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出版,不仅展示了两校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推动了两校在此学科上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对于两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需要高效、舒适、安全的交通体系,交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发展交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是研究各类交通工具及其设施安全、可靠、低耗、环境友好地运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门学科。无疑,该学科的发展对于推动交通事业的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书共收入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论文12篇,其中大连海事大学7篇、武汉理工大学5篇;硕士学位论文15篇,其中大连海事大学5篇、武汉理工大学10篇。根据论文的内容,分为摩擦学及表面工程(博士论文7篇、硕士论文7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2篇);可靠性、维修工程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4篇);安全工程、智能运输系统及作业优化(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2篇)等4个专篇。本书的出版,不仅促进了两校在该学科的交流,而且从一个侧面促进了我国该学科建设的发展。
本书是继1993年杨烈宇先生主编的《大连海运学院和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修造工程专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选集》之后,在新世纪出版的一本文集,它既是10年来两校在该学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及其导师的研究成果的检阅;也是两校在该学科开展合作与交流的结果;同时又是两校在该学科领域的师生们对杨烈宇先生的深切怀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