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七战七捷》一书的出版,是为了发扬苏中战役的重要经验,缅怀当年英勇战斗的广大指战员和战役的直接指挥者粟裕、谭震林同志。本书包括苏中战役综述、历史文献和当时苏中党政军领导干部的回忆文章,从各个侧面向读者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是广大军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学习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也是史学工作、党史教学和军事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中七战七捷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苏中七战七捷编写组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苏中七战七捷》一书的出版,是为了发扬苏中战役的重要经验,缅怀当年英勇战斗的广大指战员和战役的直接指挥者粟裕、谭震林同志。本书包括苏中战役综述、历史文献和当时苏中党政军领导干部的回忆文章,从各个侧面向读者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是广大军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学习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也是史学工作、党史教学和军事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内容推荐 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扬当年苏中七战七捷的革命气慨和创造精神,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从而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本书包括苏中战役综述、历史文献和当时苏中党政军领导干部的回忆文章,从各个侧面向读者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是广大军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学习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也是史学工作、党史教学和军事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值得认真一读。 目录 序 发扬七战七捷光荣传统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 发扬革命传统夺取新的“七战七捷” 苏中七战七捷示意图 第一部分 战役综述 苏中战役综述 第一节战前敌我形势 第二节 “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作战方针,战役决心与准备 第三节战役经过 宣家堡、泰兴战斗(7月13日—15日) 如(皋)南战斗(7月18日—21日) 海安战斗(7月30日—8月3日) 李堡战斗(8月10日—11日) 丁堰、林梓战斗(8月21日—23日) 邵伯战斗(8月23日——26日) 如(皋)黄(桥)路战斗(8月25日—27日) 第四节伟大意义和胜利的原因 附: 华东战场敌我态势及敌进攻企图 苏中战役第1、2、3仗作战经过图 苏中战役第4、5仗作战经过图 苏中战役第6、7仗作战经过图 苏中战役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华中野战军 华中军区第一、第二、第九军分区 国民党军第一绥区序列 主要战绩和我军伤亡、损耗统计表 俘获国民党军将官名单 第二部分 历史文献 华中解放区当前的形势和任务(1946年6月15日) 迎击国民党反动派向华中大举进攻(1946年6月21日) 中共中央关于全局破裂后太行、山东两区战略计划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毅、舒同电(1946年6月22日) 粟裕号召苏中军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1946年6月24日) 备战工作与城市群众生活问题(1946年6月24日) 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对苏中自卫战役战时政治工作的具体指示(1946年6月25日) 中共中央军委对南线作战的补充指示(1946年6月24日) 中共中央关于华中主力出击淮南津浦线致华中分局电(1946年6月26曰) 张鼎丞、邓子恢关于向淮南津浦线出击的兵力问题致粟裕、谭震林并报陈毅及中共中央电(1946年6月27日) 粟裕建议华中主力仍留苏中作战致山东野战军、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军区电(1946年6月27日) 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建议一、六师仍在苏中作战致中共中央并陈毅、舒同电(1946年6月29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暂缓调动复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电(1946年6月30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主力留苏中致陈毅、舒同电 山东野战军关于同意王陶纵队留苏中地区待机电(1946年7月1日) 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关于战时后勤工作指示(1946年7月1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蒋军如大举进攻,我军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 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和华中分局电(1946年7月4日) 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关于“开始打”的指示(1946年7月10日) 华中野战军关于攻击泰兴、宣家堡之敌的作战命令(1946年7月10日24时于景家庄)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致陈毅、张云逸、黎玉等电(1946年7月13日) 陈毅关于对敌作战部署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粟裕电(1946年7月14日) 按原定南进计划行动(1946年7月14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看泰兴战斗结果如何致陈宋等电(1946年7月15日12时)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泰兴战斗结束后,准备再打四五个大仗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电(1946年7月15日) 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关于泰兴、宣家堡战后政治工作的指示(1946年7月15日) 华中野战军关于决心东进歼击进犯如皋之敌致华中军区、山东野战军电(1946年7月15日) 华中分局关于保证自卫战胜利的指示(1946年7月) 华中野战军歼灭进攻如皋之敌的作战命令(1946年7月17日) 中共中央军委询问苏中情况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1946年7月18日) 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关于泰兴、宣家堡战况致中共中央军委电(1946年7月20日) 粟裕关于乘胜收兵休整再战致陈毅、宋时轮等电(1946年7月20日)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6年7月20日) 冻毅、宋时轮关于同意在海安东北地区待机复粟裕电(1946年7月22曰) 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关于如皋战役后的政治工作指示(1946年7月24日) 掀起拥军参军参战高潮努力支援前线(1946年7月24日《新华日报》[华中版]社论) 粟裕关于建议五旅调苏中参战致陈宋等电(1946年7月25日) 陈毅关于五旅东调值得全盘考虑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7月27日14时) 苏皖边因临时参议会为保卫家乡、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告苏皖边区全体同胞书(1946年7月28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对蒋军作战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分割歼灭方针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电(1946年7月28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致张鼎丞、邓子恢、粟裕电(1946年7月30日) 华中野战军、战地工作委员会关于民夫工作的联合通令(1946年7月31日) 再论坚持游击战争(1946年7月31日《新华日报》 [华中版]社论) 粟裕关于保卫海安战况及建议淮南主力东移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1日) 陈毅关于仍以开展淮上新区为目的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1日12时)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苏中如能在八月内歼敌两个旅,战后可转至淮南作战致粟裕并告张鼎丞、邓子恢、陈毅、宋时轮电(1946年8月2日) 粟裕关于放弃海安、寻机歼敌致中共中央并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1946年8月2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苏中能否在八月歼敌两旅致粟裕等电(1946年8月2日) 华中野战军调整部署命令(1946年8月3日12时于中花园口)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粟裕集团应否此时调动考虑再告致陈 宋电(1946年8月4日12时) 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关于撤出海安后解释要点(1946年8月5日) 粟裕关于如五旅东调,在八月内有把握歼敌两个旅致中共中央并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节录)(1946年8月5日) 苏皖边区各界慰劳委员会给前线指战员的慰问信(1946年8月6日) 粟裕关于五旅明后日到达苏中参战致陈毅并中共中央及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1946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军委征询对两个作战方案的意见致粟裕并告陈毅电(1946年8月7日午时) 陈毅关于粟部应速西调为好电(1946年8月8日8时)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集中兵力歼敌两个旅致粟裕电(1946年8月8日9时) 粟裕关于抓住歼敌良机致中共中央并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电(1946年8月8日) 陈毅同意集中一、六师、七纵、五旅待机歼敌复粟裕电(1946年8月8日申时) 粟裕关于决定歼灭李堡等地之敌致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并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8日) 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关于开展群众性对敌政治攻势的指示(1946年8月8日) 陈毅关于歼灭企图切断我通如启海联系之敌致粟裕并告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1946年8月9日) 华中野战军关于歼灭李堡之敌的作战命令(1946年8月9日12时于陈家■) 粟裕、刘先胜关于如皋、泰兴战役战果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中军区、各分区、各师、各纵电(1946年8月9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积极作战以援中原致刘邓等电(1946年8月9曰24时) 苏中前线慰劳团向后方各界报告前线情况(1946年8月9日) 华中野战军首长为争取自卫战的更大胜利告全体指战员书(1946年8月12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更为有利致陈毅、宋时轮电(1946年8月12日) 华中野战军关于拟歼敌九九旅和六五师一部致中共中央、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电(1946年8月12日) 粟裕发表文告号召苏皖军民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1946年8月12日) 中共中央军委望苏中再布置几次作战致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宋时轮电(1946年8月13日)(182) 中共中央军委征询对在淮南或苏中作战的意见致粟裕电(1946年8月13日) 陈毅关于苏中部队就地继续开展局面不忙西调致粟裕、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1946年8月13曰) 改进今后作战的几个问题(1946年8月13日) 粟裕、谭震林关于再在苏中作战更为有利致中共中央军委电(1946年8月14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利用苏中有利条件再打二三个胜仗复粟裕、谭震林电(1946年8月15曰) 粟裕、谭震林、刘先胜关于李堡战役战果致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华中军区、各师、各纵、五旅、各分区电(1946年8月16日) 粟裕、谭震林关于拟以主力南下歼敌致中共中央并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电(1946年8月19日)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主力南下作战方案致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宋时轮电(1946年8月20日) 华中野战军关于攻击丁堰、林梓之敌的作战命令(1946年8月20日18时于角斜场) 在苏中作战作用比在淮南大(1946年8月20日) 粟谭主力留在苏中作战(1946年8月20日12时) 粟裕、谭震林关于攻占丁堰胜利致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华中军区并各师、各纵、各分区、五旅、皮旅电(1946年8月22曰) 爱惜民力以利持久作战(1946年8月22日)(201)华中野战军关于向如黄路出击的行军命令(1946年8月24日12时于水牛窠) 粟裕、谭震林关于如黄路战况致中共中央、山东野战军并张鼎丞、邓子恢电(1946年8月26日) 华中野战军首长为进入敌后争取新的战斗胜利告全体指战员书(1946年8月26日) 张鼎丞、邓子恢、张元寿给苏中前线指战员的致敬信(1946年8月27日) 粟裕、谭震林关于全歼分界、加力之敌致张鼎丞、邓子恢并报中共中央、陈毅、宋时轮电(1946年8月27日) 关于目前战局与今后作战中的几个问题(1946年8月) 中共中央军委就苏中作战经验致各战略区首长电(1946午8月28日) 中共中央关于必须采取集中兵力打敌一部的战法致陈毅、张云逸、黎玉等电(1946年8月29日) 延安总部发言人谈苏中自卫胜利战果(1946年8月29日) 苏中之敌已陷于被动我军拟作短期休整(1946年8月29日) 邵伯防御战况(1946年8月30日) 养精蓄锐以备再战(1946年8月31日) 苏中南线战局纵横谈(1946年9月1日新华社记者评论) 新四军第三师全体指战员给苏中前线全体指战员的贺电(1946年9月2日) 苏中战役总结(1946年9月25日) 附: 发动苏皖内战铁证 如皋海安战斗 如皋县北李堡镇、西场镇战役战斗详报 第三部分 回忆文章 回忆苏中战役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忆苏中战役的支前工作 苏中初战 连续作战每战皆捷 一旅在苏中战役中 慎重初战旗开得胜 十六旅的两次战斗 运动歼敌显神威 第七纵队参加苏中战役的回忆 忆邵伯保卫战 战斗在苏中的日子里 陷敌于汪洋大海 ——忆苏中战役中的一分区地方武装 苏中战役的情报保障 附: 国民党军进犯苏北的回忆 第四部分 大事记、烈士英名录 大事记 烈士英名录 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关于如皋战役后的政治工作指示 (1946年7月24日) 一、胜利是空前的: 大家辛苦了!我们到苏中,首先在泰兴、宣家堡完全取得了胜利,把顽十九旅两个团和旅直属营完全歼灭,缴获大炮10余尊,俘虏2000名以上;接着又在林梓、丁堰、东陈一线将企图进占如城的反动派军队四九师6个团完全歼灭,活俘师长以下官兵8000余名,大炮又缴到十三四门,两个仗合计起来,炮有20余尊,俘虏在万名以上,这种胜利,是空前伟大的,创造了我华中部队干脆歼灭敌人的范例。 二、胜利从何而来? 为什么能够获得这种胜利呢?主要的是由于贯彻了党中央与毛主席的战略指导思想,谁敢于向我进攻,一定要坚决的彻底的完全的干脆的歼灭之,所以我们胜利了。其次由于各级英明的军事指挥、政治工作有力的活动,广大群众的支持,供给工作的保证,部队发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同心协力,所以以竟全功。 三、认识胜利的意义: 第一,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正在大喊大叫要共军退出苏北,说苏北威胁了京沪,所以他计划向我苏中大举进攻,这几个大的胜仗使反动派受到了严重挫折,使他进攻苏北的计划大受阻碍,甚至使他进攻的部署受到严重的粉碎性的打击。 第二,自元月停战协定以来,我们只是眼巴巴的望着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向我们蚕食与进攻,大家气愤不平,只等上级下命令,随时要给予反动派以还击,所以这几个仗打了以后,大大的使我全部队士气振奋起来,实在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加巩固了部队的战斗勇气与胜利信心。虽然宋家桥、顾家庄还残存着几个据点,但他精神上武装完全解除了,教训了他火是不好玩的,被我围困数日,任凭飞机援助,始终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三,我们打仗的地点,在沿江的泰兴、宣家堡,是口岸到泰州中间的重镇:丁堰、东陈一线,是如皋到南通间的地方。炮声一响,上海、南京都能震动,不独是解放区民心振奋,特别是全中国政治中心之地上海、南京,反内战、反独裁、反卖国的各党各派各阶层的民主进步人士,也将更加大胆的工作,更敢于靠近我们,敢于向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我们的胜利给他们为和平、民主、团结而斗争以很大的鼓励。 第四,我们能够把国民党反动派每一次的进攻打破了,使国民党的企图遭受失败,我们真正的保卫了华中、苏中解放区,保护了人民已得的利益。假如不把敌人消灭,农民分田的果实,也得不成功。我们胜利了,农民有靠山,地主倒租也倒不过去,今年的秋收是十足的年成,都落在农民的头上了,我们对得起老百姓,我们吃了公粮,也就没有白费,这个胜利决定了农民翻身有保证。 第五,我们缴获很大,单就大炮来说,总共有20多门,现在家家都有了“老黄牛”,增强了部队武器装备,至予轻重机枪以及美式武器,那是更加增多了。 第六,两次作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们部队战斗力,培养了成百上千战斗英雄模范,大家在总的战略意志下,坚决完成了战斗任务,懦怯畏缩不前的事很少有,证明思想教育得到了收获,战时纪律也比从前有进步,特别是发扬了红军时代的传统,捉俘虏、缴枪炮的比赛,英勇杀敌,不辞劳苦,这些不过是举其大概而言。说明了我们胜利中的许多成绩与若干好的表现。 第七,中央、军部、军区首长的庆贺: (1)中央来电称;庆祝我们打了大胜仗。 (2)陈军长闻讯来电祝贺大家,并望再接再厉予来犯之反动派以歼灭打击。 (3)军区首长第一电指出,我前线部队为保卫解放区和平民主,在苏中泰兴、宣家堡给进攻之敌以重创,缴获甚众,捷报传来,全军振奋,万众欢腾,此次初战胜利,关系全局甚大,我们前线指挥员指挥有方,部队战士英勇顽强,地方党政军民密切配合,获此战果,殊堪嘉慰。但反动派进攻蓄谋已久,大战正在发展中,望继续给进攻者以最大的歼灭打击,后方当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前线作战,要能连续歼灭其三五个师才能挫其凶锋,才能粉碎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为保证前线补充,六分区已完成3000名新兵动员,五分区3000名亦在动员中。 (4)军区首长第二电:如皋获得更大胜利,给进行内战的反动派又一当头棒,捷报传来,我华中军民益加振奋,在此炎热如蒸的天气下,全体指战员忍饥渴、冒烽火而英勇顽强地进行战斗,这充分发扬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增加人民对我信赖,是党的光荣,尤其是全体指战员同志们的光荣。两次胜利,还只是胜利的开始,反动派蓄意进攻解放区,战争正在扩大,我们要以临胜不骄愈打愈强的精神,打扫战场,整顿组织,处理俘虏,恢复疲劳,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胜利。 这就足够说明这次战斗胜利意义的重要了。 四、情况与方针: 我们战斗两星期之久,给国民党反动派以重大打击,敌人必会企图作最后挣扎,增援苏北,现据报由沪增通者计有二十一师,由浙来靖者计有广东军之六十五师,其企图均系增援四十九师残部攻我如城为目的。 在此情况下,我军为了保卫已得胜利,用大力量争取这数在万余以上的放下武器的同志,参加本军;恢复疲劳,争取主动寻求有利时机和选择敌人弱点,以利今后胜利的出击。所以我们的方针为争取时间集中休整,寻求有利机会准备再战。 五、在休整中具体工作任务: (一)部队以休息为主,但也不放弃利用时间进行短促的教育工作,使参战部队官兵得以恢复疲劳,精神爽快,同时要整理支部,勇敢的坚决的自行提补缺额干部,发展党员,进行各种组织的整顿工作。 (二)各级军政机关,应重视帮助下面总结战斗经验,发扬优点,克服弱点,奖励战斗英雄模范以及一切有功人员,并使野战军奖惩条令完全实现。 (三)在整理部队中,号召逃兵归队,补充新兵,发扬友爱团结,使新战士很快的变为老战士,慎重审查放下武器的同志,对这些同志应完全耐心教育,不可歧视,因为他们也是痛恨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的,有计划的进行补充,以增强部队战斗力。 (四)对此次负伤的同志,各部直属首长应特别关怀与照顾,可每单位推举代表,携带礼物,前往慰问。尤希各级医务同志忠实执行自己的职务,一切为伤病员服务,使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重上前线服务。 各部队接到此指示后,应争取时间,进行不间断的胜利宣传教育,开展文娱活动,以加强战斗力,作再战的一切准备为要! 政委谭震林 主任 钟期光P120-122 序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从围攻我中原军区部队开始。华中解放区(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等地区)襟江带海,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经济中心——上海——隔江对峙。自古有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而华中是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敌以5个整编师(军)、12万人的兵力,向苏中地区进犯。华中野战军主力原华中军区部分直属部队,在苏中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奋起迎战,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七战七捷,歼敌5万余人。这一胜利,对于扭转整个解放区南线战局的形势,完善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对尔后战局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胜利,获得了歼灭美械装备国民党军的经验,对于研究敌我双方的特点,探索解放战争的基本规律,起了战略侦察的作用。这一胜利,锻炼了部队,顿挫了敌军的进攻锐气,坚定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争取了转入战时体制的时间,同时也配合和支援了其他战略区的作战。这次战役的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何实现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暂时和平状态转入战时体制,从游击战为主转入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是解放战争初期的重大问题。当年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领导同志,认真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和平、准备战争的方针,坚决进行了土地改革;加强了统一战线,争取了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同情者;开展了百日大练兵,发展了地方武装;并从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组织上做好了迎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系列准备,终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这个转变,以较少的代价,换得了重大的胜利。 我军能不能战胜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这是解放战争初期全国人民以至国际友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反动派依仗美帝国主义给予的全副新式武器装备,挟其优势兵力,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扑来。没有恢弘的革命胆略,没有坚定的胜利信念,是难以遏阻这股汹涌逆流的。华中军民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发扬了我党我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面对强敌不气馁,身处险境不畏缩,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机智灵活,英勇善战,终于取得了苏中战役的胜利。斗争实践证明,解放区军民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最后胜利是一定属于人民的。 40个岁月过去了。今年是苏中战役胜利40周年。现在,我们的国家和军队已进入一个伟大变革的历史新时期,全国人民和全军指战员正在英勇奋斗,锐意改革,为实现“七五”计划,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新的形势,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扬当年苏中七战七捷的革命气概和创造精神,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从而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苏中七战七捷》一书的出版,是为了发扬苏中战役的重要经验,缅怀当年英勇战斗的广大指战员和战役的直接指挥者粟裕、谭震林同志。本书包括苏中战役综述、历史文献和当时苏中党政军领导干部的回忆文章,从各个侧面向读者提供了翔实的史料,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是广大军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学习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也是史学工作、党史教学和军事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值得认真一读。 应南京军区党委和江苏省委之嘱,写了这些话,以作本书之序。 1986年6月 后记 苏中七战七捷,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继中原突围后打败国民党军进攻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是苏中地区党政军民并肩携手,团结奋战而取得的辉煌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对部队广大指战员,对江苏全省人民,对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南京军区党委和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在纪念苏中战役胜利四十周年之际,编辑出版《苏中七战七捷》一书。这是全面反映苏中战役的第一本大型史料书,其中搜录了当时我党我军和国民党军方面的许多文件、电报,以及当年参加这一战役的苏中党政军负责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们相信,它的出版发行,必将受到史学工作者、广大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为本书撰写了序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等当年参加苏中战役的许多负责同志,为本书撰写了回忆文章。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傅奎清、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专门撰与了纪念文章。管文蔚同志及南京军区司、政、后机关,江苏省军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和江苏人民出版社、7214工厂对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南京军区档案馆和江苏省档案馆等部门,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很多方便。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从接受任务到编写完成只有四个多月。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苏中七战七捷》编写组 1986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