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尘/中国当代作家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霍达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作家系列》之《红尘》娓娓道出古都小巷中一个弱小女子的故事:她曾不幸沦落风尘,解放后行重获新生,然而当她在诉苦会上痛说了自己的身世,立刻成为人人所不齿的另类,在“四清”和“文革”中受尽凌辱与践踏,最终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内容推荐

作品以细腻的笔调,大雅若谷的“京味儿”语言。娓娓道出古都小巷中一个弱小女子的故事:她曾不幸沦落风尘,解放后行重获新生,然而当她在诉苦会上痛说了自己的身世,立刻成为人人所不齿的另类,在“四清”和“文革”中受尽凌辱与践踏,最终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通过这个小人物短促的一生,作者冷峻地透视了那个以瞒和骗扼杀真善美的历史氛围,给人以强烈的灵魂震撼。

目录

序《红尘》读后

追日者

秦台夜月

魂归何处

红尘

年轮

芸芸众生

绝症

不要忘记她

保姆

马拉松宴会

故人情

猫婆

京韵第一鼓

革面

罢宴

醉笔

败笔

试读章节

烟波浩淼,孤舟一叶。海天空阔,月光如水。美国“海眼号”的四等舱的统铺上,并排躺着公费留学生钟剑挥和方琼。这艘船将把他们带到意大利,然后他们再搭火车去法国。风浪很大,船颠簸得厉害,睡觉的时候都要抓紧床边的铁链条,免得掉下来。

“方琼,方琼!”钟剑挥轻轻地叫着他的同学,“我刚才做了一个梦。”

“梦见了什么?”方琼根本没有睡,闭着眼睛问他。

“我梦见夸父追日!”

“什么?夸父追日?”方琼揉揉眼睛,坐了起来。

他们来到甲板上,强劲的海风拂弄着他们的衣衫,扫去了四等舱里的闷热的汗味。巨大的海浪像一群黑色的怪兽向轮船扑来,发出很大的声响。船体大幅度地摇摆着向前驶去,在墨绿色的海面上犁出一道愈展愈宽的白浪——一个巨大的“人”字。

“你这个人,怎么做这样的怪梦!”方琼说。

“不知道。不过,在梦里看得可真切呢,那太阳、夸父……”钟剑挥的眼睛在月下闪着蓝莹莹的光。

“《山海经》里的那个老头子,他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呢?”

“为了追求光和热!那太阳是他的理想的化身。”

“哪里追得上啊?人,总是人,凡人。最后还不是渴死、累死、热死?”

“是啊。我记得小时候看见飞蛾扑火而被焚毁,那情景真是令人难忘、不可磨灭。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化为灰烬,那是一个壮烈的形象!”

夜沉沉,海漫漫。呼啸的风声、涛声、马达声湮没了这两个中国留学生的娓娓长谈。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望着滚滚海潮,钟剑挥想到了从家门口流过的那条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河,曲曲弯弯地流过默默无闻的江南小村庄。他的人生旅途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划着木盆在河里摘菱,打着赤脚在河边放牛,并且像王冕那样对着河里的荷花作画,用的是多病的母亲包药的废纸。这个放牛娃不知为什么对画画如此着魔,竟然一发而不可收,终于考进了国立杭州艺专。瘦弱的父亲不知咽下了多少泪水,才下了把儿子送走的决心。他离开家的时候,坐的是向捕鱼为生的姑父借来的乌篷船,父亲摇橹,送他远行。小河里的孤舟缓缓夜行,一定是充满诗情画意吧,可他当时没有心思领略,一直默默地盯着摇橹的父亲那佝偻的身影。

船,在海浪里穿行。他回忆起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转换关口,都是在船上。从家乡的乌篷船,到美国的“海眼号”。他已经从一个放牛娃,成为杭州艺专的毕业生,毕业后留校当了助教。然而,他并不满足。怀着强烈的渴望,他又上路了。“海眼号”——海的眼睛,你看清波涛中的航线,把从东土来的他送到西方去吧!为了他所梦寐以求的艺术之都巴黎,他离开了孤苦伶仃的父母,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土,丢下了一切……

“一个梦,跨过了三十多年!”钟剑挥突然感觉自己一下子老了三十多岁。他举起手中的杯子,把水一饮而尽,仿佛一瞬间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那样焦渴。

妻子没有开灯,月光从窗口洒进来,洒在床上,洒在铺着碎砖的地上,洒在那张兼作书桌、画桌和餐桌的写字台上。月光下,暑热未消的八月天气也显得清冷了,很像当年在赴欧的旅船上的夜晚。

“也许是因为方琼的到来吧,使你又想起了往事。”妻子说,“是他提出明天到咱们家来吗?”

“是我,我约他来的。”钟剑挥说。

妻子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那又何必呢?人家住在北京饭店……”

钟剑挥把茶杯放在桌上,手劲过重了,“咚”的一声响:“我必须这样做。要是你,你也会的!”

十七层高的北京饭店新楼矗立在王府井大街南口、东长安街路北,在一片半新不旧、半土不洋的矮建筑之中,可谓鹤立鸡群了。虽然不少行家、非行家说这楼的外观太笨,内部装修也远非现代化,但在现时的北京却仍不失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洋”所在,是专门接待外国人的地方之一。一些少见多怪的行人从高高的松墙外边走过时颇有几分神秘感地往里面匆匆一瞥,看一眼“异国风味”。

钟剑挥顺着松墙走过来,从一排停得整整齐齐的小汽车前面向大楼的正门走去。他在北京居住达三十年之久,这楼也已盖起了好几年,他竟然还是第一次走进这里。不是由于某些同胞的好奇心理来看热闹,也不是为了托熟人买点什么“供应外宾”的奇货。对于三十年前就留过“洋”的他,那早就看腻了的“花花世界”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他今天的到来,是因为一颗隔绝了三十年的老友之心的呼唤。他的老同学方琼从法国来探亲、观光并举行个人画展,在此下榻,刚刚住下就多方打听他的下落,热望一晤。而他,在接到美术家协会转达的消息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赶来了。

“方琼,你终于来了。时隔三十年,恐怕纵使相逢应不识了!”他这样想着,心中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之情,随着那川流不息的各种各样的皮鞋的咔咔声、咚咚声,踏上了宽大的石阶。就在这时,身穿雪白制服、笔挺地立在门边的服务员伸手拦住了他:

“哎,你是干什么的?”

他停住了脚步,有些吃惊地抬眼望着身材和地势都比他高的服务员,觉得很奇怪。不是所有的来宾都来去自由、通行无阻吗?为什么单单拦住他一个人?难道西服领带、高鼻黄须、金发碧眼才是通行证,惟独不准黄脸低鼻的中国人人内吗?

一时,他有些糊涂了。猛然间,脑际闪过一些年代久远、不愿再忆起的画面:

“海眼号”抵达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舍舟登岸之前,头等、二三等舱的旅客纷纷给服务员小费,四等舱的中国学生怎么办?一两个美元人家看不起,集腋成裘吧,几十个人凑了数十元,派钟剑挥作代表送了去。哪里知道,人家美国人对这点钱不屑一顾:不要你们中国人的小费!

途经英国伦敦,在那种二层楼似的红色公共汽车上,钟剑挥用一个硬币买了票,售票员顺手将这个硬币找给一位用纸币买票的胖绅士。绅士轻蔑地摇摇头,售票员只好另外调换一个硬币给他。屈辱啊,黄皮肤的中国人!

钟剑挥以那双穿透一切的画家的眼睛扫射着面前这个穿着雪白制服、站在北京饭店门口、和他一样肤色的年轻人。那双眼睛里充满了痛惜和怜悯,仿佛在说:可怜、藐视自己的同胞!为什么要这样自贱呢?中国人被人瞧不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有什么可让他们小看的?

可惜,傲然的年轻人完全没有兴趣留意他那复杂的神情。

钟剑挥不想和他多说什么,只是简短地回答:“同志,我是来找人的。”

“找人?你找谁?”服务员打量着他,把那个“你”字说得特别重,意思是说:这里能有你认识的什么人?

是啊,在他眼里,这个身材瘦弱、面色黧黑、布衣布鞋的老头儿是根本不配登此大雅之堂的。P2-5

序言

国学大师王国维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言,真正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其实,不必特指“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世间凡人,只要是下功夫研究点儿什么的,无论卖豆腐的、种西瓜的、编蝈蝈笼子的、弹钢琴的、唱戏的、写文章的,对于自己所从事、所熟悉、所热爱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必有深切的体会:若要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决非易事。人们要做好一件事,大都是从向往开始,如登高望远,对那遥遥可见的风景,充满无限的憧憬,这便是第一境。继而为之痴迷,苦苦追求,虽山重水复、万险千难也在所不惜,这便是第二境。许多人就在这第二境中停顿了,退却了,或者倒下了,吃尽跋涉之苦,却未曾尝到攀登之乐,因为他没有达到那风光无限的第三境。难就难在第三境,妙就妙在第三境,那是艰苦跋涉之后的突然发现,是长期积累之后的妙手偶得,是废纸三千之后的神来之笔。所谓“下笔似有神助”不过是自欺欺人,灵感来自作家自已,是冶炼了自身的天赋、智慧、阅历、学识和治学风格所浓缩的精华进发的闪光裂变,可遇而不可求。一位前辈作家说过:“寻诗争似诗寻我。”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阐述自己的创作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并不是作品的主宰,文学创作是一个奇妙的‘互动’过程:你在‘寻’他,他也在‘寻’你。你为了寻找最佳的表现形式,‘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他好像是一件早已存在的、完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等待着你的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创作状态,对作者来说已不是苦行,而是艺术享受。”编辑在发稿时,认为“苦行”二字不妥,问我是不是改为“苦刑”?我说不能改,这不是笔误,而是我刻意这么写的。“苦刑”是他人强加于你的刑罚,只能被动地承受,因此才深感其苦;而“苦行”是你主动地自找苦吃,虽苦而无怨,若“苦行僧”然。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取后者。

写作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回首几十年文学生涯,自然是苦多于乐,大半时间都花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然而,偶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顷刻间便抵消了所有的辛劳,所有的付出,由衷地感到今生不虚此行,庆幸我选择了文学,文学选择了我。

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个都是当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耗了我的一份心血和一段生命,重新翻检时,像抚摸着自己的儿女。现在,他们都长大了,再一次整齐地排列成阵,去面对我的读者。母亲是不愿意当众评价儿女的,那就把这个权利留给读者吧,也许你能够猜到,哪一个是我最钟爱的。

9008年12月6日写于抚剑堂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