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生意小故事(新加坡华裔富商的成功之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任九皋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这本简短的回忆性著作中,著名企业家任九皋介绍了他在成功道路上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以及形成的观点。他的这些观点是他在漫长的经商生涯中,历经无数成功与失败后得出的经验和细心观察的结果。但正如任九皋所指出的,失败能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面对挑战,人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书中,任九皋以事实和虚构的故事为例,说明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这些事实和故事不仅反映了他所尊崇的价值标准,同时在他看来,也是立足不败之地的根本。可以说,本书是一部以价值标准为中心的报告,是任九皋的个人记述。

内容推荐

新加坡华裔富商任九皋在书中总结了漫长的经商生涯中,历经无数成功与失败后得出的经验与教训——表面看似勤奋、努力、运气等商战“秘籍”,其实昭示了诸多朴素的做人道理,这才是亿万富豪倾力着墨的重点。

目录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成功之路

第二章 幸存者

第三章 一个穷孩子的成功故事

第四章 百万富翁的感人一幕

第五章 成功、性与诱惑

第六章 我的一段经历

第七章 无名老师

第八章 金钱至上

第九章 我的全球化之路

第十章 一位超级大亨的陨落

第十一章 零售王子

第十二章 继承人

第十三章 退休之后

第十四章 生活是一种冒险

备注 通草、木髓纸与米纸

附录 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概述——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

后记

试读章节

K.L.到曼谷后,最初是在一家华人开的采矿公司做木匠。虽然这种工作学起来并不难,但要维持生计也不容易,他必须非常努力地工作。事实上,不久之后,只要握握他的手,就能知道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他的双手变得结实而粗糙,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使他的手掌长满了老茧。

据说,泰国有三个季节:热、更热、最热,其中6至8月是最热的三个月。在36至39摄氏度的酷热下,K.L.和他的中国同伴要比当地泰国人更卖力地干活。K.L.不吸烟、不喝酒,也不找女人,虽然这些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几乎唾手可得。事实上,很多意在“吸干”工人工资的生意非常兴旺,他们恨不得把工人掠夺一空,甚至在发工资之前借钱给他们。K.L.抵御了这些诱惑,他希望成功,希望赚钱,赚足够的钱。

此后,K.L.迎来了转机,他在这个十字路口所做的决定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K.L.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了,他和一群年轻同伴一起,在几个中年人的带领下,向北进发,前往中国、泰国和缅甸三国边境交界处,这里后来成为了著名的“金三角”,但在当时却是一个“三不管”地区。远在北京的中国清朝政府根本不想为这样一个贫困的小地方费心,泰国和缅甸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遥远的南方,危机四伏的山脉丛林使警察、军队根本不可能对这里实施有效的管理。更何况,泰国和缅甸还要忙于应付其他更重要的政治问题,包括宗教冲突以及缅甸的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磨擦等。

当时很多中国移民都认为,要想迅速发财,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到这些地方冒险。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把鸦片或其他毒品从这里偷运出去,市场不用担心,泰国及其他国家都有。用现代商业术语来说,这是一种供与求、批发与零售、出口与销售的关系,每一个环节担负一定的职责,并获得相应的利润。

每种生意都有竞争对手,这种原始的贸易也不例外。在这个野蛮的行业内,竞争同样也很野蛮。不久,K.L.和他的同伴就不得不用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个法律鞭长莫及的偏远地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就是枪或其他武器,只有获胜者才有资格分享。很多时候,一群人出发后,只有半数能回来,其他人都消失了,所有人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一种极端险恶的环境,但K.L.很幸运,几年之内,他不仅幸存下来,而且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最后,他决定退出这种危险的生意和生活方式,他已经积蓄了足够的钱,可以在曼谷的一条小街道上开一问面向华人的珠宝店。他所卖的珠宝首饰,大多用黄金制成,属于可以保值、甚至增值的商品。曼谷的中国工人都不太富裕,但通过投资珠宝,他们可能把他们大部分的财富都戴到他们或者他们的妻子的手指、手腕上,或挂在脖子上。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K.L.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在此期间,K.L.和一位泰国姑娘结了婚。他把商店交给妻子管理,自己则开始另寻机会。几年后,他秘密开了第二家商店,并娶了另一位当地姑娘,由她管理商店。

就这样,20年后,K.L.已经开了四家商店,娶了五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掌控全局,其他四人各负责管理一家商店。小店铺逐渐发展成为大商场,并搬到了位置更好的地方。在今天看来,这应该是某种连锁商店形式。K.L.的五位夫人都很聪明,她们做了他的能干的经理。同时她们也都是称职的好母亲,据说共为K.L.养育了25个孩子,其中有些是收养的。

与此同时,K.L.还在从事着其他生意,对此他的夫人们可能并不知晓。他成了社会名流,经常向社团慷慨捐款。他没有受过太多的正规教育,但一直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很多与他有生意上往来的华人团体或家族对他都非常尊重,他的企业为很多当地华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曾经有一次,他还专门印刷了一些中国格言、谚语分发出去,教导人们如何积极向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  ◇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人在东南亚的影响迅速消失。由于某种原因,K.L.被劝告离开泰国。政府没有发布任何正式命令,但据说为了买路离开,他花费了整整两箱的美钞,途中更是经过了海、陆诸多渠道。

K.L.的人生第三阶段由此开始,在他的第一位夫人及一些亲属的陪伴下,他前往亚洲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这次,他选择一个小国家的一座城市。

K.L.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会放过任何商机。安顿下来后,他悄悄地在市郊买下了大片的土地。这些土地本来就少有人关注,在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经历了战争的破坏,一片荒芜,更是无人问津。因此,他很顺利地在城市唯一一个小机场四周买下大片土地。作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看到的是机遇,而其他人看到的只有困难。

15年后,政府关闭旧机场,准备扩建一个新机场,为此还修建了一条通往机场的宽敞大道,而这恰好经过了K.L.购买的土地。不久,这里就成为了该市新的、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此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漂亮的林荫大道两旁又相继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大厦和国际大酒店。为了开发这个地区,很多开发商别无选择,只能从K.L.手中购买土地。K.L.又大赚了一笔。不过,这次他做的都是合法的生意,都是卖给正当的商家,甚至包括政府机构。

此后不久,K.L.决定建一个自己的酒店。他有足够的土地,可以修建全城面积最大的酒店。至于是把全部土地都用于修建酒店,还是保持一部分用于开发,对他来说都一样,无论如何,他都是土地的所有者。

K.L.曾做过木匠,知道如何修建酒店,因此他觉得这方面无需太多的帮助,大部分、甚至全部工作都可以由他自己完成。于是,当时已经年近七旬的K.L.每天下午都会找一家新开业的酒店,坐在大厅里,看着人进来出去。他穿着朴素,总是面带微笑,很少和人说话。很多当地人都认识他,因为他是这个国家最有钱的人之一。但当时他们不知道的是,K.L.把每家酒店的大厅都当成了自己的教室,在那里做“市场调查”,学习如何修建、经营一家国际大酒店。

最后,K.L.决定动工,他聘请了一批他认为必不可少的专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顾问。至于其他工作,则由他自己完成,该国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之一就这样慢慢建起来了。

不过,尽管在其他酒店大厅做过“市场调查”,并有顾问团的帮助,但K.L.并没有真正了解酒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传统的老办法显然不适于修建一个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酒店。除此之外,他并没有聘请职业管理人员,而是让和他一起从曼谷过来的第一位夫人担任总经理。K.L.自己没有任何正式的职位,但酒店事务无论大小,几乎都要亲自参与。

有时,人们会看见K.L.快步从大厅走过,后面跟着一个电工。

“发生什么事了?”有朋友会问。

“大厅的电视机有点问题,我帮他修一下,”K.L.会指着跟在他后面的人回答说。(早些年,电视机刚在这个小国家出现时,酒店只在大厅某个位置摆放一台,并不是每个房间都有。)

K.L.的酒店没有在当地脱颖而出,但这对他庞大的商业帝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已经拥有了数不尽的财富,至于他所拥有的那些土地,只能算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了。

◇  ◇  ◇

K.L.故事的最后一个阶段仍显得与众不同。当他以90多岁高龄去世后,他的另外四位夫人以及众多儿孙后辈一起前来参加他的葬礼,同时分割家族的庞大财产。不久,酒店大厅的中央立起了一圈齐顶高的帷帐,客人们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旅行社导游以及当地人对此则闭口不谈。

在大夫人的主持下,家族成员一致决定按传统的中国方式解决所有问题,既不聘请律师,也不对簿公堂,而是在家族内部秘密协商解决,直至达成一致。在此之前,K.L.的遗体将一直停在大厅帷帐内,等待下葬。

谈判进行了大约两年时间,虽然很缓慢,但财产分割工作一直在稳步进行。据说大夫人性格刚毅、能力出众,但很公正。虽然是她和K.L.一起创下了后来的庞大家产,而她也理所当然地分到了最大的一份,但其他几位夫人和她们的孩子离开时,也同样很满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结果却皆大欢喜。

K.L.在去世两年后,终于得以下葬,地点就选在酒店的后面。由于时间拖得太长,公众对此早已失去了兴趣,甚至当地媒体对此也非常失望,因此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不像今天很多大家族的继承纷争动辄搞得兴师动众,让新闻媒体得以大肆宣扬。

P14-19

序言

在这本简短的回忆性著作中,著名企业家任九皋介绍了他在成功道路上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以及形成的观点。他的这些观点是他在漫长的经商生涯中,历经无数成功与失败后得出的经验和细心观察的结果。但正如任九皋所指出的,失败能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面对挑战,人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书中,任九皋以事实和虚构的故事为例,说明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这些事实和故事不仅反映了他所尊崇的价值标准,同时在他看来,也是立足不败之地的根本。可以说,本书是一部以价值标准为中心的报告,是任九皋的个人记述,在以后的章节中,他将不断地给予我们警示。

本书源于一次演讲,当时任九皋应邀为邦德(Bond)大学的学生介绍他的第一本书《一千两金》。学生们对他的演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演讲结束后,很多人迟迟不愿离开,继续探询演讲中众多只是简单触及的话题。学生们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包括: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与政治环境中取得成功,如何增加商业价值与财富,以及如何解决家族企业中的继承人问题。本书记录了任九皋就这些问题所给出的答案。

任九皋给予学习的重视,是贯穿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书中所有内容,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确实发生过的,都强调学习对所有从商之人的重要性,或者向他人请教、或者通过自身观察、或者在错误中找寻答案,无论什么方式都可以。

向周围所有人学习是本书所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为更好说明这一点,任九皋列举了他认为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家所应具备的能力,其中大部分都与学习有关:观察敏锐、心胸开阔、富有创造力。除此之外,还要相信自己,承认运气有时的确能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

任九皋认为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但是,学习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而非全部,在他看来,学习还需要辅以勤奋工作和自我牺牲精神,除此之外,个人与集体的团结、奉献精神同样很重要。

我向您推荐任九皋的这本《大生意小故事》,但同时我也要提醒您,迈向成功之道很可能会异常艰难,原因很简单,人与人各不相同。

2003年6月

(肯·摩尔斯博士[Ken Moores],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邦德大学副校长)

后记

承蒙周兆呈博士把我的第二本书编译成中文版,文字比我的原文要活泼生动得多,希望读者、尤其是准备步人商界的青年男女,能从此书中有所感悟、有所获益。

写书容易,做起来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批评别人的人,自己恐怕做得也很糟,甚至更糟。

阅读周博士的编译初稿时,我再次回想当时的情况和写作时的心情,回看本书中最后一章所说的我要把人生作为一种冒险,不管是创新,还是进入一个一无所知的行业。由于一时的雄心万丈,或可说是心情冲动,我盲目地进入了肉食加工业。事实却证明我是一个“能说不能做的人”,仍在这个领域的探索阶段。

在本书英文版完成后的数年间,我被新人行的肉食业和制造业弄得焦头烂额。每次决策或任用新人都犯错而失败,CEO五年换了三个,第三个能干苦干但却是外行,不善于领导,对部下敢说而不敢行。一位会计业前辈听了我的诉苦,对我说:“这位澳洲先生,是书生而非将才。”真是一语中的。在非我本土的澳大利亚,人与人的沟通并不彻底,要找一个将才谈何容易?过了一年多,我才找到一位肉食制造业出身的副手,直接指挥那位孤军奋战的书生,由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两年复兴计划,终使公司起死回生。

这五年来奋斗的艰辛,教训的惨痛,不足为外人道,更多的是有苦说不出。譬如,明知有人舞弊,欺侮股东甚至欺骗政府,但却苦无证据无处着手。希望有一天时过境迁,再用一本书的篇幅写出来,也是一个很好的“个案”。

一一检视发现,五年中我犯了不少在书内所指出的错误,很多过往的经验或清楚的现实摆在面前,但每每事到临头,我便忘得一干二净。譬如,外行生意不可做,我做了;不要硅易在国外找当地商人做伙伴,我找了,好不容易才脱身;要记取当年牙膏厂失败的教训,我忘了。

虽然,我并没有放弃,但我选择了壮士断腕,把亏本的根源半价转卖,专心经营两个著名商标名下的肉食制成品。我也寻觅到一位“将才”,用最短的时间大刀阔斧,精简用人,裁减开支,把百年老店更新为年轻力壮、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工厂。因而,才有了这许多故事,为我一生难忘的诸多篇章中又添上深深的一页。

希望老天不负苦心人,让我能在转败为胜后,再写一本书,参悟个中的滋味和秘密。我先写下这篇感言,寄语年轻的后起之秀:创业时对各种情境提高警惕,尤其是在小有成就的时候,要警醒,要从容。

任九皋

2007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件非常小、看似无足轻重的事情能引出更大、更有意又、更有益处的结果。在我的一生中,无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我有过无数次这样的经历,也听说过很多类似人的故事和秩闻。通过这些故事,那些未来的企业家、那些正在探索成功之路的人,或许能有所感悟,有所借鉴。

——任九皋

不甘于平淡者,须善从平凡事做起;冀望大成就者,必先从琐细处培育坚毅品格。《大生意 小故事》让人更多地领略商战的制胜诀窍往往深藏于许许多多具体、单调甚而琐碎的小事之中。跟随任九皋先生游历纷繁的商海竞争,他真确、实在的解析无疑呈现出一种更为清晰的自我透视。

——周兆呈博士,新加坡《联合早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6: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