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忆卫立煌/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回忆卫立煌》讲述了,卫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毕业后在上海参加“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由排长递升至旅长。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作战,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担任警卫。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兵团在山西忻口(忻口战役)抗击日军第5师等约5万人的进攻,在会战中,指挥所部奋勇作战,坚持近20日,毙伤敌2万余人,力挫日本侵略军的锐气。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4月,访问延安,更增强了与八路军合作抗日的信念。解放战争后期,1948年1月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1955年3月卫立煌夫妇回北京,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60年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

内容推荐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回忆卫立煌》介绍了,仿佛是思维定式,但凡提及国民党的将领一准是草包,而那些貌似强大的军队更是不堪一击。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公正,卫立煌就是一个特例。这位有着长胜将军美誉的国民党三星上将,不论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还是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都屡建功勋,被史迪威将军称为“百战百胜将军”。在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铁血硬汉的传奇人生、卓越战功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孙中山的忠诚卫士,国民党的三星上将,坚持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统帅远征军所向披靡,叶落归根回到大陆……片段画面演绎卫立煌将军一生传奇色彩、战功勋迹和人格魅力。

目录

第1章 往事如烟

第2章 踏上抗日战争的战场

第3章 周恩来副主席的启示

第4章 朱德总司令的影响

第5章 从八路军引进干部

第6章 访问延安

第7章 战地工作团

第8章 仰慕共产党

第9章 第一战区

第10章 消极应付反共高潮

第11章 “中央军中的中间派”

第12章 “漂泊西南天地间”

第13章 中国远征军

第14章 远游欧美

第15章 辽沈战役的一个侧面

第16章 软禁南京出走香港

第17章 海外归来

第18章 幸福晚年

试读章节

由追随孙中山而追随蒋介石,成为卫立煌走入歧途的开始。

一九二二年陈炯明叛变,炮轰越秀山总统府,中山先生处境十分困难,最后只好躲避到“永丰”号军舰上。蒋介石此时从上海来到“永丰”号军舰,装作一副笃信中山先生,来和中山先生共患难的样子,随着中山先生在“永丰”军舰上过了五十五天流亡生活。后来,蒋介石就靠这笔政治资本,加上一些别的花招,骗了许多人,窃取了大权。那时思想单纯的卫立煌,也开始受到蒋介石的迷惑。

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先生派蒋介石到苏联报聘并考察,次年成立黄埔军校,中山先生委派蒋介石当校长,黄埔军校气象一新,培养出许多人才,充实了革命力量,实际上这是国共合作,许多共产党员在起作用的缘故。卫立煌在广州所熟悉的人是合肥同乡吴忠信等,不断听见他们吹嘘蒋介石。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孙中山主持下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也对军队进行整顿,把广东军队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委派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早在一九一七年,蒋介石在上海见许崇智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一军事助手,为了高攀,曾经有目的地和许崇智接近,结拜为把兄弟,以吴忠信为老大,许崇智为老二,蒋介石为老三,骗得了许崇智的信任。此时蒋介石当了参谋长,便树立自己的势力,到处拉拢人,把作战骁勇的卫立煌也视为联络对象。蒋介石有时到吴忠信家吃便饭,也把卫立煌邀来同席。

一九二四年冬季,因冯玉祥推翻直系军阀,北京政府由段祺瑞“执政”,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发起召开国民会议,亲自北上进行谈判,不幸患病,次年三月逝世于北京。广州的国民革命军贯彻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进行了第一次东征,打败了叛变革命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主力,并在胜利回师时平息了驻粤客军滇军杨希闵、桂军刘振寰的叛乱。一九二五年七月一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和蒋介石都披着“左”的伪装,声誉很高。廖仲恺被刺之后,蒋介石对许崇智说:“廖案牵涉很多粤军将领,粤军已靠不住。为了你的安全,派了黄埔学生军来负责你的警卫。”实际上把许监视起来。后来许的一些部下回师广州,想把许崇智解救出来,已被蒋介石抢先作了防御,没有成功。蒋又派人通知许崇智说:“粤军已有变动,请总司令到上海暂避一下,过几个月再回来。”这么一来,许崇智就被蒋介石用诈骗逼迫手段搞下了台。

是年十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彻底消灭了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残部,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基本统一。国民革命军总指挥蒋介石把粤军加以改编,将不服从蒋的那些部队包围缴械,而以其中拥蒋的一部分编为一个师,与由两个黄埔教导团改编成的两个师,合组成国民革命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这就是蒋介石后来参加北伐的老本钱。北伐一共八个军,只有第一军是蒋介石的嫡系。当时的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原系粤军第七旅旅长,是一个右派;师参谋长顾祝同是由黄埔教导团调来的。下辖第七、第八、第九三个团,第七团团长是由谭曙卿兼任的,第九团是粤军补充旅缩编的,委派作战勇敢的补充旅长卫立煌为第九团少将团长。

想当初卫立煌千里迢迢投奔广东时,抱着一个笼统的救国救民的愿望跟着孙中山来革命,这是一个好的方面:农民出身,久历戎行,沾染许多旧社会的影响,为了个人找出路,猎取功名富贵,这又是一个不足的方面。这和当时受过共产党的教育,被共产党动员到广东去革命的青年学生颇为不同。现在许崇智已经走了,卫立煌成为蒋介石的部下,当然服从命令跟着蒋介石走。尽管卫立煌和蒋介石也有矛盾,那就是蒋介石把卫立煌由旅长降为团长。卫立煌对许崇智有感情,他从排连长起一直是在许的领导下提升起来的,一有机会总想见一见许崇智,而蒋介石则不许卫和许往来。因此多年以来,卫立煌一面帮蒋介石打仗,一面耿耿于怀。以后若干年,卫立煌常对他最亲信的陈铁、陈武等说:“如果有兵力在手,非把不讲信义的蒋介石搞垮不可”。卫对蒋不满,实际上从这时已开始。

一九二六年三月,发生了“中山舰事件”。蒋介石谎报“共产党指挥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军校,共产党要赶走蒋介石”。他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下令黄埔戒严,监视各师党代表,向共产党进攻。与此同时,蒋介石又把第三师中的共产党员全部清洗出去。原先在第一军建立之初,蒋介石摆出一副公平的样子,在左派力量强的地方派去几个右派,在右派力量强的地方派几个左派,好像他在搞兼容并蓄,平衡矛盾。现在真相显露:他派遣右派是真正的目的,去排挤进步势力;而往右派力量多的地方派遣几个他所知道的共产党员则是假象,那几个人的名单和思想状况他都掌握,要什么时候撤换就什么时候撤换,毫不费力。这一回,蒋介石对于第三师首先开刀,撤走了第三师党代表共产党员鲁易。在卫立煌所在的第九团内撤去党代表共产党员曹渊。在北伐开始以前,第三师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全听命于蒋介石个人,摆脱共产党影响,开始背离孙中山先生革命立场的队伍。卫立煌跟着第三师,跟着上级,走向歧路,不能自觉。

一九二六年五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夺取党权,随后蒋介石又通过国民党中央任命自己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开始北伐。卫立煌在北伐中是积极的,在何应钦的直接领导下由东路进攻闽浙。在到达福州之后,谭曙卿升为军长,顾祝同升为第三师师长,卫立煌升任第十四师师长。P5-7

序言

从卫立煌的转变,再一次看到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伟大、正确,它吸引了千千万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连原先蒋介石的重要台柱、得力的左右臂、反共最有名、和红军打仗打得最厉害的剽悍先锋也成了共产党的好朋友,末后也自己跑到人民这一边来了。

蒋介石是靠军队起家的。北伐开始前,蒋介石的老本钱——基本军队是他自兼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军三个师,两个师是由两个黄埔教导团扩编的,第三师是由粤军许崇智所部改编的。这时卫立煌是第三师中第九团团长。由于他行伍出身,勇敢善战,在北伐途中升任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从此一直成为蒋介石嫡系军队中最能打仗的主要将领,也是蒋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卫立煌跟随蒋介石走上了严重与人民为敌的道路,参加“围剿”,特别是进攻红军大别山根据地一役,给皖北人民造成十分惨重的灾难。旧中国的买办阶级、地主阶级以及美国的资产阶级都吹捧这个剿共“名将”,在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公然说他是“常胜将军”。

抗日战争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卫立煌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在山西和八路军接触较多,关系较好,曾经到过延安。后来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对于抗日是有功的。抗日战争后期他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率部击溃由缅甸方面向云南入侵的日军并打通中印国际公路,当时在盟国中颇负盛誉,在史迪威女儿所写的回忆录中说他是中国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

到了解放战争最激烈的一九四八年,蒋介石在全面内战中迭遭惨败。仍然忘不了卫立煌是他手下最能打仗的一员猛将。尽管那时蒋介石已对卫立煌疑虑丛生,很不放心,还是把他作为一张救命的王牌打出来,将国民党五十万最精锐的美式装备的军队授予他,让他担任“东北剿总司令”。

但是……

“人间正道是沧桑”。世界上一切都在变,人也在变,有时还真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变化。我们再从后往前翻阅卫立煌最后几页历史,情况与往昔迥然不同,简直不像曾经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如今卫立煌的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盖棺论定。他以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嫡系高级将领、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积极活动的爱国人士,受到人民的尊敬与怀念。在公墓里,他的灵位紧紧挨着许多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灵位.这大概是卫立煌从前所完全料想不到的吧!

一九六○年卫立煌去世的时候,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停灵公祭的地方——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周总理亲往主祭,备极哀荣。又岂是当年在广东替孙中山先生站过岗当过卫队的淮上青年所能企望的呢!

再往前追溯,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六年在他的重要著作《论十大关系》中说过:

“一切善意地向我们提意见的民主人士,我们都要团结。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卫立煌在这样一个光辉的文献中这么被提出,可以不朽矣。这不啻是对于卫立煌这时追求真理,跟共产党走,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愿意进行自我改造的进步倾向作了很高的评价。

卫立煌自一九五五年返回祖国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器重,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崇高的荣誉。卫立煌这一行动,为曾经徘徊歧途的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继从海外归来,整个台湾也一定要回归祖国。

从蒋介石的台柱子到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从旧中国剽悍的“剿共”总司令到新中国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其中虽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也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曲曲折折的转变过程,也有戏剧般的变化。笔者是抗日战争初期卫立煌通过同乡关系从八路军聘请去的秘书,曾经陪伴卫立煌去过延安,曾经陪伴卫立煌闭门阅读共产党的书刊,谈论天下大事,不但了解卫立煌的为人,并且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一些轶事。现将亲自经历和多年听闻的事情写成文史资料,以供历史学家和对那时掌故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笔者还要附带说两句:在这本小册子中,笔者的回忆实际上从第五章才开始,为了说明卫立煌过去的历史及其思想的来龙去脉,不得不增补前面的数章。第一章材料多由间接得来,可能有遗漏之处。后面各章虽然是笔者的直接见闻,也难免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像卫立煌这样一个经历几个历史阶段,参与许多重大事件的人,他在那些时候的举止言谈和内心活动一定非常复杂,决非本书所能包括。好在这本小册子并不是给卫立煌立传,只是提供一些史料,遗漏和不确切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得到老一辈的朋友们的补充和纠正。

书评(媒体评论)

从卫立煌的转变,再一次看刭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伟大、正确,它吸引了千千万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连原先蒋介石的重要台柱、得力的左右臂、反共最有名、和辱工军打仗打得最厉害的剽悍先锋也成了共产党的好朋友,末后也自己跑到人民这一边来了。——赵荣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43:09