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生产周期、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出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
本书结合当前国内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介绍了精益制造的实施流程及16项细化工具,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
本书内容系统、文字简洁、浅显易懂、实用性强,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阅读,并可作为员工培训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精益生产实施流程与细化工具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陆君伟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精益生产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只需要一半的人员、一半的生产场地、一半的生产周期、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和少得多的库存,就能生产出品质更高、品种更多的产品。 本书结合当前国内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介绍了精益制造的实施流程及16项细化工具,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 本书内容系统、文字简洁、浅显易懂、实用性强,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阅读,并可作为员工培训教材。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介绍精益生产实施流程和细化工具的详细读本。书中的内容包括精益生产的诸多概念,精益生产各种模式的实施流程以及相关的案例,具备较强的操作性。读者不仅可以拿来学习参考,更可以将所学直接应用于生产管理之中。 本书适合于制造业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及企业管理专业师生学习参考,同时也适合精益生产的培训和咨询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章 何为精益制造 一、精益制造的起源 二、精益企业的优势 三、精益制造的原则 四、精益制造在中国 第二章 企业升级转型应走精益之路 一、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企业中常见的浪费 三、精益制造的核心:消除浪费 四、成本减半策略 五、精益制造为企业增强竞争力 第三章 精益生产的导入 一、市场压力 二、理念变革 三、参观学习 四、宣传培训 五、高层决策 第四章 精益制造的实施 一、全面诊断 二、项目规划 三、选择时机 四、确定目标 五、组建团队 六、试点切入 七、全面实施 八、成果展示 九、持续改善 十、尽善尽美 第五章 精益生产基础工具 一、彻底6S 二、价值流图分析 三、TPM——设备精益化 四、IE——现场精益化 第六章 精益生产实施工具 一、“一个流”生产 二、“少人化”生产 三、均衡化生产 四、拉动式生产 五、看板管理 六、“柔性化”生产 七、“人”字旁的自动化——“自化” 第七章 精益生产改进工具 一、质量精益化 二、研发精益化 三、采购精益化 四、持续改善 五、快速行动 结束语:精益无止境 一、国内企业实施精益过程中的波折 二、精益制造的发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三章 精益生产的导入 一、市场压力 (一)在市场压力下,许多企业产生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加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开始要求产品品种多、批量小、交期短、价格低。而对许多制造型企业来讲,成本却在增加。以前那个人力资源成本低、产品利润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市场压力下,许多企业产生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下面给读者介绍的是一些在工厂中常见的问题。 1.制造现场 (1)浪费多。对水、电、汽等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员工熟视无睹。 (2)整理、整顿尚有欠缺。定置管理混乱,通道堵塞,物流不畅。 (3)生产现场脏乱。物品随意摆放,在设备上乱涂乱画。 (4)目视管理不明确。标识缺乏,物品难寻找,品质问题不能及时被显露和发现。 (5)工作缺少标准化。作业标准制定不合理,不完善,无法执行。 (6)设备故障较多。维护保养机制不健全,故障停机次数比较频繁。 (7)在制品库存多,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和较大的生产空间。 2.制造过程 (1)紧急订单越来越多,交货不及时。 (2)生产计划不能完成,员工执行力差,相互推卸责任。 (3)生产应对市场需求反应缓慢,制造能力时有不足,时有过剩。 (4)原料、半成品、车辆没有定置、定位,在使用时,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寻找,从而影响交货期。 (5)生产统计与分析系统不完善,难以有效评估公司生产系统的状况。 (6)样品试制操作不规范,导致浪费了大量生产时间。 (7)现场缺乏作业标准,员工作业随意性强,造成品质不良。 (8)对交货期不断调整,造成生产系统反应速度缓慢、管理混乱。 (9)现场物流管理无序,造成物流不畅。 3.产品品质 (1)品质保证体系不够健全,部品检查、制造检查、自主检查等没有形成动态的运行机制。 (2)过程控制能力较弱,造成大量的质量成本损失。 (3)品质的目视管理、品质工程事先诊断、预防管理、事后品质对策改善不力。 (4)质量数据分析没有采用更新、更有效的工具和技术,无法进行作业行为改善。 4.员工素质 (1)部分人员理念落后,没有形成以市场为中心的生产运作理念。 (2)员工自主管理能力不强,很少应用看板管理、定点摄影、目视管理等方法进行改善。 (3)基层管理者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自处理问题能力不强。 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不闻不问,就无法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无法生存下去。企业的领导者对面临的危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有意识地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如何来解决呢?这就要导入精益生产方式。 (二)危机感是导入精益生产的前提 实施精益生产项目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重视在企业内部创建危机氛围,项目运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导入精益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问题需要通过营造一种危机氛围来传递给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因此,企业导人精益生产方式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市场压力,并把压力传递给全体员工,包括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在所有员工中建立起危机意识。 在企业高层中建立危机意识是创建企业危机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高层管理者都没有危机感的企业,其管理项目的引进,也往往是徒劳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总是告诫他的员工:“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在现代商场中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这就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的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20世纪50年代初,丰田公司的经营状况很糟,一些工人和管理人员被解雇,引起了劳资纠纷甚至工人罢工,而且还有被收购的危险。但是留下来的人痛定思痛,绝不想让悲剧重演,于是产生了丰田生产方式,也就是精益生产的原型,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益生产就是危机的产物。 当企业内越来越多的员工认为工作中已没有问题、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时,情况就危险了。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有危险、所在的企业有危险,他们就会对企业产生责任感,主动要求不断进行变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这样的企业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企业。假如员工没有危机感,企业就是很危险的。有的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漠不关心,“老板发钱就干,不发钱就走”。如果企业中70%的员工有这种思想,那么这个企业想有所发展就很困难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你把青蛙放到热水中,它一定会马上跳出来,但如果你把青蛙放到冷水中,然后非常缓慢地加温,青蛙却不会跳出来。因为微小的变化不会引起青蛙的反应,青蛙的感觉器官在缓慢升温的过程中会慢慢被钝化,直至死亡。 当前企业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提醒“温水中的青蛙”,水温正在提高,你如果不赶紧跳出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一条死路。如何跳呢?关键就是在水温还没有将自己“麻木”之前,企业和员工应以一种积极而不是抗拒变化的心态来实现自我变革。 (三)建立危机感的技巧 1.企业发展中在不同阶段的危机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总存在着一些危机,具体内容如表3—1所示。导入精益生产方式就是要为企业的员工建立一种危机感,使他们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变革,才能使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下去。 P38-40 序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部市场需求大幅降低,一些企业开始过多地抱怨外部环境,其实,当危机发生时,市场上才会出现真正强大的制造业,我们的企业更需要的是面对危机积极地反思自身的问题,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以拓展新空间,走精益管理之路,最终实现企业的升级。 精益制造对中国优秀企业来讲,已经不是太陌生了,它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公认的先进管理模式。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当前许多优秀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实施精益生产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例如,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员工对生产中存在的浪费熟视无睹;原材料、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员工越来越难于管理;原材料、成品、在制品、半制品库存增加,占用大量资金;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紧急订单越来越多;物料供应不及时,生产计划不平衡,等等。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 作者根据自身在制造业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在咨询服务中长期积累的成功案例,深刻地认识到实施精益制造,不仅仅要有精益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施精益生产的流程和实战技巧。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及企业升级转换生产方式而编著的实用性书籍。本书注重实操流程及技巧,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并融入了国内外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及案例,这就为使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书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了解和掌握精益的全景施展流程及方法,并结合中国企业实施精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成功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简明易懂、实践性强的精益书籍。 本书主分为八部分,主要介绍了何为精益生产、企业升级转型应走精益之路、精益生产的导入、精益生产的实施、精益生产基础工具、精益生产实施工具、精益生产改进工具以及结束语精益无止境。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研究和吸取了国内外精益专家的部分观念及资料,它们来自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体,主要参考目录已列在书后,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另外,作者在此也向本书参考书籍的相关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此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王飞龙老师的耐心指导。同时以下同志:杨勇(武汉)、查道中、朱乾坤、周玉芹、葛文清、葛淑芬、杨勇(蚌埠)、周玉华、姚如信、王锡江、闫孔民等也参与了本书的大纲草拟、资料收集及编写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您阅读本书,恳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愿为您提供更多的服务。 陆君伟 2009年7月 E-mail:hrqygl@163.com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