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帮你揭开哲学的层层面纱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李晓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用“白话”的语言,精彩的故事和优秀的插图,描述了哲学的深沉与智慧、幽默与风趣、潇洒与超脱、守旧与创新、无为与有用、人性与理性、先知与精神家园,以期揭开哲学身上的层层面纱,还哲学于生活。本书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出版价值。

内容推荐

从写作体例上说,本书试图通过典型的例子和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说明哲学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哲学的“多面孔”。虽然这些故事和例子,不能完全涵盖某一方面哲学的所有内容,我们所列举的哲学的这些“面孔”,也不能完全包容对哲学的全部认识,但我们努力尝试的,就是对哲学的正确态度,对哲学的公正评价。

目录

揭开面纱看哲学/1

密纳发的猫头鹰——哲学的深沉与智慧/3

密纳发的猫头鹰/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7

学知识还是爱智慧/11

点亮心灵的灯/14

不一样的幸福/17

谁是说谎者/20

你离深沉有多远/23

会思想的芦苇/26

为思痴狂/29

厮杀的战场/32

古希腊的牛虻/35

“毛粒子”的由来/39

“克隆人”的烦恼/42

板起面孔才是哲学?——哲学的幽默与风趣/46

“正襟危坐”与“谈笑风生”/47

风趣与智慧的零距离/51

一张嘴巴,两个耳朵/55

爱美人还是爱真理/58

哲学家背后的女人/61

也是平常人/65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69

人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72

船上的争吵/76

刑场上的绝唱/79

我自逍遥——哲学的潇洒和超脱/82

晒太阳的人/83

玩掷骰子的人/87

逍遥游的人/90

了断一切的人/93

不动心的人/96

幸福的人/100

一心朝向上帝的人/104

狂傲叛逆的人/108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111

不合时宜的疯子和超人/114

老问题与新答案——哲学的守旧与创新/117

“谜团”与哲学/118

问题恒久,答案常新/122

你方唱罢我登场/126

抛弃还是扬弃/130

承前启后与保持真我/134

致富有道——哲学的无为与有用/137

富有与贫穷/138

拿起与放下/142

道是无为却有为/144

于无声处听惊雷/148

“境界”与“富有”/151

生活的真谛/154

长安城外的故事/158

鹦鹉的价钱/162

智慧的“海”/165

把根留住/168

不解的“因缘”/171

探索的动机/175

用兵之道/178

一部兵书,两处战场/182

我是谁?——哲学的人性与理性/186

认识你自己/187

参悟人生旅途/191

人性之光/194

万物之灵长/198

洞穴中的囚徒/202

名利之梦/206

善恶树上的果子/210

半个子爵/214

荒岛的奇迹/218

人类灵魂的马车夫/222

“上帝死了”/226

何去何从?——哲学的先知与精神家园/229

感悟时间/230

“今天”是什么?/233

未来可预知吗?/236

桔槔的机巧/240

舞雩台上吹风/243

正义的侍女/246

“地球末日”/249

不落的太阳城/253

浴火而生的不死鸟/256

永无止境的跑道/259

“白话”哲学的风险与价值/263

试读章节

哲学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关注,一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尽管有人说:“哲学,让女人走开!”但是哲学与美人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疏远。

据传说,柏拉图有一次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爱情和婚姻。

苏格拉底就让他去麦田走一趟,不许回头地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是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感觉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便独自去了,可是过了很长时间却空手而回。

苏格拉底就问他原因。他说,因为只可以摘一株,却不知道哪一株是最大最好的,一直到走出麦田才发现手上一株麦穗也没有。

苏格拉底微笑着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那么什么是婚姻呢?

苏格拉底让柏拉图再去一趟杉树林,还是不准回头地走,去寻找一棵最好最合适的圣诞树,并且也只可以找一次。

有了上次的经验,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倦,拿回了一棵看上去笔直、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你寻找到的最好最适合的树吗?

柏拉图说,因为只可以取一次,这棵看上去不错,而且时间已经不早了,自己也很疲惫,于是就把这棵树带回来,并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

苏格拉底听完,又微笑着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哲学家尼采曾向世人宣告,女人的一切都是一个谜,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生儿育女。女人对男人来说又是什么呢?一个危险的玩物。教育男人是为了打仗,教育女人是为了让她们造就勇士,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荒唐的。他甚至说店主、基督教徒、母牛、女人都是一路货色,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鞭子。女人是不可信任的,软弱的,女人的目的是婚姻,而男人的目的则是征服世界,超越自己,成为超人。他认为,哲学家应该排斥女人,拒绝婚姻。“以最崇高的哲学思辨而论,所有已婚男人们的哲学思辨都是可疑的。一个已经选择了把评价整个人类生存作为己任的人,竞甘心为家庭拖累,为妻子儿女去争面包、安全和地位,这在我看来似乎太荒唐了。一旦子女出世,自己便随之死去的哲学家不乏其人。一阵清风从我无门的钥匙孔里吹进来,召唤我说‘出来吧’,房门也狡狤地随之而开说‘去吧’,而我却为子女之爱所羁绊,欲动不得”。

尼采这种认为“哲学家若结婚生子就变得软弱,受到家庭责任的拖累,从而失去意志勇气和创新精神”的观点,代表了许多哲学家的看法。哲学家往往以理性的眼光看待爱情和婚姻。一方面他们是普通人,有着丰富的感情,也企盼着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另一方面,他们却又用冷静的眼光审视着一切。他们在其他哲学观上往往针锋相对,但是在对待女性、爱情和婚姻问题上却达成了难得的一致意见。

笛卡尔曾被介绍与德·罗莎夫人结婚,但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与真理美相比的女性美;而在叔本华看来,女人是介于儿童和男子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只有男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使结过婚的哲学家也大多数晚婚,比如培根在45岁,贝克莱在43岁,黑格尔在41岁。

即使一些看起来善待女人的哲学家,对女性的感受也没有多少好词。孔子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流传千古;培根则坦言:“有妻小的人把一身的赌注都下到了命运的身上,因为他们会拖累得你成不了大事,不管是善事还是恶事都干不成”,“一个男人结婚的头一天,思想就老了七年”。他还告诫人们:“你不妨观察一下那些伟大高尚的人,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入曾被疯狂的爱情冲昏过头脑,这说明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事业都要疏远这种脆弱的感情。”  风流多情的罗素勋爵往往被看成哲学家的例外,他极力为女性辩护,曾反对尼采说:“十个女人中,有九个女人会使他把鞭子丢掉的,正因为他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要避开女人。”但是,罗素自己却并不满足于一个妻子,多次离婚再婚,最后一次结婚已80高龄。

看看这些哲学家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言行,我们又有何感想呢?

P58-60

序言

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相比,21世纪的中国哲学似乎有些过分沉寂了。青年人对哲学越来越疏离。哲学的沉寂,除了外部原因外,主要源于我们往往不是以符合哲学思维活动的方式在研究哲学、讨论哲学和进行哲学教育。让哲学成为哲学,已经成为我们的时代的必然要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哲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和结构性转型,必然弓l出文化和意识方面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应该在根本的基础上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另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世界各民族多姿多态的文化在相互激荡过程中,相互磨砺和相互促进,这也为哲学的发展拓宽了思维空间。

可是,目前哲学研究并没有出现应有的繁荣,哲学教育也没有对当代青年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哲学讨论和哲学教育的地位甚至无法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启动了改革的列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哲学特别是学院派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的行进速度了,似乎出现了哲学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反比的现象。

当然,市场经济初期可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浮躁期,追求金钱和感性利益的声音容易压倒哲学家的思想徘徊的脚步声。人们为精彩而又变化多端的物质世界所吸引,似乎无暇反思和琢磨“深奥的”哲学问题。窗外的世界太精彩了,人们很难耐得住冷板凳的寂寞。因此,有许多人认为,目前的时代不是一个哲学的时代。

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哲学家不应埋怨时代忽视哲学思维,相反地,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危机应当从哲学和哲学教育自身去找。人们之所以对哲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哲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如果时代冷落了哲学,那么主要是因为哲学不仅没有成为时代前进的先导,甚至还跟不上时代行进的步伐。这就是说,哲学话语的相对沉寂,是哲学自身创新能力不够的结果。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危机首先是哲学和哲学教育自身落伍了。

只有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脉搏并且与生活息息相通的哲学,只有深刻地反思了历史和现实的哲学,才能为时代所需要;只有具有批判精神和前瞻能力的哲学,才能成为引导时代的力量;只有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并且适应社会需要的哲学教育,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而不断进行自我扬弃的哲学教育,只有能够给人以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的哲学教育,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青年人的青睐。

哲学的沉寂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哲学需要冷静而深入的思考,需要长期的积累。我也不担心哲学专业的学生人数的减少,我是担心哲学专业缺少高素质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和青年人对哲学越来越失去兴趣。哲学要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不要求有太多人从事专业的哲学研究,而是给尽可能多的青年以哲学思维方面的训练。这就是说,吸引尽可能多的从事其他专业或职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学习哲学。问题是,现在哲学专业没有能力吸引尽管少数却应该具备较高素质的学生,哲学方面的课程,除个别的例外,也不能吸引其他专业学生的注意。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影响我国哲学及哲学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从我们哲学专业的内部寻找问题的症结。我认为,除了外部原因外,哲学和哲学教育地位的下降,源于我们往往不是以符合哲学思维活动的方式在讨论哲学或进行哲学教育。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以非哲学甚至反哲学的方式在谈论哲学或进行哲学教育。因此,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的出路在于,必须让哲学成为哲学。

让哲学成为哲学,实质上就是让哲学恢复自己的本性,即回归自身学科活动的特殊方式。实际上,哲学不在于能够记住多少哲学观点,讲出多少哲学观念。记住哲学的知识,只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只是哲学教育的基础。如果真正实现哲学教育的目的,就必须让学生进入哲学研究的状态,而真正的研究就是从现有的观念出发而离开现有的观念,以现存理论的反思活动解除现存理论的束缚,开出一块原来未曾进入过的空间。因此,真正的哲学教育者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批判者,用智慧的乳汁哺育自己思想的掘墓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