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有离开平淡生活的愿望,却缺少一个计划、一种动力。多少人在走访罗浮宫的时候,会设想夜深时分,那些古希腊雕像会不会站起来,埃及石棺里的亡灵会不会活过来……,孤独漫步在午夜的博物馆是什么感觉?本书正是写这种内在的欲望。
一个厌倦于平凡生活的小女孩,决定带着弟弟跷家。他们躲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以最少的花费吃饭坐车,却参观每一个展馆,以最近的距离,享受最丰盛的精神飨宴。有一天,他们看见许多人排队在看一个雕像“天使”,传说它是米盖朗基罗的作品。但它到底是不是,却还有待认定。小女孩就近观察,发现雕像的底座上,刻有M的字样,她认为这是米盖朗基罗的名字缩写,便写了一封信给博物馆。她的生命因此有了骤然的转变,由一个跷家的小女孩,变成艺术奥秘的追寻者。她认为唯有得到答案,了解“天使”雕像的秘密,才是她此行的目的,这是唯一让她和别人不一样的所在。
这是一个意义与追寻的故事。文笔流畅易懂,但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却远远超出一本童书。值得特别推荐。
克劳迪娅厌倦了家里千篇一律的生活,她每天都要洗碗、清理垃圾筒……她想做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于是就精心策划了一场“离家出走”。她选择的去处是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物色的同伴是她既“富有”又小气的弟弟杰米。在戒备森严的大都会博物馆里,他们俩竟神奇地度过了一个星期!在这期间,一座被疑为是米开朗琪罗雕像的小天使雕像正在博物馆里展出。克劳迪娅立刻被这座雕像吸引住了,她决意要弄清这座雕像到底出自谁人之手。可眼下,他们没有丝毫线索,而且钱也快用光了……克劳迪娅不甘心这样“平庸”地回家去,她和弟弟利用最后的一点钱,终于找到了雕像原来的主人福兰克威尔夫人。至此,真相能够大白吗?
本书荣获1968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克劳迪娅知道,那种一气之下背着小背包就离开的传统出走方式,绝不可能发生在她身上。她不喜欢不舒服的生活,甚至不能忍受野餐时的脏乱和不方便。野外到处有虫子,太阳也会使蛋糕上的奶油融化。所以,她下决心离家出走,不仅仅要“离家”,更重要的是“出走”到一个好地方去。最好是一个又大又舒适的地方,一定要在室内,而且得是一个漂亮的地方。这也是她看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原因。
克劳迪娅计划得很周详,除了开始存零用钱,还要挑选同伴。她挑的是杰米,也就是家里三个弟弟排行中间的那一位。杰米很可靠,守口如瓶,有时也傻得好笑。再说,他还是一个小富翁。他跟同龄的孩子不一样,没有花钱搜集棒球卡的嗜好。他把每一分钱都存下来。
克劳迪娅迟迟不跟杰米说他是她计划中的人选,是因为他还没可靠到能保密那么久,而她却需要那么久才能存够钱。身上没有钱就离家出走,那多蠢啊!她住在郊区,知道生活中处处都需要钱。
克劳迪娅要存的钱包括买火车票和其他的花费。在存钱的这段时间里,她几乎忘了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但也没有完全忘掉,她记得她想离家出走与在家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有关。她是家里的老大,也是唯一的女孩,因此受到了一大堆不公平的待遇。有时候她必须在同一晚负责在饭前排好餐具以及在饭后清空洗碗机,而三个宝贝弟弟却什么事都不必做。(也许我比克劳迪娅更了解,另外一个让她想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每天那种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生活。)她厌倦每天当一个模范生克劳迪娅·金凯德,厌倦每个星期日和弟弟们争吵到底要看哪一台的晚间七点半电视节目,她烦透了一成不变的作息和不公平的待遇。
她每个星期那少得可怜的零用钱,少到她必须三个星期不吃太妃糖圣代(一种外面淋上热软糖,里面包着冰淇淋的甜点),才能存够买一张到纽约市的火车票的钱,这又是另一个不公平的例子。(萨克逊伯格,你向来都是自己开车到纽约市,所以可能不知道火车的票价。让我来告诉你,票价是一元六角。克劳迪娅还差一个月才满十二岁,杰米也只有九岁,他们两个人都可以买半票。)克劳迪娅打算等大家了解到她的重要性之后再回家,所以,她得存够相当于一张单程全票的钱。克劳迪娅知道,他们所住的康涅迪格州有几千人到纽约市上班,每天都买往返票。她的爸爸就是这样。就这点来说格耕威治镇的确可以被看作是纽约市的郊区。
以她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和次数来说,跑到纽约市实在不够远,不过那儿却是个玩失踪把戏的好地方。跟她妈妈一起打麻将的太太们都管纽约市叫“城里”。她们大都没去那里冒过险,又累,又让人神经紧张。克劳迪娅上四年级的时候,她们全班去曼哈顿参观名胜古迹。齐纳森·里克特的妈妈不让齐纳森去,因为她担心他会被纽约街头汹涌的人潮冲散。里克特太太脑筋有点错乱,直说孩子一定会“搞丢了回来”。她还说纽约市的空气太差了,对孩子的呼吸不好。
克劳迪娅喜爱纽约这个大城市,因为它既优雅又忙碌,地位又重要,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藏身之处。她认真研究了美国汽车协会印发的地图和旅游指南,也温习了以前每次校外教学的路线,就像选修了一门非常专业的地理课程一样。此外,她还经常偷偷研读收集来的博物馆小册子。
克劳迪娅也决定要放弃一些习惯,譬如学着不吃太妃糖圣代,将就吃妈妈放在冰箱里的“好心情”巧克力棒。通常,她每个星期花四毛钱买太妃糖圣代。在她决定离家出走之前,盘算如何利用最后剩下来的一毛钱零用钱,就是她每星期最大的挑战。有时候还不到一毛钱,因为每破坏一次家规,譬如早上忘了叠被子,就要被扣掉五分钱。她相信她的零用钱是全班最少的,而且她的同学们根本没机会被扣掉零用钱,因为他们家都有全职的用人,不像她家里,只有一位一星期来两次的清洁女工。在她开始存钱之后,有一次杂货店推出了特价活动,窗口上的海报写着:“太妃软糖圣代两毛七分!”她买了一个,反正这只会把她的计划延后两毛七分钱而已。再说,现在她正享受着筹划出走大计的乐趣,就像她以前享受花钱的乐趣一样。制订长距离、周全的计划是她的特殊天分。
被克劳迪娅挑中的杰米,对太妃糖圣代没有多大兴趣,如果他想买的话,每两个星期他也可以吃一次。一年半以前,杰米曾经做了一次大采购,他用生日红包加上一部分圣诞节礼金,在伍尔斯百货公司购买了一台日本制的半导体收音机。偶尔,他会花钱买个电池。离家出走期间,他们可能用得上收音机,这是她选择杰米同行的另一个原因。
每逢星期六,克劳迪娅要负责清理全家的垃圾桶,这是她最厌恶的工作。家里有那么多垃圾桶,除了爸妈共用一个房间,只有一个垃圾桶外,其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和垃圾桶。几乎每个星期六,史蒂夫都会把削铅笔机里的笔屑倒进桶里。克劳迪娅知道他是故意整她。
有一个星期六,克劳迪娅把爸妈房间里的垃圾桶拿出来清理,先上下晃了晃,免得垃圾太满掉出来;由于爸妈两个人共用一个桶,所以他们的垃圾特别多。最上一层妈妈搽口红用的可丽舒化妆纸被晃散了,露出了一张红色车票的一角。她用食指和大拇指的指尖,像镊子似的将它夹出来,发现那是一张往返于纽约市、纽海文市、哈德福之间的十格火车票。一般来说,用完的火车票不会出现在家里的垃圾桶中,而应该放在检票员的口袋里。使用十格的火车票时,每用一次,检票员就会在那张卡上的格子里打一个洞,直到打满九个洞,第十次使用这张票卡时,检票员就会将卡收走。他们家的清洁女工星期五来打扫时,看到车票上的九个格子都打了洞,以为票已经用完,便把它扔进垃圾桶。她没去过纽约,对车票不了解,而克劳迪娅的爸爸也不在意口袋里有多少零钱,或车票有没有用完。
克劳迪娅和杰米可以利用剩下的这格车票一起坐车,因为两张半票等于一张全票,不必再花钱买车票了,也可以免掉火车站长在卖票时可能问他们的一些蠢问题。真是个意外的收获!从堆满搽口红化妆纸的垃圾桶里捞到一趟开往纽约市的免费火车票。她认为这是来自纽约的邀请,她决定在星期三动身。
星期一下午,克劳迪娅在等校车的站牌下告诉杰米,等一会儿上车时跟她一起坐,她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通常,金凯德家的四个孩子回家时都是各走各的,从不互相等候,只有小凯文比较特殊,每个星期轮流由一个哥哥或姐姐陪他回家。
小凯文才六岁,上一年级,每个人都对他的事过分关注,尤其是妈妈。
克劳迪娅觉得小凯文实在像个被宠坏的小婴儿。人家都以为生下第四个孩子时,父母应该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了。其实不然,她的父母什么也没学会。克劳迪娅记得她上一年级时都是自己坐校车,妈妈只是每天在站牌下等她而已。
杰米希望跟他的死党布鲁斯坐在一起。他们每天在车上玩牌,每天都从前一天中断的地方接着玩下去。(萨克逊伯格,这种战争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每个人各自翻出一张牌,谁的点数高,就拿走那两张牌。如果牌的点数一样大,就开始战争,也就是继续翻牌,赢的人可以拿走所有牌。)每天布鲁斯下车时,会把自己的那一沓牌带回家,杰米也一样,两人都发誓绝不洗牌。
P3-8
一辈子的书
梅子函
亲近文学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其实谁不知道,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可是亲近文学怎么就是为了要成为文学家,成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呢?文学是抚摸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种叫作“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地操持,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赏和享受的关,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啾!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阅读优秀
文学是很丰富的,各种各样。但是它又的确分成优秀和平庸。我们哪怕可以活上三百岁,有很充裕的时间,还是有理由只阅读优秀的,而拒绝平庸的。所以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的人:“阅读经典!”这是他们的前人告诉他们的,他们也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再来告诉他们的后代。
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年代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父母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告诉你。我们都已经看见了这种“不知道”所造成的阅读的稀少了。我们很焦急,所以我们总是非常热心地对你们说,它们在哪里,是什么书名,在哪儿可以买到。我就好想为你们开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寻找、得到。像英国作家斯蒂文生写的那个李利一样,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我们也想当一个点灯的人,让你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看见那一本本被奇特地写出来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想起和流连。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自己的书
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也有专门写给孩子和青少年的。专门为孩子和青少年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写出来的足以称得上琳琅和灿烂了。它可以算作是这二三百年来我们的文学里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之一,几乎任何一本统计世纪文学成就的大书里都不会忘记写上这一笔,而且写上一个个具体的灿烂书名。
它们是我们自己的书。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立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不假冒天真,也不故意深刻。
它们是长大的人一生忘记不了的书,长大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样的书,这些书里的故事和美妙,在长大之后读的文学书里再难遇见,可是因为他们读过了,所以没有遗憾。他们会这样劝说:“读一读吧,要不会遗憾的。”
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光和充分的新鲜空气,连飞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现在的这些“国际大奖小说”就是这样的书。
它们真是非常好,读完了,放进你自己的书架,你永远也不会抽离的。
很多年后,你当父亲、母亲了,你会对儿子、女儿说:“读一读它们,我的孩子!”
你还会当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你会对孙辈们说:“读一读它们吧,我都珍藏了一辈子了!”
一辈子的书。
大都会历险记
张子樟/书评人
众所周知,冒险故事是最古老的小说素材。较早的写实冒险故事常以怒海、荒岛、蛮荒地带为主要空间,目的在于凸现故事主角必须经历险恶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才能脱胎换骨,身心重新得到良好的调试,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人生舞台上。随着时空的转移,总是幻想冒险故事依然仰赖童话般的背景,如古堡、森林、大海(例如《魔戒》、《精灵战争》),然而,冒险作品却不再只局限于“狭隘”的海洋、孤岛或者丛林中。在现代写实冒险故事里,“大都市”亦可取代传统设定的空间。主角进入都市丛林后,面对的严苛考验绝不亚于上述背景,有时候还远远超过,因为这类冒险故事除了得克服自然环境的阻碍外,往往还涉及人与人的互动,而人与人的互动经常是最复杂也最难解决的。帮派争斗、飚车吸毒之事,常常影响到故事中角色的成长。尽管当前出现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写实作品,但也有不少传达人世间可爱面的温馨小品,柯尼斯伯格的这本《天使雕像》便是一例。
《天使雕像》是本迷人的作品。两个孩子离家出走,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寄宿一个多星期,情节细致动人。故事中十二岁的克劳迪娅精心安排所有冒险的行程。姐弟两人同行,行事不慌不忙,情绪平稳镇定,使得原本超乎想象的背景(在博物馆里!)可以让读者接受。明知一般民众绝不可能在大都会博物馆过夜,但全书的气氛营造和细节安排却使读者深信不疑,这就是作者的“虚构”功力高超之处,令人不得不叹服。
克劳迪娅厌倦家中做不完的家务,她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因此决定离家出走,暂时离开舒适的住处;但她想寻找的是一处有点奢侈、优雅忙碌的地方,因此选择了大都会博物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有钱的旅伴,因此她选了小气鬼弟弟杰米。
从躲在校车里开始,读者就随着作者的笔进入了世界之都纽约。姐弟俩在博物馆进进出出,周遭的一切均有适当的描绘,加上姐弟之间精彩的幽默对白,使得故事趣味横生,这要归功于作者能充分掌握两位小主角的心态。克劳迪娅发现离家出走的乐趣没了后,有点失望。她想找件不同的事,天使雕像适时展出,使她有了新的目标——找出雕像作者。随着故事的进行,我们忍不住要为作者的巧妙安排鼓掌叫好,因为她点出了两人互动的结果:萌生特别的感觉,“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争吵,而是这种吵吵闹闹已经融为这趟冒险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讨论,而不是要战胜对方……这种感觉为‘关心’,甚至称为‘爱’。”作者在此间接点出了这本书的主旨,“爱”的力量当然也就成为找出天使雕像雕塑者的原动力。
这本作品还有一点特别之处值得一提。它的叙述方式与其他儿童小说不太相同。全书透过雕像的原主人福兰克威尔夫人的双眼,把整个冒险过程娓娓道来。叙述拍子似乎要与八十二岁高龄的夫人年龄配合,缓慢且清晰。文中不断插入的补述,补足了叙述观点不甚明确的缺憾。福兰克威尔夫人不时的介入间接地凸现了她的性情与癖好。姐弟俩与夫人见面后,场面便全由夫人掌控,言谈之间一再施展她的慧黠、固执和霸气,但同时也显示了姐弟俩的聪慧、坚持和应变能力。
套句老话,福兰克威尔夫人扮演了传统儿童文学中的智慧老人,因此在她眼中,她觉得“克劳迪娅已经开始踮着脚尖走入成人世界了”。对于克劳迪娅提出的“每个人都应该每天学一样新的东西”的说法,她回答说:“我们也应该要停下来,让已经学到的东西有机会消化,有机会融会贯通,然后你才会觉得它真正进入了你的内心。”这段话给姐弟俩带来了当头棒喝的启示作用,远比他们得到天使画像更有价值,因为她在他们成长时及时伸出援手,拉着他们朝向成熟之路迈进。 或许有读者会觉得这是篇中产阶级以上的孩子的故事,一般孩子哪敢有此奢望?克劳迪娅姐弟根本是“人在福中不知福”,有多少孩子能够拥有他们的生活?他们有机会到大都会博物馆一住一个多星期,扭转了未来的成长空间,多么令人羡慕的特殊遭遇!这种说法当然是种阅读反应,难以论断其对错,但我们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来探讨,心中应该会觉得舒坦些。毕竟整篇故事的重心还是摆在启蒙与成长的描述上。每个孩子都有其必经的成长阶段,只是各有各的成长方式。以欣赏与喜悦的态度来阅读他人的成长过程,应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又何必怨叹自己的命不好呢?不如安下心来,翻开书本,与书中主角共欢乐吧。
《天使雕像》是最优秀的原创故事之一。活灵活现的人物和质朴幽默的语言使这个故事新鲜而有趣。
——《书评》(Book Review)
这本书包含了最能够吸引读者的因素——幽默、悬疑和谋略。
——《学校图书馆杂志》(School Librar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