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凡编著的《名山访古:铮铮风骨华夏根深》是《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从人文、自然景观方面细致描写了最具中国古老文化特色的“三山五岳”,展现了巍峨壮观的名山奇景背后深邃宏博的文化内涵。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这山水交融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开拓眼界,何不来领略一下它底蕴深厚的美呢?通过此书,你能深入欣赏到雄奇伟岸的泰山,层峦叠嶂的衡山、山势雄险的恒山,崇山峻岭的嵩山、还有“无峰不石,无石不松”的黄山……那里“天门长啸,万里送清风”,晚霞夕照长空栈道,漫天枫叶迷醉红岭,卢崖瀑布若银流,龙泉三迭、珍珠倒卷帘,美不胜收。
身在闹市,心在天涯。四角的天空困住了人们的视野,却束缚不了向往自由的心灵。读万卷书犹如行万里路,一路上,发现最美的中国,解读风景背后最耐人寻味的文化元素。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巍峨壮观的名山秀景。泰山之华丽、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秀美、恒山之奇绝、嵩山之空灵……中国山川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山五岳,都达到了天然胜景与人文情愫高度完美的和谐统一。徜徉其中,将会是一次震撼心灵的山川之旅,一次对古老文化与历史的虔诚探访。
用镜头捕捉自然之形,用心灵诠释大美真谛。图片不仅仅是风景的直接呈现,色彩和形态赋予了山川峻秀的外表,拍摄角度和方式的选择则赋予了它们更加夺目的人文光辉。
“江山有胜迹,我辈复登临。”千崖竞秀的山野风光中,处处弥散着古今文化代代传承的气息。孙一凡编著的《名山访古:铮铮风骨华夏根深》用轻盈的文字讲述趣味绵长的故事,从恢宏悠久的名山文化中读出智慧。
读罢《名山访古:铮铮风骨华夏根深》,相信那雄奇壮观的名山古松,会在你眼里变得富有灵性和品格,同时你也会知道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行走的每一寸土地上。很多时候,一棵松树并不只是一株植物那么简单,其背后演变的历程、蕴含的历史故事和象征意义则需要你静下心来在书里体会。在此,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旅途中的良伴、一扇窗户,给你力量,带你攀登上一个更为绚烂博大的世界,看到更多并不为常人所深知的东西。如果你不是身在旅途,那让你的心去旅行一次吧,去领略历时几千年的自然精华和人文精华!它一定能带你跨越时空、跨越地域、遨游历史,提高你的精神内涵,让你拥有更为畅达的情怀。
拜泰山奶奶
过了南天门,沿着天街向东走到尽头就是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祠宇,这碧霞元君就是东岳泰山天仙玉女,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
“元君”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君主的称号;一种是道教中对得道者的称号。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她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
碧霞元君如此乐善好施,待人又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从而愈加信赖她,使她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凡是爬到泰山山顶的人,不论内客还是外宾,没有不拜见泰山奶奶的。许多人从外地纷至沓来,进香许愿,泰山的香火至今缭绕不绝。明代作家张岱,登上泰山来到碧霞宫,不禁感叹道:“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大部洲所无。”可知香火之盛。
美丽的传说
清代施补华曾经写过一首诗:“云气蓬蓬出,从寻玉女祠。灵风吹石壁,空翠落盆池。”其中的“玉女祠”指的就是泰山的碧霞元君祠,那么,为什么称为“玉女祠”呢,这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众多的传说。
一说她的前身是玉女。据说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雕像,到了五代,大殿塌圮,金童风化,玉女则掉进池中。宋朝时,真宗到泰山封禅,来到池边洗手,忽然冒出一个石人。真宗派人捞出,一看正是玉女雕像。于是真宗下令在泰山建祠供祀,因为她是圣帝之女,于是封她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有的说碧霞元君是黄帝手下的一个仙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派七位仙女,云冠羽衣,迎接西昆仑真人。其中一位仙女随真人刻苦修行,终于得道,成为碧霞元君。
有的说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这种说法最为流行。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们附会叫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岱居本位,其色惟碧,东方主生,一本乎坤元资元万物”,就是说这位女神滋生万物,民间又把她视为“送子娘娘”。
其实,碧霞元君是山神的人格化,源于古人原始崇拜中的山岳崇拜。泰山神是我国最著名的山神,后来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山岳神。
天上的宫阙
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始称“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改名“灵佑宫”,清朝始称为“碧霞祠”。碧霞祠属于高山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是岱顶上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群。
祠堂以照壁、火池、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左右分列东西神门、钟鼓楼、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建筑。祠堂的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
祠堂以山门为界,分前后二进院落。内院包括碧霞元君大殿和东西配殿,铜瓦和铁瓦相互映衬,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碧霞元君大殿为祠堂的主体建筑,面宽五间,重檐八角,上覆盖瓦、鸱吻、檐铃,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的巨匾。共有瓦计360垄,按周天360度,象征着一年360天。殿内正中供奉着碧霞元君鎏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殿内悬挂着康熙帝巨匾“福绥海宇”。整个大殿雕梁画栋,晴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
在大殿的左右为东西配殿,东配殿祀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拴娃娃”。跟碧霞元君大殿不同的是,东西配殿瓦面的板瓦、筒瓦、大脊、螭吻、勾头、滴水、走兽等皆为铁铸。
在东西配殿之间,还有一处建筑值得一提,这就是香亭。香亭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铜亭)处,用黄色琉璃瓦覆盖,美轮美奂,十分壮观。亭中设有碧霞元君铜像,封建时代,大殿轻易不开,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资格进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祈祷泰山娘娘。亭的东侧为明万历年问立的《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侧为天启年间立的《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都为铜碑。
其他的建筑在碧霞祠的外院。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砖石建造,专供香客焚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四个大字。壁高3.45米,宽5.22米,厚0.65米。西神门与天街相连,东神门与通玉皇顶的盘道相接,两门形式相同,都是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钟鼓楼位于大山门前东西阁楼北,通高7-38米,为方形重檐五脊歇山顶,灰色筒瓦。
从远处眺望碧霞祠,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一般。当人们攀上百级石阶跨入碧霞祠时,定然会有一种“升仙”的感觉吧!
P13-15
中国自古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思想,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这是儒家的思想,如今细细思索,依然发人深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它融人在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让百川大山、人文景观闪耀着光芒;它教人们拥有广阔的胸襟、海量的气度。因此,踏上旅途,探寻文化,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为此,我们特意编撰了《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为你解读隐藏在中华大地表象之下的深刻文化内涵,让你看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中国。
《名山访古》是《最美中国行》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从人文、自然景观方面细致描写了最具中国古老文化特色的“三山五岳”,展现了巍峨壮观的名山奇景背后深邃宏博的文化内涵。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这山水交融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开拓眼界,何不来领略一下它底蕴深厚的美呢?通过此书,你能深入欣赏到雄奇伟岸的泰山,层峦叠嶂的衡山、山势雄险的恒山,崇山峻岭的嵩山、还有“无峰不石,无石不松”的黄山……那里“天门长啸,万里送清风”,晚霞夕照长空栈道,漫天枫叶迷醉红岭,卢崖瀑布若银流,龙泉三迭、珍珠倒卷帘,美不胜收。
本书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写山的旅游书籍,并非单纯写景或者单调叙事,也不是一本旅游攻略,而是着眼于“文化”,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名人事迹巧妙地将各处美景串联起来,让名人和历史为你导航。精炼的述说,一目了然、生动有力,让人回味无穷。文章的语言通俗中带有隽永的诗意,浏览也罢,吟诵也罢,都是美妙的享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值得一提的是,全文精心选配了大量令人震撼、眼前一亮的图片,这些图片都由专业摄影师拍摄,为每一个读者展示了五岳三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真实面貌,你大可按图索骥,跟随它们的脚步,在富有诗意的文字和精彩的照片中畅游,并探寻这令人叹为观止的雄奇险峻之地。此外,我们还特意在每个章节最后添加了小版块栏目,补充了一些精短的传说典故,丰富了景点内涵,也让你的阅读增加了趣味性。
读罢此书,相信那雄奇壮观的名山古松,会在你眼里变得富有灵性和品格,同时你也会知道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行走的每一寸土地上。很多时候,一棵松树并不只是一株植物那么简单,其背后演变的历程、蕴含的历史故事和象征意义则需要你静下心来在书里体会。在此,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旅途中的良伴、一扇窗户,给你力量,带你攀登上一个更为绚烂博大的世界,看到更多并不为常人所深知的东西。如果你不是身在旅途,那让你的心去旅行一次吧,去领略历时几千年的自然精华和人文精华!它一定能带你跨越时空、跨越地域、遨游历史,提高你的精神内涵,让你拥有更为畅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