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文体理论的角度,运用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对胡适建构文体理论的切入点、时代文化背景、人格素质、哲学思想和文学资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从西方语言学的视角,具体分析了胡适的文体理论从语言符号的革命转换——语言符号的审美规范——现代文体类型的最终确立的过程和内涵,并从中国现代文学史发生衍变的意义上肯定了其理论的价值。在论述的过程中,本论文涉及哲学、心理学、西方语言哲学、西方语言学、当代文体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其中,有些问题是历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有些则是被学界所忽视的,如当代文体学的建构、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对现代白话文运动的评价、胡适文体理论的审美启蒙、语言与思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具体表现行态、进化论的实验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胡适的语言理论与西方语言学家的“神合”与“暗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