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站在人类哲学的高度,从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中突显庄子学说的特色,及其对人类发展的深远意义。具体内容包括:庄子学说产生的历史渊源、哲学特质(精神本体论)、理论体系、理论范畴、历史影响等等。
本书是全面、系统研究庄子的学术著作,广泛深入地探索了庄子学说产生的历史渊源、哲学特质(精神本体论)、理论体系、理论范畴、历史影响等等。作者站在人类哲学的高度,从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中突显庄子学说的特色,及其对人类发展的深远意义。作者视野开阔,方法科学,视角独特,操作规范,既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西方现代哲学和科学的理论,同时又独辟蹊径,提出富有原创性的独到见解,新人耳目。
绪论
第一章 《庄子》学说产生的背景与渊源
第一节 《庄子》的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其作者为楚人
第二节 庄子学说产生的历史土壤
第三节 庄子学说独特的理论建构与孔子思想理论的关系
第四节 庄子哲学对道家各派的继承与发展
第五节 庄子的语言哲学与名家的关系
第二章 庄子学说的本质是精神本体论
第一节 庄子哲学的核心宗旨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庄子学说中“精神”的本体性内涵及其渊源
第三节 庄子对精神在生命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潜能的揭示
第四节 反映精神本体论特征的理论范畴
第五节 体现精神本体论特征的独特表现形式
第三章 庄子内七篇的核心宗旨及其精神本体论的构建
第一节 以“正”神(“乘天地之正”)为旨的“逍遥”论(《逍遥游》)
第二节 以“和”神(“和之以天倪”)为旨的认识论(《齐物论》)
第三节 以“主”神为旨的养生论(《养生主》)
第四节 以“和”神为旨的处世论(《人间世》)
第五节 以“尚”神为旨的道德论(《德充符》)
第六节 以精神超越为旨的体道论(《大宗师》)
第七节 以“治”神为旨的政治论(《应帝王》)
第四章 庄子精神本体论的精髓——开发人类的精神潜能
第一节 内“圣”外“王”“皆原于一”
第二节 “心斋”——揭开万物奥秘的玄思
第三节 “朝彻”——人类精神自我革新之道
第四节 “见独”——人类精神本体的自我实现与创造
第五章 庄子学说对人类哲学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 庄子哲学命题的深刻与广博
第二节 庄子对人类哲学研究的独特性
第三节 庄子哲学对人类未来的永恒意义
第六章 庄子的精神本体论与中国文学艺术
第一节 由哲学到艺术的醇化
第二节 庄子与中国文学艺术人格的形成
第三节 庄子与苏东坡的艺术灵境
第四节 庄子与桐城派“尚神论”的散文创作
第五节 从“蝴蝶梦”到《红楼梦》——庄子与曹雪芹的惊世之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