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个人传记。跟我们以前读过的很多伟大的政治家的传记,杰出的军事家的传记,优秀的作家艺术家的传记相比,本书更能让我们从一个亲切的角度认识我们自己的时代,因为我们都是亲历者,我们都参与其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悠悠岁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贾秦英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既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个人传记。跟我们以前读过的很多伟大的政治家的传记,杰出的军事家的传记,优秀的作家艺术家的传记相比,本书更能让我们从一个亲切的角度认识我们自己的时代,因为我们都是亲历者,我们都参与其中。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贾秦英,除了在书中介绍作者的父母、兄妹等一般家史外,主要介绍他自己从上学读书到参加工作,从参加“三线”建设到任国营第七八九厂副厂长,从任重庆电子工业局局长、重庆信息产业局局长到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作者采用散文的表现形式,对往昔生活追忆,对社会现实评说,具有真情实感,不乏真知灼见。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人生回忆录。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亲情篇 1.我的父亲 2.我的母亲 3.我的童年 4.我的兄弟姐妹 5.有儿子的感觉真好 第二辑 爱情篇 1.青梅竹马 2.相亲 3.爱情的火花 4.花好月圆 第三辑 求学篇 1.我的小学 2.我的中学 3.我的大学 4.我的第二个大学 第四辑 事业篇 1.三线建设 2.青川趣事 (1)选址 (2)赶场 (3)青川十大怪 (4)大战十八天 3.成家立业 4.打靶 5.第一次去深圳 6.搬迁重庆 7.青川情 8.厂长生涯 (1)走马上任 (2)筹备西南计算机工业公司 (3)电脑部风波 (4)久经(酒精)考验 (5)准备接任厂长 9.局长生涯 (1)新官上任三把火 (2)学跳舞 (3)下马威 (4)扶贫 (5)部市交流 (6)钓鱼城 (7)资产重组 (8)一个破产职工的哭诉 (9)事在人为 (10)“三讲”教育 (11)重庆市信息产业局的诞生 (12)信息化 (13)准备告老还乡 (14)我心目申的市领导 10.出访 第五辑 感悟篇 1.儿时强记终生受益 2.醋的妙用 3.酒的学问 4.酒色财气 5.“8”字的联想 6.马桶、哑吧卖刀及其它 7.孔雀东南飞和引凤还巢 8.说说麻将 9.谈谈机遇 10.聊聊感情 11.评评教育 12.品品人生 13.建设长江上游信息中心的思考 14.做好备忘 15.蒋介石教子 16.好人巴金和郑思虞 17.贫而乐、富而好礼和父母之年 18.读《安宁道中即事》有感 19.美的真谛 20.情人节 21.故乡 22.安全着陆、健康着陆 23.人 24.读《李离为大理》 25.常家庄园 26.读《公仪休相鲁》 27.重庆,终生难忘的城市 28.公款消费 29.忘年交 30.从十博士抵制于丹所想到的 31.读《世界是平的》 32.红楼杂谈 33.特权 34.东宝生日 35.读《七情六欲》 36.读《安静》 结束语 后记 试读章节 3.我的童年 我出生于1943年农历十月初七。按世俗观点,秋羊命苦,因为秋天缺水少草。然而,我的一生却很幸福,尽管坎坎坷坷;我的童年非常快乐,虽然社会落后。 听老人讲我过满月时,我家的房子正在上棵,图得是个吉利。父亲给我起名叫秦英。究其原因,一说是因为出生在西安,希望我长大后成为秦国英雄。还有一说,秦腔有出戏叫《斩秦英》讲的是当朝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打了国丈,唐王要斩外孙秦英,秦英之母银屏公主上殿说情的故事。父亲看戏生情,起名秦英。希望我像秦英一样刚直不阿,打抱不平。无论哪种说法,都是希望儿子学好,有出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这个女性化的名字,却给我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惹了点小小的麻烦,闹出点小小的笑话。 因为男孩的缘故,我从小受宠,父母以及叔叔阿姨都喜欢我。我家的老昌伯对我更是百般呵护。在我六岁时,老昌伯牵着我抱着我妹妹到门口小摊买醪糟,我嘴里含着一个铜元边走边玩。突然,一个邻居小伙拉住我,想抱我、逗我。我喊了声:“老昌伯”。悲剧发生了,铜元随着喊声咽了下去,正好卡在喉咙上。急坏了家人,吓跑了邻居小伙。又是灌清油,又是吃韭菜馅饺子,真是病急乱投医。折腾了四五天,铜元硬是原地不动。正巧父亲又去了大西北,老昌伯急得捶胸顿足,如热锅上的蚂蚁。出事的第六天,老昌伯抱着我跑到西安广仁医院,跪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哀求医生救救碎娃(陕西方言,小孩)。说来也巧,也是我命不该绝,正好路过一个年轻大夫。他说,有办法取出铜元,价钱是三十个大洋。老昌伯喜出望外满口答应,马上回家报喜筹钱。后来,三叔四叔又找年轻大夫详谈了一次,了解了一些细节。原来年轻大夫夫妇开了一家诊所,以前取过类似喉部异物。三叔问:“有无把握?”大夫说:“有把握,但不敢打包票。”家人商量了一下,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我只记得两件事:一是去医院前,看见家里桌子上放着一摞现大洋;二是在取铜元时,给我灌了许多药水,过了一会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多年以后四叔回忆,当时是租的广仁医院的X光机才取出铜元,给我灌的药水是蒙汗药。三叔抱着我,年轻大夫拿着一把医用弯口钳轻轻地插进我的喉部,其妻注视着荧光屏,大喊:“到了”,只听啪的一声,一枚生满绿锈的铜元夹带着粘液应声落入瓷盘。好悬啊!医生说:“再过一两天,生锈的铜元就很难从喉部取出。”医生的爱人说:“这碎娃的命真大。”老昌伯一个劲地说:“谢谢医生,谢谢菩萨。”大难之后必有大福。也许是这次大难,使我日后的人生总的说来比较顺利。 谢谢包括老昌伯在内的我的亲人,谢谢那对没留下姓名的年轻医生夫妇,谢谢广仁医院的X光机,谢谢上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数年以后,逗我出事的邻居小伙得知我平安无事,才悄悄返回西安。 我家院内有口井,好多年没用过。平时,一个盖子把井口盖得严严实实,生怕我们这些小孩掉进去。西安的西瓜又大又甜又便宜,一到夏天父亲便买一箩筐,用绳子吊到井里保鲜。小孩子都有一个毛病:爱吃百家饭,喜食外地瓜。我就是这样。放着家里的西瓜不吃,偏偏爱啃瓜摊上的西瓜皮。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骂。 小时侯,我有个坏毛病,“偷”父亲的零钱。记得有一次“偷”了父亲五毛钱,约了一个小伙伴,去了趟城隍庙。两个小孩一人吃了碗荞面饴铬,剩下三毛钱买了把宝剑,兴高采烈地回到我家后院的小树林玩起来。正玩得起劲,被父亲揪住耳朵拎了回去。父亲问清楚钱的来龙去脉,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从此,我再也不敢动父亲的钱了。看来必要时还得来点武力。 我打小时最爱玩的游戏是捉迷藏。夜幕降临以后,三五成群的小孩便开始捉迷藏。通常一个小孩藏,一群小孩找。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越滚越大。有时一个巷子的小孩全部加入。大人不喊是不会回家的,大人喊几次也不会回家。只好挨个找挨个喊,逮个正着,才极不情愿地离开。回家后,简单地洗漱一下就进入梦乡,在梦里继续着未捉完的迷藏。现在条件好了,但小孩的书包重了,一放学,大人就盯着孩子做作业,那有时间玩捉迷藏。真为我的小孙女鸣不平。 我快六岁那年,随父母、三叔、四叔、姐姐、妹妹、一大家子,十几口子,浩浩荡荡回了趟老家。我的老家在山西长治近郊的针漳村,住在村西头。五间瓦房,院子很大。房子是革命胜利的果实,是土改时分地主老财的。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听老人说叫针漳河,河水很清,从西到东弯弯曲曲一直流去。流到东头,豁然开朗,郁郁葱葱一大片芦苇,在小孩的眼里,真是一望无际。每当夏天,许多光屁股男孩在这里洗澡。胆大的扎猛子戏水,勤快的浑水摸鱼;另一个芦苇荡是姑娘们的天地,洗衣的、淘菜的、说悄悄话的,其乐融融。笑声、水声、打闹声,一声高过一声。蛤蟆、知了、小鸟叫个不停。偶尔几声狗叫,那是喊小主人回家吃饭。那情那景,至今令人陶醉。 那时候最高兴的是过年。临近年关,扳着指头数日子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走亲戚、得压岁钱。 进了腊月,大人们就忙着蒸团子、炒玉米,并掐着日子迎财神、祭土地。大年三十请祖先是必修之课。吃完晚饭,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村头烧香磕头,嘴里念念有词,说一些请祖先回家过年的吉利话。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听见鞭炮声和狗叫鸡鸣。有钱人家初一清早吃扁食(饺子),穷人家一般吃面片,反正不能吃粗粮。平常爱睡懒觉的小孩起得特别早,有炮的放炮,没炮的乱跑,跟着放炮的屁股后检哑炮。跑得满头大汗,大人不喊是不会主动回家吃饭的。 过年吃饭是有规矩的。吃饭前,大人小孩先给祖先磕头、上香、上酒、上供。第一锅饺子的第一碗得先敬祖先,然后按长幼次序再吃。饭后,小孩给长辈拜年,恭恭敬敬,五体投地;长辈给小孩发压岁钱,不论大小,一视同仁。 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先去舅舅家。我舅舅住在村东头,十几分钟的路程得磨蹭半个多钟头。给姥姥磕头后,姥姥开始在她那百宝箱似的肚兜里摸啊摸,给每个小孩一人五分钱。在我们的眼里,五分钱简直是一大笔财富,可以买十块糖或十几个炮仗。 从初一到初五,每顿饭前必先给祖先上香。初五晚饭后全家老小再到村头烧香送祖先回去。这迎来送往的习俗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想起来,其实过年是过一种气氛,享受年前盼望过年的过程。尤其是成家以后,准备年货时的那种惬意,那种甜丝丝的体会,那种盼着来临又不想马上来临的念头,令人回味无穷。年前的期盼,比过年更有味道。这就如同和朋友约会前的等待,那种望眼欲穿的感觉,或因故更改又有新的承诺,那种坐立不安的企盼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等待、企盼就是一种享受。 童年就这样高高兴兴地度过了,迎接我的是读书学习。“人,一个人。手,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在吸引着我。 P10-13 序言 该说的都在正文里说了,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但作为一本书,没有序,好像缺点东西。思来想去,找来一首《自题》诗,权作自序吧。 诗是这样写的: 双学历,大学生 性耿直,善辞令 味酸辣,食盐轻 日三餐,面为重 烟不沾,酒一盅 喝气氛,量力行 喜诗词,句不精 喜书法,字不工 喜吹拉,曲难听 喜涂鸦,画不名 喜乒乓,持不恒 喜文章,改而通 出校门,进山中 大三线,山散洞 干打垒,地震棚 先科研,后经营 年不惑,赴西京 学管理,终生用 厂搬迁,到重庆 知天命,始从政 刚不屈,袖清风 正远邪,己先正 耳顺时,人大情 学立法,无止境 家和睦,万事兴 妻贤慧,勤如蜂 有二子,泉与澎 一孙西,一孙东 呀呀语,闹哄哄 天伦乐,乐颠疯 人生路,快如风 一眨眼,夕阳红 知足乐,乐其中 与人善,善始终 重诚信,淡输赢 讲礼仪,严宽容 我上过两个大学,当然有两个学历。我的第一个大学是太原机械学院,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八大院校之一,现更名为中北大学。我的第二个大学是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改号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个玩笑,我是“山西省西安市”人。祖籍山西,生于西安。本人兴趣广泛,喜诗词、爱书画,尤喜面食。有“一日三餐餐餐面餐餐不厌”之说。1966年因“文革”而嗜烟,1979年因感冒而戒之。当过厂长,曾善饮。数次醉酒,饱受肠胃之苦,且血压偏高,亦戒之。每遇应酬,逢场作戏,一盅而已。从校门进厂门,后机关门、人大门,个中故事业已叙述;父辈、家庭、子孙之事也如实说明。然,“一孙东一孙西”,必须解释清楚。 我有两个儿子,一对“和尚”,经常“抱怨”,没有姑娘,但却有两个孙女。一个孙女叫西贝,一个孙女叫东宝。西贝的小名叫贝贝,东宝的大号是睿哲。西贝2000年1O月11日出生在重庆,东宝2004年5月11日问世于加拿大。两个孙女给我带来无穷欢乐,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孙女的身上,我隐隐约约找到儿子童年的影子。真是:花甲前后喜得孙,天伦之乐乐颠魂。牙牙学语姗姗步,童言无忌憨天真。 我做人的原则:士而能容、刚而不屈、中而不偏、正而远邪。 我待人的宗旨:与人为善、礼仪诚信、人敬一尺、我敬一丈。 因此,我有了长我三十岁的良师益友,也有小我三十岁的忘年之交。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数个。我很满足,心存感激。 以上罗嗉,是为序。 贾秦英 2007年6月18号于望海楼 后记 早就想写写过去。尤其是2003年到了人大,再不用“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了,时间相对多了一点,更想写写过去。但是几次提笔,写了提纲开了头,硬是写不下去。一闭上眼睛,过去的一些事情就在脑海里晃来晃去,一提起笔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没办法,只好封笔。 2006年9月,国营第七八九厂四十周年厂庆前夕,我写了一首诗,抒发对老厂的怀念;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回忆几件令人难忘的往事。就是这几件令人难忘的往事,打开了我的记忆大门,使我一口气写了下去。 写文章就是这样,想写时写不出,不想写时,却文若泉涌,不吐鲠喉,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这大概就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缘故吧。 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窗外灯光星星点点。我小心地点着鼠标,放肆地敲打着键盘。面对虚拟世界,徜徉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默默地回忆过去,敲打着激情岁月的阳光灿烂。只有水塘边的蛤蟆,瞪着双眼嘶喊;只有野草里的蟋蟀,颤抖着翅膀陪伴。一切都是那么自信,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我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敲打,把往事拉回身边。 《悠悠岁月》就是这样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把往事拉回身边,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的。 短短几十天的“敲打”,我仿佛又经历了一个“甲子”,我的感情又被岁月洗礼了一遍。 回忆是一次旅行,往事是一杯美酒。眯起双眼;屏住呼吸,仔细地闻,其香四溢;慢慢地品,回味无穷。 回忆是一本书,往事是书中的故事。在书中游弋,身临其境;读着书中的故事,其乐无穷。 回忆令人神往,回忆往事,的确是一种享受。 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对于往事,无怨无悔;对于过去,问心无愧。我的过去,丰富多彩;我的内心,充满感激。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党组织对我的培养,感谢同学、同事、朋友、亲人,更感谢我的爱人对我生活的关心、事业的支持。真是:家门、校门、企业门、机关门,门门有戏;童年、少年、青壮年、准老年,年年无悔。 悠悠,遥远、长久之意。古悠、遥同音通用。故悠悠即遥遥之假借。起名《悠悠岁月》,就是想把遥远的事情,长久的回忆,流失的岁月再找回来。让其远为今用,留以纪念,启迪自己,启发他人。 常言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悠悠岁月》若能紧贴吾之“寸心”,足矣。 贾秦英 2007年3月8日于望海花园 2007年6月30日修改于望海花园 书评(媒体评论) 著名学者、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彬:《悠悠岁月》没有创作技巧上的炫耀、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官员文章”的“假大空”,作者用带着乡土气息的朴实语言,通过对自我跌宕人生历程的低吟浅唱,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一位外表粗犷、内心细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政府官员细腻的情感世界。 著名文学编辑家、《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程绍武:贾秦英同志的《悠悠岁月》既是一本散文集,也是一本个人传记。我们读过很多伟大的政治家的传记,杰出的军事家的传记,优秀的作家艺术家的传记,这些传记固然能让我们从一个遥远的历史高点去了解我们不熟悉的生活,感悟别样的人生,《悠悠岁月》则更能让我们从一个亲切的角度认识我们自己的时代,因为我们都是亲历者,我们都参与其中。 资深文学编辑、《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方文:《悠悠岁月》情感真挚,文字朴素。有对往昔生活的追忆,有对社会现实的真知灼见,有对亲人朋友的缅怀和感谢……所有这一切皆出自作者的真诚、宽容和怜悯之心。 文化部《文化月刊》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红孩:《悠悠岁月》,岁月悠悠,一段人生史,一部回忆录,一曲慰藉都市寂寞灵魂的午夜箫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