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帝王的脾气阴晴不定,说翻脸就翻脸;宫廷内更是逐鹿权欲的修罗场,杀机四伏,风云诡异莫测。向左一步是天堂,向右一步是地狱!如履薄冰,殚精竭虑,这才是御医人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本书将历史与中医融合为一体,通过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宫廷秘闻,揭示出了历代王朝以及宫廷御医的悲喜命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帝王把脉--行走在宫廷的御医们 |
分类 | |
作者 | 肃慎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帝王的脾气阴晴不定,说翻脸就翻脸;宫廷内更是逐鹿权欲的修罗场,杀机四伏,风云诡异莫测。向左一步是天堂,向右一步是地狱!如履薄冰,殚精竭虑,这才是御医人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本书将历史与中医融合为一体,通过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宫廷秘闻,揭示出了历代王朝以及宫廷御医的悲喜命运。 内容推荐 本书将历史与中医融合为一体,纵横捭阖,游弋千年。不仅涉及朝代更迭、历史珍闻、宫廷斗争,还对宫廷秘方、食疗、养颜秘籍和传统中医学的沿革发展有所披露,并通过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宫廷秘闻揭示出历代王朝以及宫廷御医的悲喜命运。 目录 开篇:溯本求源说御医 第一篇:春秋战国时期 “病人膏肓” 荒淫无度终伤身 客串御医角色的越王 识得“山萸”救赵王 千万别把这后背当成我的背 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能“起死回生”的扁鹊 “讳疾忌医” “神医”之死 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御医 第二篇:秦汉时期 秦始皇为何会中道驾崩 御医成为汉帝国最抢手的职业 一位编外御医的“自述” 淳于意发明的“病历” 都是春药惹的祸 是她让我给皇后下的毒 这样的心病找不到脉 “贵人难医” 给关帝爷“刮骨疗毒扎 “麻沸散”与“五禽戏” 曹操砍了华佗的头 第三篇:两晋南北朝时期 司马炎找到了替罪羊 在皇后的寝床上值夜班 大旗不倒的王叔和与中医学教科书《脉经》 说实话也不行 战地御医——刘涓子 天下五绝之 荒唐皇帝滑稽御医 令皇帝认输的徐文伯 优生优育第一人 大黄是猛药 胆大妄为的御医一 一朝君子一朝臣 福祸相依的徐成伯 一个“京漂”的悲惨遭遇 妙语胜丹药 给灭佛皇帝把脉 汤药熏蒸柳太后, 张丽华青春不老的秘密 第四篇:隋唐五代时期 许智藏卓见断病邪 隋炀帝吃春药中了毒 巢元方与医学大典《诸病源候论》 史上第一个百岁御医 “悬丝诊脉”是不是传说 医神也玩失踪 没有被“屁”放倒的唐太宗 中医学中的《圣经壮—《新修本草》 皇帝的头能放血吗 名医辈出的年代 则天女皇长寿的来由 杨玉环的美容秘术 李唐皇帝与不老仙丹的爱恋情缘 御医集体被杀的惨案 五代乱世中医学界的唯一大收获 第五篇:辽金两宋时期 被“皇后视之犹子”的汉人御医 太医院的名称最早出现于金代 巧治赵匡胤的“缠腰蛇丹”——“地龙” 北宋初年的三大著名御医 许希三针医愈帝王心绞痛 针灸铜人——稀世国宝 王安石变法中的御医教育制度改革 “儿科之祖”——钱乙 令后人受益无穷的《小儿药证直诀》 杨介之用冰煎药治愈宋徽宗腹痛 御医家药铺的金字招牌 医好高宗做高官 一节莲藕换金杵 御医死在宋宁宗驾崩的前一夜 第六篇:元明时期 丘处机为成吉思汗讲长生不老课 元世祖的宫廷第一御医 使皇妃怀孕的“羊肾韭菜粥” 朱元璋与药引子的来历 深受三代帝王信任的戴思恭 太子的宠妃并没有怀孕 御医保不了荒唐皇帝的命 俺的心悸病是打“壬寅宫变”那天引起的 《本草纲目》的作者原来是御医 彭医妇补托人参使皇太后重见光明 万历年间的父子御医 夺走明光宗性命的“红丸” “木匠皇帝”服“灵露” 第七篇:清朝时期 御医国手祁坤 顺治得到“天花”的惠顾 皇家种痘师 康熙与清宫“茯苓饼” 紫禁城里的洋御医 御医难当 大喜大悲的“京中第一医官”——刘裕铎 独眼御医黄元御及其《黄氏八种)) 两次奉诏进京的徐大椿 乾隆南巡与“神龙断肠草” 历代帝王高寿之冠的养生之道 给皇帝煎药御医要先尝一口 皇帝的龙体岂容他人用针扎来扎去 早产儿咸丰之死 同治皇帝“龙驭上宾”的真相 治愈光绪宿疾的荷叶神曲 医龙脉案的背后玄机 伴君如伴“母老虎” 慈禧从头到脚说养颜保健 末代皇帝溥仪的最后一位御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病入膏肓” 春秋无义战,诸侯争霸,战乱频频。在这个大动荡的时代里,所谓适者生存。经过三百多年的兼并战,诸侯国的数量大为减少,那些一城一个宗族的小国家被淘汰出局,强国变得更加强大。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方面,百家争鸣,与时俱进。法家、儒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纵横捭阖。贵族独占土地的制度逐渐打破,人们已扛着铁制的农具去开荒种地兴修水利了。在《春秋》里,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对“日食”和“哈雷彗星”的记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医学也有了重要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名医。春秋时代秦国的医缓、医和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两位御医。 公元前581年,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姬据生了重病。晋景公当时正迷信着巫术,他知道桑田那边有一位巫人(史书上称为“桑田巫”),就用重金把这巫人请来。巫人通过一番占卜,便一口咬定晋景公的病是因为有两个鬼魂在作祟。那就是先前被晋景公杀死的两个晋国大夫赵同和赵括的鬼魂。谁知接下来,“驱邪”的巫术却一再演砸,晋景公的病情是越发的见重。 后来,晋景公听说相邻的秦国有一个良医,以为这下子可算是抓住一根稻草了。于是就向秦国告急求援。 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彼此通婚,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春秋霸主之一的秦穆公,迎娶的夫人就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赢,便是秦穆公的女儿。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秦晋之好”。因为这层关系,秦桓公便亲自派遣御医医缓去为晋景公治病。 医缓还没到,晋景公在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嘿嘿笑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秦国和晋国是近邻,医缓很快来到晋国,他详细诊察了晋景公的病情后,直言不讳地说:“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缓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已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缓,让他回秦国复命去了。 正如医缓所言,不久晋景公便在上厕所时昏厥而死,成了池中之物。 医缓从医学的角度作出的预后诊断,与“桑田巫”的鬼魂之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医巫不两立”的时代里,医缓此举无疑是对巫的粉丝们一记当头棒喝。 “病入膏肓”也从此就成为典故流传下来。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膈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人们习语中的“病入膏肓”,就含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黄帝内经·腹中论》中说:“帝日: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日: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后世的医书中,膏、肓经常出现在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术语之中。膏肓在这里特指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膀胱经的第四十三个穴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紧邻心包经的背俞穴厥阴俞。此穴解剖位置下面是肝脏左叶,历来禁针。心包是心的宫城,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心包代受。《灵枢·邪客》中说:“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所以病入膏肓就意味着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便是大罗金仙来了也一样没咒念了。 说到针灸,中医学界一直把黄帝视为“针灸之祖”。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大作《黄帝内经》,即系黄帝与医官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其实,《黄帝内经》不过是后人的托名之作。远古时期的华夏大地,不是战火纷飞,便是洪水肆虐,黄帝除了忙于征战,还要组织人民群众重建家园,不可能走遍千家万户,一根银针治百病去。但这部《黄帝内经》确实在历史上对我国人民保健事业出了不少力,直到今天,中医们在临床实践的当口,仍要时不时地翻开《黄帝内经》,寻找对症下药的灵感。 荒淫无度终伤身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医巫的分化,而且渗透到医学之中,促进了医学理论的形成。所有名家的哲学思想几乎无不涉及生理、病理、养生、治疗等,形成各自的哲理性医学理论观点;医学著作也吸收和应用哲学概念和思想从而逐步建立医学理论基础,如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相应论等思想,因而使中医理论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气息。 春秋时期的秦国虽非地处中原,可有股后来者居上的冲劲,文化、经济都比较先进,医学也处于领先地位,有“秦多名医”之誉。医和,也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一位牛气冲天的御医,他行医的年代比医缓稍晚,由于医术超群,有着与医缓同样的知名度。那时一般人没有姓,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和、缓,因为他们是名医,故人称他们为医和、医缓。后人出于对医和、医缓高明医术之崇敬,就时常以“和缓”并称,来誉称名医。 据《左传》及《国语·晋语》的记载,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姬彪患了疾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赢后派医和去给晋平公治病。 那时的王公,无不过着灯红酒绿、夜夜新郎的日子,即使是一代雄杰晋平公也不能免俗。医和为晋平公诊病后,说道:“这病已经不能治了。这种叫做‘蛊’的病,病因不是鬼神作怪也不是饮食失调,而是因为过分亲近女色的缘故。沉迷于女色而最终丧失了意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能保佑。” 晋平公大感惊诧,就问:“难道女子就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对待情欲,一定要有节制和限度。先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百事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快慢、本末以互相调节,声音和谐然后降下来。五声下降后,就不允许再弹了。这时候再弹就有了繁复的手法和靡靡之音,使人心烦耳乱,就会忘记了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事情也像音乐一样,一到限度,就应该停止,不要因此失控。君子接近妻室,是用礼来节制的,不是用来烦心的。” 医和接着阐述了引发疾病缘由的病理:天有六种气候,派生为五种口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凡是过了头就会发生六种疾病。六种气候就叫做阴、晴、风、雨、夜、昼,分为四段时间,顺序为五声的节奏,一切超过了限度就是灾祸:阴没有节制会得寒病,阳没有节制会得热病,风没有节制四肢会得病,雨没有节制腹内会得病,夜里没有节制会得蛊惑病,白天没有节制会得心病。女人,属于阳事而时间在夜里,对女人没有节制就会发生内热蛊惑的疾病。现在您没有节制自己,不约束自己,能不发展到这种地步吗? P5-8 序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延年益寿,古代的那些大权在握的帝王,更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但人吃五谷杂粮焉会不得病?帝王们尽管身边有医术精湛的御医在伺候着,可有的还是忍不住去吃小灶,找些仙丹服用,希冀长生不老,到仙境潇洒走一回。给帝王把脉的御医们,纵然有一技之长,时不时献出个宫廷秘方,名播朝野,赏赐百千强,但也必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帝王的脾气阴晴不定,说翻脸就翻脸;宫廷内更是逐鹿权欲的修罗场,杀机四伏,风云诡异莫测。向左一步是天堂,向右一步是地狱!如履薄冰,殚精竭虑,这才是御医人生命运的真实写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