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运动的强势推动了国内经济结构、社会分层结构、意识形态等巨大变革,转型社会的司法必将回应社会需求。本书从司法权本质及其运行原理等基础理论展开,分析转型期中国司法调整的成功与失败并提出了符合转型社会现实的司法方法、制度设计和技术保障,较为详细地研究转型社会司法与道德各种问题,这其中不乏对相关问题深入的分析、细致的论证和务实的见解,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和理论前沿性。
前言 蒋剑鸣
导论 转型社会中的“和合”司法:目标定位与方法策略
上篇 转型社会司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与策略
第二章 中国司法改革三大悖论之批判
第三章 司法改革语境下司法公正基本问题研究
第四章 论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第五章 司法权威与法官角色
第六章 法典化进程中的法官人格假设——基于西方国家历史经验的考察与比较
第七章 论法官创造性释法
第八章 “服判”与程序法治化——程序变革的新视角
中篇 转型社会司法的制度设计
第九章 中国宪法司法适用的正当性其限制
第十章 中国民事诉讼模式选择的重新思考
第十一章 20世纪末世界性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启示
第十二章 司法权的程序之维:以我国刑事庭前审查
第十三章 司法权与诉权的衡平:我国鉴定制度
下篇 转型社会司法的技术支撑
第十四章 基层法院判委员会运行实证调查及改革构想
第十五章 民事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法律思维——请求权法律关系双向分析法
第十六章 司法认定方式研究:以被告人承担客观证明
第十七章 论民事判决的理由
第十八章 透过案例研究推动司法进步
第十九章 “同案不同判”现象的思考及对策——兼论指导性案例机制在我国的可操作性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