉石刻的拓法来表现现实题材,距今尚未见到。但务必重视绘画基础,深入生活实际,把所感受的现实题材,创作成为版画艺术作品,应走‘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  说到这里,桦兄拿来几册《现代版画》给我看,说是广州版画会的创研园地,其中也有日本版画家交换的作品在里面,每月出一期,一期五十本,全是手印的,每期都赠送鲁迅先生,以求指导。我一接触到《现代版画》,心情异常激动!因为是原作,比之报刊上所登的画更有感染力,而且采用中国土纸来装订成册,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品,突出了民族民间的形式美,而画作内容又是新的,很协调,我很喜爱!我问:“画册谁设计的?”李桦说:“是雕塑家郑可设计的。”接着简介了广州版画会的情况:版画会成立于1934年,会员有唐英伟、胡其藻、刘宪、赖少其、潘业、陈仲刚、张在民等二十七人。唐英伟是市美中国画系的,其他均是西洋画系他的学生。

我问:“木刻怎样刻的呢?”这是我拜访李桦的目的之一。

李桦认真细致地同我说:“什么叫新兴版画?就是它是创作的,不是复制的。版画包括木刻画、石版画、铜版画等,还有独幅版画和其他材料制作的版画。木刻画所使用的材料,多是梨木、黄洋木、白果木……印色上有黑白的、套色的、油印的、水印的……有用抄更纸印、宣纸印和洋纸印的版画。至于刻刀,除了平刀斜刀外,还有圆刀、三角刀、平口刀、排刀等等。”说罢,他拿来好些刻刀示范刻了一下,以对证作品中的刻法和效果。桦兄还告诉我去哪里买竹壳,如何制印画刷子;还告知我去买“德士古”木板,木质松软好下刀。 

时间已到11时多了,我充满着喜悦的心情,期待以后再来请教。我抬头,看见桦兄丧妻的遗容,又听到阿姨与桦兄小女阿池在细语,还看见像罗汉般坐在厅旁的他的父亲……顿觉一阵冷风吹进我的心中。但和桦兄握手告辞时,又感到桦兄是一个意志坚强、诚实进取的青年画家。两种感受交集在我心中,久久的、久久的激荡。

我搭车回惠州老家,印好五十张《河旁》石刻画,又到莲花井松庐会交给桦兄,参加《现代版画》的出版。这样,我就成“现代版画研究”的成员了。

P13-18

后记

今年是著名版画家、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广东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创办人和主持人、鲁迅版画理论的实践者之一李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缅怀李桦先生的生平业绩,弘扬李桦先生的精神,彰显他的艺术成就,积累鲁迅研究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史料,经过各方人士的努力,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李桦纪念集》,以表达我们对李桦先生的纪念、崇敬之情。

李桦先生1907年3月6日生于广东番禺。1923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赴日本学习绘画。“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广州,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翌年自学版画,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并与鲁迅通信。在鲁迅先生直接指导下,他带领现代版画会的学生们努力实践鲁迅的版画理念,创办《现代版画》、《木刻界》等木刻刊物,组织举办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以木刻为武器,从事抗敌宣传活动。1947年,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创作了大量富有战斗性的作品。1949年后,创作了许多反映祖国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职。李桦先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版画家,为推动我国版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桦一生敬仰鲁迅先生,通过与鲁迅通信,他深层次地理解和接受了鲁迅的美术思想和精神滋养,之后他所创作的作品,精辟地继承并发扬了鲁迅为国为民的思想。正因为这一份因缘,李桦先生去世后,其夫人曾玉然女士将李桦先生生前所藏部分图书、木刻作品捐赠给我馆,我馆在“朝华文库”内设立了“李桦专库”,为后人保存了这批珍贵研究资料。

1995年,在李桦先生仙逝一年后,他所任教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以及他的一些故交和弟子,为了寄托对他的哀思,并反映他的成就、贡献以及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合力编印了一本《李桦纪念集》内部发行。此书收集了李桦先生的知交故旧、门生弟子、家属亲人的缅怀文章,是全面认识李桦先生一生业绩的重要资料。如今与李桦熟识、共事的很多师友,大多已经不在人世,而他们先前写的文章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而本书在编收新文章的同时,酌情收入了其中的部分文章,并对某些内容进行了削删。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李桦先生的诸弟子、专家学者,以及李老夫人曾玉然女士和学生宋源文先生等的大力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也积极提供帮助,东方出版中心欣然接受本书的出版,编辑刘琼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此,我们谨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由于人事变动,资料散失,所收《李桦纪念集》中少数文章的作者至今尚未联系上,请相关作者见到本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沟通及致酬。

此书的编辑,使我们益发深感肩负各方的期望,虽然力求完整,臻于至善,但是限于水平及时间紧迫,难免挂一漏万,尚希有识之士不吝指正。  

上海鲁迅纪念馆

2007年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