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新华书店诞生。经历革命战争的洗礼和考验,伴随着时代的号角和新中国建设的进程,新华书店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出版文化事业的主力军、中国图书发行事业的主渠道、全民阅读推广的主阵地。
《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由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发起并组织总店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共同编纂,是一套展示新华精神、反映创新业绩、体现发展新常态,为今天留存足迹,为历史留存史料的力作。
本书是王卫平编著的《甘肃卷1949-2017》,收录了1949年至2017年期间,甘肃新华书店系统机构沿革、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和重要业务活动等内容。
王卫平编著的《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甘肃卷1949-2017)》收录了1949年至2017年期间,甘肃新华书店系统机构沿革、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和重要业务活动等内容,记述了甘肃新华书店的历史,也承载了甘肃新华书店的光荣,是甘肃新华书店系统收录时间跨度最大、内容最全的行业志。
2017,新华书店迎来了80华诞,甘肃新华书店也走过了68载征程。几代新华人不忘初心,拼搏奋进创新,铸就了甘肃新华书店的光荣与梦想。
1949年
5月19日甘肃庆阳市解放。
7月17日甘肃西峰解放之后,徐占国、范忠实、赵懿3人携带陇东分店部分图书进人西峰,在大什字口的3间铺面内开始营业。
7月28日甘肃平凉解放。
8月12日新华书店平凉支店开始筹措。
8月22日甘肃临夏县解放。
8月26日兰州解放,西北新华书店派遣惠泽民、马照岐、张景亮、李英才、常更生、何荣、王德盛、寇怀岗、王杰民、高思秘、霍立攻、李典明等12名同志随军来到兰州,加入由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的接管兰州工作队,随军运来了3马车图书、刊物(共计45729册)随解放军大部队由西安出发,西进到达兰州,筹备建立西北新华书店甘肃总分店。
8月甘肃张掖地区解放。西北新华书店总店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方党委筹建当地新华书店。
9月1日 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处的领导下,文化处划拨了14亿元(折合新人民币14万元)资金成立分店。分店成立后,起初只有12名干部缸厂出版),接收了原国民党办的正中书局兰州分局、三青团办的青年消费合作社和西北文化建设协会办的文化供应社、和平日报工厂等4个单位的财产和部分人员,整修了原正中书局铺面(暨酒泉路外文书店所在地),并在门墙上镶嵌了毛泽东书写的“新华书店”4个大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标语,西北新华书店甘肃总分店第一门市部于9月1日正式营业(旧址兰州人民路362号),陈列销售的是随军运来的图书,主要有(供产党与列宁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大众众哲学》《解放区短篇小说选》等,仅几十个品种。由于读者购书踊跃,供不应求,后来不得不把被国民党查封的一批莫斯科印制的中文版马列著作拿出来补充,同时在兰园建了第二门市部,全部职工30多人。
同日 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处、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和地方党委的领导下,正式成立了出版、印刷、发行三位一体的“西北新华书店甘肃总分店”,惠泽民为首任经理。
9月12日 平凉新华书店正式成立,时称西北新华书店平凉分店,受当地党委领导,郗承武为首任经理,从业人员10人,主要任务是发行政治理论图书,供应中小学课本等。
同日天水新华书店成立,它是随第一野战军迁进大西北时成立的。天水市冈懈放,人民政府初建立,胡圭如即根据当时地委书记高峰、宣传部长李维时的指示,以旧“中央银行”地址(今天水市劳动路昊泰大厦稍东“中国农业银行”为临时地址),开设了天水“新华书店”,它隶属于“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的领导,时称“西北新华书店天水分店”。胡圭如任经理,当时有五六名工作人员。新建的新华书店(含业务办公)占地面积约396m2,门市部约占80m2。图书来源于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由于当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经济有一定困难,所以图书品种、数量较为稀缺。
9月16日甘肃省武威市解放。
9月20日新华书店临夏支店成立,位于临夏市崇文路1号,由地方政府调配6名工作人员,市区设有综合门市部3处,干部由地委宣传部调配4人,并设有印刷部,有石印机一台。窦学伦任经理,行政及业务均由地委宣传部领导。
10月3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统—全国新华书店的决议》,并规定新华书店为国营企业,会议指示: “全国新华书店必须迅速走向统一、集中、加强专业化、企业化,以担任国家的出版任务,发展人民的出版事业”,根据这次会议指示的精神,新华书店甘肃总分店成立了出版科,负责甘肃出版物的出版工作,并开始对全省各县、市新华书店进行统一集中。这次会议奠定了全国新华书店在政策上、组织上、制度上、业务上统—堞中的基础。
10月10日解放军军管会接受了国民党和三青团办的河西书店、青年书社,在中共武威地委宣传部的带领下,武威新华书店正式挂牌营业(武威市西大街),经理由西北新华书店随军来的米广印担任。当时虽然只有2间门面,4名职工,但从延安和西安带来的解放区出版的新书,受到部队和地方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2个多月销售图书1-5万册,从此,武威新华书店正式担负起武威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供应工作。
10月18日新华书店定西支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地委及县委合办的,政治、业务统一由地委宣传部领导,时称新华书店定西支店,负责本区域的党政思想文化宣传图书期刊发行工作,陈剑虹任经理。
11月 新华书店酒泉支店由酒泉地委宣传部领导成立,干部由地方党委调派,经理由地委宣传部长梅一芹兼任。门市开业时,图书类别少、品种少、书价低、销售额不大,当地党委宣传部门也在代管。与新酒泉报社一起开展业务,一部分书籍由甘肃总分店供给,一部分是新酒泉报社翻印交书店发行。由于人民群众对新文化的迫切需要,业务迅速开展。
12月26日经过短暂的筹备,在甘肃民勤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民勤县新华书店在县城的东街,开设门市正式挂牌营业,当时只有2名员工,却担负起了全县的图书供应工作。
是年甘肃西北新华书店总分店建立了天水、平凉、西峰、定西、酒泉、武威、临夏、玉门、甘谷、靖远等13个支店。
烟云过眼百年史,好雨知时润陇原。新华大业载史册,时光如梭弹指间。在这里让我们把记忆的触角伸向历史的深处。
1949年9月1日是甘肃省新华书店一个划时代的新纪元,以惠泽民、马照岐为领导的新华书店创始人们,在兰州刚解放,就积极筹建集出版、印刷、发行为一体的甘肃省新华书店,时称西北新华书店甘肃分店。同年11月改为西北新华书店甘肃总分店,1950年4月改为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甘肃省分店,1950年7月改为西北新华书店兰州分店,1951年4月改为新华书店甘肃省分店,1958年8月改为甘肃省新华书店,2009年4月改为甘肃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2月改为甘肃新华书店飞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新华书店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8年的历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先后有7000余员工在甘肃新华发行事业中工作过,他们一茬接一茬,一代续一代,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改革发展,播撒光明,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68年的努力,全省新华书店企业管理逐步改进,服务质量逐渐提高,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企业资产逐日扩大,企业实力日益增强,这一切无处不饱含前人的艰辛汗水。68年来,企业的各项指标屡创新高,至2016年实现销售30.85亿元,实现利润3600万元;从业人员达2229人;批销总量达15.43亿元;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3.2亿元。
为继承弘扬新华书店的光荣传统,记录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图书发行工作的各项任务,根据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的部署,经飞天出版传媒集团以及飞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领导研究确定,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特安排在新华书店工作的老同志等组成编写组,编纂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甘肃卷》(以下简称“大系”)。在此,编辑组成员向关心和支持此项工作的飞天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卫平,飞天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周爱平,飞天传媒股份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东,飞天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党义军等领导,向为编辑《大系》提供资料的王毅、虎长才、杨一林、方咏歌、王一平、杨哲光、魏新平、张彤云、楚祥林、牟小军、王琦、孟沁、白曙光、赵鹏、马丽红、郭晓丽、车蕊等,以及直属各部门负责人,向全省各市、州、县(区)和西北书城分公司等单位经理和参与编写相关店《店史》的同仁们,向参与编辑(伏系》工作付出辛劳的编辑组人员们,向甘肃文化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的领导、主编及有关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如果没有你们的鼎力支持,没有编辑小组人员丁文东、樊钰婷、金文娟、程雯、赵鹏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和辛勤的工作,这部在甘肃省新华书店历史上第一部28万字较为系统的《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甘肃卷》难以问世,难以同甘肃“新华人”见面。
编纂《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甘肃卷》是一项十分艰巨、十分困难、十分繁杂的工作。虽编写人员尽心尽力,查阅了自1951年至2016年1500余册甘肃省新华书店档案卷宗等相关资料,但由于管理体制变迁,人员调动频繁,年代久远资料残缺不全,又经十年浩劫,加之编辑力量的薄弱,《大系》篇幅的限制,编者水平有限等因素,因此难免出现诸多疏漏、不到或错误之处,如人员遗漏、项目错误、数据不准等问题。尤其是编辑时间紧迫的关系,这部《大系》在全面性上尚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各位新华同仁给予谅解、指导和修正,并给予海涵。
这部《大系》的诞生,是经过参与编辑人员大量、艰苦和忘我的工作,它的问世可用16个字加以概括“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价值无量、来之不易”。它终于使甘肃省新华书店几十年历史长河中那沉寂、尘封和厚重的档案资料跃然纸上,变成一部梳理有序、脉络清晰、有血有肉、鲜活跳跃的甘肃“新华人”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它虽显粗糙,存有瑕疵,但仍不失其甘肃新华精神和力量的光辉!
回顾历史,了解过去。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甘肃新华书店的历史与今天的成就是由一代代“新华人”继往开来共同书写的。因此在这里,借编纂《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甘肃卷》之际,编辑组成员向曾在甘肃省新华书店系统工作过的所有老一辈“新华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为甘肃新华事业所付出的辛勤与功劳将永远铭刻在甘肃省新华书店发展历史的里程碑上,新一代“新华人”们将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同时,为今天继续奋战在新华书店各岗位辛勤工作的“新华人”们加油鼓劲!
愿甘肃新华发行事业的长青之树,在全体甘肃“新华人”的精心呵护下春色常在;愿甘肃新华书店发行事业在党和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政策的阳光普照下,在一代代甘肃新华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下,再一次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