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孔阳(且说说我自己)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濮之珍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就像一个真正的画家毕生寻求的就是画布上的自由一样,蒋孔阳毕生选择的是心灵上的自由和美学写作上的自由,他的一生是以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选择的一生。由于他一生钟情于自然而不大谙于人事,所以总是给人以自然的本色之美的印象。可以说,他是一位心灵性的美学家,是以本心来看护自我的读书人。

内容推荐

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中,蒋先生作为一个美的探寻者,他既是一位严谨持重的学者,也是一位真诚忠厚的长者。在他成长、发展和工作的人生岁月里,无论客观生存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他总是念情于学者的斯文和学术的尊严。他努力守护一个读书人的本色,追求读书人的品格、境界和觉醒。他总是平等待人,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不但在为学上注重宽容精神,在学术观点上不排斥异己,采取“为学不争一家胜,著述但求百家鸣”的治学态度。

目录

且说说我自己

在人生选择的道路上/3

且说说我自己/6

我来到这个世界/16

满怀深情忆儿时/20

假如我再是一个中学生/29 

引导我学习美学的启蒙老师/35

 ——谈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我与美学/37

我爱“传记”/43

君子之交淡如水/45

百花盛开庆天时/49

书房题名未遂记/52

只要有路,我还将走下去/55

朝阳迎我归

 ——旅行日记

访英日记/61

香港记行/81

访美探亲日记/92

日记摘录/107

 ——1991年9月—1993年6月

鸿雁心迹

 ——书信

与朋友的书信

与周来祥信/129

与童庆炳信/131

与陈丹晨信/133

与林东海信/136

与王向峰信/146

与王元骧等信/152

与李衍柱信/154

与陈望衡信/171

与王德胜信/187

与劳承万信/196

与皮朝纲信/201

与钟华信/203

与严云受信/205

与陈育德信/21O

与张文勋信/212

与陈石林信/217

与学生的书信

与张玉能信/221

与邱紫华信/238

与朱志荣信/247

与陆扬信/250

与家人的书信

与蒋濮信/251

与蒋年、亦南信/254

与哥哥、嫂嫂信/257

与良弟、爱贞信/259

与贤妹、山弟信/262

与旦弟、小惠信/264

与夫人濮之珍早年书信/266

道德文章山高水长

 ——纪念文章

周谷城对蒋孔阳《美学新论》的评价/281

道德文章山高水长/282

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与人格精神/285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291

 ——谈蒋孔阳先生的学术品格

通向未来的美学/302

 ——读《蒋孔阳全集》

忆先生/307

有容乃大高山仰止/311

 ——写在《蒋孔阳全集》出版之际

蒋孔阳学术近影/315

蒋孔阳先生的最后十年/323

如鼎人生/341

 ——寄怀蒋孔阳老师

记忆的碎片/344

 ——怀念蒋孔阳先生

蒋孔阳老师/349

审美人生/352

 ——悼蒋孔阳先生

真理占有我/355

 ——悼念孔阳先生

人去美长在/358

 ——悼念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

丰碑,光华永远璀璨/362

 ——忆蒋孔阳先生二三事

与美结缘一生/369

 ——追忆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

蒋孔阳先生的美丽句号/372

在“蒋孔阳美学思想暨新世纪美学研

 讨会”上的发言/376

“我和你一同回家”/379

爸爸与书/383

爸爸永远和我们在一起//386

灵魂是美的/389

 ——缅怀二弟蒋孔阳

二弟蒋孔阳辞世周年祭(二首)/392

是你/393

 ——献给已故外公

附录

蒋孔阳年谱简编/394

编后/442

试读章节

我一生中喜欢自然,而不大谙于人事,大概受了我小时候这种趣味的影响。

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四川军阀割据的局面结束了,大量新文化新文学的著作涌向万县街头。我第一次看到了鲁迅、郭沫若、冰心等人的作品,也第一次看到了《大众哲学》、《中国社会史性质论战》一类的书籍。此外,抗日宣传队还来到了学校,他们带来了救亡歌曲和活报剧。这些,虽然我都不懂,但却非常喜欢。它们像闪电,样打开了我的心扉,使我热爱起文学和社会科学来。就是在这股思潮的推动下,1938年,哥哥蒋术亮带我从万县来到当时的陪都重庆。我们住在一角钱一天的鸡毛小店里,每天啃几个大饼,考学校和找工作。无亲无故,两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要找工作,谈何容易?学校倒是考一个取一个,但没有学费,进不去。拖到10月,国立四川中学高中部招考,不仅不收学费,而且供给食宿。这对我真是一个天大的福音!但没有初中文凭不能考,我初中没有毕业,怎么办?哥哥为了成全我,他自己弃文投戎,把文凭让给我。我就这样冒着哥哥的名字考取了国立四川中学。

四川中学后来改为国立二中,它主要是安置抗日沦陷区来到后方的青年和教师。比起封闭的四川本地的学校来,它的水平要高得多,我开始感到有点跟不上。但过了一年,我不仅跟上,而且赶到班上的前茅。学校里面,国共两党暗中的摩擦,似乎十分激烈。我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的著作,也参加过比较进步的读书会。我和几个同学自费办了一个名叫《学习与批判》的大型墙报,当中连载了大别山的来稿。这可惹恼了三青团,他们把我的墙报撕了。我不服气,重新抄写,重新贴上。于是,校长把我叫去,训斥了一通,勒令停刊。1940年暑假,我曾穿着一条短裤,挎着一个布包,戴着一顶草帽,从二中所在地的合川,步行到成都,然后又步行回来,来回2000里。美其名日社会调查,其实除了大病一场之外,什么收获都没有。我们常常笑堂·吉诃德,可我们自己身上又何尝没有堂·吉诃德呢?

1941年,我考进中央政治学校经济系。但我对经济系的课一点不感兴趣。我在亚丹·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著作中,所发现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哲学问题。小学和初中时,我是在课堂打瞌睡;这时,我却根本不进课堂,而是把图书馆当成课堂,任意阅读我感兴趣的文史哲方面的书。冯友兰的《新理学》、张东荪的《新哲学论丛》、方东美的《科学哲学与人生》,以至宗白华、林同济等人的文章,都曾引起过我极大的兴趣。我还和宗白华、林同济两位先生通过信。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我是在大学毕业后才读到的。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我用钢笔在上面不断地画杠子,以至全书都画满了。这一方面说明了这本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我当时还不会读书。

1948年,我应林同济先生的邀请,从银行来到上海海光图书馆。我认识林先生,一方面是通过信,另一方面则是余开祥同志的介绍。一颗彷徨不安、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心,总算初步有了着落。林先生学识渊博,而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他要把图书馆办成一个有关中西文化的研究性图书馆,他叫我担任文学方面的编译。我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对西方文学发生强大的兴趣。我读了不少西方文学的作品,写了《红字》、《你往何处去?》等书评。有关《红字》一文,得到了林先生和图书馆其他同志的高度赞扬,认为拿到任何刊物上去发表,都无愧色。但思想改造时,这篇文章给同学“没收”了。此外,我对维克托·雨果的《悲惨世界》,发生了特别大的兴趣。西方人称雨果为“泪圣”,当时我就喜欢浪漫主义那种充满了幻想和眼泪的作品。但不久,巴尔扎克和果戈理等现实主义的作家,把我从梦幻般的世界引向清醒的现实。在林先生的指导下,我编了一本小册子《巴尔扎克书讯》,由图书馆自己出版。另外,我还翻译了丹纳的《巴尔扎克评传》,但稿子不知搞到哪里去了。  1949年,上海解放了,全国解放了,图书馆也解放了。我带着迎接解放的热情,配合当时学习苏联的形势,翻译了库尼兹的《苏联文学史》,改名《从文艺看苏联》,195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但正因为这样,我真的喜欢上了苏联的小说,我把能够找到的都找来读了,还写了几篇有关苏联小说的评论文章。其中《学习苏联小说表现英雄人物的经验》一文,发表在1951年9月份的《人民文学》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53年,我又在上海《文艺月报》上,发表了《要善于通过日常生活来表现英雄人物》一文,继续探讨描写英雄人物的问题,并大力反对公式化概念化,因此,也得到了较大的反应。但是,也正是这时,有同志对我提出了批评,说我鼓吹“日常生活”,反对重大题材。

P8-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7: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