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除了对现代通讯贡献极大,还是个令人钦佩的聋哑教育家; 贝尔不但发明了水翼船,还几乎与莱特兄弟同步研究飞机。 他便利了人类的商业活动和社交生活,更为人类的通讯历史掀起一次爆炸性的革命。林淑玟编著的《贝尔(美绘插图本)》将告诉你许多贝尔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带领你一起进入发明家的世界。以历史的观点,详细描述贝尔的成长,并搭配相关时代的重要事件与影响。让孩子可以清楚认识时代的演进,以及人生成长历程的变化,容易让孩子对影响世界的名人的成长产生共鸣。让孩子追随伟人的轨迹,以成就为目标,以挫败为戒,作为未来人生的参考。
《贝尔(美绘插图本)》由林淑玟编著。
亚历山大·格雷汉姆·贝尔(1847—1922),伟大的发明家,公认的电话之父。他出生于苏格兰,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发明创造产生了兴趣。后来他移居美国,在波士顿大学担任语音学教授,先后投入对多路电报、金属探测器、水翼船、载人飞行器等等的发明研究。贝尔在1876年成功地发明电话并投入实际使用,还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家电话公司,为人类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贝尔还是一位听障教育专家,除了发明之外,他将剩余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聋哑儿童的教育之中。《贝尔(美绘插图本)》讲述了贝尔一生创造、发明、造福人类的故事。
第一节 可见式语言训练
人类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能“活到老,学到老”!
——贝尔名言录
贝尔懂事以来,就常看到爷爷和爸爸教人学习如何利用声带发声、说话。他们信心满满地站在讲台上,用教鞭指着贴在黑板上的图表,教学生试着振动声带,再进一步利用嘴唇和舌头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发出准确又好听的语音。因为上台次数多,加上民主风气逐渐开放,他们甚至教起演讲术,指导大家如何在公众场合不怯场,侃侃而谈。
贝尔打从心里敬佩父亲和爷爷,也认为造福人类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因为父亲和爷爷的身教,贝尔常常躲在房间里,利用父亲的方法,以自己为实验对象;他对着镜子,用拇指和食指按着喉咙,发出不同的高低音,感觉声带振动的变化。学会控制声带后,他又嘟起嘴巴,试验嘴唇加上声带所产生的不同语音。最后,又试着摆放舌头的位置,同时使用三个部位来发出艰难的或外国的语音。
而贝尔的母亲在他十二岁时,逐渐丧失听力,也成了听障人士,这让他更能体会听障人士生活中的艰辛。这也让他思考,如果能在儿童时期,就训练使用他所实验的教学法,听障儿童就能及早融人社会大众,不被歧视。
果真,通过这一套有效率的教学,许多原先有听力,后来因病或意外丧失听力的听障生,因为有过听别^说话的经验,看到图形很快就能心领神会地说话,语音虽不是很准确,却也使他们产生了信心,愿意开口了。当然,大部分的听障生第一次用手指摸着自己的声带,感受到自己声带的振动,都非常讶异,他们原以为自己永远要处在无声的世界中,不能听,无法说。他们不知道,他们绝大部分的人只是听力受损,声带却和常人_一样。所以能像正常人一样发出声音,他们个个都雀跃不已、高兴万分!
此外,学习注视别人说话时口唇的变化,也有助于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因而得以适切的响应。因此,他们和常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生活越来越顺利,也越来越能适应常人的社会。
贝尔十六岁时,几次成功的经验让他信心大增,认为自己可以离家去当听障儿童的老师了。
于是,他瞒着爸爸,写了一封推荐信给苏格兰南部莫瑞区的威士顿学院,信中被推荐的老师是亚历山大·格雷汉姆呗尔和爱德华·查尔斯·贝尔两位先生,推荐人·栏则是亚历山大·梅尔威勒·贝尔教授的签字。
威士顿学院院长斯金诺收到著名教授的推荐信非常高兴,他立刻回信,信中充满热情,竭诚欢迎两位贝尔先生到该校任教。
贝尔和弟弟本以为,长期在外面四处演讲的父亲应该不会知道,而且就算他回家才知晓,他们早已接受聘书,到威士顿学院授课去了。届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父亲总不至于把他们强行带回家才是。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这封聘请函正巧被提前回家的父亲收到。
这一天傍晚,贝尔和弟弟查尔斯从外面嘻嘻哈哈、推推搡搡地踏进家门,却看到父亲一脸严肃地坐在起居室等着他们。贝尔和查尔斯立刻知道大事不妙了,赶紧收起笑容。
父亲招招手:“你们两个过来。”
贝尔和查尔斯互看一眼,乖乖地坐上指定的位置。
父亲严厉的眼神在他们的脸上来回看了好几遍,一句话也没说。
贝尔有大难临头的恐惧。
“为什么冒用我的名字!”父亲并未大声说话,但是每一个字都让贝尔心惊胆跳。
贝尔抢在查尔斯之前先开口:“爸,是我的主意。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帮助听障人士了。”
查尔斯想补充,但父亲没给他机会。“如果你们真有本事,可以用自己的名字提出申请,为什么要冒用我的名字?”
父亲紧迫不舍,显然不是怀疑他们教学的能力,而是冲着冒名的问题而来。
贝尔和弟弟低下头。
“我相信你们已经有能力去教学,我也不反对为你们写推荐信。但是,你们没经过我的同意,冒用我的名字,你们知道,这是不诚实的行为!如果你们不是我的孩子,我可以提出控告!”父亲的口气非常严峻。
“控告!”
听到这两个字,贝尔和弟弟不安地在椅子上扭动身体。
“诚实!我一再耳提面命,并且以身作则地教导你们。”父亲的语气中混杂着难过与失望,“我们的家规就是,绝不可以为了取得金钱或名誉的目的,做出不诚实的事!而今天,你们为了得到这个职位,冒用我的名字,就是不诚实的行为。这个行为让我非常难过,也让我一再检讨,我是不是做了错误的示范。”
这的确是贝尔当时没想到的。他只想到有爸爸的名字当保汪,他就可以达到去当老师的目的,却没意识到那是不道德的……
贝尔和弟弟羞愧得不敢抬头看父亲。
这时,母亲端着茶点走进来。她把茶点放在茶几上,绕过贝尔和弟弟坐的椅子,把手搭在他们的肩膀上,轻轻地按了-—下,才坐到他们对面。
P25-28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写过“我的志愿”这样的作文题目。
那个时代,许多人课外读物没读过几本,对伟人的认识都是从课本里得到的,但同学之中确实有人‘希望长大以后,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发明家”。因为志向这么伟大,他还得到老师的称赞呢!
可是,到底“发明家”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又该具备哪些条件,我们的小脑袋瓜里,却是—点儿概念也没有。
此次为了撰述“贝尔”,我才发现,要当个发明家可真不容易。
首先,要把吃苦当吃补。
第二,几天几夜不睡觉,用牙签撑住眼皮,也要完成实验。
第三,发明成功后,要东奔西跑去推销自己的产品。
第四,要不怕失败,越挫越勇。
第五,一再重复单调的实验,也不会嫌烦。而且即使被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喷到,也不能只会惨叫!(当时若不是贝尔还能镇定地呼叫华生,恐怕电话要多年以后才能被发明出来。)
贝尔除了具备这些条件外,还热心推动‘‘听障教育”,一生为“听障人士”争取福利。
所以,各位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若认为自己符合上述的条件,恭喜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发明家喔!
2009年,加拿大政府为了纪念亚历山大·格雷汉姆·贝尔在电话与航空上的贡献,于首都航空博物馆举办“银标”号百年飞行展。
当年的加拿大总督米歇尔·琼在致开幕词时,以诚恳的口吻,不断赞美:
“贝尔,以实际的行动,为人类的梦想装上翅膀!”
“贝尔当年的成功,为今天的航空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馆方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展览筹备期长达两年,耗资50万加币,预定展出10年。展场中除了陈列当年贝尔团队研发的“银标”号复制品外,还有现代的F一16战隼战机和水獭型救援机等60架各式飞机,展现人类百年来实现飞翔梦想的艰辛历程。
以现今的眼光来看“银标号”,可能不认为它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在1909年,木头制作的螺旋桨,以钢管、红木、竹片做成的机身,加挂八缸50马力的双翼飞机,在结冰的湖面上蹦跳几下后,开始爬升,总共在空中停留48秒,飞行距离800米,飞行高度9米。这在当时,是缔造历史的纪录,也开拓了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视野,才有今日喷气式飞机、火箭等更先进的航空器出现。
虽然,2002年美国国会取消贝尔的电话发明权,改判给梅乌奇,但贝尔秉持发明家的精神所做的贡献,早已超越“现代通讯之父”的桂冠,不仅影响现代的我们,也将永远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